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朝議無事

皇宮正殿內,楊瑞高高居上坐在龍椅上,面前是前來朝拜的文武大臣。楊瑞並未像以往上朝一樣身着袞冕,只是以平素婦人的裝束,而且她隆起的腹部也說明她懷胎日久,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做一個可以勤勉克己無所牽掛的帝王。

朝臣以文武分爲兩班,各列一邊,其中並不分東王府和朝廷原本派系,而居於最前的是身爲東王的韓健以及身爲領尚書檯的顧唯潘,代表着如今朝廷軍政方面的負責者。楊瑞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倒也平靜,下面的文武大臣在行禮之後各自都低着頭,並不敢與她對視。

“今日召集衆卿家來,是朕有事宣佈。”楊瑞做了開場白。

之前小太監已經宣讀了兩份聖旨,一份是嘉獎在北方戰事中有功的人員,另一份則是鼓勵了正在西進關中的兵馬,其中也包括了楊曦。這兩份聖旨基本也屬於形勢,並未提及具體的頒賞。

楊瑞環視了衆人,卻最後看着韓健道:“東王且先上來。”

韓健先是頓了頓腳步,才緩緩走上玉階,到楊瑞龍椅的旁邊,楊瑞擺手示意讓小太監搬椅子過來,如此韓健便可以與楊瑞同@◇坐。

等韓健坐下來,下面的大臣還是有些無所適從。雖然他們也知道早晚有一天韓健會以“皇夫”的身份出現在朝臣面前,可現在朝政一切都是爲東王府所掌控,反倒是楊瑞卻成了傀儡,怎能令他們心安?

“朕與東王的大禮,將在三月十六舉行。”楊瑞終於還是把婚期說了出來。

在場百官一片愕然,便是東王府派系的將官心中也並不爲此高興,對於朝臣來說。女皇和東王成婚本就是兩害的局面,沒有誰會得到什麼好處。反過頭來倒還不如讓女皇自己養幾個面首,這樣不會牽涉到朝政上什麼事,各自相安。

“禮部。”楊瑞沒有去理會在場之人的驚訝和議論,說一句。禮部馬上有人出來領命,楊瑞續道。“着禮部擬定大禮事宜,務必備好。”

“是,陛下。”

楊瑞再看着在場之人,又道:“衆卿家定聽聞一些外界的傳聞,今日朕便在這裡澄清。東王乃是魏朝的脊樑,也是如今朝廷的支柱,無論外面有何謠傳,朕都相信東王一心爲朝廷,爲的是魏朝的江山。將來東王將會代替朕來打點軍務。朝政方面,朕身體也會有所不便,也將交由東王來處置。諸位卿家可有意見?”

大殿之內鴉雀無聲,誰又敢在此時與楊瑞公然頂撞?就算一些人覺得是楊瑞被迫說出這番話,可現在東王也在,出來說話就等於是送死。

“那好。”楊瑞滿意點點頭道,“朕自今日起,將有一段時間不能打理朝政。朝廷上下一切事宜可由領尚書檯顧太師做主,若然遇大事不決。可交由東王處置。什麼事都不必來煩擾朕了。”

說完,楊瑞也好像很累,想站起身來。韓健親自相扶,等楊瑞起來,卻是微微一笑看着在場大臣道:“朝廷與東王府本爲一家,不分彼此。若然再有人藉此挑事者,便是當朝廷法度於不顧。朕也不會輕饒。”

言罷,楊瑞在韓健相扶下走出大殿,往皇宮內苑去了。

人一走,大殿內馬上炸開鍋。原本什麼話都不說的大臣現在各自議論紛紛,有些人甚至想動手的感覺。而作爲一切事情的見證者,顧唯潘轉身便要往宮外走,今日之事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料,原本韓健態度已經很明確要歸還軍權,他並不清楚爲何最後此事連提都沒提,反倒是楊瑞定了口風,說是將來軍務一切都交給東王府,連政務也由東王總攬。

顧唯潘剛出大殿,還沒等走出幾步,身後便有一人快步跟上,卻是之前在大殿中什麼話都不說的吏部尚書寧原。

“顧太師,請留步。”寧原走上前來,先是行禮,這才笑盈盈看着顧唯潘。

顧唯潘眉頭一皺,道:“寧尚書有事?”

