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第七十六章 孤獨的中國(2)

短暫的哀悼結束之後,一切似乎又恢復了正常,一羣小人物能夠得到大人物的哀悼已經是萬幸了,多少人能夠名留青史?恐怕那是大人物的特權,將軍陣亡叫做青山處處埋忠骨,馬革裹屍還,但是還有多少人記得那些無名無姓暴屍荒野的普通士兵?戰爭是無比殘酷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是無法想象其的真實殘酷性的,沒有任何的道理和公理正義可言,殺人就如同拽斷一根野草一般的簡單。

望着蔣介石與德國大使陶德曼的親密交談,站在蔣介石身旁的何應欽知道,雖然陶德曼的斡旋最後失敗了,但是蔣介石和國民政府隊對德國方面可謂是太過倚重,自1927年再次與蘇聯斷交,1933年再次復交之後,蘇聯這個總是惦記着中國東北的近鄰顯然不如西歐的遠朋,國民政府便把眼光瞄向了在一次大戰廢墟上崛起的西歐軍事強國德國。

可以說在這十餘年之間,中國國民政府不僅從德國進口了大批的槍炮彈藥、軍援物資,甚至還直接引進了德國的軍事人才和戰爭思想。到中日戰爭爆發時,德國在華軍事顧問已達數萬人次之多,中央軍營一級作戰單位甚至都配備了德國顧問,歷次圍剿□□的作戰中,德國軍事顧問團發揮了重大作用。

中國面對來勢洶洶的日本在孤獨的抵抗,所以此刻的中國政府更加需要朋友,需要保持德國這樣的老朋友,更需要蘇聯這樣慷慨的新朋友,在利益至上的國際社會中,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懸念,誰拳頭大誰說話是自文明誕生之後世界之上唯一的準則。

就在中國政府與人民最爲急需幫助的時候,英、法政府方面的決策層早已爲綏靖主義的逆流所吞沒,美國政府在這事件的立場是採取的隔岸觀火政策,美國人需要與日本貿易的巨大順差去帶動刺激經濟的復甦,帶給瀕臨破產的重工業以活力,日本擁有世界水面戰鬥艦艇總噸位第一的聯合艦隊,日本與歐洲又是一戰的協約國陣營成員,所以日本方面的外交相對於中國要簡單得多。

而且恰好在此時,德國方面通過駐柏林的日本大島大使向日方轉達,希望日方能加入德、意、日□□協定體系之中!對此,日本天皇明確指示外務省,此事要慎重,要多研究後再定,顯然日本人在玩欲擒故縱的把戲。

實際上儘管日本方面對加入這個協定體系也是心急火燎,但東方人畢竟不同於西方人的直率,日本人玩得起深沉,哪怕是三個不同國籍都不會水的人一起掉入海里,日本人肯定也是最後一個呼叫的傢伙,而且對於日本來說加入這樣一個協定體系,必然要觸怒英、法、美等西方□□國家的利益和讓其警覺起來。

這個一個體系實際上就是等於新崛起的軍事大國在向老牌帝國發出的又一輪重新分配殖民地與資源的挑戰,這一點日本人是無比清楚的,單單就德、意兩國僅僅向中國停止軍事援助的誠意在日本人看來是不夠的,日本人要的是阻止第三國向中國提供的一切援助,甚至外交使團也須脫離中國國民政權,日本人要從物質到道義,徹底的卡死中國國民政府,日本人卡不住蘇聯提供的援助,但是對於德國卻很有辦法。

這一點則是蔣介石最爲擔憂的事情,因爲隨着中日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中日之間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其中一方徹底倒下,這樣的結果必然使德國要在遠東兩強中作出選擇。

一直在西歐處於臥薪嚐膽的德國最初誰也不想得罪,德國人天真的幻想武器照樣賣,軍事物資照樣送,只要中國政府能夠及時支付就可以,德國人需要中國的大量軍購來帶動刺激國內的重工業發展,而且軍火製造商大多是希特勒的鐵鋼支持者,但是這樣日本人肯定不會答應。

於是,爲了緩解與日本人之間的矛盾,柏林決定顧問團高級人員由現役軍官改爲退役軍官,既給了日本人面子,對中國的關係也仍能維持,不過德國人的決定讓慣於敏感的中國人感到一絲不穩定的因素。

更讓國民政府擔憂的是日本人的耐心終於逼迫柏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讓步,日本廣田外相抓住機會出訪歐洲,滿世界散佈中國逐步接近共產黨、國民政權將陷入共產黨的謀略中、中國的抗日行爲是由於蔣介石受了斯大林俄國的唆使,抗日戰線是建立在容共、聯共基礎上,是蘇聯的幫兇等等的言論,彷彿蔣介石與中國共產黨、蘇聯共產黨早已結派成了戰略同盟,共同侵略日本一般?

顛倒黑白歪曲事實的工夫日本人如此在世界上稱第二的話,那麼恐怕就不會有人敢稱第一,所以中國政府方面也被迫派遣蔣百里等人出訪德國做最後的努力。

誰是中國真正的朋友,恐怕此刻國民政府的軍政要員們也分不清了,1929年在中東路事件上痛打東北軍的蘇聯人此刻扮演着雪中送炭的角色,而中國的老朋友德國人正在越來越陌生,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他們都不希望中國統一強盛,但是他們又都缺乏在遠東干涉的能力,所以日本人的侵華讓他們看到了機會,那就是中國不可能富強崛起的機會,只要日本人保證歐美各國在華的固有利益,他們纔不關係中國的明天。

中國政府失敗的外交更多的是無奈於貧弱的國力,沒武力自然沒話語權,在厲害的外交家也只能自取其辱,國際社會講的就是大炮的射程!

