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介子推爲志而死,晉文公勵精圖治

書接上回,面對母親的建議,介子推坦然的回答說:“晉獻公有九個兒子,只有主公最賢明。惠、懷二公沒有德行,所以老天要幫助重耳奪得國家。然而諸臣不知天意,無恥的爭相邀功,前有狐偃,後有壺叔,我感覺很羞恥。我寧願終身織布納鞋,也不敢貪天之功,佔爲己有。”

老母說:“你雖然不求利祿,但總是得上朝見一見主公,不要讓他忘了你的割股之苦。”

子推說:“孩兒既無求與君,見面還有什麼用呢?”

老母嘆息道:“你能成爲廉士,我又怎麼不能成爲廉士之母呢?我們應該隱居深山,就不要在這市井之中了。”

子推十分高興,說道:“孩兒一向很喜歡綿上,那裡是高山深谷,今日啓程去那裡吧。”於是揹着母親直奔綿上,在立縣略做休息,然後繼續走,在深谷之中安了家,草衣木食,準備在這裡度過餘生。

左右的鄰居都不知道他的蹤跡,只有解張知道,於是修書一封在晚上掛在了朝門上。文公準備上朝,近臣拿到此信,獻給了文公,文公一看,上面寫着:

有龍嬌嬌,悲失其所;數蛇從之,周流天下。

龍飢乏食,一蛇割股;龍返其淵,安其壤土。

數蛇入穴,皆有寧宇;一蛇無穴,號於中野。

文公看完後,大驚道:“這是介子推的怨詞啊。以前寡人路過衛國,缺乏食物,是子推割下了自己屁股上的肉,才使得寡人活了下來。現在寡人大賞功臣,卻唯獨忘了子推,這是寡人的過錯啊!”立刻派人前去召子推來,但子推已經不在那裡了。文公一個一個的詢問他的鄰居,詰問子推的去處。“有人能提供線索的,寡人一併升官。”

解張進言道:“此書並非出自子推之手,是小人代寫的。子推恥於求賞,揹着他的母親隱居在了綿上的深谷之中,小人怕他的功勞泯沒了,所以代筆懸書。”

文公向解張拜謝:“如果沒有你的懸書,寡人差點忘了子推的功績。”馬上封解張爲下大夫,立刻駕車,讓解張當嚮導,親自前往綿山,訪求子推。只見峰巒疊嶂,草樹萋萋,流水淅淅,行雲片片,林鳥羣躁,山谷應聲。唯獨不見介子推的蹤影。正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正在焦急時候,手下人找來了幾個農民,文公親自來問。農夫說:“幾天以前,曾經有人看見一個漢子揹着他的老母親,曾在此山中休息,用手捧了幾口水喝,然後又揹着老母親上山了,現在不知道去哪了?”

文公命令車停在山下,到處派人去找,好幾天都找不着。文公有點生氣了,問解張:“子推到底有多恨我啊?”我聽說子推十分孝順,如果舉火焚林,一定會揹着自己的老母親跑出來。”

魏犫進言道:“逃亡的日子,衆人都有功勞,又不是就他一個人的功勞。現在子推以隱居來要挾主公封賞,在這個沒多少人的地方逗留了這麼多天,荒廢了數日,等到他避火而出的時候,臣一定要揍他一番。”於是命令軍士在山前山後以及四周放了一把火,此時正是山中大風,火借風勢,風借火威,很快就燃起了大火,綿延數裡,一條條火龍在綿山之中飛舞。文公心想:‘這麼大的火,你不出來也得出來了。’

這個時候介子推正在喂母親吃飯,突然聞到一股燒木頭的味道,介子推很奇怪,出了茅屋,手搭涼棚,往遠一看,只見遠處有星星點點的火光,再轉了一圈一看,除了西北方向沒有火光,周圍一圈全都有隱約的火光,介子推明白了,晉文公連尋自己幾天都沒找到,所以才放了一把火,留了一條路,想把自己逼出來。其實這幾天晉文公派人漫山遍野的找介子推,介子推早知道了。前好幾天,在介子推砍柴的時候,發現了晉文公派的人,介子推扔下木柴,回家就把老母親背起來,鑽進了綿山更偏僻的地方。介子推明白後,回到茅草屋裡端起碗來繼續吃飯,老母親就問:“外面發生什麼事了?”