“只是想與顧太師說說今日之事,看起來……有些不簡單啊。”

顧唯潘沒說什麼,對於寧原他談不上好感,也沒有什麼惡感,總的來說他只是把寧原當成是同僚看待,至於寧原是不是送女人給韓健來上位,那是外人所關心的事,他只知道自己女兒在東王府裡過的很好,這便已經足夠。

“寧尚書有什麼話直說爲好,老夫還要回尚書檯處置一些事。”顧唯潘心知此時不該去擅自議論一些事,畢竟一切當以楊瑞宣佈爲主。現在韓健和楊瑞連婚期都已經定下,簡單的朝見之後韓健和楊瑞便已經同時離開,有矛盾他們也會自行處置,輪不到他們做臣子的擔心。

寧原卻有些驚訝道:“顧太師難道不知南朝人趁火打劫,以兵馬往豫州方向挺近,如今兵馬已經過了江水,不日將抵達豫州?”

顧唯潘身爲首輔,怎會連此事都不知?

“寧尚書到底要談及何事?”顧唯潘瞥了跟在身側的寧原一眼,腳步卻並未放緩。

“那看來便是顧太師有所不知了。原本東王歸軍權,是想試探陛下,明擺着東王想趁着北方即將大亂之前將軍政之事理順,可不想陛下應該是看清楚東王的用意,勸說東王收回成命。纔會有了今日這一出。”

寧原本以爲說出這番話,顧唯潘會有所頓悟,沒想到最後顧唯潘只是點點頭,之後連一點表示都沒有。

“顧太師,現在情況看起來很嚴重啊。”一番話不能奏效,寧原只好再繼續說。

“何來嚴重之說?”顧唯潘道,“便是豫州告急,那也該是南王之人所擔憂,如今鎮南侯率部兵壓洛陽,不是可解洛陽之圍?”

寧原笑了笑,道:“顧太師此話差異。難道顧太師以爲,如今最令陛下和東王擔憂的是鎮南侯。又或者是南朝人?那都是遠在千里之外,就算是西王府也不足以爲憂患,畢竟如今西王府已守在關中以逸待勞。怕是陛下和東王所最擔心的,當是即將從北方返回的蘇將軍纔是。”

“蘇廷夏?”顧唯潘直呼其名。

“正是。”寧原點點頭,心說這時候老傢伙該相信了吧?

顧唯潘微微點頭,道:“擔憂便擔憂吧。那是陛下和東王的事,與我等臣子無關。”

寧原心中不由對顧唯潘多了幾分敬佩,心想不愧是當首輔的,政治覺悟就是高,便是說了如今洛陽前有狼後有虎,顧唯潘還是能如此鎮定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換做他就不能。

寧原道:“顧太師,不是下官要藉機說事,實在是如今大浪將起,顧太師是否應該懂得明哲保身呢?恐怕不用多少時日。這洛陽將會成爲各方所爭奪的殺場,那時就算朝廷尚有林將軍的幾萬兵馬,再從江都調過來一些,怕也是隻能目睹別人在中原的這篇疆土上你爭我奪。不妨說一局喪氣的,怕是朝廷的氣數……不長矣。”

話中有話,顧唯潘再愚鈍也能聽出弦外之音。

寧原一向以朝廷之臣標榜,但他與東王韓健走的實在太近,他到底心向着哪方還不好說。但現在聽寧原的話。似乎寧原心中還藏着什麼秘密,而今日寧原所說出的話。明顯是在勸誡他作出一些違背眼下時局的事。

“寧尚書不用再說了,言多必失。老夫便當沒聽過,若再言,怕是老夫也不得不去陛下那裡參奏你一本。”顧唯潘以傲人的語氣道。

寧原笑了笑,不再多言,原本還在亦步亦趨跟着顧唯潘走。此時他卻停下來,目送顧唯潘離開。

等人走了,纔有幾名大臣追過來,一來便緊忙問道:“寧尚書,事情說的如何?”

