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論功行賞?

在看到川軍那破爛的裝備,看到川軍那些得用繩子栓住槍栓的步槍後。劉家輝不由的對這些巴蜀漢子產生了異常的敬佩。在和許洪亮合計一下後,劉家輝大方的將手裡那些繳獲日式武器除了那兩門92式步兵炮和擲彈筒外全部送給了23集團軍。23集團軍那位唐總司令看着整整300支38式步槍和數十挺輕重機槍和足足五萬發子彈、幾百個日製97式手榴彈,緊緊拉着劉家輝的手不停說着謝謝。從去年川軍出川以來,苦戰,惡戰沒少打,可中央一槍一彈都沒有給補充。這些武器怎麼能不讓他們感動。當事後許洪亮問他爲什麼不將賣在茅山的那近千支同樣是繳獲的38式步槍和數十挺輕重機槍同樣轉交給這些川軍後,劉家輝只是笑笑答道:“那些裝備我自有用處。再說這些也夠了,再多中央就該有人找咱們麻煩了。”劉家輝早就想好了那些武器的用處。他要將這些武器轉交給一支令他魂牽夢繞的軍隊。他在這幾天的出擊中,打掉了日軍一個完整的中隊,擊潰兩個大隊,又嚇跑了一個大隊並繳獲了其基本上全部的武器彈藥。因此他現在很是寬餘。手裡現在又有了大筆資金的他,本就不喜歡這些日製武器,所以大方將他們送人了。

經過劉家輝這一翻活動,軍委會兩大巨頭和三戰區上下沒人不誇獎他。況且開戰以後連戰連敗的和國人太需要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勝利來鼓舞士氣了。很快劉家輝所部在三戰區司令長官的英明領導下,擊斃南京大屠殺元兇之一谷壽夫的戰績便在中央的有心推動下傳便了全國。一時之間全國上下對三戰區和劉家輝好評如潮。這也讓南京保衛戰之後被輿論稱爲見死不救的三戰區那位司令長官好好的揚眉吐氣了一回。不過這邊對劉家輝用後世的說法炒的及熱,可那邊對他的獎賞卻始終沒有下來。劉家輝到不在意什麼獎賞,但他對能不能借這股東風擴編部隊卻很是焦急。但大哥幾翻來電讓他安心靜等不用着急。他也只好安下心來訓練部隊。不過周圍很是有不少因爲對其仰慕青年來投軍,這是現在讓他現在唯一感到高興的地方。再和許洪亮商量後他將這些青年全部編爲一個足足1千三四百人的新兵團,又抽調的大批老兵對其進行訓練……又從老兵和新兵中挑選了大批有文化的人,組成了一個教導大隊,由他和許洪亮親自組織訓練,以被將來做爲基層軍官使用。

來自後世深知士兵身體素質對一支部隊戰鬥力好壞有着極大影響的劉家輝,現在手裡資金又極爲充足的他。讓許洪亮想盡一切辦法購買肉食,特別是牛肉和雞蛋。要不是牛奶是沒有地方去買,他真想每天保證每個士兵一杯奶。不過好在浙北雖與日佔區相隔不遠,但畢竟沒有受到戰火波及。本身又相對富裕。所以除了牛肉不太好弄外其他的還是能夠保證的。加之附近各縣又以慰勞有功部隊的名義送來大批的慰勞品。因此現在部隊飯菜裡的油水多的很是讓一些士兵拉了肚子。吃的這些士兵簡直是各個紅光滿面。劉家輝早就下了死命令那個人誰要是敢貪污部隊的伙食費,就地槍決。在真的將一個貪污的連長和司務長當衆槍斃以後在也沒人敢再幹了。畢竟再貪污能有多少錢。現在財大氣粗的劉家輝不僅足額發放軍餉,其他的什麼補助和獎賞足足快頂上軍餉兩倍了。丟掉這麼豐厚的收入倒還不算什麼,關鍵是他真殺呀。那兩位加一塊也不過是貪污了十幾塊大洋,就被他一聲令下槍斃了。實際劉家輝也知道有些重了,但他必須殺住這股歪風。他在這裡鬧心的變着發的折騰訓練部隊卻不知道軍委會也在討論他。兩大巨頭爲他吵的天翻地覆。

其實軍政部對他的獎勵早就定下來了。編爲一個獨立旅,授予劉家輝青天白日勳章,進少將。其所部軍官軍銜各進一級。那位收了劉家輝重禮的何部長認爲已經足夠了。但可以說接到劉家輝效忠信的陳部長卻不同意,認爲低了。這位心裡有着自己算盤的陳部長認爲應該擴編爲一個師。在從在三戰區那的親信那瞭解到劉家輝從南京突圍到這次出擊表現後,他認爲劉家輝很能打仗,畢竟能僅僅帶着幾百人從被日軍包圍的南京突圍出來還打掉了日軍攔截的一箇中隊。還以不到兩千人部隊就敢主動出擊日軍佔領區,在擊斃了日軍一箇中將後又基本上全身而退的人。在中還找不到幾個。就衝這一點。此人不僅膽大而且心細,絕對是一員戰將。必須籠絡的自己麾下。所以他絕對不同意僅編爲一個旅。而對他的想法心知肚明的何部長更是橫加阻攔,只同意編一個獨立旅。不過這位何部長卻算錯了一件事。他只是在調閱了劉家輝的履歷和在軍校表現之後,卻沒有對他從南京突圍之後到這一戰的表現加以瞭解。便輕率的下了一個結論,“紈絝子弟”只不過是走了好運,才揀了便宜。所以他覺得給一個旅的編制足夠了。