此時此刻,神閒氣定的蔣介石多少帶有一些強顏歡笑的意味,如果沒有蘇聯方面大量的軍購貸款,恐怕蔣介石也沒有底氣喊出抗戰到底的誓言,南京失守之後,日本人的兵鋒恐怕馬上要直指徐州這個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了,於是蔣介石應酬了一下之後匆忙的離開了,很多人似乎也注意到了一通消失的似乎還有很多的將軍?不過這已然不妨礙蔣夫人問切的笑容與幽默的言語爲大家帶來的歡樂。

第580章 日德雙諜第763章 第四百三十五章 日軍最後總攻擊(1)第193節 第八十一章 啼笑皆非(5)第619節 第三百三十二章 牢獄之災(2)第14節 第六章 狗咬狗一嘴毛(上)第251節 第一百零六章 討要撫卹金(中)第655節 第三百五十七章 日寇屠鎮(1)第879章 遠東防線(下)第65節 第二十九章 戰術訓練(1)第165節 第七十一章 日本第一攪屎棍(下)第459節 第二百二十章 雷霆掃穴(四)第544節 第二百八十一章 武漢會戰之致命十(2)第651節 第三百五十四章 風蕭蕭兮(2)第765章 與北極熊切磋(中)第203節 第八十六章 畑俊六的傷疼(2)第955章 風捲 殘雲(六)第535節 第二百七十六章 武漢會戰之敵後空投(上)第227節 第九十五章 醒獅勳刀(3)第631章 血戰鐘樓街(上)第546節 第二百八十二章 武漢會戰之熱血在(2)第890章 各出奇謀(四)第490章 歐洲新局勢第668章 大對決(九)第601章 坑蒙拐騙(上)第243節 第一百零二章 酒醉言真(3)第358節 第一百五十八章 生死十二小時(二)第93節 第四十章 宋希濂的權衡(2)第440節 第二百零八章 日本第一兵家(上)第11節 第四章 進退有度(2)第970章 登陸日本(一)第556章 部隊整編第169節 第七十二章 最後的抵抗(上)第808章 血染戰旗(四)第34節 第十五章 爲了戰死的英靈(上)第119節 第五十一章 血戰燕子磯(3)第581節 第三百零八章 無恥的貪腐(1)第803章 流在太平洋上的血(中)第929章 鋒芒所向(十)第176節 第七十六章 孤獨的中國(1)第271節 第一百一十六章 德鄰求兵(1)第735章 復土揚威(五)第89節 第三十八章 血染下關(2)第570節 第二百九十九章 千里誅賊(一)第692章 決戰緬甸之圍殲第六師團(二)第209節 第八十八章 內部矛盾(2)第359節 第一百五十八章 生死十二小時(二)第121節 第五十二章 重炮製敵(2)第843章 戰略大轉折(十七)第591節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最怕豬一樣的隊友(上)第976章 登陸日本(七)第750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最後一顆子彈(1)第598節 第三百一十九章 歸航之途(1)第508章 栽贓嫁禍(上)第633章 血戰鐘樓街(下)第280節 第一百二十一章一 把馬草引發的血案(1)第200節 第八十五章 驚天大爆炸(2)第736章 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反擊(一)第532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三)第779章 其心可誅(中)第500節 第二百四十九章 風雲際會(1)第118節 第五十一章 血戰燕子磯(2)第349節 第一百五十三章 歷史驚變(四)第897章 本土決戰計劃(下)第579章 高飛的老對手第608章 緬甸風雲起(二)第526節 第二百七十章 武漢會戰之聯絡點(1)第641節 第三百四十八章 被忽略的存在(2)第900章 潛艇基地第474節 第二百三十章 撤退之路(四)第554章 突然失竊第972章 登陸日本(三)第856章 奇襲七三一(上)第653節 第三百五十六章 各不相讓(1)第817章 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際政治(2)第553節 第二百八十八章 武漢會戰之血債血(2)第48章 有機可乘(2)第619節 第三百三十二章 牢獄之災(2)第117節 第五十一章 血戰燕子磯(1)第79節 第三十四章 成軍典禮(下)第717章 太平洋波濤(一)第668章 大對決(九)第833章 戰略大轉折(七)第607章 緬甸風雲起(一)第891章 轟炸東京(上)第49節 第二十二章 第五縱隊(2)第293節 第一百二十七章 撿來的麻煩(1)第428節 第二百零二章 棋差一招(2)第501節 第二百五十章 決戰武漢(一)第656章 辻政信遇襲(下)第915章 東北大發展(二)第468節 第二百二十六章 衷腸與熱血(2)第616章 珍惜生命!遠離高飛第850章 光復瀋陽(下)第125節 第五十四章 富士井末吉的擔憂(1)第115節 第五十章 二十四小時(2)第615節 第三百三十章 命不該絕(下)第949章 鋒芒所向(三十)第353節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歷史驚變(六)第542節 第二百八十章 武漢會戰之神風現身(1)第55節 第二十五章 點兵準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