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春和不和

第43章 春和不和

春和殿內,聽着朱允炆那略帶笑聲的話,朱高熾只覺得汗流浹背,耳邊只剩下了自己的心跳聲。

此刻的他只後悔自己沒和朱高煦談論考校的事情,如果談論了,那他現在也不至於毫無對策。

只是這樣的想法僅是一閃而過,因爲幾個呼吸後朱高熾便轉身作揖,一臉慚愧:

“不瞞殿下,臣弟也是剛剛知道高煦寫了這樣的一篇文章,可否讓臣弟湊近閱覽?”

“熾弟請便。”朱允炆談笑擡手,示意朱高熾可以往前去一些。

朱高熾見狀,回禮之後便上前湊近看起了自家弟弟所寫的這篇《削藩論》。

不得不說,這篇文章從開篇到結尾都寫得有理有據,不僅滿足了朱元璋想要塞王守邊的想法,還根據漢代的推恩令來將藩王手中兵權一點點的分撥抽離。

作爲一個王子,朱高熾很清楚大明的藩王制度與歷朝歷代皆不相同。

大明的藩王沒有封國土地,因此漢代推恩令不能硬套在大明身上。

不過經過朱高煦這麼一改,那一些子嗣較多的藩王,恐怕只需要兩代人,便能將兵權削弱到極致。

像燕王府這種只有三個王子的藩王,頂多就是三代人的時間,燕王能直轄的兵馬便不足千人。

等到第四代,那恐怕連百餘名護衛都湊不齊。

可以說,這是妥妥的明代版推恩令,很適合大明的國情。

如果朱高熾自己是皇帝,恐怕也會樂於採納這個辦法。

只是朱高熾很清楚,這個辦法只能讓朱元璋高興,而不能讓朱允炆高興。

作爲相伴一年有餘的伴讀,朱高熾很清楚朱允炆想要的是什麼。

他年輕氣盛,自然是不願意花費幾十、上百年時間來實施這樣緩慢的辦法。

他想要的,是一口氣將藩王問題解決,然後再實現他心中所想的其它計劃。

朱高熾不懂朱元璋,但他懂朱允炆。

“這篇文章雖好,但始終速度太慢,高煦還是有些瞻前顧後。”

知道了朱允炆想聽什麼話後,朱高熾自然撿着他想聽的話來說。

果然,在聽到朱高熾的結論後,朱允炆臉上的笑意更甚,不過這次的笑意沒有了那種讓人寒芒在背的感覺。

“熾弟言重了,高煦畢竟年幼,能想到這樣的辦法已經不錯了。”

朱允炆走上前來,伸手摸了摸朱高煦的《削藩論》。

“皇爺爺看過了嗎?”朱高熾明知故問,他很清楚朱允炆不喜歡這種文章,因此能讓他掛在這裡的只有朱元璋。

“看過了,皇爺爺覺得高煦的辦法很好,想法倒是與你不太相同。”

朱允炆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說了朱高熾的想法與朱元璋不同。

這樣的一頂帽子,朱高熾可有些背不動,但他又不能直接否認,因此只能想辦法把朱允炆拉下水。

他側頭看向那《削藩論》,搖頭嘆氣道:

“這些年的麻煩事太多,想來皇爺爺也有些疲憊了,因此不想大動干戈,所以高煦的辦法才得以採納。”

朱高熾的話說出後,朱允炆果然上鉤,轉身坐回椅子上,語氣平淡:

“話雖如此,但一味的追求穩妥也不行。”

“這是自然。”朱高熾走到書桌一側,旁邊的太監也端來了椅子讓他坐下。

“這幾個月,高煦進步很快,熾弟可有感覺到什麼異樣?” 朱允炆不相信曾經那麼莽撞的朱高煦會突然開竅,他一直懷疑這篇削藩論是朱高熾或者朱棣指使朱高煦所寫,爲的就是把時間往後拖。

“這……”朱高熾似乎早就預料到了朱允炆會這麼問,因此故作遲疑,臉上也露出幾分惆悵。

瞧見他這模樣,朱允炆來了興致,坐在椅子上的身體不由湊上前:“可是發生了什麼事?”

