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魁首

第4章 魁首

“嗚嗚嗚——”

巳時,隨着日上三竿,大教場上的號角聲再次響起。

在號角聲響起的同時,百餘匹肩高四尺有餘的河曲馬被牽到了武官子弟面前。

在它們的背後,一個剛剛佈置好的騎射校場出現,而武官子弟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上馬騎射,並在馬上使用刀槍砍倒草人。

這些要求,對於一個入伍一年以上的騎兵來說並不是很難的考校標準,畢竟騎射只要求使用四十斤的下力弓,在二十步的距離中靶就足夠,而使用刀槍劈刺草人則是更爲輕鬆。

不過就算是如此寬鬆的標準,卻還是讓校臺上的朱元璋心情沉到了谷底。

只因在他的視線中,許多武官子弟連獨自的熟練翻身上馬都做不到,更有甚者上了馬鞍就被脾氣暴躁的軍馬顛飛,從馬背上栽倒下來。

這樣的場景,讓朱元璋無法想象這羣武官子弟在父輩去世後襲任官職的表現。

要知道,如今大明不過開國二十七年。

才二十七年,武官子弟的表現就如此不堪,那更下一代呢?

“若是韃子再殺回來,憑着他們,怎麼能守住……”

朱元璋在心底喃喃自語,對於武官子弟的表現十分失望。

不過,當他看到熟練上馬,並且已經策馬奔馳,左右開弓,持長短兵左突右刺的朱高煦時,他充滿失望的情緒不免敞亮了幾分。

“好在還有這小子爲我挽回三分顏面。”

朱元璋撫了撫須,儘管他臉上沒有笑意,但旁邊的朱允炆還是能感覺到自家皇爺爺的高興。

因此,他也不由得看向了朱高煦,心中不知在想些什麼。

“高煦那小子,用的是幾斤騎弓?”

待朱高煦考校完畢,朱元璋在文冊上交的第一時間便詢問起了徐輝祖。

徐輝祖見狀也看向了一旁負責記錄都督僉事,對方感受到目光後上前作揖:

“回陛下,燕嫡次子煦所用騎弓爲中力八十斤弓,十二箭皆中五十步靶。”

“嗯……”朱元璋反應很平淡,但他透露着精光的目光卻還是出賣了他。

“好小子……”徐輝祖瞧見皇帝那滿意的模樣,打心底的爲朱高煦的“改頭換面”而高興。

一個時辰後,記載武官子弟騎射成績的文冊擺在了朱元璋面前。

一千名武官子弟,能騎馬奔馳的僅有一百七十六名,而能在馬背開弓射箭,並且命中箭靶的僅有七十五名。

其中,近九成武官子弟只能使用最小的四十斤騎弓,能使用五十斤以上的武官子弟則是隻有十五人,能使用七十斤以上的只有李英和朱高煦兩人。

這裡面,李英所用的是七十斤下力弓,而朱高煦是八十斤中力弓,但值得一提的是,李英已經十九歲,而朱高煦不過十五。

如果同等年紀,朱高煦或許能開百斤騎弓,但具體的還是得看射速。

武官騎射不比步射,既要追求精準,還要追求射速。

許多武官子弟不是不能開更強的騎弓,只是超過了自己的所承受範圍,射速一旦低下來,那便與廢物無用了。

不過朱元璋瞧着朱高煦那遊刃有餘的模樣,想來即便是如此,那八十斤的騎弓仍不是他的極限。

但朱高煦個人厲害是他個人,整體來說,明軍武官子弟的質量下降的十分厲害。

這樣的情況讓朱元璋在心底嘆了口氣,幸虧這次朱高煦再次佔了鰲頭,不然朱元璋恐怕已經看不下去了。

“繼續下一輪吧。”

朱元璋開口說話,這讓徐輝祖和朱允炆等人有些驚訝。

在他們的印象裡,往年要是地方兵馬錶現如此,皇帝早就拂袖而去了,今日居然能繼續下去,這讓二人下意識看向了校場上的朱高煦。 “嗚嗚嗚……”

很快,在徐輝祖的示意下,馬匹和騎射用具伴隨着號角聲全部撤離,緊接着上場的則是一百名身披重甲的豹韜衛精銳。

他們手執一丈三的長棍,持槍站立在千餘武官子弟面前。

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接受武官子弟的挑戰,並將他們一個個擊敗。

瞧着這一幕,素來喜愛長槍的朱元璋稍微提起了一些興趣,不免對左右的徐輝祖、朱允炆說道:

“國朝能驅逐韃虜,首要注重的就是步卒,而步卒之中,又以長槍爲重。”

“槍爲諸器之王,是以諸器遇槍立敗也。”

“當年擴廓派李二侵吾徐州,那李二兵駐陵子村,吾便派潁國公率步卒兩千赴之。”

