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急轉直下

索尼聽皇太極說到國難當頭後,就嘆了口氣。他知道主子是爲什麼嘆氣,可他也沒辦法,他還指望着主子帶着大金走出目前的困境。

寢宮內的氣氛壓抑之際,讓索尼不想再多待,就向皇太極說道:“主子,那奴才回去做事了?”

“嗯,去吧,把朕剛纔的旨意傳下去。”皇太極點頭同意道。

可當索尼快退到寢宮門口時,又被皇太極叫住了:“朕估計春暖花開之際,就是明軍進攻之時。你再傳朕的旨意,各村遷移速度必須加快,堅壁清野之策必須在一個月內落實。”

“扎!”索尼答應一聲,見皇太極再無吩咐,才退了出去。

皇太極剛纔想了那麼多事情,身體的病情,使得他的精神很疲憊,便靠在牀上閉目養神。

可沒一會功夫,就聽到有急促的腳步聲傳來,眨眼間就闖進了寢宮。

皇太極的心情本來就不是很好,也沒考慮外面的侍衛爲什麼不攔,張嘴就準備發怒。

可他同時睜開眼睛看時,發現這人就是剛纔退出去的索尼。只見他一臉的憂色,幾步走近牀前,也顧不得禮儀,焦急地稟告道:“主子,登萊明軍…登萊明軍攻過來了。”

“什麼?多少人,不會是大隊夜不收而已吧?”皇太極一聽,身子一震,連忙坐直了身體,看着索尼問道。

索尼搖搖頭,要是大隊夜不收,他也不會如此驚慌了。他急忙回答道:“主子,鎮江堡和鳳凰城一夜之間就被明軍攻陷了,據說登萊明軍此次有十萬之衆!”

皇太極愣了一會,忽然大聲而急促地問道:“信使呢,朕要當面問個明白。”

不一會,一個風塵僕僕地建虜信使,帶着一臉地惶恐,進了寢宮,跪地行禮。

皇太極也沒等他行禮完畢,就急忙問道:“登萊明軍怎麼會有十萬之衆,可有看到那明國中興侯的旗幟?”

那信使愣了一下,然後有點不知所措地回答道:“奴...奴才不知...不知那中興侯的旗幟。”

鍾進衛在京營中抹去了將領姓氏作爲旗幟的做法,而以代號換之。這種做法讓建虜很不習慣,他們在這一、兩年內對明國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因此都無法斷定什麼旗幟代表鍾進衛出現了。

皇太極皺了下眉頭,想起這個原因,就換了個說法問道:“明國新軍有多少人馬?”

如果登萊明軍有十萬之衆的話,肯定是得到了援軍。因爲光登萊明軍的話,一共不會超過四五萬人,皇太極這點還是知道的。

而登萊明軍中的援軍,只可能是那支奇怪的新軍。又因爲新軍的軍服非常特別,就很容易辨別。

信使稍微想了一下,有點沒把握地說道:“好像不多,只有兩千人左右。”

皇太極一聽,信使的回答和自己的預期一樣,登萊明軍只是號稱十萬而已。明軍如果要大舉進犯的話,不會棄近就遠。放着以海州爲根基進攻不用,繞那麼遠的路從丹東出發,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接着皇太極又問了下具體的戰事經過,明軍在傍晚開始進攻,一夜的時間連克兩城。當時的光線不是很好,場面又很混亂。因此具體如何,信使也說不出來,只能說個大概。

信使回答了皇太極的問題之後,又提醒他道:“大汗,明軍的前鋒攻擊速度非常快,直襲盛京而來。”

皇太極沒理他,揮了揮手讓他退下。然後自己又靠到了牀上,閉目思考起來。

登萊明軍這一路,看其架勢,是全力以赴的大打。而明國新軍主力又沒出現在登萊明軍中,那麼肯定會在海州發起攻勢。

他想到這裡,猛地睜開眼睛,對一旁站立的索尼說道:“朕敢斷定,明軍的主力是海州這一路。馬上派出信使,讓遼陽的多鐸小心鞍山驛堡。不要計較傷亡,派出探馬往海州一帶覈實明軍的動靜。”

