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

岳雲可是清楚得很。後世中國的南沙羣島被周邊小國瓜分,泱泱大國束手無策,還很自豪地向國內外民衆宣佈,中國沒有在南海鑽一口井,得到一滴油,而越南、菲律賓等國卻在南海強佔的南沙島嶼及海面上鑽探油井,年產油數千萬桶,唯恐世界上其他國家不知道中國軟弱可欺……

這樣羞恥的事情,岳雲是再也不想讓歷史重演了。而且在他看來,就如南美洲在後世如同美國的後花園一般,包括澳洲在內的大南洋地區,理應也是中國的後花園。

羣臣一聽,均面面相覷。劉一寧立刻便出列勸說道:“陛下,現在是正月,正值天寒地凍之時,我軍現大部皆在中原一帶和金軍對峙,另有一部在四川防備遼軍,且南洋之軍已經連續作戰近一年了,還得留出軍隊來以防日本情況有變。只怕不宜大動刀兵啊!”

劉一寧的話也得到了衆臣的贊同,雖然他們對於征服南洋也認爲是理所當然之事,卻並不看好現在就發起進攻。因爲漢軍纔剛剛打了一場北伐之戰,兵士疲憊,且按原定計劃,來年春曖花開之時,將會渡過黃河,再度北伐。日本又處於動盪之中,在幾個方向同時用兵,乃軍事大忌。

不過岳雲卻是微微一笑道:“諸位愛卿,你們說的情形我也早覈算過了,但還是認爲現在出兵方是最有利的時機!”

“哦?陛下可否給臣等解惑呢?”就連薜源也是有些好奇地問道。

岳雲眼中精芒一閃道:“首先,眼下江南和北方的確是處於寒冬臘月,天氣寒冷,這點是不假的……可問題是,我們並非要在江南和北方打仗,而是向蒲甘和大理用兵,這兩個國家的氣候均炎熱異常,與我大漢夏天氣溫差不多,根本不存在因天冷導致進攻不易開展的情形發生!”

“第二、兵力上,也不存在多大問題。南洋的軍隊數量其實不少。除了我們原先派駐的十五萬大軍外,最近一年時間,又整編了安南、占城、真臘、斛羅四國的兵士二十五萬人。目前,我國在南洋的總兵力已經超過了四十萬,而蒲甘王國的軍隊不過十二萬。大理國的軍隊更只有十萬。兵力配置上是我衆敵寡……”

王童聽到這裡。方眉頭微微一皺,疑惑道:“陛下,雖然在南洋我軍兵力佔優,但那些新整編的四國軍隊。戰鬥力卻完全不能與我軍相比,戰鬥力極爲低下,且目光還有一半部隊按南洋都督府的命令,派往三佛齊和東爪哇兩國駐紮,李寶將軍準備以安南模式。將其完全納入我大漢版圖,如此一來,會不會引起南洋局勢動盪呢?”

“文青不必擔心!朕已經從情報部那裡瞭解到了南洋的狀況。三佛齊和東爪哇兩國在我們的挑撥下,已經相互攻打了四年多,雙方的民衆都精疲力盡,渴望和平。而這些年來,我國商人出於好心,對於生活陷入困苦的兩國貧苦百姓多有接濟,因此。漢人在當地的映象極好,他們對於我南洋都督府的大軍進駐,已經沒有多少排斥之意。現在據李寶反饋的消息,在三佛齊和東爪哇推行軍管措施十分順利,較原先紅河州的情況好不知道多少倍。甚至比如今的安南和占城漢化效率更高。讓李寶也很吃驚呢。”岳雲笑眯眯地說道。

王童不禁臉一紅,方作了一揖道:“既是如此,臣便沒有什麼異議了。”

岳雲轉過頭對仍有些疑慮的衆臣說道:“其實大家不用擔心,此次攻打蒲甘和大理兩國。朕不會從本土調集一兵一卒,全由南洋出兵。糧食亦從南洋徵集,不會加重本土財政的負擔。而國內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武器彈藥的供應罷了。所以,朕相信,國內不但不會反對,相反還會贊同呢!”