“晉文公放火燒山,想把我逼出來!”

老母親一聽介子推的語氣,再看了看介子推的表情,眼淚淌了下來,說:“你遵守你的君子之道,娘支持你。”介子推一看老母親哭了,趕緊跪下來,說:“對不起,娘,孩兒不孝,孩兒不能背您出山了。”說完也哭了起來,“邦,邦,邦......”連磕了幾個響頭,老母親趕緊扶起介子推,母子二人是相擁而泣。氣味越來越濃,介子推背起母親,去了山上一個離火稍微遠點的地方,介子推讓老母親靠在一棵枯柳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火勢越來越大,離介子推母子越來越近,介子推抱起母親,往這棵枯柳的樹洞裡塞了一個東西,然後儘量用自己的身子把老母親全部遮擋起來,此時火離介子推已近在咫尺,介子推母子被滾滾的濃煙所包圍,介子推擡起了頭,依稀看見天空變成了黑色,可以看見月亮和星星,此時已是晚上了,但是周圍卻亮如白晝一般,突然後背傳來一陣劇痛,那感覺如同撕心裂肺一樣,介子推臉上黃豆大小的汗“滴滴答答”的下來了,介子推心裡清楚,火焰已經到了他的跟前,介子推看着懷裡抱着的老母親,眼淚下來了,想想老母親含辛茹苦,拉扯自己那麼多年,如今自己不光要被燒死,還要連累上老母親,介子推緊緊地抱住老母親,在他老母親的耳邊輕語道:“娘,恕孩兒不孝,下輩子孩兒再來報答您的大恩大德。”這時老母親艱難的睜開了雙眼,老母親此時已經是極度虛弱了,緩緩把手放在了介子推的頭上,不停地撫摸,老母親眼淚“刷”的一下下來了,說:“傻孩子,我是你娘,你做什麼事,娘都支持。”說完,老母親微微一笑,兩個人再次相擁而泣,時間永遠定格到了這一刻。很快,兩個人就被火海吞噬。可嘆,介子推爲了自己的信仰,就是被燒死也不動搖。

與此同時,晉文公焦急的等待着,這天晚上文公睡覺,做了一個,夢見介子推站在自己的面前,面帶微笑,對自己說:“主公,臣以後再也不能與你相見了,願晉國永遠繁榮昌盛。”說完背起母親,腳踏祥雲,昇天而去,晉文公一下子就驚醒了,內心有一種不祥的感覺。就這樣一天過去了,沒有人出來,兩天過去了,還沒人出來,第三天火都熄滅了,仍然沒有人出來。

晉文公懷着忐忑的心情親自到山上尋找,突然一棵燒焦的柳樹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見兩具燒焦的屍體在這棵柳樹之下,其中一具屍體緊緊地抱着另一具屍體,文公愣了一會兒,他無法相信介子推已經被燒死了,文公掐了自己腿一下,才知道是真的,頓時嚎啕大哭,頓足捶胸,說道:“子推,你怎麼那麼傻啊,寡人連續苦苦尋找你好幾天,你就是不出來見寡人,寡人就想燒山把你逼出來,沒想到你寧可燒死也不肯見我。從此以後,咱們君臣二人陰陽兩隔,寡人要是以後想念你,你叫寡人怎麼辦啊?”在場等人無不動容,也都流下淚來。晉文公哭了好半天,衆大臣苦苦相勸:“人死不能復生,要節哀順變,身體爲重啊。”又苦勸了半天,晉文公才止住了悲聲。

