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長平起義

阿伊跟在楊毓身邊,臉上帶着厚重的帷帽,一身翠色三梭羅錦衣,行路自帶風流氣度。

:“君身側的郎君是誰?”朱盛笑着問。

楊毓眯了眯眼,笑着道:“你猜猜。”

朱盛搖搖頭,撇着嘴,看見那露在外面的黃色頭髮,蹙了蹙眉道:“君身側常伴名士,這一位不敢以真面相對,那,該是身份極爲高貴的了?”

阿伊低低的笑了笑,沒說話。

楊毓笑着道:“是啊,你猜對了。”

阿伊側目看了看她,拱手道:“我姓君,名叫君伊。”

:“胡言亂語,哪有鮮卑人姓君的!”朱盛看着他露在外面的頭髮,微微擡擡粗眉眉毛,笑的開懷。

楊毓眉心凝了凝道:“朱盛!”

朱盛噤聲,微微垂下頭,委屈的道:“君咋生氣了,我是個粗人,不會說話。”

阿伊笑着,滿不在乎的道:“我姓的,是樂宣君的君。”

楊毓側目看着他怔了一怔,轉眸看向朱盛,笑着道:“去訓練吧,我帶阿伊四處走走。”

:“是!”朱盛抱拳離去。

且說孫桂裝作夜香郎逃出了竹山,來到了無人野地,自夜香桶中取出自己習慣的仙風道骨的裝束披在身上。

自此,改回原名,用藏在桶中的錢財重立教派“長平教”,自知在巴蜀之地再無生路的他,一路從巴蜀去往南方,竟然又收下數千教衆。

而這邊楊毓傳書給金陵,消息到達皇宮之時,已經是兩個月後。

阿桐當機立斷,下旨通緝孫桂。

抵達會稽不久,長平教孫桂率教衆起義。

隨着五胡亂華,天師道教衆大批南遷,而王凝之鎮守的會稽便是極爲活躍的一處。

在“九品中正制”與“五胡侵晉”的雙重壓力之下,夾縫求生的庶民,竟然在孫桂的誤導下紛紛加入起義,但求天師解脫,一時之間,隊伍壯大足有四五萬人。

夜幕深沉,繁星如寶石般綻放着點點光芒。

巍巍峨峨的宮牆中,發出少年的暴怒之聲。

:“渾人!”司馬桐大怒一聲,將紅本摔在地上。

阿福趕緊撿起紅本:“陛下饒命。”

司馬桐氣沖沖的走下龍座,一把奪過紅本道:“我這便去問問謝安,這是何意!”

:“陛下三思啊!”

司馬桐一甩袖,甩開阿福:“文武羣臣,除了王謝兩家,各個上奏,請封謝度爲大司馬,重整兩府軍務!他一個黃口小兒,才十七歲,能位列三公,當此重任嗎!謝安是昏了頭了!”

:“陛下,王司空也才過弱冠之年,不過二十一歲啊。還有蠻戎府司馬楊秀,才十三歲。”

司馬桐冷哼一聲道:“王靖之才華高妙,從軍數載,立功無數,謝度焉敢與靖之比肩!至於楊秀,那是與我師出同門的英才,何況蠻戎府司馬才區區七品!”他恨恨的道:“謝安的胃口太大,是否連我這皇位他想要,我也要給他!”

阿福雙膝一軟,跪在地上:“陛下息怒啊!”

:“息怒,三思,饒命,你還會說些什麼!”他一腳踹在阿福心口。

阿福倒地一瞬,趕緊爬了起來:“陛下息怒。”

阿桐輕哼一聲道:“召楊司馬進宮!即刻!”

:“是。”

不過數刻,楊秀穿官服而來。

三呼萬歲過後,君臣二人相對而坐。

阿桐將紅本一摔,扔在楊秀面前。

楊秀一目十行,早就預料到了,低低的笑了笑道:“三更天,陛下急召微臣入宮就是爲了這個?”說着,不屑的將紅本甩回榻几上。

阿桐沉吟了片刻,蹙着眉道:“阿秀,你我師兄弟,關係匪淺,又有阿毓這一層關係。在此事上,關係太複雜,我對你的信任比王靖之更多幾分,這事,你幫我想想。”

他自稱我,而非“朕”。

楊秀又笑了:“陛下信我更甚,恐怕最大的原因並非方纔所言,而是王司空身後有個盤根錯節的琅琊王氏,而我,只有凋落的家族。”他微微搖搖頭道:“臣下爲君解憂是分內,臣也只是想將話說清楚,表明我雖明白,卻願意無條件支持陛下,永遠。”

:“原先,在阿毓還不知我身份之時,她常喚我狡童。只是身份變化了,她變了,我也變了,算計多了,人心也習慣了這般了。”他的話說的坦誠極了,雙目炯炯的看着楊秀道:“若是你身份再高貴些,我情願你來做這大司馬,替我掌管兩府軍馬。”

楊秀笑道:“陛下,人生若是能靠一己之力,博得重彩,那纔是精彩,不枉來人世走一遭。何況,我今時今日,也是借了阿姐的光彩了。”

:“我不會讓你永遠待在這區區之位。”

:“依臣下之意,不妨應了。”

這一次,阿桐沒有發怒,低低的嘆道:“是啊,除了應下,我哪裡有可用之人,大司馬之位,的確不應空置,有王謝兩家支持着謝度,他確實能坐穩這位置。只是,我這口氣,就白白嚥下了嗎?”

