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追債

曹文詔聽了點點頭道:“末將以前聽說,釜山被指爲朝鮮的商貿港口,最多的是和日本人進行交易。現在朝鮮雖然和日本不是戰爭狀態,但關係估計也好不到那裡去,這港口的作用,末將以爲並無多大用處。”

鍾進衛在聽曹文詔介紹的過程中,心中已逐漸形成一個詳細的方案。在曹文詔一說完之後,他站起來一拍曹文詔的肩膀,欣喜地誇獎道:“沒想到你曹文詔一員武將,竟然還知道這麼多!”

“都是軍中前輩嘮叨的時候,被末將聽來的。”曹文詔一聽,連忙謙虛地解釋道。

鍾進衛也不管他的謙虛,直接拍拍屁股道:“走,進宮面聖去。”

次日,一道聖旨出了京師,直往登萊而去。

幾日之後,登萊巡撫盧象升接到聖旨,馬上放下了手中的軍政要務,第一時間渡海前往朝鮮。

當朝鮮國王李溰聽說登萊巡撫盧象升已到漢城西門外不遠時,慌得連忙放下手中的事情,率領文武百官迎出城外。

一見到盧象升的帥旗,便早早領着百官伏在地上恭候大駕。

朝鮮軍民對此並不以爲屈辱,都跟着一起跪倒。以前在壬辰衛國戰爭時期,朝鮮國王見大明總兵,也是行跪禮的,更何況現在來的是直管朝鮮的登萊巡撫。

再說如果不是大明出兵,建虜還會繼續禍害朝鮮。真得很難想象,繼續被建虜禍害下去,朝鮮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朝鮮軍民恭敬地看着明軍走近,只見盧象升的標營士卒,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散發着朝鮮人爲之羨慕和敬佩的彪悍之氣。

盧象升老遠就已看到城門處的動靜,但因爲此行的目的,他擺足了威風,並沒有催馬上前。而是按照正常速度走到近前,才勒住胯下戰馬。

“小國國王李溰率小國子民恭迎上使。”李溰恭敬地喊道。

盧象升此時才翻身下馬,上前扶起李溰道:“不用如此大禮,本官此次前來,乃是奉旨和國王殿下商量一件要事。”

李溰一聽,連忙把盧象升恭迎入宮去商量事情。

一路上,盧象升看到朝鮮的都城漢城破破落落的,根本就不能和大明京師相比。或者大明的一個普通城鎮都比漢城要繁華。

他也知道漢城之所以會是這個樣子,是因爲之前被日本人燒燬過一次。重建之後,又被建虜給糟蹋了一次。

國力、軍力的薄弱,使得朝鮮每次都保不住自己的都城。每次都需要仰仗大明出兵,才能脫離苦海。

到了昌慶宮的明政殿內,朝鮮國王坐在自己的御座上,側方設了一座椅,讓給大明來的上使,其他文武大臣則按班站位。

李溰難以猜測盧象升的來意,心中微微有點不安,他畢竟年輕,沉不住性子,索性直接問道:“不知上使前來所爲何事?”

盧象升並沒有馬上道出自己的來意,反而問起了朝鮮國內的情況:“莽古爾泰逃出朝鮮已將近一年了,不知貴國現在情況如何?”

李溰一聽,馬上苦着臉訴苦道:“上使,建虜把卑國禍害慘了啊,這眼看着又要到冬天了,可重建工作緩慢。您應該也看到了,卑國都城都破落成這個樣子,更何況其他地方呢!”

“是啊,是啊,國內糧食被建虜搜刮一空,今年的收成又不好,朝廷又無力賑災,眼看着饑民嗷嗷待哺,王上爲此日夜焦慮。”已升爲領議政的洪翼漢也插話解釋道。

他和尹集以及吳達濟因爲和朝鮮國王共同患難,原來的朝臣又被建虜禍害了,因此得以重用。他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領議政,尹集和吳達濟則分別爲左右議政,皆爲正一品官員。

朝鮮其他臣子也跟着訴苦,反正他們認識一個理,叫窮,叫苦是不會有壞處的。

盧象升一聽,皺起了眉頭。被朝鮮國王李溰看到,不由得問道:“上使,您來有何要事,不妨直言?”