於是晉文公命人將母子二人的遺體安葬,就在衆人將遺體搬開的時候,晉文公發現,原來介子推用後背擋住了一個樹洞,晉文公靠近這個樹洞一看究竟,發現樹洞內有一物,拿出來一看,是一節衣服袖子,上面寫着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長嘆一聲,流下眼來,晉文公命人將這棵燒焦的柳樹的一段帶回宮中,做成了木屐,用此物以解思念之情,這就是木屐的由來,後來才傳入日本,這就是後話了。同時追封介子推爲忠義伯,並且在此地立祠祭祀,把山周圍的土地都作爲祠田,讓周圍的農民掌管介子推的年祀。改綿山爲介山,將綿上的立縣改爲介休,寓意着介子推再此休息過。焚林之日,也就是三月五日,設爲清明節,所有國人都要哀悼介子推,他是死在火中,所以清明節及其後一個月都不得燒火,後來逐漸減爲三天。至今還有一些地方,一到這個時候,就喝冷水,吃冷食,這叫做“禁火”,也叫做“禁菸”,在清明節前一天爲寒食節,每到這個節日,家家都會在門上插上柳條,來召介子推的魂。有的則是設野祭,燒紙錢,這些都是爲了介子推。

這也就是寒食節和清明節的由來了。

介子推事件過了幾天後,周襄王派太宰周公孔,以及內史叔興,來慶賀晉文公繼位。文公對待他們是非常有禮。叔興回去見到周襄王之後說道:“晉國一定能稱霸諸侯,不能不親善啊。”

周襄王從此親善晉國,疏遠齊國,不在話下。

然而擺在晉文公面前的是一堆爛攤子,這時晉國久經戰亂,百業盡廢,荒蕪的土地很多,貧富差距很大,急需改革治理。同時在政治上遠有裡克之亂,近有呂郤之亂,大臣的權利太大,這也使得晉文公不得不去處理,同時軍事上,士兵數量在縮減等等。

公元前635年,所有條件已經成熟,晉文公終於決定改革。於是晉文公下令舉薦人才;減輕農業、商業等等各種稅;農民開墾荒地,國家提供種子;下令免除之前欠債人與借債人的借款,從軍者可免除徭役等等措施。

同時實行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影響了以後晉國的政治體系——三軍六卿制。

三軍六卿制就是將軍隊分爲分爲中、上、下三軍制,每軍各設一名將、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他們主持晉國的軍事、政治,中軍將又稱爲元帥、執政晉國。這樣就將政治與軍事聯繫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張緊密交織的網,同時也將大臣手中的權利分成了一個個小份,駕強了中央集權。封郤榖爲中軍將,郤溱爲中軍佐,狐毛爲上軍將,狐偃爲上軍佐,欒枝爲下軍將,先軫爲下軍佐,荀林父爲御戎(專門統領守衛邊疆的士兵)。

這天,在冀野(河南地區)的道路上慢慢悠悠的駛來一輛馬車,車上坐臥一人,身穿絲綢長袍,紅面短鬚,雄姿英發,原來是晉文公的大臣先軫出來遊玩,正在瀏覽車外的美景,突然一個年輕人進入到了視野。只見這個年輕人,頭戴逍遙巾,眉清目秀,鼻如懸膽,細皮嫩肉,外面卻穿着粗布麻衣,沾滿了泥土和草棍,正滿頭大汗在田裡鋤草,臉上落上了一層灰土,卻掩蓋不了清秀之氣,身後是一座破茅草屋,看起來反差極大,此時他的妻子送飯到田間,二人相敬如賓。

先軫感覺此人氣質與衆不同,胥臣就下了車,對這個年輕人一拜,說:“閣下,我途經此地,口有些渴了,可不可以藉口水喝?”

這個年輕人正在吃飯,看見一個長者來和他說話,趕緊起身回禮,說:“老丈,不必如此客氣,請坐。”說完就讓妻子端來一碗水放在先軫的面前。

年輕人先說話了:“老丈來到此地是辦什麼事呢?”