兩人這吵了數天沒有結果,卻讓一個人很生氣。這就是劉家輝此次出擊的最大受益者那位執掌財政大權的國舅。這位恨事有些直脾氣的國舅爺當即找到最高當局道:“如果在定不下來。他就請求將劉家輝所部編爲財政部稅警總團以代替原來的已經改編爲正規軍的稅警總團。”聽了這位國舅發怒的原因後。一臉怒氣的最高當局當即將兩位部長找到辦公室再瞭解了兩位的想法後,最高當局也有些躊躇。畢竟劉家輝還是太年輕了,資力也實在有些淺,南京保衛戰時纔是個營長。但陳部長的兩話讓立刻讓最高當局的天平立即向他這邊倒過來。陳部長只是說了句:“這個劉家輝是浙江寧波人。也是軍中少數能打仗的浙江人。”另一句就是:“現在軍隊需要士氣。有大功不大賞的話。”說到這便住嘴了。他知道最高當局會明白的。

這位最高當局雖說不象謀些人一樣非同省人不用。但也偏愛故鄉人。否則中就不會流:“要想升官快就得是黃、陸、浙、一。”這樣一句話了。不過實在可惜在的浙江籍的將軍中大部分是政治水平遠遠高於軍事水平。這讓他一直很頭疼。再看了陳部長帶來的劉家輝從南京突圍到這次出戰的詳細資料後。當即拍板編爲一個乙種師。編爲兩旅四團。所需裝備由軍政部儘快撥給。但陳部長卻對最高當局道:“劉家輝給我來信建議爲指揮方便建議撤消中的旅級建制,近來許多前線指揮官也常感到現在指揮層次過多不如北伐時的建制靈活,也有不少建議撤消旅級建制的。我看不如這次先讓劉家輝部先試行。如果效果確實好,再在全軍推廣。”最高當局略一思索便同意陳部長提出的劉家輝所部先暫不設旅改爲直轄三團的建議。也同意了陳部長親自走一趟以表示中央的重視的想法.

第四十五章鏖戰贛北(3)第一百六十二章八方風雨會湘北(7)第四十三章鏖戰贛北(1)第七十八章煩心的事第三章突圍之戰術第九十七章美國來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太子的拉攏第七十四章南昌會戰(4)第一百零六章前敵總指揮第二百零九章 風起雲動(4)第八十七章出擊南潯線(7)第二百三十五章 空中驚魂第一百一十五章崗村寧次的寒冬(1)第七十九章調查(1)第五十九章我曾經叫劉平第二十四章北上(2)第二百零三章浪起鄱陽湖(2)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盤整編第一百零五章第一次長沙會戰(7)第一百五十八章八方風雨會湘北(3)第二百六十三章民國版的湘西剿匪記(2)第二百六十五章 首戰豫中(1)第七十九章調查(1)第八十二章出擊南潯線(2)第二百六十二章民國版的湘西剿匪記(1)第二百八十二章 適可而止(3)第一百五十三章血戰湘鄂邊(6)第二百二十五章 鄂中風雲(6)第二百五十章曲終人未散(1)第二百三十一章力挽狂瀾(4)第四十章無題第九十二章練兵南昌(1)第八十二章出擊南潯線(2)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得閒第一百一十五章崗村寧次的寒冬(1)第四十一章無情未必真豪傑第六十三章婚事第二十五章淮北阻擊戰(1)第一百一十章獸軍末日(4)第二百六十六章 首戰豫中(2)第一百四十五章劍指岳陽(1)第二百零五章分歧第二百二十五章 鄂中風雲(6)第六十一章萬家嶺大捷第三百零一章 新疆問題第二百五十七章滄海橫流(5)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三十四章變數(2)第八十三章出擊南潯線(3)第二百二十二章鄂中風雲(3)第二百三十章力挽狂瀾(3)第一百一十七章崗村寧次的寒冬(3)第一百一十二章秋山少將的悲歌(1)第二百二十四章 鄂中風雲(5)第十一章何去何從3第六十一章萬家嶺大捷第四十四章鏖戰贛北(2)第二百一十七章 老冤家在聚首(2)第五十二章血色萬家嶺(3)第二百四十一章最後一戰(5)第二百九十九章 初次見面的小舅子第五十二章血色萬家嶺(3)第一章南京1937第一百零八章獸軍末日(2)第一百六十五章連環計(2)第九十章故人來訪(2)第一百四十四章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五章遵義之行(1)第九十二章練兵南昌(1)第八十九章故人來訪(1)第一百一十五章崗村寧次的寒冬(1)第二百一十章 風起雲動(5)第一百二十章生子當如孫仲謀第一百零五章第一次長沙會戰(7)第一百三十章 突來變故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災還是人禍(1)第三十七章天下揚名(2)第六十七章談判2第二十四章北上(2)第一百八十八章 失言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得閒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恩華的未婚妻第二百四十章最後一戰(4)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傷第十一章何去何從3第一百四十章大款劉家第七十二章南昌會戰(2)第八十四章出擊南潯線(4)第八章逃出生天第三十八章武漢會戰第八十七章出擊南潯線(7)第一百九十七章風雲突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世人兩兄弟第二百六十四章 偷得浮生半年閒第一百四十八血戰湘鄂邊(1)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恩華的未婚妻第一百零三章第一次長沙會戰(5)第十七章極爲意外的戰鬥第二百三十四章 劉家輝的生物武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