“我大明皇帝已經下旨,於明年將和建虜決戰。就算不能滅了建虜,也要把建虜趕回極北之地。爲此,令我登萊也得出兵。”盧象升這次沒再反問,而是直接回答道。

朝鮮君臣一聽這麼一個重大的消息,當即喜出望外,建虜總算有這麼一天!

可沒等他們高興完,盧象升的話鋒一轉道:“可你們應該也知道,我大明各地也正遭災,沒有多餘的錢糧撥爲我登萊的軍費。爲此,朝中有人建議,回收給你們的借款以充軍用。如此一來,我登萊就能有足夠的錢糧出戰,對虜戰事的把握也將更多一份。”

朝鮮君臣在盧象升還沒有說完的時候,就已知道他原來是來催債來了,一下子又都苦了臉。

在大半年一來,朝鮮不但欠了大明銀行鉅額債務,甚至還欠了登萊明軍不少債務。

登萊明軍這部分欠債主要是替朝鮮裝備訓練軍隊所致,這是朝鮮官府統治百姓和抵抗建虜的基礎,因此還是優先賒賬。當然,登萊明軍提供給朝鮮的裝備是明軍換裝下來的裝備而已。

而朝鮮確實如之前他們君臣所說,窮得叮噹響,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用。這個時候,又哪能還得起錢!爲此,原本說好還登萊明軍的欠款應該在前兩個月還的,也一直沒還。

盧象升原本也知道朝鮮的困境,自己的日子還行,就沒去催。但朝廷的旨意一到,就只能不好意思了。

對於朝鮮君臣來說,現在債主前來要債,而且是自己也有急用,從道理上來說,也得還一筆才行。

李溰苦着臉道:“上使,您也看到了,小國實在是撥不出銀兩來還。您看,您看中什麼,就拿什麼做抵押吧!”

只見盧象升有點爲難,沉默了一會才說道:“既然如此,我倒是有個法子,可以做主替貴國免去欠我登萊的債務。”

“哦,什麼法子,上使快快說來聽聽,只要寡人能做得到,就一定做到。”李溰一聽,連忙追問道。

單單欠登萊的債務也有不少,如果能減去的話,那是最好了。

第66章 汰兵第463章 孝之大小第665章 開胃小菜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680章 快點來吧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260章 首勝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735章 專利法第405章 大婚在即第797章 李老四的婚事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236章 水泥商機第343章 衆星雲集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619章 好想看電影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569章 漢奸是最大禍害第128章 終有所獲第292章 會師第22章 攻守第813章 最長的奏章第169章 內閣風波第119章 輕視復社第444章 皆大歡喜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704章 宣言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702章 兵仗局的任務第140章 死不瞑目第573章 出發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704章 宣言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288章 背水一戰第351章 收穫不少第250章 紅衣大炮第47章 物價第436章 白杆軍歸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501章 南京民變第231章 新的征途第379章 李自成第408章 東江士氣第231章 百姓視角第169章 內閣風波第87章 漱口第556章 就是本官放得火第395章 殺虜放火時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49章 扁人第227章 同袍之情第295章 獻俘第321章 三千營的考驗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605章 背後捅刀子第121章 徐光啓第558章 錦州軍械監第133章 歷史教訓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29章 餉銀(1)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152章 流水線和標準件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55章 白話第827章 海上緝私隊第511章 泥模鑄炮第138章 永平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593章 殺明軍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148章 教育部第452章 改造鳥銃第533章 全軍覆沒第449章 新式軍服第629章 閱兵儀式第12章 傳言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289章 戰局突變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187章 昌黎第二戰第297章 賺錢的幾件事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520章 必須建大淩河城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第86章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