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艱難的財政

但是西方列強的兩面三刀卻是陳安所未能預見到的。

英國人在倫敦會議後,不僅立即放開伊朗的油料銷售,而且主動向陳安承諾,以國家的名義,無任何附加條件購買三倍於當初陳安所購協約國國債的北方軍政府建設債卷。

鑑於實在糟糕透頂的財政狀況,思考很長時間後,陳安同意了這個援助。北方債卷從此第一次向國外購買者敞開了大門,但是僅限於政府名義。

但是很快陳安又開始後悔,怎麼當初只購買了一千萬銀元的協約國債卷呀,如果是三千萬銀元債卷,那麼英國人今年就可以一次性承銷掉今年的戰爭債卷份額了。

日不落帝國的確是財大氣粗,駐上海領事館接到倫敦指令後,幾乎沒過幾天就籌集了三千萬銀元資金,通過克勞澤的上海北方銀行分行購買了北方債卷。

如此一來,克勞澤雖然沒有推銷出去民國七年的北方債卷,但是卻將民國六年的三千萬銀元債卷窟窿給填上了。

得到了新武器,又獲得了鉅額債卷支持的陳安,雖然身上揹負的欠債簡直是天文數字,但是足以繼續勉強打下去了。

東部、西部、北部三個軍團都打得非常不錯,有些志得意滿的陳安,自然有些飄飄然了,也就是疏忽了印度總督協議的後續操作。

結果英國政府在一些幕後人物的操作下,竟然偷偷將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寫入了大英帝國外交政策彙集等文獻材料,成功地爲日後第二次中印邊界戰爭埋下了伏筆。在這次暗中進行的政策陷阱中,出力最大就是兩位意外下臺的印度總督。

所幸陳安不是沒有後手,在情報署的策劃下,還是秘密和印度穆斯林進行了接觸,甚至在尼泊爾王國政要中成功建立了聯繫。

民國六年末,北方軍政府是一邊打仗,一邊大跨步發展。超過三百萬移民的增加,使得北方軍政府下轄的甘疆蒙三地超過了二千萬人口。甘肅財政收入亦是超過一千六百萬銀元,雖然仍遠遠低於江浙一帶富裕省份,但是已經接近全國各省平均水平。

當然,這是指甘肅的財政收入,其他地區包括後來收復的藏區,暫時都只有財政支出而沒有收入。而在這個時間段內,僅江浙兩省厘金的收入一項就高達一千萬銀元。

但是已經相當不容易了。當年陳安剛接手甘肅時,彭英甲拎給他的財政簿子上,勉勉強強只有四百萬銀元收入,差點連布政司的日常支出都不能保障了。

第一個鐵路五年計劃正式結束了,北方軍政府不僅完成了從階州到蘭州,最後至安西的鐵路主幹線建設,甚至還加建了蘭州至寧夏的鐵路線。正是靠着這個龐大的投資拉動,布政司的財政收入才能在五年之內就實現了兩番。

在彭英甲樂觀的估計中,民國七年的財政,將出現一個歷史性的突破,第一次不再需要陳安的軍費補貼,就可以繼續修築五百里的鐵路線,甚至還能有史以來第一次拿出一百三十多萬銀元軍費投入。

按照布政司和徐士遠總辦的規劃,民國七年的鐵路線將修築安西至哈密方向,以儘可能減少胡景翼北部軍團作戰物資的卡車運輸里程。

火車運輸用的燃料是煤,這個東西在陝西或者山西實在太多了。而卡車用的可是北方軍政府稀缺的汽油,大部分是要進口的。因此,多一里的鐵路線,就可以省掉無數裡的汽車油費。

щщщ▲ ttКan▲ C 〇

只是可惜在怎麼精打細算,也難以應付陳安的大手筆折騰。

爲了彌補防禦缺口,陳安再次增加了一百八十個營的動員旅整訓計劃,準備到民國七年末的時候,使北方軍的總員額達到五十萬人。但是要實現這個可怕的方案,即使按照動員旅簡編一半火力的原則,也至少需要二億九千萬銀元。

且不說陳安已經欠下的一億五千六百萬債務,單單隻有七千五百萬的軍火利潤也根本不足以支撐如此高額的軍費。況且,克勞澤在上海募集到七千萬銀元債卷後,也後續乏力,無法募集到更多債卷。

就是陳安的軍火車間也完全不能承受如此巨量的生產壓力,畢竟英國人要求的五百萬發75毫米炮彈還是要生產的,準備前往歐洲戰區的二十個戰鬥機中隊飛機也是要提供的,很難還有足夠產能滿足陳安瘋狂的擴軍需要了。

