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春和宮內

第25章 春和宮內

“你是說,皇爺爺將穎國公召回京城了……”

紫禁城春和宮內,一名太監低頭作揖,而在他面前則是一名四十餘歲的文官,以及正在擺弄筆墨的朱允炆。

朱允炆一手持筆練習書法,一邊頭也不擡的詢問這名太監。

“回殿下,是如此。”

“好,你退下吧。”得到了答案,朱允炆便頭也不擡的示意這太監退下,而那文官也示意左右太監、宮女退下。

待衆人徹底退出宮外,這名文臣纔對朱允炆作揖:

“殿下,陛下此舉,恐怕……”

文臣話說到一半,似乎覺得不能這麼說,因此收了回來。

不等他再說,朱允炆卻放下了筆,轉身從書架上拿出了一本《漢書》。

“傅友德和我那三叔還有沒有書信來往。”

朱允炆看着手中《漢書》,頭也不擡的詢問文官。

“未曾”文官搖搖頭回應。

“未曾……”朱允炆沉吟片刻,卻又輕笑:

“我那三叔按捺不住的,他若是再派人送信給傅友德,那剩下的就不用我們做了。”

談話間,朱允炆擡頭看向了自己椅子的後方。

在那面牆上,掛着被裱起來的一篇文章,而這文章正是朱高煦的《削藩論》。

“先生覺得,這《削藩論》如何?”

朱允炆對身後的文官詢問,而能被他稱爲先生的,自然也只有作爲東宮伴讀及太常寺卿的黃子澄了。

面對他的問題,黃子澄看了看朱高煦的削藩論:

“理論可行,但如果真的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恐怕沒有百年時間,難以建功。”

“臣還是認爲,應當速戰速決,一舉剪除諸藩。”

黃子澄的話讓朱允炆滿意點頭,但他卻也擔心諸藩手中的兵馬,因此放下《漢書》,重新拿起了毛筆:

“諸叔藩王皆擁重兵,如有變端,怎麼辦?”

面對問題,黃子澄不卑不亢的應答:“諸王僅有護兵,只能自守,倘若有變,可以以六師監之,誰能抵擋?”

說着,黃子澄看向了朱允炆放在一旁的《漢書》,脊背愈發挺直:

“漢朝七國不可謂不強,但最後還是滅亡了。”

“大小強弱之勢不同,而順逆之理更相異,殿下何須擔心?”

“嗯……”對於黃子澄的話,朱允炆十分滿意,但他還是不放心看了一眼朱高煦的《削藩論》。

“皇爺爺很看重高煦,你認爲呢?”朱允炆再問。

“秦世子炳、晉世子熺,燕嫡長子熾皆與殿下相識伴讀,手足情深。”

“燕嫡次子煦雖然頗得陛下賞識,但畢竟是次子,依禮制,不得襲燕王爵,只得爲郡王。”

“既然是郡王,那便無須擔心。”

“更何況從此篇文章來說,他的心應該是向着朝廷的,與其兄一樣,是站在殿下這邊的,只是他不如其兄溫潤仁厚,識大體罷了。”

黃子澄的一句“識大體”讓朱允炆微微頜首,儘管朱元璋讓他和朱高煦打好關係,但在他看來,應該打好關係的不是他,而是朱高煦。

不應該是他去傳朱高煦,而是應該讓朱高煦自己來拜訪自己。

只是他一連等了一個多月,朱高煦卻如榆木一般,從未登門拜訪。

因此,即便他獻上了《削藩論》,但朱允炆還是對他喜歡不起來。 自他父親將他母親呂氏扶正,他繼而成爲嫡長子後,身邊之人哪個不是對他多有附和?

