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嶽婿矛盾

第60章 嶽婿矛盾

“臣,參見陛下、太孫……”

武英殿內,在朱高煦忐忑不安的時候,傅忠卻沉穩走進殿內,對殿內的朱允炆及朱元璋作揖。

位置上的朱元璋看着傅忠,表情複雜之餘,也不免擡手示意殿內太監爲其賜座。

僅這一個舉動便可看出,朱元璋對傅忠還是很有感情的。

“壽春雖然走了,但你還是我的女婿,你還是我那兩個外孫的爹。”

朱元璋再度肯定了傅忠的身份,這一切都因爲他在十六個公主中最爲鍾愛壽春公主,

其鍾愛程度,讓朱元璋爲她破了自己立下的規矩,破格賞賜了她吳江縣的肥田一百二十餘頃,由此壽春公主的收入遠遠高於其他公主數倍。

儘管壽春公主在誕下兩個孩子後便薨逝,但朱元璋看在兩個外孫的面子上,一直都還是把傅忠當做自家人。

只是面對他的示好,傅忠卻只是拱手作揖,沒有回答什麼。

他爲什麼這麼做,朱元璋比誰都明白。

自從晉王朱棡私下寫信給傅友德後,朱元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兩個外孫調到了吳江縣,爲的就是不讓兩個外孫看到自己處理穎國公府。

兩個兒子被帶走,對於一個人父來說,傅忠能給朱元璋好臉色看才奇怪。

面對自家人,朱元璋的性格總是沒有面對外臣時那麼強硬,因此他並未呵斥傅忠,而是在他坐下後才改了口風:

“高煦那小子在你們家也呆了一段時間了,伱和你父親覺得他如何?”

“……”聽到朱元璋的問題,饒是朱允炆早有了準備,卻還是忍不住的失落,心中更是多少有些嫉妒起了朱高煦。

只是這種心態剛剛升起,就被他的自信心給按了下去。

對於他來說,日後的他是皇帝,而朱高煦,只能是一個郡王。

身爲未來的皇帝,他何須與一個郡王置氣。

想到此處,朱允炆這纔將注意力放到了傅忠身上。

在他的目光中,傅忠只是略微沉思,便擡手作揖回答:

“在臣看來,殿下才思靈敏,待人過分親善,對於大明及海外各國的山川地理十分了解,甚至能在辯論中勝過臣父。”

“便是臣父都說,如果不是殿下對當地的人文風俗不甚瞭解,他都覺得殿下曾經親自去過這些地方。”

“臣以爲,若是殿下日後就藩,其治下百姓定然富足。”

“至於臣父,他則是以爲,殿下雖然還未領兵上過戰場,但只要經歷過幾次,殿下所鎮守之地,必然固若金湯,使北虜南下而不得,只得轉進其它邊鎮。”

“若是殿下鎮守一方,則一方安,因此臣父早就交代了臣,若是日後陛下問起,最好將殿下用在頻頻叛亂的地方。”

“相信只要殿下出鎮幾年,當地必然長治久安,百姓富足安康。”

在傅忠口中,始終對朱元璋爺孫灌輸着一個理念,那就是朱高煦這個人能文能武。

這樣的回答讓朱元璋皺眉,他還是不相信自己那個頑劣的孫子會突然變成傅忠口中的賢才。

不僅僅他,便是朱允炆都不相信。

他本想出言質疑,但一想到剛纔朱元璋的舉動,他立馬改變口風笑道:

“人言浪子回頭金不換,高煦不過十五,去軍營錘鍊一番,變化大了些也能理解。” 說到此處,朱允炆看向朱元璋,擡手作揖道:“皇爺爺,自北邊的兀良哈(朵顏三衛)叛變,國朝在北邊就少了一個屏藩,僅十七叔一人,確實有些獨木難支。”

“依照穎國公和姑父的話,不妨像當年皇爺爺冊封四叔一般,提前將高煦冊封爲郡王,讓他前往大寧北邊爲國朝戍邊如何?”

