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定首輔(一)

大明朝開國時原先是設有中書省,中書省的最高負責人就是丞相,後來朱元璋爲了剷除李善長等淮右功臣集團,廢除了丞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爲了防止相權過大之後會威脅到皇權。

到了永樂皇帝上臺,繁重的政務,事無鉅細,皇帝吃不消了,又弄出一個內閣制度,這個內閣設學士數人,品級不過五品,主要是給皇帝處理政務配備的秘書或者助理,爲皇帝提供建議的。

這樣皇帝處理政務就輕鬆多了,大大的方便。

但是內閣的權力很快就慢慢壯大,到了仁宣朝,內閣已然成爲朝廷權力中樞,也成了文官集團掌控這個國家權力的機構。

郭怒的建議分明是想讓內閣重新變回它當初誕生之時的職能,只提供政策建議。

這一下文官們的眼神看郭怒立刻變得銳利起來,完全就跟階級仇人差不多。

孟巖也捏了一把汗,老丈人這是自己把自己推到火上烤了。

但是,還有人比文官集團還要緊張,那就是宦官集團,如果讓郭怒的建議最終得逞。

那麼宦官想要達到干涉朝政,甚至左右朝政的目的就會徹底化爲泡影!

內閣和內廷表面上是對立的,可不論是內閣還是內廷,離開了對方都玩不轉。

這就是跟明朝皇帝設計的內閣“票擬”跟司禮監代行“批紅”的制度有關了。

當然,就現在這個時候。內閣職權還不如中後期那麼大,但是內閣的權重在仁宣朝得到加強,到了正統朝,因爲皇帝年幼,太后輔政,內閣的重要性便凸顯了出來。

太后在政務上又倚重三楊,三楊又是內閣成員,這就讓內閣首輔成爲實質上的宰相。

首輔的權勢日重,六部尚書的權勢自然也就下降了,不過這個時候。首輔的位置還不如中後期那麼威權大。

但首輔已經是實質上的宰相。許多職權和職能已經完全跟宰相的職權重合了。

原先內閣大學士,秩不過五品,而且都是秘書性質,即便是才能出衆。沒有資歷。也無法號令百官。

自三楊擔任宰輔。他們又是大學士,又是六部的尚書,資歷、學識威望都有了。這內閣首輔自然成了百官之首,實際上的宰相了。

這宰相之位對文官來說,吸引力可是致命的,能夠做到宰相,那是文臣最高的等級,還有比宰相更大的文官嗎?

這大殿上的文官,有一個算一個,誰不想坐上那個位置?

皇帝圖自己輕鬆,弄出一個內閣票擬製度,但又怕內閣權勢過大,到時候連皇帝也得服從內閣,所以,又弄出一個司禮監”披紅”的制度來。

讓內臣來牽制外臣,這倒是個不錯的招兒,可惜,內臣都是些閹人,大多數沒文化,人沒有文化就已經很可怕了,這太監要是沒了文化,那就更可怕了!

這些人沒了前途,又沒了做男人的樂趣,加上失去自由,性格自然變得跟正常人有些差異。

讓這些人掌握朝政大權,無意是一種兒戲的行爲。

老朱家是比較相信血統的,老子英雄,兒子也是好漢,這閹人雖然有缺點,可是優點也很突出呀,聽話,順從,而且不會造反。

太監造反,就是當了皇帝,這江山還能傳下去嗎?

所以,這些人可以放心的用,不識字的,宮裡開識字班,找人叫他們識字,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就不要學了,只要學習如何效忠皇帝就行了。

權力跟金錢是密不可分的,這太監忽然有了權力,他們對金錢的慾望就釋放開來。

而且有些人在這方面是極度貪婪和自私,就比如王振自己,在這之前,有人看着,管着,他還不敢太過放肆,可等到他把三楊中的二楊搞掉之後,在等到宮中那位壓着他的張老太后去世,就變得不可一世起來了。

張老太后去世不過三年,他就瘋狂的斂財,大興土木修建府邸和家廟。

他一個太監哪來這麼多錢,還不是收受賄賂和搜刮民脂民膏得來的?

