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

彭模城下。

蜀兵列成三陣,每陣各步卒兩千餘人,分別包圍城之東、西、南三面。

又有步卒千餘、騎兵兩千餘,作爲預備隊,陳列在城池的東南角。

彭模不是個正兒八經的縣城,只是個軍事壁壘而已,佔地不大,因是攻城的蜀兵雖才六七千人,卻已把之圍得水泄不通。

城頭,周安、孫勝、周詞等荊州兵的守將立在垛口,朝外察看敵情。

傷勢未愈,剛從昏迷中醒來不久的周楚,勉力支撐,在兩個親兵的攙扶下,也在城上。

孫勝面帶深憂,說道:“虜勢強盛,我部的能戰之卒只有千人。周將軍,這場仗不好打啊!”喃喃說道,“也不知咱們的加急軍報,明公現在有無收到。”

他心中想道,“明公用袁子喬之策,進襲成都,此實孤注一擲。成都若是不克,則我軍定將大敗,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回到荊州。在此種情況下,明公大概不會分兵,回援彭模。彭模可不可守,全在我與周益州兩人身上了!”

看了周安一眼,擔心會動搖他守城的決心,孫勝沒有把想到的這些,說與他聽。

周安回想起桓蒙北襲成都之前,私下給他的交代。

那時,桓蒙說道:“成都的守兵儘管不少,然我料之,勢難當我王師之銳。吾取成都,只齎三日糧,輜重、羸弱、傷卒悉在彭模,彭模且扼我之後路。周公,成都能不能順利打下,關鍵實非在我,而是在彭模啊!

“我率部北上以後,料昝定、李祿等,肯定會分兵來攻彭模。彭模如果有失,虜軍取城中的羸弱、傷卒,裹挾而進,從後擊我,我就將會陷入腹背受敵、士氣大沮的險境,敗將必矣!

“今我以彭模託付於公,盼公務要保彭模不失,使我無後顧之憂!”

桓蒙嚴肅的表情,信任的語氣,令周安印象深刻,彷彿還在眼前、耳中。

周安收回思緒,沒有理會孫勝的話。

蜀兵冒着矢石,利用蝦蟆車運土填塹,剛把護城河填平了一段,才結束了一波攻勢,正在兩個蜀兵軍官的指揮下,調整陣型,前線的兵士往下撤,較爲靠後的兵士頂上輪替。

那兩個蜀兵的軍官所站之位置,離護城河很近。

周安遙指之,顧視左右將校,說道:“虜將恃兵衆,輕視於我。汝等誰能爲我取其首來?”

真是知恥而後勇,袁子喬的那幾句輕蔑之詞,至今還刻骨銘心,周楚、周詞父子爭搶出擊。周楚立都立不穩當,顯然是不可能派他的去,周安便指派了周詞。

難得的是個晴天,清晨的陽光明亮。

周詞率勇士數十人,抓着繩索,垂到城下,半刻不停,就如一支箭矢,吶喊着殺向蝟集如山的敵軍。

……

成都南,十里陌。

寬闊的道路上,一支數千人的部隊,旗幟如林,甲械鮮明,步卒在前,騎兵在後,長驅急進。

漫天的塵土捲起,遮掩了晨日的天光。

已是初冬,兩邊的田地中,早就沒有了作物,只餘黑黃的土壤。

前幾天下了一場大雨,尚存殘跡,土地帶着點溼潤。

路邊松柏成蔭,路與田間的小溝渠裡,水光粼粼;渠畔,青黃間雜的草叢如茵。

舉首遠望,可見成都城巍峨的城牆,以及城外玉帶也似的河水。

荊州兵在離成都近在咫尺的彭模等地,打了半個多月的仗,成都周邊的百姓,逃入城中或逃去別處、山中的不少,但留下的還是佔了多數。

較以犍爲等郡,成都附近的居民,唐人在其中的比重明顯提高。這是因爲多年前,爲了充實成都戶口,李氏把蜀地各郡的唐人,強制性地遷徙到了此處許多。

膽小的百姓緊閉破爛的門戶,不敢出來。

膽大的,以及沿途的士子、豪強,卻有甚多夾道迎接。

不說簞食壺漿,亦稱得上歡盼王師。

入成都界時,桓蒙就傳下了軍令:“吾率兵伐蜀,上爲朝廷討不臣,下是爲民除害。李氏無德,塗炭百姓,蜀民苦之久矣!成都士民凡有饋贈,一概不許收。擾民者,斬!”

