第690章 建虜求和

鍾進衛看着慷慨激昂的崇禎皇帝,他心中也頗爲激動。有這麼一個有志氣的君王,實在不應該亡國啊!

忽然他想起,好像偏題了。之前是在說遼東的事情,怎麼說着說着又說到水師去了。

於是,他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還得去儘早準備,及時運輸物資到海州去。”

“鍾師傅,能否讓別人替你去,京師這邊有許多事情,都需要你在這裡才行。”崇禎皇帝一聽,就和鍾進衛商量道。

需要鍾進衛搭把手的內閣、錦衣衛指揮使等人都看着鍾進衛,希望他能留下來。

但鍾進衛嚴肅地搖搖頭道:“陛下,恐怕不行。奴酋皇太極此人,絕對不可小覷。之前的時候,建虜大軍雲集,卻硬是被新軍從海州走到了牛莊驛。建虜遭此大辱,必然會有針對性的準備。臣估計,這次要一路打過去才行。”

遼東戰事,唯有鍾進衛最爲權威。他這麼說,文華殿內其他人也只能同意他的觀點。因此,崇禎皇帝就對鍾進衛道:“既然如此,那鍾師傅早做準備,早去早回。”

事情就這麼定了,散會後鍾進衛就去準備運送物資之事。

可在當天晚上,當鍾進衛和兒子玩了一會後,正準備睡覺之時,宮裡忽然來人,傳旨鍾進衛,緊急覲見。

大晚上的還要招進宮去議事,顯然是大事。鍾進衛擔心什麼地方又出亂子,就急急趕去紫禁城。

在路上的時候,他又碰到了早上開會的會友。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事情,唯有進宮了才能知道。

崇禎皇帝早早就在文華殿內等候了,他的身邊就只有王承恩伺候着。

被傳詔覲見的官員基本就是內閣和六部尚書以及都察院的高級官員,他們一起在午門外碰頭,一起進了文華殿。

崇禎皇帝一見他們都來了,就從御案上拿起一份東西。在燭火的映照下,面色有點奇怪地道:“山海關孫師傅八百里加急,說建虜向大明求和。願仿蒙古例,受朝廷冊封,稱臣納貢。”

崇禎皇帝的話,猶如在平靜的湖面突然投入了一塊石頭,激起了層層波瀾。

“陛下,不會是建虜的緩兵之計吧?”

“陛下,建虜爲何突然會議和,其中定有陰謀!”

文華殿內聲音嘈雜,好像忽然之間就變成了菜市場。

內閣首輔溫體仁出列,先喝止了嘈雜之音,然後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建虜可有提具體的條件?”

崇禎皇帝把手中那份東西遞給一邊的王承恩,讓他轉給底下的臣子看。然後他先說道:“大致的要求是朝廷從海州退兵,並開放邊關互市。作爲交換,割讓蓋州衛和獐子島一線以南地區給大明。”

鍾進衛聽得暗暗冷笑,皇太極還真想得美。先不說建虜原本就是大明的臣子,聚衆造反,搶奪大明土地,殺大明百姓,哪能讓他們說和就和了。還想仿照蒙古,要大明皇帝的冊封,真是想得美!

不要看建虜一下割讓那麼大的面積出來,其實這些地區就是渤海灣的突出地帶,都是沿着海岸線的。建虜面對大明水師的騷擾,防守很是吃力,直接割了對他們反而是減輕了負擔。

另外從去年開始的幾次戰事,都衝着建虜的糧食等物資而去,特別是瀋陽破襲戰,更是燒了建虜腹地的不少糧食作物。

現在建虜物資緊缺,要求大明開互市,顯然是爲了他們自己救災。

鍾進衛想到這裡,還是暗暗佩服皇太極的遠見。

他知道皇太極應該是看到新軍對建虜的優勢,雖然現在建虜還有一戰之力,但皇太極卻預料到了將來會出現的情況,從而採取了這個和談的措施。

鍾進衛不知道,皇太極的出招,還不止他想得這些。

不過他現在只是在一邊冷眼旁觀,並沒有馬上發表自己的看法。

他記得在歷史上,是大明被建虜打得想和談,但最後沒有和談成。現在因爲自己的出現,建虜被大明打得想和談。他想知道,這個和談如果自己不干涉的話,究竟會不會成功?