矯詔封官這種事情他都敢幹的出來,還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內閣在楊溥手上,對王振雖然有監督的權力,六科也有封駁的權力,可是,誰來出頭呢?

楊溥是看到二楊一個病死來一個被迫辭職,自己若是硬要跟王振對抗,怕是也沒好下場,因此就裝作看不見,任由王振胡來。

王振擅權,並且最終釀成“土木堡”之禍,這跟楊溥這個內閣首輔縱容是分不開的。

當然,也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楊溥身上,楊溥只是明哲保身,他看得出來皇帝對王振的信任,內廷中又無人能制衡王振,孫後跟王振的關係又十分親密,錢皇后雖然位尊,可上面還有一個孫太后,她本人性子又敦厚,恪守後宮不可干政的祖訓,這才讓王振在內廷迅速做大,以至於皇親貴胄都紛紛巴結,稱之爲“翁父”。

王振也知道,自己的權力來自於皇帝的信任,哪一天皇帝不信任他了,那他就可能跌向深淵。

而要保住自己的權勢不會失去,首先就是要繼續鞏固皇帝對他的信任,這一點他是駕輕就熟,畢竟他自幼就服侍皇帝,皇帝的秉性和性情他是一清二楚。

只要是順着皇帝的心思,他就不擔心會失寵。

這第二做起來就有些危險了,大明律上有規定,內宦不得結交外臣,一旦發現,輕則杖斃,重則凌遲處死。

但是在司禮監的位置上,他又不等不跟外臣交往,內閣大學士是接觸最多,也是交情最深的一批人。

但是內閣大學士的人選不是他王振和司禮監說了算的,按照規矩,內閣大學士選拔有三個途徑,第一,皇帝特簡拔,一般情況下,第二就是六科推薦名單,交由皇帝圈定,最後一個就是百官推薦。

但是有一條,入閣之人非翰林不可,這是內各大學士的一道最硬的門檻兒。

你要是沒做過翰林,對不起了,就算你做到尚書、侍郎都別想入閣。

這是因爲內閣當初跟翰林院是一體的,到了正統六年,翰林院纔跟內閣正式分家,各自成爲一個獨立的機構。

所以,這纔有了非翰林不入閣這條不成文,卻又被忠實執行的規矩。

這條不成文的規矩有時候就連皇帝都不能打破。

王振也想在內閣安插進自己的人,這可以更容易的瞭解到內閣的動向,還可以控制內閣,爲其所用。

內外勾結,就能將皇帝徹底的矇蔽其中,到時候,無論是操縱朝政,還是打擊異己,都將是非常有利的。

內閣執掌“票擬”之權,只有跟司禮監掌握的“批紅”之權結合起來,才能掌控朝政。

內閣人數一般是五六個,就像現在內閣一共是六個人,除了辭職的楊溥之外,剩下的五個人當中,都在朝中各部擔任要職,所以說,做到內閣首輔,那已經就是宰相了。

郭怒的提議,得到皇帝的認可,大臣們也都暗中思量,這個變化究竟會給朝政和自己帶來怎樣的影響。

當然,在沒有實施之前,這一切都存在變數,即便是想反對,也得先找一個理由再說吧。

而且郭怒的提議這也是一個變相的增加留在朝堂之上的年限,對一些人還是有好處的。

如果按照郭怒的提議,這楊溥還可以留在朝堂之上,手中的權力不如以前,但是皇帝剛剛加封他爲太師,這可是位列文臣之首,地位不降反升。

這對新的內閣首輔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楊溥根本不干涉內閣的運作,那倒相安無事,如果楊溥插手內閣事務,這就讓新內閣首輔坐蠟了。

孟巖也在思考這個建議的得失,很顯然,郭怒和胡濙等人商議過,楊溥就這麼退休,對朝廷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王振在朝中黨羽衆多,如果讓他把自己的人推進內閣,那就有很大的麻煩,所以,還不如讓楊溥來一個退而不退,幫助新的內閣首輔控制住局面,然後再功成身退。