先軫答道:“我在此地有些生意。”

先軫緊接着說:“好男兒志在四方,我看閣下氣度不凡,怎麼卻在這裡種起地了呢?”

年輕人嘆了一口氣,看了看天空,沒有說話。

先軫突然發現這個年輕人腰間綁着一個竹簡,很好奇,問:“請問閣下腰間綁的是什麼書?”

年輕人說:“是詩經,耕作累了,就坐在地上看一會兒。”

先軫心中暗暗讚歎,身處如此偏僻的地方,居住簡陋,卻還要看書,可見此人志向高遠;而且此人相貌不凡,彬彬有禮,這個人不簡單。

於是先軫趕緊問:“請問閣下叫什麼名字?”

“郤缺。”

先軫暗暗吃了一驚:‘原來是賊臣郤芮之子,難怪啊’。二人再聊了幾句,胥臣告辭,立刻返程回去見晉文公,對晉文公說:“我今天見到一個大材!”

晉文公趕緊詢問。先軫說:“郤芮之子郤缺。”晉文公最恨郤芮,聽完先軫的話,心中無名火起,皺着眉頭,沒有說話。

先軫繼續說:“郤缺是有德君子,可以治民,不能因爲他父親有罪就摒棄他,應該充分利用他的德才爲晉國服務。而且能重用敵人的兒子,其他人會更願意來投奔主公。”

於是晉文公任命郤缺爲卿大夫。真正的大度不是沒有仇恨,而是爲了以後的發展,放下仇恨。晉文公用自己的智慧使得晉國大治。

在改革幾年之後,晉國人才衆多,百業俱興,國力富強,糧草充足,人民安居樂業。

此時卻出現了一個機會,使晉國的威望大升。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分解。

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一章 重耳奔楚第一章 重耳奔楚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十四章 大戰的序幕(上)第二章 重耳赴秦第十二章 魏犫力劈二將,追誅太叔第十四章 大戰的序幕(上)第十二章 魏犫力劈二將,追誅太叔第十章 文公出徵第十二章 魏犫力劈二將,追誅太叔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五章 穩定國中第二章 重耳赴秦第二章 重耳赴秦第二章 重耳赴秦第十二章 魏犫力劈二將,追誅太叔第一章 重耳奔楚第二章 重耳赴秦第十四章 大戰的序幕(上)第九章 落魄天子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十四章 大戰的序幕(上)第九章 落魄天子第四章 呂郤之亂第五章 穩定國中第七章 介子推爲志而死,晉文公勵精圖治第八章 王室醜聞第七章 介子推爲志而死,晉文公勵精圖治第六章 賞賜之爭第六章 賞賜之爭第六章 賞賜之爭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十四章 大戰的序幕(上)第十三章 夔國之戰第六章 賞賜之爭第十三章 夔國之戰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一章 重耳奔楚第十章 文公出徵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十二章 魏犫力劈二將,追誅太叔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九章 落魄天子第八章 王室醜聞第二章 重耳赴秦第二章 重耳赴秦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一章 重耳奔楚第八章 王室醜聞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八章 王室醜聞第五章 穩定國中第十四章 大戰的序幕(上)第四章 呂郤之亂第十二章 魏犫力劈二將,追誅太叔第一章 重耳奔楚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四章 呂郤之亂第四章 呂郤之亂第六章 賞賜之爭第十四章 大戰的序幕(上)第四章 呂郤之亂第十章 文公出徵第九章 落魄天子第五章 穩定國中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第六章 賞賜之爭第二章 重耳赴秦第一章 重耳奔楚第四章 呂郤之亂第十四章 大戰的序幕(上)第一章 重耳奔楚第五章 穩定國中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六章 賞賜之爭第七章 介子推爲志而死,晉文公勵精圖治第五章 穩定國中第九章 落魄天子第九章 落魄天子第六章 賞賜之爭第四章 呂郤之亂第六章 賞賜之爭第十二章 魏犫力劈二將,追誅太叔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三章 重耳復國第二章 重耳赴秦第十章 文公出徵第十一章 計破陽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