參謀本部被迫再次修改動員旅的火力配置,將已經降低一半的標準又調低二分之一,總算減下來七千多萬銀元費用,然後又大量削減動員旅儲備彈藥基數,總算是滿足了軍火車間加蘭州機器局一年所能提供的產能限制。

軍費卻是不能再壓縮了,否則前線軍火都供應不足了。

遠在紐約的尼森伯姆發揮了他那靈敏的金融嗅覺。在得知陳安接受了英國政府提供的購買債卷援助後,尼森伯姆馬上聯合軍方說服了美國政府高層,向陳安伸出橄欖枝,同樣以國家的名義購買五千萬銀元的北方債卷。

既然已經放開政府間的融資渠道,陳安很乾脆地同意了。

只是尼森伯姆電報的末尾,加了一句,華爾街的金融大亨們對陳安的債卷也是非常感興趣,建議陳安是否考慮一下更進一步放開債卷購買限制。

一開始沒有注意到這一條的陳安並不在意,結果馬上就接到了克勞澤發來的急電,痛斥金融寡頭有可能刻意製造的天大陷阱。

陳安當即給嚇住了。

債卷還不上的時候,就是北方集團覆滅、陳安身死的時候,而這個時候是可以由金融巨鱷掌控的,克勞澤就是這麼寫的。

而且,他還加上一段分析,詳細闡述了金融巨鱷們爲了獲得北方集團這塊蛋糕,有可能故意援助沙俄布爾什維克,甚至挑動國內其他軍閥進攻陳安,從而使北方軍敗北,最終因爲失利導致經濟垮塌,債務危機隨後就會爆發。

冷汗淋淋的陳安,馬上重新簽發一條備忘錄,獲得英美兩國提供的八千萬債卷資金後,停止向外國政府兜售北方債卷的行爲。

近三億銀元的債務,讓陳安亦是茶飯不香。最後還是克勞澤、萊恩和科瓦爾等人聯合提議,在北方軍政府轄區全面施行北方幣政策,允許紙幣和硬通貨同時流行,將大量的金銀囤積起來作爲抵押物,等額發行或超額發行北方幣。

陳安一看到超額兩個字,兩眼頓時發亮起來,馬上就同意了。

第173章 遠東支點第8章 巡防營反俄第35章 引爆白旗堡第191章 閃擊第47章 大災降臨第23章 還可以買官第95章 菜鳥飛行員第69章 軍備競爭第5章 俄國人要報復第191章 閃擊第85章 岷縣慘敗第53章 牛膠竹筒水炮第164章 妥協的殖民地第81章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第188章 天降奇兵第45章 階州軍演第130章 草原伏擊第100章 北滿戰略第201章 消耗第159章 金沙江兩岸第185章 捷克軍團第128章 俯衝轟炸第92章 收復首戰第205章 交易第24章 金積堡第151章 特別衛隊第187章 牧師袋鼠第114章 絲綢古路第55章 西北軍之殤第29章 摻沙子第29章 兩河分紅第100章 北滿戰略第56章 集資建路第117章 空中定位第35章 準備動手第50章 英國商人第50章 中亞失陷第155章 奪回玉樹第156章 卡住退路第164章 出人意料第81章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第31章 開始生產第30章 外興安嶺以東第2章 諸多英傑第58章 奉天傾軋第44章 保定精英第94章 迪化求援第126章 再戰德惠第164章 妥協的殖民地第19章 遙遠的請求第61章 心灰意冷第97章 花馬池向東第55章 西北軍之殤第165章 戰爭紅利第80章 棄守東撤第146章 淪陷的國土第30章 外興安嶺以東第204章 刮骨第168章 增援行動第156章 卡住退路第160章 苦難深重第180章 梅楚卡基地第64章 我也需要時間第21章 遠東共和國第98章 延長油田第12章 帝國榮光第68章 進攻南京第76章 全都懵了第70章 江南光復第一章 步兵武力第60章 國際軍火商第182章 俄軍內訌第110章 機動防護火力第102章 精英軍官第160章 意外反擊第168章 增援行動第195章 緬北第78章 攻打小鎮第163章 巨型炸彈第154章 打撈文物第151章 荒唐的復辟第21章 遠東共和國第87章 緊急補給第190章 看不懂的局勢第39章 李氏步槍第163章 巨型炸彈第5章 悲催的師團第192章 擲彈兵的作用第148章 北方的債卷第159章 搖搖欲墜第190章 反攻第13章 短暫和平第150章 近海黑魚第113章 層出不窮第134章 清場行動第107章 熱河空虛第2章 諸多英傑第105章 白朗潰敗第73章 何以至此第198章 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