眼看魚兒上鉤,朱高熾以退爲進的擡手作揖:“不瞞皇太孫,我半年前與高煦吵了一架,之後他便搬去了軍營,至今日我才前往府軍前衛與其和解。”

“原來如此……”朱允炆笑容一僵,顯然朱高熾的話讓他不是很滿意。

眼下他已經有了晉王朱棡和周王朱橚這兩個嫡子的把柄,如果再能抓住嫡四子朱棣的把柄,那他就可以在日後秋後算賬了。

只是可惜,朱棣這麼多年來並未犯下什麼不法的事情,甚至對北平百姓,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的兵卒也體恤有加。

正因爲他沒有把柄,朱允炆才覺得他有其它想法。

原本以爲朱高煦突然變得性格是朱棣在後面安排,現在看來倒也不一定。

朱允炆腦中思緒萬千,但很快就擺上了笑臉:

“高煦的腦子好使,因此我想託熾弟問問他,這《削藩論》還能不能改一改?”

“太孫哪裡的話。”朱高熾不假思索的迴應,並作揖補充道:

“高煦既然有這等能力,那自然要爲國朝出力,不管成與不成,都需要先做過之後再說。”

“太孫不用擔心,我稍後出宮便派人去詢問他。”

“那就多謝熾弟了。”朱允炆十分高興,同時也起身道:

“這件事情事關國體,請熾弟現在就走一趟吧。”

“這……好,那臣弟現在就去辦事,請殿下靜待佳音。”朱高熾早已不想在這裡繼續待下去,眼看有了機會,自然沒有放過。

他起身回禮作揖,隨後被朱允炆禮送出了春和殿。

望着他離去的背影,朱允炆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而身着正四品補服的黃子澄也從偏殿走出,來到了朱允炆身旁。

“如何……”

朱允炆盯着朱高熾的背影,頭也不回的詢問,而在他身旁的黃子澄也略皺眉頭的迴應:

“大體瞧不出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按照下面人的消息,燕嫡長子熾說的並無紕漏。”

說到此處,黃子澄不免爲朱高熾說起了話:

“太孫,這燕嫡長子熾素來與您交好,對您提出的諸多政見都十分契合,依臣所見,實在不應當懷疑他。”

“若是讓有心之人抓住間隙,繼而挑撥關係,那恐怕會打亂計劃。”

“嗯……”朱允炆應了一聲,並轉身向殿內走去。

他回到了春和殿,黃子澄也一路跟隨。

站在書桌前,朱允炆死死盯着朱高煦的《削藩論》,面色陰沉。

“熾弟雖仁厚,但其父、其弟卻是大凶。”

“讓人給我查清楚,朱高煦的這篇文章到底是他所寫,還是我的那個好四叔!”

(本章完)

第107章 會廳議倭305.第305章 朱三受難第125章 渡海登萊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421章 壩上江南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第79章 中元祭日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43章 春和不和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25章 春和宮內第521章 西方來敵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第390章 皆爲利攘第134章 以待天時第371章 西南震怖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14章 常鱗凡介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98章 萬國來朝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280.第280章 安撫諸將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168.第168章 茁壯成長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143.第143章 老奴末日第53章 難成大器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88章 晉府難安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第75章 魏國公府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66章 各懷鬼胎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第539章 君子之澤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430章 逐胡三千里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494章 癸卯案終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第469章 建元洪熙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273.第273章 勝券在握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540章 衣錦還鄉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第441章 父慈子孝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151.第151章 風雨前綴208.第208章 晏駕歸去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60章 嶽婿矛盾第33章 金陵街坊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27章 練兵爲強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31章 謠言害人第76章 造船平倭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136章 奴母婢也217.第217章 名利皆要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117章 終得所願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86章 施以恩惠第440章 東洲自古以來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第538章 伶牙俐齒兒第424章 燕臺虎峪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27章 練兵爲強第391章 大明孝子第134章 以待天時第366章 此子類父第453章 棒雞倭狗第481章 日不暇給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351章 稱孤不道寡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314.第314章 試點四川第27章 練兵爲強第11章 親親相爭第425章 人君姿態第79章 中元祭日第474章 程匯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