故是,雖然時見當地的士人、豪強、百姓牽牛羊、擔美酒,候於路邊,然而部隊皆視若不見,沒有因此而影響進軍的速度,也沒有對經過的地方造成大的騷動。

袁子喬催馬,趕上桓蒙,說道:“明公,十里外,便是成都了。李當此時,應該已經得知,我軍奇襲來至。我軍兵少,彭模被圍,單從形勢來看,不利於我軍,李當必定會遣衆出城,主動來與我戰。我軍趨行一夜,將士稍疲,明公可暫駐軍此地,令三軍飽食,以待蜀兵之出。”

桓蒙以爲然,即遣精騎百餘,窺覘成都反應,同時傳下命令,就地休整,埋鍋造飯。

精騎馳離軍陣,趕去成都近郊。部隊的主力停下了前進的腳步,佈置戒備,就地休整。

……

彭模城外。

蜀兵萬沒料到周安在敵衆我寡的態勢下,還敢派兵下城。

他們在調整陣型,疏於防範,頓被周詞及其率領的勇士殺了個措手不及。

數十勇士都是從周楚部下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健步如飛,衝過城牆與護城河間短短的距離,撞入蜀兵隊中。

一些反應較快的賨人兵卒,舉起板楯,亂放箭矢,嘗試把他們阻止在外。

但是殺出的勇士們,個個重甲,不畏敵箭。藉以奔跑的助力,前邊數人,挺長槊而刺。槊刺到盾上,發出一聲脆響和一聲悶響。脆響是槊杆折斷,悶響則是木質的盾牌被槊頭戳爛。緊隨此數人後的,拿的都是鐵槌,一通亂砸,盾牌破碎。

周詞呼喝揮刀,帶領衆人,趁勢一擁而上。

蜀軍裡邊,無論扎髻的唐卒,還是椎髻的賨人,悉非這羣虎狼的敵手,立刻潰退。

那兩個蜀兵的軍官,奔竄不及,當場身死。

短暫的混亂過後,蜀兵穩住了陣腳,發起反攻,試圖剿滅周詞等。

周詞見好就好,及時引衆撤退。

蜀兵待要追趕,卻被城頭的箭雨打退。

吊籃從城頭垂下,周詞等躍入籃內,安然無恙地被提回到了城上。

孫勝看去,見周詞血染鎧甲,眉揚色壯,那數十勇士在敵陣中殺了一遭,無一傷亡,俱仍戰意猶烈,驚歎與周詞說道:“往昔與卿見,卿褒袖翩翩,今勇如虎!等與桓公會師,我當把今日臨城所見,具稟桓公,以酬卿功!”

周安欣慰地對周詞點了點頭。

周楚取軟巾,親手給周詞擦去甲衣上的血漬。

周詞昂然而立,說道:“此等小事,何須稟與桓公?且使袁參軍知,可也。”

倒不是周楚、周詞父子小氣,他倆之所以對袁子喬的那番話語念念不忘,卻也是有緣故的。

多年前,時鎮荊州的江左權臣王氏,覬覦帝位,掀起了一場叛亂,當時從其反者甚衆,周安亦是其中一員。後來,叛亂被江左平定,參與叛亂的士人、將校,許多被斬,僥倖得活的,自此也斷了前途,唯周安,一來因其武勇,二來因別的一些政治原因,卻是不僅沒有被治罪,反而得到了重用。隨後,他和他的家族先是依附庾氏,繼而於下,又依附桓蒙。

從叛的事情儘管已經過去了許久,甚至周安從叛的時候,周詞還只是個娃娃,但這段經歷,到底太不光彩,是個大大的污點,周家的人,直到現在,還被籠罩在這個陰影之下。

一邊是曾爲叛將,一邊是桓蒙的第一心腹,周楚、周詞,乃至周安,也就無怪會如此在意袁子喬的那幾句話了。

東南邊,蜀兵預備隊的方向,傳出了鼓聲。

伴着鼓聲,城牆三面的蜀兵推動雲梯,穿過護城河,正式對彭模展開了進攻。

……

成都南,十里陌。

探查敵情的騎兵馳回,上報桓蒙:“守軍約萬餘之衆,出城了。”

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十三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中)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十九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上)第七章 車兵述少願 祆廟逢安崇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一章 羊馥夜報訊 晨曦入朝去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十一章 顯美鄙蝦兵 麴碩報軍情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十五章 二恭忠與奇 孟朗赴河東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三章 大王生日宴 太后玉臂滑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五十三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上)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五十五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三)第五十五章 隴東督七郡 議與武衛盟第三章 令狐圖遠謀 虎賁苦不足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八章 季和將其計 宴荔父子議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八章 羣寓謀前程 錄事揣上意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四十九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四)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十四章 沙海等閒度 鮮卑直真郎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二章 七項考武生 廣武王舒望第三十七章 有球心亦安 左氏送臥具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三十四章 蒲茂興變革 阿瓜化宋謀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五十八章 獻俘禮威嚴 豈可如弄臣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十三章 醜事宣天下 院角梅未開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五十一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三)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第三十一章 伐蜀首漢中 懇求太后教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十三章 傅喬倉皇至 禿連狼狽回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十一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五)第五十七章 盡收西域寶 顯美面子貴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