寧原搖了搖頭道:“頑固不化。不提也罷。”

幾名大臣對視一眼,這些都是寧原派系之人,原本在朝中也算是呼風喚雨,現在顧唯潘出來當了首輔,但這些人的地位卻沒發生太多的改變,主要是顧唯潘眼下無人,只能靠着原本寧原體系的人馬,還有一些旁支體系的人來維持住朝廷官員的基本架構。

……

……

轉眼到了三月初十,距離韓健和楊瑞成婚之期只剩下六天。朝廷禮部那邊基本已將皇帝大婚出嫁的大禮準備好,按照之前預設好的方案,楊瑞即便是嫁給韓健也會居住在宮中,而韓健的妻小也不用搬進皇宮,一切仍舊維持舊狀。如此一來,成婚也只是一個形勢。

半個多月時間裡,蘇廷夏所部已經快到黃河一線,這次蘇廷夏所部撤兵緩慢,一日行路不過五六十里,主要是這路兵馬太過龐大,又隨軍太多的渤海戰俘,走到哪都好像一團臃腫的腫瘤一樣,令地方所不安。地方上便是提供糧草,便已經賠的哭爹喊孃的,甚至也發生了不少軍隊搶百姓糧食的事,但在大局之下,朝廷對此選擇了緘默,便當事情沒有發生過。雖然蘇廷夏也下令懲治了一些人,但他知道現在身在魏朝,若是不能以戰養戰,再少了朝廷糧草補給的供應,除了搶也沒別的辦法。

這段時間裡,南齊的兵馬進軍也很緩慢,兵馬分了幾路,南朝朝廷派系界限分明,到了軍隊出兵這種情況也很明顯。各家的兵馬是分別出兵,共分了四路往豫州方向進發,行在最前的反倒是一向與世無爭的惠王所部。這路人馬,估摸有一萬多,算不上是精銳,卻是這次出兵中數量比較多的一路。

其餘就算是力主出兵的謝汝默,也只是調撥了不到一萬兵馬,南齊出徵豫州,總兵馬數量不過四萬左右。也難怪鎮南侯黃仕琅認爲南齊人不足爲慮,以至於仍舊屯兵在洛陽城外而無撤兵之打算。

在這段時間中,倒是西王府已經完成了對關中的駐防,全數兵馬都已經撤回到關中,構建了一條很牢固的防線,便等着朝廷和東王府的人馬自投羅網。本身朝廷西進關中的人馬便以老弱殘兵爲主,而且兵馬數量不是很多,補給也有些跟不上,到臨近關中後,乾脆也放緩腳步,等候身後援軍的到來。

總得來說,所有各路的人馬要麼屯兵以逸待勞,要麼就是行軍速度緩慢。各家似乎都在等着別家先出手。

韓健對此也有些無奈,他本是希望蘇廷夏所部能早日奔赴到西側關中一線,完成以戰養戰的補給。而蘇廷夏爲人卻是老奸巨猾,好像有意在跟朝廷拖,如此一來,朝廷便要養活這路人馬,這也是爲了防止軍中譁變。可現在朝廷早就是庫房空虛,哪來的糧草補給去調撥給一路軍民總數超過二十萬人的兵馬?