朱允炆藉着傅忠的話,便要把朱高煦封到幾千裡外,這樣的舉動讓傅忠忍不住擡頭看向了他。

倒是朱元璋十分平靜,他清楚朱允炆想要把朱高煦趕出南京的想法,但他卻撫須道:

“大寧是你十七叔的地方,把高煦封到那裡,那日後你十七叔的子嗣怎麼辦?”

“況且他年紀尚小,大寧北部苦寒,太早過去免不得回落下什麼毛病。”

“暫且留着他在南京繼續讀書,過兩年北邊有了適合的地方再把他封過去。”

朱元璋說罷,隨即又對司禮監的太監吩咐:

“他既然讀的不錯,就不要讓他在羽林左衛任職了,卸了百戶的行頭,安生讀書吧。”

“另外他身邊的那個試百戶做的還行,就讓他升任百戶好了。”

“奴婢領命……”司禮監太監作揖應下,隨後派人前去五軍都督府安排。

瞧着司禮監太監做完這一切,朱元璋這纔對傅忠聊起了正事。

“你父親已經老了,我不願意爲難他,讓他老實待着就行,至於榮小子和瀞小子……”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隨後擺擺手:“改日我讓人把他們倆給你送回去,傅讓那邊也會解禁的。”

“謝陛下!”聽到自己的兩個孩子能回來,自己的弟弟也解除了圈禁,傅忠臉上總算有了幾分動容,他起身跪下,對朱元璋行了五拜三叩之禮。

朱元璋見狀也只是吩咐他:“回去吧,你再出去晚些,怕是那小子要風寒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武英殿門口,即便看不到,他也能知道朱高煦在門口等着傅忠。

“臣告退……”傅忠起身回禮,緩緩退出了殿內。

只是幾個呼吸,門口的朱高煦就看到了他如沐春風的走出了武英殿,起身同時不由好奇詢問:

“姑父,爺爺和你聊了什麼?怎麼您這麼高興?”

“好事!”傅忠平日裡十分儒雅,但此刻卻十分豪邁的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

恰好此時雨開始慢慢變下,而天空之上的濃厚烏雲也漸漸散開,透出一抹陽光照在南京城內。

此等風景令人心情愉悅,不僅僅是傅忠,便是連朱高煦都被感染了起來。

二人笑談着準備回家,而朱元璋則是在他們走出殿門範圍後,通過窗戶看到了他們談笑風生的模樣,臉上也露出了幾分不滿,顯然他還是對朱高煦在雲南礦圖上“說謊”感到不滿。

望着朱元璋的舉動,坐在一旁的朱允炆也安下心來,心中舒坦的同時也執筆準備繼續處理國政。

至於朱高煦口中的九華山礦,他卻是半點不信……

(本章完)

144.第144章 凱旋南歸第25章 春和宮內149.第149章 洪武二十九年210.第210章 風雨前奏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49章 傲雪欺霜第78章 何安瑤苗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64章 募兵之論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472章 瓦剌西遷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469章 建元洪熙第484章 把控輿論319.第319章 南征安南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347章 鄭和回國307.第307章 東宮有後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第74章 二子善謀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524章 以一持萬第83章 擅寡而長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38章 宋國公府第120章 各有難處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367章 調停諸國297.第297章 海貿之爭第540章 衣錦還鄉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64章 募兵之論第1章 洪武二十七年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525章 吸血盛宴第502章 洪熙大閱兵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85章 行鈔稅法第515章 天家無情289.第289章 鄭和下東洋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112章 威震西南第46章 爲孫補償第61章 校臺比試第62章 老丈難當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524章 以一持萬第21章 權力遊戲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387章 中亞老四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8章 徐氏治戎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第99章 閉門思過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45章 爲朱氏孫第417章 京都保衛戰第396章 先甜後苦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401章 再議北征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46章 爲孫補償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64章 募兵之論第59章 東窗事發第108章 諸王態度第385章 試點江南第539章 君子之澤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474章 程匯元案第9章 營中小院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126章 百里無鳴第364章147.第147章 崽坑爺糧第348章 恩逾慈母第412章 天神的孫子第423章 殺雞儆猴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25章 春和宮內第501章 天子點兵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292.第292章 插手幕府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第427章 積學有待第431章 硬頂上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26章 羽林左衛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479章 傳統手藝第33章 金陵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