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西北秘聞

李東陽顫顛顛出列,神情冷冽,內閣首輔身上自有一番威嚴和氣場,亂哄哄的朝臣們感受到這股壓力,終於識趣的住了口。

李東陽緩緩開口道:“諸位大人別忘了你們的身份,朝堂之上,皇上座前,焉能如此的放肆?兵部尚書之職是陸完合適還是姜漢合適,可不是打嘴仗大嗓門便能決定的,誰更合適,還需諸位提出更實際的考評之語纔是。”

徐光祚冷然開口道:“李首輔說的是,然則老夫便來評價評價這位陸完陸大人,陸大人確實處於壯年,但兵部尚書之職可不是誰年輕便能勝任的,若以此爲憑,這殿上一大幫子老臣便都只能告老還鄉了。”

殿上老臣紛紛點頭,有人悄悄道:“是啊,推選的是官員,又非選男寵,要年輕漂亮的作甚?”此言頓時引起一片竊笑之聲。

徐光祚續道:“正如首輔大人所言,誰更合適要看其是否有本事有能力在兵部主事;先前有人說,陸完此次隨宋楠宋大人剿賊有功,表現的勇敢無畏,智謀超羣,但據老夫所知,陸完大人此次剿賊的表現卻並不令人滿意,不但不是什麼勇猛無畏智謀出衆,相反,還犯了不少錯誤呢。”

“啊?竟有此事麼?”

“老公爺如何得知?陸完做了什麼事?”

朝臣驚愕之餘紛紛探首相詢,內閣三位大學士數日前便已經票擬推選了陸完,在說服官員們的理由中便加上了陸完此次剿賊的表現不錯,此刻被徐光祚說成是無功有過,自然是覺得甚是奇怪。

“據老臣所知,陸完在此次剿賊作戰之中屢出謬誤,匪首劉六從微山湖一帶漏網便是陸完封鎖不力。剿山中賊寇時,陸完曾經拒絕宋楠之命,拒絕進山剿賊。後不情不願入山中,卻因決策失誤被宋大人剝奪統帥兵馬之權以許泰代之,攻打山中賊兵寨堡之時貪生畏死不敢拼命,延誤戰機,造成我兵士大量傷亡。這樣的人豈能執掌兵部?簡直是笑話。”

一言既出,舉座皆驚,不僅是正德和朝臣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就是楊廷和和宋楠也驚訝萬分,楊廷和驚訝的是,徐光祚說的話跟宋楠那日闖到自己府中所言相差無幾,難道是宋楠出爾反爾擺了自己一道,早已將這些言語告知了徐光祚?

宋楠眉頭緊鎖,不過他很快便釋然了,自己統率的兵馬中有一部分將領和兵馬本就是中軍都督府的兵馬,身爲都督府的大都督,徐光祚自然會有千萬種辦法探聽軍中的消息;以徐光祚之能,固然能從自己的安排和一些蛛絲馬跡之中判斷出詳情來,這也不是什麼難事。

宋楠擡起頭來,見一道冷冽的目光射向自己,那是楊廷和滿是怒火的眼光,宋楠表情無辜的聳聳肩。

正德從龍座上直起身來,臉上滿是困惑的道:“定國公此言當真?定國公又是如何得知?”

徐光祚倒也不隱瞞,沉聲道:“皇上莫忘了,參戰之兵將大多爲我中軍都督府所轄,戰後歸營之後,老臣豈能不召集他們總結得失?便是從將士們的口中得知的這件事;宋大人恐怕是不想張揚此事,抑或是爲了陸完掩飾,大概也不會如實的上奏皇上吧。”

正德臉色不悅轉向宋楠道:“宋楠,那日朕問你陸完在軍中的表現,你支吾不肯言,卻原來是有包庇之意;定國公所言是否屬實?此舉干係到外廷兵部的重要人選,你可不要有所隱瞞。”

終於要面對此事,宋楠避無可避,只得出列行禮,見上百雙眼睛齊刷刷的看着自己,宋楠略一猶豫,開口道:“皇上,那日可怪不得臣,是皇上受太后所請自行離去,要臣改日稟報的,非是臣支吾不答。”

正德想了想扶額道:“哦,朕犯糊塗了,確實如此,那現在你可以告訴朕陸完在軍中的真實表現了麼?”

