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

原來,崇禎皇帝打開圖紙後,只看懂一張完整船型的圖紙,其他那些圖紙都看不懂。

他擡起頭來,看向宋應星道:“這圖紙是否無誤?”

宋應星連忙回答道:“臣聽獻此圖紙的百姓所說,他祖上乃南京龍江船廠的船匠頭,因不忍圖紙被毀,私自藏了一份下來。在嘉靖年間,因倭寇作亂,才遷到了大名府居住。這次見朝廷立志打造水師,才獻了出來。”

在宋應星說話的時候,圖紙已經到了鍾進衛手中。他仔細地看了看,發現自己也看不懂,不由得道:“沒想這些圖紙這麼難懂!”

宋應星一聽,笑着解釋道:“每個匠人的習慣都不一樣,因此這圖紙的大部分內容,估計就只有獻圖之人才明白。”

鍾進衛聽了,眉頭一皺,吩咐宋應星道:“以後各研究所的所有度量單位,包括這圖紙的設計等內容,都要規範起來。也就是說要統一,不能這個工匠的東西就只有他看得懂,明白麼?”

崇禎皇帝聽了,知道鍾進衛又在普及那標準件類似的概念,就也肯定道:“此事要重點來抓,絕對不能忽視。”

“是,陛下。”宋應星答應一聲。

鍾進衛還有疑問,他向宋應星確認道:“微伯,這六千料的大船真得存在?”

“傳說中是存在的。下官查了《龍江船廠志》與《南船記》,裡面就有記載寶船的數據,確實是有六千料的。”宋應星看來是做過功課的,馬上就有理有據地回答道。

如果鍾進衛在後世看過《鄭和研究通訊》的話,便能清楚知道,後世也根據宋應星說得這兩本書,加上從南京龍江船廠原址考古出土之十一米舵杆推算,以日本出土的明代中國船爲比例合理估計一下,便能得出六千料的結論。

這要換算成後世的單位,大約船長爲七十米,排水量約爲兩千噸,載重量約爲一千噸。

而歐洲最大的帆船爲“海上君王”號,在一六三七年建成,排水量也才只有一千五百噸。鍾進衛在後來知道了這些後,不由得感慨,我們老祖宗的智慧,讓後人爲自驕傲,也爲自慚愧!

但現在,離大明輝煌的航海年代,已過了兩百多年,很多東西都泯滅在了歷史之中。崇禎皇帝也和鍾進衛一樣,有所懷疑那麼龐大的福船能否造出來。

於是,崇禎皇帝召見了獻圖紙之人胡恆新,讚揚了一番後,便讓他牽頭先建一艏六千料的寶船出來。如果能成功,那麼賞賜自然就不在話下。

鍾進衛從紫禁城出來,見天色還早,就拐去了兵仗局。

一見到兵仗局掌印太監範俊,鍾進衛就馬上問道:“範公公,燧發槍要按時交貨,否則影響了對虜戰事可不好。”

範俊聽了一笑,一邊引領鍾進衛入內,一邊回道:“侯爺放心,皇上早有聖旨傳下,令咱家一定要保質保量按期完成。咱家已從大明各地調集了許多鐵匠、槍炮匠過來。現在打造燧發槍的作坊規模,比起以前是翻了三倍有餘。”

鍾進衛聽得連連點頭道:“不錯,範公公有心了。”

說實話,燧發槍現在還是以前的工藝,由鐵匠打造熟鐵而成。這次比原定計劃多要了一萬枝燧發槍,鍾進衛還真當心兵仗局交不了貨,或者交了貨,但質量不過關。

現在聽範俊說已擴大了三倍多的規模在打造燧發槍,心裡就放心了不少。

他在範俊的陪同下,參觀了燧發槍作坊。見到了無數的匠人都在全力打造燧發槍,一顆心才真正放了下來。

參觀完之後,兩人在兵仗局待客廳坐下喝茶。

“範公公,以後大明所有軍隊都將裝備火器,這燧發槍的需求將是巨大的。你還得想辦法改進這燧發槍的生產工藝才行。”鍾進衛提醒範俊道。

範俊對此早已有所預料,鍾進衛這麼一說,他還是一下苦了臉,又帶着一絲希望問道:“中興侯,您有什麼想法,指點下咱家吧!”

鍾進衛就是有些想法,纔會如此說。現在聽範俊相問,就提醒他道:“具體的我也沒有,就是給公公提個醒,有些人力可以用水力來代替。你可以去參觀下水泥廠和玻璃廠,那邊就有用上水力的。”

他頓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也可以請教下工部尚書徐光啓徐大人,他有一些利用水力的經驗。再就是研究院院長,微伯宋應星,他也見識過不少水力的應用,你們合計合計,說不定會有所收穫的。”

爲了給範俊多點壓力,鍾進衛就再說道:“燧發槍是不怕多的,大明用不完,就可以賣給周邊國家,利潤是很高的。你不用懷疑,朝廷已經決定要賣軍火的,你把造槍的速度早日提上來,就能早日替皇上賺錢。”

範俊頓時感覺壓力山大,心中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好好改進燧發槍的生產工藝。

“每次與侯爺交談,就會有一份收穫。侯爺的學識,真是沒得說的!”範俊舉着大拇指,一個馬屁拍了過去。

鍾進衛聽了,臉上忽然出現了一種古怪的笑容,讓範俊心中“咯噔”一聲,暗道一聲不好。

果然,中興侯就開口提要求了:“範公公有空也可以研究下後膛裝填彈藥的燧發槍,看能不能搞出來。”

範俊聽得啞口無言,過了好一會才道:“侯爺,這,這怎麼可能?”

“這有什麼不可能的?我告訴你,這一定是可以的,而且將來的趨勢,也是往這個方向發展的。如果你能打造出這種後膛的燧發槍,功勞大大的!”鍾進衛一邊說一邊還學着範俊剛纔的樣子,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真要說功勞的話,範俊其實已經有不少了。但人心總是不足的,再多的功勞也不會嫌多。他一直沒有往上升遷,找着理由長期佔着兵仗局掌印太監的位置,就是因爲這個位置好立功,他能繼續立功。

和鍾進衛打了那麼久的交道,他也知道中興侯從不騙他。因此,範俊稍微猶豫了一會後,便答應了下來,準備調撥一部分最有經驗的槍匠來研究中興侯提出的這個要求。

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6章 難眠之夜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94章 一線生機第42章 交易第778章 戰後困境第688章 腦袋被驢踢了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476章 論證新軍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539章 戰後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686章 大明水師學堂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799章 過揚州嘆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819章 陳子壯第481章 明人在北美第251章 打賭第777章 追擊多爾袞第314章 賭約第84章 相逢而泣第547章 有喜了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695章 心肝疼第29章 餉銀(1)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45章 銀子第272章 勝負至關重要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10章 遇刺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391章 海蘭珠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855章 僱傭兵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169章 內閣風波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844章 你是燈塔第794章 鋼鐵廠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68章 老少合謀第15章 偷雞不着第56章 紙幣第49章 扁人第291章 我們贏了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448章 新式軍禮第125章 發現刺客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47章 物價第10章 遇刺第139章 潛行失敗第725章 京師國子監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545章 是勝是敗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770章 絕了最後的希望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129章 保密問題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212章 昌黎解圍第388章 羞辱範氏第808章 水泥路邊第60章 猛虎出籠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763章 侯爺到哪裡了第39章 查漏補缺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474章 建虜細作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315章 立威第854章 請罪第23章 勤王詔第695章 心肝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