幾次派出催促蘇廷夏所部的使節,去了之後也都是無功而返,蘇廷夏的兵馬雖然有往西進的動向,卻也在逐漸往南,到三月上旬距離洛陽也不過二百多裡,隨時有南下黃河威脅洛陽的意思。

現在韓健必須要考慮到是進是退的事,洛陽北部有蘇廷夏所部,這路兵馬強盛,勢頭也很猛,剛滅了渤海國挫敗了新羅兵馬,這樣的兵馬兵鋒也是很可怕的,一旦南下進取洛陽,洛陽城將會陷入很大的被動之中。可要說撤出洛陽,洛陽之南還有鎮南侯黃仕琅的兵馬在駐守,鎮南侯一直按兵不動,似乎就在等着洛陽城自己露出破綻。現在撤出洛陽就是給鎮南侯兵馬良機。

而這段時間內,洛陽倒是一片風平浪靜,甚至靜的一潭死水。

在城門禁閉後,洛陽與外界的聯繫也少了許多,傳信使節被殺的事也屢有發生,大軍未動,情報戰已經在暗自進行中。韓健也佈置了一些假的情報出去,故意讓別家知曉,而且這些情報中有真有假,令人分辨不出現在洛陽城內的具體情況。

到三月初十這一天,洛陽城中卻是先有了異動。韓健派出以林恪爲主的使節隊伍,親自去鎮南侯黃仕琅的軍營中爲使節。

林恪畢竟是朝廷派系之人,他一出,所有人都覺得,韓健是要完成內部清洗的時刻。

第162章 女皇特使第828章 最是癡纏第591章 皇帝的脾氣第451章 父女重逢第699章 選仕第697章 不見舊人淚第850章 再回江都第386章 禮佛(下)第532章 故技重施第71章 雨花樓第778章 以夷制夷第529章 一家子女人第501章 相吵無好言第542章 新兵新將第732章 爭權逐利(下)第513章 無間道第141章 曲折迂迴第292章 婚後第30章 武成殿宴羣臣(上)第829章 皇帝很忙第589章 發酵(上)第57章 抽絲剝繭第870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二)第727章 避實就虛(下)第600章 軍中掌舵人第246章 洛陽亂(三)第47章 畫塔第282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55章 一問三不知第149章 漁夫和大魚(下)第9章 初見第335章 風韻佳人第42章 好買賣第399章 熱烈的追求(上)第119章 陳年舊案第127章 以惡制惡(上)第82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158章 君臣有隙第149章 漁夫和大魚(下)第324章 一家和睦第803章 落魄君王第438章 日積月累的隔閡第911章 兩朝皇帝的婚禮第798章 一路兇險第367章 酒逢知己第21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下)第496章 夜會佳人(下)第352章 求證真僞第539章 叛徒(上)第759章 攘外安內第613章 令人糾結的戰果第229章 千素櫟第420章 蛇鼠一窩第544章 作戰決策第715章 攻城守備戰(上)第223章 兵行險招第234章 實地考察第513章 無間道第316章 恩賜第46章 油炸果子第154章 封王第513章 無間道第860章 壽誕第341章 虎落平陽第98章 長亭送別(上)第704章 釣魚交易第311章 開府議事(上)第197章 上路第915章 長子可爲太子?第913章 提劍勸誡第483章 貪歡第875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七)第578章 高瞻遠矚第715章 攻城守備戰(上)第327章 深藏不露第337章 軍事助手第798章 一路兇險第803章 落魄君王第420章 蛇鼠一窩第343章 女人相輕第284章 隻身犯險第437章 曾經的姐妹第833章 戰前恐慌第568章 楊瑞的心結第26章 事鬧大了第55章 一問三不知第689章 殺機四伏(下)第667章 宮變(四)第518章 不一樣的夫妻(上)第573章 賣身爲奴第357章 關鍵一戰(一)第503章 新春宴第275章 招婿第110章 活不見人第772章 大禮無節第882章 搖尾乞憐(上)第29章 宴會前第185章 放虎歸山第878章 老友來信第495章 夜會佳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