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

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邵勳是不會放過大權在握的良機的。

大軍出征第二天,他就率部接管了空空蕩蕩的金墉城。

隨後,又讓人打開太倉及武庫,取了相當一部分物資,搬往金墉城內存放。

從這一天開始,物資隨消耗隨補充,確保金墉城內能有供一萬人消耗半年的儲備——金墉三城就那麼大,只能存這麼多了。

陳有根的教導隊進行了擴編,主要抽調下軍內經歷過幾次戰陣的老兵補入,另有少數上軍東海兵中技藝出衆者。

整補完畢後,滿編制五十人,陳有根也算是個真正的隊主了。

上軍千餘洛陽市人被整體裁汰。

並非讓他們走人,至少是整訓了半年的兵,多少懂點規矩,也會點粗淺的軍事技能。他們被編爲“輔兵”,主要從事後勤支持工作,必要時纔會上城頭輪換。

至於上下兩軍空出來的缺額,則通過招募新兵補齊——人是新的,但未必什麼都不會,興許招來的“新兵”打的仗比邵勳還多。

他還趁機組建了兩個新隊。

攻大夏門之戰有戰損,大概數十人的樣子,隊主周英運氣太差,追擊敵人時中流矢而亡。

這次又抽了部分人手去教導隊,空缺更多了。

邵勳將第三隊打散,分入其餘各隊補充缺額。

同時重建第三隊,任命金三爲隊主。

新建第十一隊,提拔陸黑狗當隊主——毛二有點學習天賦,算術不錯,邵勳不太想他上戰場賣命。

這兩隊士兵還是之前的來源:集市搬運苦力、碼頭力工乃至洛水、伊水上拉縴的縴夫。

邵勳一一過關,考覈每個人,粗粗確認品性後才編入部伍。

這兩隊的主要工作只有三樣:訓練、訓練還是訓練。

當然,王雀兒隊(第七隊)雖然上過戰場了,但還需要接着訓練。

訓練任務是很繁重的,邵勳有時候親自抓,有時候讓教導隊代勞。

何倫、王秉幾乎完全放手,任邵勳施爲。

不知道是大戰在即,被迫放低了姿態呢,還是司空給他們許諾了什麼,導致他倆志不在此。

但不管怎樣,這都是好事。

有的人千方百計想升官,越大越好,這是思維還沒轉過彎來。

歷史上估計要等到永嘉之亂,才能讓更多的人猛然驚醒,仔細審視自己的過往。

聰明人會拋棄不合時宜的舊有認知,重新定義亂世下真正的“財富”。

其中有毅力、有勇氣之輩,會在朝廷秩序大崩潰時,利用難得的權力真空,擴充私兵,聚城而居,觀望形勢。

沒那麼多勇氣的,則會想辦法往南跑,謀個官位。那個時候也不挑了,以前能當太守的,現在一個縣令就能滿足,能當刺史的,太守也不是不能考慮。

大勢之下,各人選擇各異,並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他們或沾沾自喜、或壯懷激烈、或苟且偷生、或一往無前的記錄。

人和人,本來就是不一樣的。

******

新兵招募、重整部伍、嚴加訓練,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邵勳一直忙活到七月底,才稍稍喘了一口氣。

七月最後一天,他帶着第三、七、十一三隊百五十名士卒,出西明門前往他的莊園——就當是一次武裝行軍拉練了。

裴十六、裴進、唐劍三人出門相迎。

“郎君,

上次聽你的話,往外多佔了一些地,確實沒人管。”裴進一臉佩服地說道:“還有莊客帶着地投獻過來,只要能保他一家平安,地也不要了。”

“你怎麼做的?”邵勳問道。

“全收下了,現在有五六十戶莊客,地都種不過來。很多是無主之地,聽聞發賣都沒人要,主人家收拾了點細軟,就南下豫州、荊州了。”裴進說道:“按郎君吩咐,全都搶種了雜糧,很快就能收了。”