楊秀道:“若是白白應,往後這種事不會少,只會更多。他謝家妄想太多,總要吐出一些來。”

二人不謀而合。

至於這個人選是誰,楊秀說:王凝之。

要除掉一個謝度,會引來謝家的極大不滿,一個尺度把握不好,會掀起軒然大波。

王凝之的會稽郡守,是謝元朗推舉的,謝元朗的意思,自然來自於謝安。

一個王凝之,可以同時給王謝兩家敲響鐘聲。

多麼合情合理的人選。

次日一早,司馬桐下聖諭。

謝度任大晉大司馬之職,重整兩府軍馬。

王凝之火速剿滅“長平教”。

王謝兩家瞠目結舌的是,司馬桐沒有給一兵一卒,會稽一郡,可調取的兵馬不過兩萬,且分散在各個城中,休要說剿滅,就是打壓氣勢囂張的長平教也是不可能的。

王靖之深深的看了一眼司馬桐,輕嘆一口氣。

聖心難測,無論他從前如何,今日已經是個帝王,而非南遷路上的小小狡童了。

散朝,謝安車馬不停的趕到王府。

王晞之老淚縱橫道:“他雖不成器,卻是我的幼子啊,當初不該讓他入仕,不該。”

謝安本想爲王凝之謀個好前途,卻連累他至此。他本是爲謝韞感到傷神,如今見了王晞之痛哭的模樣,心中更是愧疚,他習慣性的擤了擤鼻子,用端麗卻有些顫抖的洛陽腔道:“我太心急了,這一次,着實是我失策。”

第四章 緣何算計第三百一十九章 金蟬脫殼第二百六十章 權宜之計第八十二章 海第三百零六章 酒廬遇佛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宴楊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竹林八賢第六章 檀郎?謫仙!第三百九十二章 諼草萋萋第三十三章 喚她卿卿第二百七十七章 翠笛曼歌第九十九章 清茶一碗第四章 緣何算計第三百八十三章 去往何方第三百二十七章 整頓鐵礦第二百二十三章 誰言無望第三百三十九章 很不矜持第三百八十三章 去往何方第三十九章 驚覺第二百四十二章 入世入仕第三百一十六章 尋之不得第一章 喪禮第一百九十一章 上了賊船第二百零一章 捨棄了她第八十一章 除害第三百九十七章 絕世之婚第六十六章 救個怪人第六十三章 與他結拜第二百七十章 殊途之愛第一百七十六章 流言蜚語第一百八十五章 井中有茶第六十五章 離別在即第一百八十二章 無法周全第二百九十八章 醉臥花間第一百二十九章 他的籌謀第五十九章 桓氏秋容第一百六十四章 淚灑長江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要他了第三百七十七章 淝水大戰第二百三十章 出嫁之日第三百四十一章 羊終馬始第十九章 毀了清白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境第三百一十九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零九章 藩溷之花第二十五章 郎君不悅第八章 散財(2)第三十八章 探病阿秀第三百二十二章 長平起義第三百零四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慰藉第三百八十五章 坦白陳情第四十一章 上天示警第一百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靜墨之怒第四百零五章 談笑風生第一百六十章 月出皎兮第七十一章 無恥之女第四十九章 去而復返第二百二十七章 紈絝之名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前立誓第三百三十五章 企者不立第一百零四章 包子第二百零七章 郗氏來訪第一百四十八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零一章 弘農楊毓第三百六十六章 攻其軟肋第三百二十一章 荒唐一次第二十三章 皎皎者易污第二百九十九章 黃家酒廬第二百六十九章 得贈寶琴第三百八十一章 刀光欲裂第四百零一章 弘農楊毓第三百四十一章 羊終馬始第六十一章 火樹銀花第一百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馬當先第二百二十九章 重聚金陵第十一章 好,好不要臉第三百一十章 涉江而去第四十八章 巾幗阿毓第二百零一章 捨棄了她第四十六章 以少勝多第二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六十七章 情之所鍾第二百八十五章 踏馬而去第二百九十四章 玄談七情第三百零六章 酒廬遇佛第一百九十七章 入世出仕第一百八十章 欺辱上門第五十五章 士族風度第五十八章 小孩子第二百三十六章 君子之守第一百二十八章 乃敢一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竹林八賢第二百四十九章 此酒如何第三百九十五章 重訪故友第二百六十八章 又是年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桓七不俗第二百八十八章 初到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