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最慘烈一戰(一)

最慘烈一戰(一)

在高飛看來,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從政治角度和和平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爲虐的法西斯幫兇,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發動戰爭的幫兇,不過他們並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殺,他們只是在盡軍人的本分而已。而從軍事角度來看,這些將帥出色的軍事素質,近乎完美的軍事指揮造詣,可以說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在接見了宋希濂之後,將中國遠征軍歐洲軍第一集團軍羣編入了霸王作戰計劃之中,很快,布萊德雷被艾森豪威爾正式任命爲第一集團軍羣司令。高飛認爲僅僅經過四個月的準備是遠遠不夠的,但是艾森豪威爾卻認爲在戰略上盟國已經成功的欺騙了德國人,所以霸王計劃勢在必行,越早行動就越降低戰略意圖暴露的可能。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迴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六千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到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的年底,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的複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爲理由,堅持要求推遲對歐洲大陸的登陸。

實際上英國一則想乘蘇德相爭坐收魚翁之利,二則想借美國的力量恢復大英帝國戰前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作爲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參謀部,負責制訂在歐洲的登陸計劃,由英國陸軍中將摩根擔任參謀長。

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准將雷?巴克,陸、海、空軍及所有與登陸有關的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對歐洲大陸偷襲騷擾作戰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等人。

而根據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儘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四百八十公里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爲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

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三十三公里,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

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三十個師的兵力,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八十公路,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爲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爲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

初步計劃以六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三十二公里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不少於三個旅的兵力,第二梯隊爲十二個師的兵力,將在兩週內佔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佔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爲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爲無法克服的困難,美國方面決定利用大型浮橋裝置搭設漂浮碼頭解決這個問題,

歷史上盟國方面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爲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準備完畢。

但是由於德國人在東線似乎正在秘密籌劃新的進攻,所以霸王計劃有些倉促上陣的意味,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複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儘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五月五日成爲了唯一的選擇。

龐大的作戰計劃的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爲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之後的二週之內,把登陸場擴展到寬一百公里,縱深一百公里。

同盟國方面將計劃做到了最全,但是對於瞬息萬變複雜多端的戰場情況來說,僅僅有計劃還不足夠,宋希濂所部中國遠征軍歐洲軍加入進攻的部隊一共只有三個師,其餘部隊均編入第二與第五梯隊。

第376節 第一百六十九章 生死十二小時(十二)第296節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女人的戰爭(2)第663節 第三百六十二章 施暴不成反被弄(上)第622章 同古保衛戰(四)第789章 復土故都(六)第668節 第三百六十五章 血戰三晝夜(一)第587章 東條戰略第259節 第一百一十章 白崇禧的心思(2)第312節 第一百三十六章 聯合行動(1)第2節 第一章 血肉羅店(2)第649章 激戰密支那(六)第291節 第二百二十六章 鉅額假幣(1)第131節 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海軍(1)第54節 第二十五章 點兵準備(1)第732章 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昌空投(下)第76節 第三十三章 成軍典禮(上)第803章 第四百六十二章 穩如泰山(1)第75節 第三十三章 成軍典禮(上)第577章 最終決戰國策(下)第585節 第三百一十章 疾風驟雨(上)第276節 第一百一十八章 腹黑之爭(下)第175節 第七十五章 絕筆電報(2)第707章 英國式不要臉(下)第675章 決戰緬甸之新訓基地(六)第524章 嚴防死守第703章 激戰英帕爾(中)第138節 第五十九章 戰術指導(2)第529節 第二百七十二章 武漢會戰(下)第78節 第三十四章 成軍典禮(下)第597章 美國宣戰(下)第676節 第三百七十章 血戰三晝夜(六)第509節 第二百五十六章 決戰武漢之心思(1)第263節 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州戰略(1)第746章 第四百二十三章 與城共生死(二)第347節 第一百五十二章 歷史驚變(三)第750章 重慶迷霧(上)第189節 第八十一章 啼笑皆非(1)第427節 第二百零二章 棋差一招(1)第606章 攔路打劫(下)第846章 飛揚跋扈(下)第771章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中國軍人(1)第229節 第九十六章 珞珈山營地(2)第233節 第九十八章 四大敗家(1)第565章 東峰西嶺(上)第23節 第十章 戰線危機(1)第650節 第三百五十四章 風蕭蕭兮(1)第231節 第九十七章 養精蓄銳(1)第653章 臨陣換將第583節 第三百零九章 留個黑鍋給日(1)第738章 高飛讓梨第9節 第三章 決死七壯士(2)第112節 第四十九章 八八炮逞威(1)第129節 第五十五章 戰車絕唱(2)第936章 鋒芒所向(十七)第258節 第一百一十章 白崇禧的心思(1)第193節 第八十一章 啼笑皆非(5)第824章 第四百七十七八章 聽天由命(1)第546節 第二百八十二章 武漢會戰之熱血在(2)第590章 外強中乾(上)第737章 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反擊(三)第959章 風捲 殘雲(十)第616節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上海脫險(1)第201節 第八十五章 驚天大爆炸(3)第365節 第一百六十二章 生死十二小時(六)第301節 第一百三十章 日本式大捷(上)第585節 第三百一十章 疾風驟雨(上)第504節 第二百五十二章 決戰武漢(三)第424節 第二百章 兩難之間(2)第258節 第一百一十章 白崇禧的心思(1)第792章 復土故都(九)第485節 第二百三十六章 陳誠召見(2)第625章 同古保衛戰(七)第531節 第二百七十三章 武漢會戰之千(上)第537節 第二百七十七章 武漢會戰之敵後空投(中)第29節 第十三章 敵後遇伏(1)第509章 栽贓嫁禍(下)第736章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反擊(一)第801章 第四百六十一章 苗地起亂(1)第740章 流血的城垣(下)第655章 辻政信遇襲(中)第392節 第一百七十九章 尊嚴不是沒有代價的(一)第464節 第二百二十三章 山下部隊(上)第643章 血戰叢林(下)第793章 復土故都(十)第596節 第三百一十七章 碼頭血戰(1)第668章 大對決(九)第586章 軍備大換裝第207節 第八十七章 參加自己的葬禮(3)第913章 血染的旗幟(八)第541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911章 血染的旗幟(六)第959章 風捲 殘雲(十)第279節 第一百二十章 吃不上飯的皇軍(2)第407節 第一百八十八章 打人必打臉(1)第920章 鋒芒所向(一)第743章 骨灰盒風波第611章 緬甸風雲起(五)第630節 第三百四十一章 南嶽會議(1)第770章 第四百四十一章 血戰揚名天下知(下)第355節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歷史驚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