換做其他地方,無主之地多半會被人士族、豪強佔走,不會真的無主。

但洛陽這個地方太特殊了,被太多人盯着,年年打仗,誰受得了?你想賣都沒人買。

整個洛陽盆地的人口一直呈流失狀態,跑豫州去都比留在洛陽強。

如果豫州還不讓人放心,那就去已經基本安定的荊州,聽聞都督劉弘在給南下之人分地——至於那些地怎麼來的,那當然得感謝張昌了,沒有戰亂,就不會有“無主之地”。

新得之地往往錯過了春播時機,只能種些短生長期的雜糧了——主要是豆子。

在戰爭威脅日益臨近的情況下,這是最合適的應急農作物,收穫、晾曬之後,立馬就是糧食儲備。

“儘快收割吧。”邵勳說道:“莊園內的果子,分批採摘,想辦法制成幹脯。牲畜儘量催肥,然後宰殺,薰、醃隨意,你看着辦。水塘裡的魚能捕撈就捕撈,先送一批鮮魚至軍中,剩下的就製成魚乾吧。最後,多撿拾柴禾,往金墉城送。”

“是……”裴進有些傷感地應道。

來邵府數月,是他平生第一次獨立管理一個大莊園,可以說是他人生事業上了新臺階的重要標誌。

但現在麼,迫於戰爭,居然要如同堅壁清野一樣將其毀滅,還是他親自帶人毀滅。

心中的酸甜苦辣,又有何人能知?

“郎君。”唐劍上前一步,有些不自然地說道:“孩童少年總計一百零四人,皆已整訓三月,要不要去看看?”

唐劍以前是河北幢主,現在是邵府賓客,手下管着的,只有同爲賓客的另外六人。

他們以前錘鍊技藝,看家護院,現在還需要管理那幫洛陽孤兒——戰爭製造的孤兒。

數月間,邵勳來過幾次,主要考察少年們的文化和軍事知識。

文化由困在洛陽、衣食無着的讀書人教習。

軍事知識主要是隊列、陣型,由教導隊抽空來教,邵勳也教過那麼兩三回。

隨着地位水漲船高,他是真的越來越忙了,來莊園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

“帶路。”邵勳揮了揮手,說道。

唐劍立刻前頭引路,邵勳在一百五十名軍士的簇擁下,很快來到了右側果園。

孩子們正在採摘鮮果,主要是梨、葡萄、柿子之類,還有人在用長矛杆打棗子,一派忙碌的景象。

邵勳無端間就有些生氣,不是對這些少年,而是爲發動戰爭的人。

但隨即想到自己也是他媽的熱衷戰爭的一員,怒氣就散了。

大家先“苦一苦”,待戰爭打完,再還你們一個太平。

王雀兒、金三、陸黑狗三位隊主好奇地看着這些洛陽少年。

少年們一邊忙碌,一邊也偷眼看着來到莊園的士兵,尤其是那三位年歲和他們相仿的少年。

教諭提起過,邵師還帶了一大幫東海少年,習文練武。眼前這三位,應該就是了吧?

東海、洛陽兩幫“熊孩子”,就這樣互相對視了片刻,又很默契地移開了視線,情緒有點微妙。

東海一期、洛陽二期……

“派系”兩個大字,彷彿從天而降,都快貼到他們腦門上了。

“孫和、張大牛,你們過來。”邵勳喊了一聲。

“邵師。”二人放下手中活計,一齊行禮。

邵勳一左一右,拉着洛陽二期開學以來,相對最出色的兩個少年,來到整齊肅立的一百五十名士兵前,說道:“他們中很多人,兩年前開始習文練武,現在已經成了伍長、什長、隊主,正式帶兵了。伱們才學了三個月,所獲有限,但切不可妄自菲薄,定要勤加苦練,將來也能當上伍長、什長、隊主,甚至去郡縣當官,明白了嗎?”