“哦?陛下此言是何意呢?”這下連虞允文也有些驚奇了。

不需要從國內調兵徵糧,固然會讓負擔輕不少,但彈藥的製造和運輸壓力亦是不小。而中原王朝歷來對外發動戰爭,民衆皆是比較反對的。原因就在於打下土地後,對於百姓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倒要因戰爭交納更多的稅賦,要服更多的兵役和徭役。這樣一來,上至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反對戰爭。漢民族的血性和野心,就這樣漸漸被一片反對打仗的和平聲中,漸漸磨滅了。

而反觀大航海時代的西歐,由於對外殖民征戰可以取得利益,不但可以開疆闢土,佔領土地,更可以掠奪財物,充實國庫。所以上至國王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熱衷於此。這樣一來,由於整個國家從上至下皆有了一種對外擴張和殖民的慾望,極大地促進了了一個民族的進取心,加之文藝復興後,西歐在工業革命,科技進步等方面,皆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取得對世界的支配地位,也就順利成章了。

wWW ttκǎ n c○

岳雲現在迫切想做的,就是激發國民對外探索的慾望。在南洋的安南、占城、真臘等地,鼓勵商人前往貿易、建廠、開礦只是初步嘗試,接下來,他便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了,引導民間力量走上對外擴張殖民的道路。

“允文,朕的意思是:此次進攻大理和蒲甘兩國,其實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要論軍事實力,我軍遠遠強於敵人,不要說這兩個國家的軍隊數量低於我國駐南洋的軍隊,就算他們比我國還多,在我軍的火器優勢,和強大的戰鬥力面前,他們也只有落敗的份。”岳雲用手指輕輕敲擊了一下龍椅的把手,然後繼續說道:“然後,我們再用陸游原來那套辦法,相信將這兩國納入我國版圖也問題不大。可關鍵卻在於,以後難道就由國家全部包辦嗎?”

衆臣聽聞之後,均有些不解,暗忖對外開疆闢土,不由國家出面發起戰爭,難道還由私人承頭不成?

第714章 岳雲的傷勢第559章 遼軍奇襲的慘敗第280章 欲哭無淚第449章 臨安朝貢第670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上)第786章 岳飛得救第139章 汴京之戰(六)第663章 掉包計第82章 定計報復第808章 女兒嶽念雲第226章 薜馬密談第673章 北伐前的準備第320章 李師師的魅力第354章 與李師師一起賞雪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72章 二女相爭第41章 楚州之戰的尾聲第441章 風雨交加的臨安第10章 羣體性上訪第699章 嶽霖之死第386章 黃龍府第30章 破城第823章 洞房花燭夜第242章 葫蘆谷之戰(十一)第133章 雲雍初會第345章 迎戰會議第480章 張澤端訪紅河州第626章 闍耶跋摩的決斷第436章 離別前的纏綿第263章 李清照的邀請第57章 船上驚變第803章 遼國女帝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543章 吳璘的投降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272章 殿試的準備第458章 危險時刻第110章 掃尾事宜第109章 聯絡遼國第795章 金遼公主的決鬥第818章 雙皇約會第717章 金國的對策第568章 飄雪閣的聚會第398章 再見銀鈴第207章 馬擴的提議第325章 回到水師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528章 彭澤之戰(五)第31章 各有算計第540章 巴東之戰(上)第105章 宴會驚變(上)第173章 神秘信件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609章 辛政的故事第358章 劉光世赴任第540章 巴東之戰(上)第805章 出兵日本第750章 曼德勒攻防戰(一)第547章 涪江之戰(上)第762章 三路北伐第606章 黃秀麗來了第241章 葫蘆谷之戰(十)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179章 抵達信陽第619章 世上第一份報紙第496章 以水制勝(上)第741章 日本問題第7章 要人不要錢第490章 傳國玉璽第27章 攻城計劃第23章 定計(上)第572章 最是難消美人恩第139章 汴京之戰(六)第391章 上京十三釵第397章 王雯辭行第619章 世上第一份報紙第262章 靠上了一棵大樹第275章 殿試(下)第820章 漢遼合併第572章 最是難消美人恩第331章 大獲全勝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584章 趙構的陰謀第22章 作戰會議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574章 燧發槍的研製第734章 是否稱帝第696章 進攻穎昌第209章 使節團被劫持第323章 詩詞較量(下)第652章 吳東林的對策第341章 要人也要錢第821章 國號中華第676章 戰爭動員第154章 赴遼廷議(上)第304章 見到“春哥”第13章 四處借糧第35章 楚州的逆流第275章 殿試(下)第147章 掉入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