但是,這心選出來的人要有一定掌控能力才行,若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慘了。

郭怒也沒有敢多說,他是武官,干涉內閣事務,這是官場中的大忌,點到爲止就可以了,何況還得看皇帝的意思。

“對於首輔的人選,閣老,你有何建議?”朱祁鎮也沒有直接就接受郭怒的建議,給楊溥什麼任命,而是詢問他有關下一任內閣首輔人選的建議。

“皇上,老臣既然已經退下了,這朝廷上事情就不便多嘴了。”楊溥當起了縮頭烏龜,他無論推薦誰,那沒有被他推薦的人都會在心裡恨他。

他都退休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那也是說的過去的。

“老滑頭!”

在場的朝臣當中估計有不少人都會在心裡這麼腹誹一聲,但是沒哪個敢當面說出來。

楊溥在朝也有四十餘載,歷經四朝,威望很高,只是三楊中二楊去後,才變得有些軟弱起來。

這說起來也不能怪他,他還能在朝中多年,想全身而退,這也是人之常情。

朱祁鎮嘴角也微微露出一絲不滿,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這個人已經老朽了,不重要了。

如果他真的推薦一個人,於自己心中的人選不符,這豈不是讓他這個皇帝爲難?

這麼一想,這老頭也沒那麼不識時務。(……)

第38章 購水晶第447章 我是不會跟你走的第393章 白素心,你自由了第168章 交叉入股第732章 身份的秘密第220章 金滿堂第203章 京城煤商大會召開第510章 王命欽差第512章 白新元遺物第451章 選址大醫堂第622章 小林子見丈母孃第708章 動靜第645章 海上商業帝國的起航第67章 倉庫大整頓(一)第704章 觀摩會操第484章 考覈(三)第80章 女兒是父親的貼心小棉襖第110章 聞小雨的**第220章 金滿堂第100章 深夜叩門第239章 這是一條不歸路第618章 部署行動第716章 抓得好第50章 無聲的承諾第631章 局面失控第402章 聖上急召第326章 佛堂變大堂第736章 幕後黑手孫家第611章 這官兒升的稀裡糊塗第584章 迎親之路第65章 老弱病殘第677章 盡收俘虜第729章 誤會大了第621章 上梅花庵第701章 上門要人第222章 太醫院左、右使第190章 權臣OR君臨天下第7章 割尾巴第616章 回門家宴第690章 朔州城第31章 借錢第539章 人被扣了(一)第622章 小林子見丈母孃第195章 老丈人瞧女婿第310章 審訊是一種藝術第720章 我的人留下第720章 我的人留下第65章 老弱病殘第161章 收林天行第344章 孫後的毒計第723章 杜宇VS花清芳第135章 迫在眉睫第153章 會同館買馬第629章 敗王映雪第297章 三十夜話第545章 一路追蹤第138章 御賜麒麟袍第320章 黃雀在後第286章 白素心過堂第7章 割尾巴第662章 揭開湯濚之死謎團(一)第516章 陳夫人母子第467章 作弊選首輔第456章 定首輔(四)第69章 正人先正己第459章 定首輔(七)第731章 菊花社第34章 門達家的悍婦第287章 逮捕焦蘭蓉(一)第659章 湯濚是被謀殺的第425章 第四個男人第435章 孟巖求字第262章 香胰子和玻璃杯第181章 拯救大明皇后第433章 跑步生兒子?第630章 輕薄事件第260章 招兵買馬(四)第289章 拘捕焦蘭蓉(三)第738章 孟巖的奏摺第106章 孟神醫到了第562章 無定庵中(四)第267章 納妾記(二)第27章 秦小雅第26章 逼婚要人第225章 畫一個巨大的畫餅第427章 案子了結了第182章 給皇后瞧病(一)第56章 錦衣衛來人第205章 魅姬第265章 孟巖探監第42章 神奇的老花鏡第148章 郭老虎來了第149章 郭潭會第282章 素心齋第336章 張瑄vs李鐸第369章 白少卿探監第23章 冤家路窄第137章 進獻壽禮第303章 東來老店第416章 走私鹽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