宋楠微笑道:“自然可以,不過在此之前,臣要把話說清楚,臣雖無權對兵部尚書之職的兩名人選做出品評,但身爲錦衣衛指揮使,臣有責任對所有的大小官員之背.景有所瞭解。剛纔有人提到的寧夏總兵姜漢,臣覺得甚是耳熟,剛纔臣在下邊想了半天,忽然記起了關於這個寧夏總兵姜漢的一切,臣覺得有必要要將此事公開。因爲既然姜漢大人是要成爲兵部尚書的人選,總是要知道其真實的品行和能力,這樣才便於諸位大人對其作出真實的品評,皇上認爲如何?”

盯着宋楠眼珠子都要突出來的劉瑾終於忍不住開口道:“宋楠,皇上此刻垂詢的是陸完在軍中之事,你爲何又顧左右而言他?姜漢大人是否合適,只有吏部考選,可沒你說話的份兒。”

徐光祚也冷聲道:“正是,問的是陸完,莫非宋大人要繼續替陸完隱瞞不成?”

宋楠不說話看着正德,正德捏着下巴沉思了片刻,對宋楠道:“你錦衣衛查過姜漢麼?”

宋楠點頭道:“查過,不過那是數月之前的事情,臣差點都將此事給忘了,若非今日朝堂上提及此人,臣也不會想提及此事。”

正德道:“既然錦衣衛查過姜漢,你便說一說,反正今日也是要對人選做出品評,錦衣衛的調查或可作爲品判的一些依據。”

劉瑾低聲道:“皇上,宋楠該先說陸完之事纔是,宋楠明顯打算替陸完隱瞞什麼,其目的爲何?可不能由他矇混欺瞞皇上。”

正德皺眉看了劉瑾一眼,冷聲道:“朕心裡有數,朕像是那麼容易就被欺騙的人麼?”

劉瑾自知情急之下失言,忙道:“奴婢該死,奴婢不是這個意思,奴婢……”

正德擺手道:“好了好了,朕又沒怪你,你且莫多言。”轉向宋楠高聲道:“宋楠,你說吧。”

宋楠施禮致謝,起身道:“皇上,諸位大人,三個多月之前,三邊總制楊一清赴西北就任之事諸位當還記得吧;不瞞諸位說,楊一清跟我一直有書信來往,我之所以和楊大人保持聯繫,那是因爲楊大人是我保舉,三邊總制事務若無功效,我也有責任,所以我一直都關心楊大人在西北的進展。”

張懋點頭道:“此乃人之常情,倒也沒什麼。”

宋楠看了張懋一眼,微笑道:“多謝老公爺理解,我只是怕有人心裡陰暗,以爲有什麼陰謀罷了。劉六劉七生亂之初,我曾接到楊大人的一封書信,那信上便提及了這位寧夏總兵姜漢。”

羣臣精神一振,生恐漏過一個字,楊一清任三邊總制,寧夏,延綏,甘肅盡在其轄下,但凡有些腦子的人都明白,楊一清此去可不是什麼好差事,想凌駕於邊鎮總兵之上,必會產生諸多的糾葛和矛盾。內外廷爭奪此職失利之後,不少人早等着傳來鬧得不可開交的消息,更有人授意總兵官和當地的衛所將領們給這個楊一清製造麻煩,楊一清清楚的看出這一點,所以赴任之時隻身前往,連家眷也不敢帶着,因爲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楊大人信上跟我說,三邊軍務的整飭當真步步維艱,所遇的阻力也極大,不過相較於延綏和甘肅兩處,寧夏的阻力更大,其中便提及寧夏總兵姜漢的名字。楊一清大人慨嘆此君桀驁不馴倚老賣老,對三邊總制府的命令充耳不聞,不僅不執行楊大人的命令,相反還多方設堵阻撓。”