“明白了。”二人一齊應道。

邵勳滿意地點了點頭。

當官肯定是要出身的,不是誰都能做。

但他考慮的是以後。

現在大晉朝還能維持個架子不倒,中央權威雖然不斷流失,但到底還在。說讓你當太守,你去地方上,郡縣的佐貳官員、士族豪強們還是認的,所以一切還要按規矩來。

率先出頭挑戰這個規矩的,要承受最大的反噬,這種人一般叫做“爲王前驅”。

後世甚至還有人發明了“首倡必譴,殿興有福”的理論。

等爲王前驅的前幾批造反者死光了,後繼而來的人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容易成功。

說穿了,就是要有人消耗掉末世王朝殘存的權威、財富、兵力,讓這個註定會滅亡的王朝在元氣大傷後,再也沒有資源剿滅新冒出來的野心家。

在本朝,爲王前驅的流民軍已經死了一批了,如齊萬年、石冰等輩以及期貨死人張昌。

第二批流民軍開始冒頭,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還是被剿滅的命運,只有極少數幸運兒能斷尾求生。

等這一批基本死完,第三批就是實力派下場了,官方流民軍(乞活軍)、造反流民軍、鎮壓流民軍發家的地方將官、匈奴、鮮卑、塢堡帥乃至有野心的世家大族,粉墨登場,羣魔亂舞——其實歷朝歷代都差不多,沒有黃巾軍爲王前驅,就不會有諸侯據地自守,沒有紅巾軍在北方大戰元軍,就不會有朱元璋在江南積蓄力量。

到了這個階段,北方會徹底失控,有些“天條”、“鐵律”就沒那麼死板了,會漏出來一部分機會——在和平年代極其稀有,獨屬於亂世的機會。

邵勳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

“你們也不能鬆懈。”邵勳轉過頭去,看向王雀兒等人,說道:“我的官位,是靠搏命得來的,是靠身上五處傷疤換來的。戰陣之上,刀槍無眼,唯有勤學苦練,才更容易活下來,才更容易建功立業。”

“諾!”學生兵們一起應道。

“諾!”在他們的帶動下,三隊百餘名士兵也齊聲應諾。

邵勳滿意地大笑。

裴十六左右看了看,湊到他耳邊,低聲道:“小郎君,王妃還在等你入見呢。”

第一百零五章 入宮西晉爵位制度第八十五章 認清形勢第四十七章 “滿城之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落幕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六十七章 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百七十九章 對付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十章 忠於什麼第二十章 撤離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屆全體大會第六十六章 賞宅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第四十八章 斬出個未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滾!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第三十六章 莫敢敵者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三章 先下一城(爲盟主盲眼狙擊手加更)第二十七章 庶務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南陽王(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十章 亂兵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五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八十五章 說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六十五章 朝堂安排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爲盟主浙東觀察使加更)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一百二十章 分贓第一百三十四章 擴軍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四十章 那個男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一百三十八章 整合的意義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八十六章 走不開第九十六章 目標:大陽(加更求月票)第九十八章 他好會啊!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十五章 幕府第一百十章 圍魏救趙(上)第三十一章 佯攻第一十一章 人選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二十二章 枋頭第八十九章 吞併友軍是優良傳統第一十七章 後路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八十八章 話療(加更求月票)第一百十三章 澗水第一百六十四章 最優選擇第四十五章 靳準在哪?第三十八章 慰問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二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十章 契機第四十九章 涼州鴟苕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第一百十六章 最後的牆角第一百二十一章 團建第二章 軍戶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七十五章 新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一百章 我在皇家監獄簽到第一百零九章 借錢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一百六十一章 軍議第一百七十章 新戰術第一百十章 夜襲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內裡坐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四十三章 來了,都來了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二十八章 敬重第一百零六章 杜尹第六十八章 風雪之中的追襲第一百零二章 景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