朝廷現在手中有幾個錢,因此宮中的用度並沒有以前那麼省了。這次的會議又很重要,因此文華殿內多處地方都點着燭火,把文華殿映得很亮。

也因此,文華殿內雖有視力不佳者,但卻沒有受到光線的影響,很快就都看完了孫承宗的奏報和奴酋皇太極的國書。

“諸位臣工,爾等是何意見?”崇禎皇帝見底下臣子都已看完了,就馬上問道。

“陛下,遼東原本就是大明國土,建虜也爲大明臣子。但建虜殺我百姓,佔我土地。現在大明強大起來了,就來求和,還妄想冊封爲王。臣以爲,決不能同意。”工部尚書徐光啓首先表態,一臉的激憤。

戶部尚書畢自嚴一聽,眉頭一皺,也出列說道:“話不是這麼說,打仗是要費錢的。中興侯在白天的時候也已說了,建虜的實力很強,如果錯過這次機會,建虜和大明死磕下去,一是能什麼時候打贏不知道,二是又要爲此犧牲我大明無數的將士,浪費原本不多的錢糧。這些事情,朝廷也必須要考慮纔是。”

鍾進衛聽得無語,他聽得出來,畢自嚴對建虜的和談是心動了,甚至還把自己之前的說法也搬了出來,作爲他的論據。

鍾進衛想開口,但轉念一想,還是先忍住不說。

崇禎皇帝聽到兩種意見,也知道這是在情理之中,就再問道:“其他臣工的意見呢?”

溫體仁作爲百官之首,他是一定要發表意見的。只聽他說道:“臣以爲,打得贏就打,不用理會這和談。打不贏,或者打得時間太久的話,再和建虜談條件,爭取一個對大明最爲有利的條件。”

崇禎皇帝一聽,就把頭轉向鍾進衛,想問他意見,看能否打贏建虜,多久打贏建虜?

可當他看過去的時候,發現鍾進衛就盯着地上,老神在在,好像是在想着事情。

崇禎皇帝見此就沒有打擾他,轉頭看向兵部尚書楊鶴道:“楊卿,你以爲和建虜的戰事能在短期內結束麼?”

楊鶴看看周圍的同僚都注視着他,好像他的回答將決定和談不和談。他也是官場的老油子了,那會輕易就下如此重要的結論,馬上就回答崇禎皇帝道:“陛下,臣以爲,此事還須中興侯來答最好。對遼東戰事的熟悉,對建虜的瞭解,都以中興侯爲最。”

第800章 何方神聖第354章 競拍第176章 捷報分析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72章 比對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243章 寶鈔隱憂第80章 通州路上第313章 絕不縱容第403章 全民皆沾利第164章 定期體檢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139章 潛行失敗第93章 以一敵四第112章 一條龍第588章 偷城第433章 孫傳庭出山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135章 與民爭利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162章 戰前氣氛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118章 溫度問題第601章 虛張聲勢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719章 不能太宅第356章 死亦無憾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863章 有無學問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248章 鳥銃第640章 糧食問題第355章 不聽勸的後果第97章 聞報震怒第228章 建虜細作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189章 又動勸降之念第279章 殺奴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359章 榮華富貴第761章 化敵爲友第81章 廢墟新棚第77章 胡正言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62章 義捐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130章 升爲次輔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762章 兵變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205章 昌黎第四戰(5)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38章 兩策之論第301章 去宣府鎮的路上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407章 肉鬆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48章 結賬第562章 新來的吧第506章 大明憤青討伐的對象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92章 瀕臨絕境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143章 《甘薯疏》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77章 胡正言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406章 御廚第751章 我來了第121章 徐光啓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586章 奴酋上當了第18章 算計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185章 昌黎戰間隙第468章 死營凱旋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55章 白話第67章 將爺第695章 心肝疼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165章 今昔天下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