“扎。”索尼答應一聲,就準備去傳旨。

“等等。”皇太極叫住了索尼,接着吩咐道:“明軍都是火器部隊,必然嚴重依賴後勤。各道路必須儘快進行破壞,要讓明軍如蝸牛般行軍,在路上就把他們的補給消耗掉。”

“扎。”

皇太極皺着眉頭,又對索尼說道:“再傳朕旨意給那幾個人,大金到了生死存亡關頭,所有人等必須放下私人恩怨,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一個時辰之後,到崇政殿開會,不得推託,一定要準時到場。”

索尼聽了心中佩服皇太極,不像其他幾個和碩貝勒一樣,他始終以大金利益爲出發點考慮事情。

因此,在皇太極說完之後,他大聲應了一聲:“扎。”

皇太極再想了想明軍的情況,應該還有一路,就是關寧軍。不過他估計關寧軍是和海州明軍合成一路,通過鞍山驛堡,到遼陽,再到瀋陽這條最近的路線進攻。

這也符合他對明軍主力將從海州爲基地,攻擊大金的判斷,因此他便不再管關寧軍一路。

皇太極之所以這麼判斷,是沒有料到鍾進衛的胃口很大,準備把建虜主力殲滅在瀋陽。

皇太極更沒有料到的是,原本以爲沿途有軍隊駐守的城堡,道路又會被破壞,明軍一路打過來,會花費不少天數。但實際上,明軍的攻擊速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建虜不妙的形勢,更是急轉直下。

就在索尼忙着去傳達皇太極的旨意之時,多鐸帶着自己的大軍趕了回來,此時的他,已經看到了瀋陽城。

先行派回的探馬早已和多爾袞的人聯繫上,知道東門是由多爾袞控制着。因此多鐸帶人直接前往東門,去和多爾袞匯合,根本就沒想着去向大汗稟告。

但一萬多軍隊從前線回來,通過東門進入瀋陽城。這個事情無論如何都瞞不過皇太極的人,很快,皇太極就知道了這個事情。

瀋陽城內,原本就有點微妙的形勢,一下開始加速,往誰也沒有料到的局勢發展。

而被皇太極忽略的那一路明軍,也已經離瀋陽不遠了。

第598章 爺沒興趣第28章 浩劫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62章 義捐第84章 相逢而泣第823章 大失所望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110章 鹽政細節第33章 甦醒第260章 首勝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269章 阻擊建虜第704章 宣言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769章 關注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258章 戰爭理念第178章 官官相護第76章 個人所得稅第77章 胡正言第273章 清水明月關口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588章 偷城第89章 危險臨近第534章 哪來的火炮第715章 追債第40章 軍需官第740章 長生天也要聽大明皇帝的第717章 冷麪孫傳庭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667章 攻勢受挫第342章 餓死不如戰死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622章 全功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375章 斷其根本第25章 拖拖拖第385章 開封府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77章 胡正言第126章 闖侯府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348章 要翻盤第596章 城破第337章 老驥伏櫪第214章 萬人敵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121章 徐光啓第228章 快刀斬亂麻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434章 大家都來捧場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791章 大明危機第792章 在北方推廣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815章 改土歸流第690章 建虜求和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565章 又要打仗了第174章 影響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479章 隆武帝就是好託第382章 菸草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26章 再坑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80章 通州路上第802章 直升飛機第455章 鹽商要反擊第670章 戰事間隙第348章 要翻盤第202章 昌黎第四戰(2)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163章 山海關前的笑話第746章 天津衛第843章 回京第478章 禁言反彈第697章 要敢野戰第735章 專利法第287章 反勝爲敗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20章 趙率教第239章 我忙你愁第151章 期盼第170章 水泥建築第280章 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