徐光祚冷聲道:“這便是你錦衣衛查出的所謂姜漢大人的事情?這些都是地方軍務之上的矛盾,再說僅憑楊一清一面之辭,豈能判斷對錯?真是笑話。”

宋楠微笑道:“徐老公爺何必這麼急躁,我的話還沒說完呢。光是吵吵鬧鬧倒也罷了,楊大人爲了解決問題,於是親自進駐寧夏鎮,然不曾想到,在寧夏鎮呆了十天,所住驛館遭遇三次襲擊,幾乎將三邊總制官大印丟失,最後一次整個驛館都着火燃燒起來,差點讓楊大人和隨行數十名親兵喪身火海。”

“啊?居然有這樣的事?”

“這……簡直不可思議。”

正德也睜大眼睛問道:“可查知是何人所爲?”

宋楠道:“皇上問的正是問題的關鍵,楊大人責成寧夏總兵姜漢徹查此事,但得到的答覆卻說是寧夏鎮中的盜跖匪寇所爲,也抓不到元兇。諸位試想一下,邊陲重鎮,重兵駐紮,於治安上必是嚴峻森嚴,若偶爾發生不足爲怪,一而再再而三的突襲重臣驛館,這顯然不是以盜跖匪寇爲由便能搪塞的。當時正值劉六劉七反賊賊勢如火如荼之時,我也分身乏術,於是便命南鎮撫司派員,協同寧夏錦衣衛千戶所的緹騎進行徹查,於是發現了衆多不尋常的線索。”

宋楠話音落下,殿內鴉雀無聲,朝臣們不傻不笨,事實上他們比一般人還聰明許多,宋楠住口不言,但大多數人卻已猜到結局。

第22章 請君入我甕(中)第135章 翻臉第392章 潛入第693章 軍中麗影第652章 秦淮軼事第575章 現實很殘酷第662章 沈雲煙的堅持第801章 長寧縣第218章 戒備第394章 勢如破竹第171章 同流第565章 你死我活第242章 出籠之鳥第381章 這個王爺不太熟第637章 一挑二第141章 射畫第361章 窩囊廢第848章 三月初三第102章 援手第820章 守仁顯身手第853章 隱秘傳遞的信息第678章 重逢(續)第461章 下馬之威第94章 約談第745章 暫時休戰第522章 西崖兩岸第72章 攤牌第313章 承諾第7章 精明江千戶第671章 不了了之第475章 暗查第568章 踩上千萬只腳第274章 奪馬第331章 何妨以退爲進第767章 空中轟炸第698章 序幕第679章 各退一步第762章 遂願第171章 同流第90章 倒貼第116章 樑子第450章 內有乾坤第298章 國事家事第666章 一堆故人第33章 一石三鳥成第652章 秦淮軼事第747章 求生的意志第870章 大結局(三)第702章 激戰第八六十四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817章 圍魏救趙第441章 兵部之爭第80章 打殺第19章 前程一念中第130章 賭命第823章 戰南昌第376章 舌戰羣臣第584 開發第70章 勁爆第825章 無厘頭第29章 蚍蜉撼大樹(下)第547章 混沌第469章 王府夜宴(下)第368章 都以爲是個機會第591章 寧王爺第677章 重逢第737章 長城保衛戰(二)第100章 出頭第219章 共識第767章 空中轟炸第401章 報應是什麼玩意兒第343章 思想工作第716章 我要回家第699章 激戰第835章 英雄人物第19章 前程一念中第742章 假欽差第551章 黃粱夢隨風第634章 先解決大舅子第642章 圓圈第651章 雲煙姑娘第822章 幡然醒悟第172章 託孤第682章 疑問第222章 花癡少女第746章 蹤跡第465章 內情第436章 其實我是來找茬的第867章 真正的遺詔第213章 誰是佞臣第474章 慌不擇路第564章 他想謀反第362章 遲來一步第225章 劉瑾的第一次進攻第817章 圍魏救趙第144章 機心第338章 鬼迷心竅第855章 大事相托第590章 大婚之禮第214章 覆地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