“那李二麾下騎兵衆多,潁國公絲毫不怕,只是安撫兵卒,讓兵卒臥槍以待,以長槍迎敵。”

“待李二騎兵衝鋒,潁國公也率部奮起衝其前鋒,正面攻擊北虜騎兵。”

“北虜的騎兵被我軍兵卒持長槍沖垮,這才使我軍獲馬五百餘。”

“國朝之淮北勁旅,雖燕、趙精騎不及也……”

朱元璋驕傲的說着明軍長槍兵的過往戰績,並認爲以長槍爲主的明軍步卒比燕趙之地的精騎還要厲害。

他的這番話,在不知兵的朱允炆看來頗爲新奇,因此不免追問道:“皇爺爺是說,國朝兵卒以長槍步卒爲最?”

朱允炆的話讓朱元璋心中不喜,他清楚朱允炆不瞭解兵備,但沒想到朱允炆連明軍對元軍致勝的兵制是什麼都不懂。

他剛想開口迴應,但旁邊徐輝祖瞧出了朱元璋的不喜,連忙作揖替朱元璋解釋道:

“太孫有所不知,北土平曠,利於騎戰,而國初北伐時,我軍馬匹不足兩萬,因此只得以精騎開道,大軍隨後推進的辦法,要求北伐大軍騎步配合。”

“北虜若見我馬軍身後隨着步卒,好歹退一退,佯裝走一走,等馬軍離了步軍時,它便會尋着前來圍剿我方馬軍。”

徐輝祖的迴應解釋了朱允炆的問題,講解了明初蒙元將領並不懼怕明軍的騎兵。

在戰場之上,如果明軍騎兵脫離了步兵,那蒙元鐵騎就會尋機殲滅,因此真正讓蒙元懼怕的卻是大明的步卒。

他的話,讓朱元璋略微滿意,但他卻並不驕傲,而是自謙道:“淮北勁旅已經是以前的事情了,如今的許多兵卒根本不敢持槍而臥,正面衝擊北虜兵卒。”

朱元璋搖搖頭,同時瞥了一眼大教場上,似乎那裡正在驗證他的話。

在場上,豹韜衛的兵卒使用丈三長棍,毫不留情的將武官子弟一個接一個的打翻在地。

不多時,地上便躺了一大片武官子弟,大教場上被他們的哀嚎聲充斥。

在這樣的局面下,即便偶爾有幾人能打翻豹韜衛的兵卒,但自己也受的不輕。

若不是有甲冑,這些子弟身上恐怕早就青一塊紫一塊了。

這樣的情況讓朱元璋心情大起大落,要知道,他本人極爲喜愛長槍,僅下令御製的長槍就不下十杆,其中長的丈六,短的丈二,即便年老體衰,他也時常操練。

如今他瞧着武官子弟連普通的豹韜衛兵卒都打不過,心裡那種感覺簡直無法講述。

若不是他還準備瞧自家老四的二小子上場,恐怕早就大罵徐輝祖等人了。

因此,朱元璋在臉色陰沉的同時,也不免把目光放到了準備上場的朱高煦身上,指望着這小子給自己挽尊。

只是被他那麼一瞧,人羣之中的朱高煦瞬間一哆嗦,下意識擡頭看向校臺。

儘管無法看清朱元璋的表情,但朱高煦還是能感受到自家便宜爺爺正在瞧着自己。

新書期,追讀很重要,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每天花幾分鐘追讀一下,上架後再多更來回報。

(本章完)

第79章 中元祭日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493章 癸卯貪腐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132章 得隴望蜀第537章 蘇州遊行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260.第260章 首戰即決戰第8章 徐氏治戎第349章 梟雄終焉191.第191章 十六字訣第478章 洪熙三年185.第185章 東征西討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113章 功臣末路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313.第313章 老子多心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105章 匹夫無罪第56章 陳年往事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第120章 各有難處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441章 父慈子孝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442章 環球航行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507章 亂雲飛渡第428章 其勢可謂162.第162章 死傷甚重第360章 再徵漠北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第136章 奴母婢也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第34章 戰亂之苦第34章 戰亂之苦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49章 傲雪欺霜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18章 小子野望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434章 皇明宗規第70章 何不燒煤第118章 未雨綢繆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478章 洪熙三年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445章 解縉案第421章 壩上江南第463章 永樂十七年第528章 民康物阜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第358章 改書爲史第128章 城中皆白丁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第30章 父子相似第443章 未雨綢繆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381章 背有靠山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86章 施以恩惠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202.第202章 山窮水盡第384章 九百將士歸玉門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76章 造船平倭第419章 大航海到來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431章 硬頂上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454章 北上之旅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346章 永樂五年第361章 輕敵冒進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