那些敢不附和他的,諸如藍玉之流,哪個不是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不過,眼下自己應該收拾的不是這個朱高煦,而是……

“晉王和傅友德,周王和馮勝,先生以爲皇爺爺會如何處置他們。”

朱允炆的話音一出,黃子澄心思就活泛了起來,他對朱允炆作揖回答:

“晉王、周王是陛下子嗣,加之晉王節制山西十五萬兵馬,恐怕陛下不會處置他們。”

“倒是穎國公和宋國公,他們二人一個與晉王書信往來,一個私下面見周王,不論如何都已經觸碰了陛下的底線。”

“我雖不知道陛下爲何還不動手,但想來這不過是早與晚的事情罷了,殿下不必擔心。”

“我如何不擔心?”朱允炆反問黃子澄,語氣中帶着一絲怒意。

他轉過身去,不讓自己憤怒的表情出現在黃子澄面前,但卻用一隻手抓住書架,緊緊攥着。

“黃河以北除山東以外,多爲此二人舊部,如若日後皇爺爺離去,孤那三叔豎起旗幟,伱認爲傅友德會不響應自己的姻親嗎?”

“萬一周王與晉王聯手,再將馮勝也拉進去,屆時北方便只有四叔及十七叔、十四叔、十五叔可抗衡。”

“僅他們四王十二護衛那不足六萬的兵馬,如何抵擋晉、周、馮、傅的三十餘萬兵馬?”

“更別說,四叔與周王親暱,即便不反,恐怕也不會出兵勤王。”

“四叔不出兵,北地藩王還有幾個敢於出兵?”

朱允炆說出自己的擔憂,在他看來,傅友德和馮勝這二人早死爲妙。

甚至如果可以,他都想要朱元璋將晉王朱棡,周王朱橚除掉。

只是他清楚,自家皇爺爺心疼子孫,削藩的事情,最後還是得落到他的頭上。

想到這裡,朱允炆就攥緊了拳頭。

望着他的模樣,黃子澄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勸說,而是作揖道:

“眼下穎國公與宋國公入京,只要陛下下定決心,那以這二人所犯之事,必然伏誅。”

“除了這二人外,我最擔心的就是燕王,除此之外便是湘王和楚王。”

“你說十二叔?”聽到黃子澄提起湘王朱柏,朱允炆皺了皺眉。

他對朱柏的感官不錯,儘管對方也是藩王,但朱柏這個人常以匡扶社稷,濟世安民自勵,是他想要拉攏的人。

“湘王封國荊州,楚王封國在武昌,而武昌、荊州緊鄰長江,二王又有水師。”

“倘若晉周亂起,大軍北上,那江東之地便會十分空虛。”

“屆時,若二王以水師承載兵馬順江而下,那朝夕之間便可抵達南京城下,這……”

黃子澄話說三分滿,但便是這三分,就已經足夠了。

朱允炆被他所說的話弄得無比糾結,只得擡手示意他別再開口。

見狀,黃子澄也不多說,而是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轉移話題:

“殿下,您該去武英殿陪陛下處理政務了。”

“嗯……”朱允炆應下,但心思卻都在黃子澄剛纔的話上。

他雖然在應下後反問,但黃子澄想要的效果已經達到了……

(本章完)

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377章 明滅錫蘭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174.第174章 天子收網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第358章 改書爲史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479章 傳統手藝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480章 攜老扶幼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39章 敲山震虎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296.第296章 改封諸藩第48章 老當益壯第355章 忘恩負義268.第268章 滿城風雨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第59章 東窗事發180.第180章 另尋他路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529章 封王就藩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396章 先甜後苦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第69章 爺孫和睦第87章 老謀深算第518章 顏李案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第458章 工業展開第107章 會廳議倭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536章 歲月催人老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第437章 江左恥辱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86章 施以恩惠第29章 二王相猜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76章 造船平倭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11章 親親相爭第62章 老丈難當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32章 採生折割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498章 萬國來朝第42章 旁敲側擊第422章 新年氣象第98章 但願海波平第408章 新老更替第466章 各懷鬼胎第57章 入宮覲見第435章 四方雲動第533章 數據治國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228.第228章 戰勝似敗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9章 營中小院329.第329章 感情甚篤第484章 把控輿論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第9章 營中小院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404章 遠洋崑崙角第56章 陳年往事第113章 功臣末路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71章 燕府勢大274.第274章 闔宮焚燃第38章 宋國公府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69章 爺孫和睦第19章 衛所尚足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354章 伉儷情深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273.第273章 勝券在握第103章 亂我家者第459章 闔家團圓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523章 歲朝兆佳第364章第353章 二下西洋第111章 喜事連連222.第222章 奉天靖難第65章 上架感言230.第230章 否極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