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獐山戰事(一)

半個小時後,在除一營、炮兵營、輜重營、小炮連、特務連、警衛排以外的軍事主官不到位,其餘軍事主官皆已到位的情況下,張天海宣佈了正式作戰命令。

防禦地點,獐山。

以一營的陣地爲主,分別以第二營、第四營爲左右兩翼展開,在獐山山腰形成一個弧形的防禦陣地;獐山山頂則爲炮兵營與小炮連的炮兵陣地;騎兵營作爲團機動力量,配屬移動通訊班,負責駐守西高皇廟,隨時策應主守陣地;由步兵主力第三營作爲總預備隊;團部直屬之迫擊炮連則加強主陣地之防備力量;特務連與警衛排在完成了協助炮兵營與小炮連上山的任務之後,接受團部直接指揮;憲兵連則以排位單位,組建戰時督戰隊,分手主陣地各營。

各營各連在接受任務之後,立馬開始行動了,在張天海的命令之下,直一團這臺戰爭機器已經緩緩啓動了!

一隊又一隊的中央軍官兵,在排長、連長的指揮之下,開始開拔進獐山陣地了。

與平時不一樣的是,直一團的官兵們進山,並沒有點着火把,而是趁着月光的照亮那直接進去的。不爲其他,就怕是驚動了敵軍,而是他們不敢進攻獐山。

這一道命令是張天海特意下達的,既然日軍是想進入獐山,而且是急急忙忙地進入那一種,那麼他們必然是來不及進行大量的偵查的。

於是,張天海就想從這一點上下文章,爲的就是要趁一開始就要重創該股日軍,等到該股日軍發現獐山已經落入他人之手的時候,可能他們已經來不及攻下獐山,湯恩伯軍團的追兵便已經要圍上來了。

總的來說,還是張天海以往的作戰風格――險中取勝。

不僅如此,他還把團部設在了最靠近一營主陣地的地方。

這一晚,張天海的第三戰區直屬第一團所部整整忙碌了一個夜晚,終於是完成了全團進山的任務。

也是這天半夜裡,困守臺兒莊的日軍主力部隊終於從國軍第五十二軍主陣地撕開了一道缺口,並且將這個缺口擴大了,其主力部隊便從這個缺口上突出包圍圈了,然後迅速向嶧縣方向轉進。

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確認磯谷師團主力部隊要從第五十二軍陣地上打開缺口撤退之後,不僅是湯恩伯軍團那主力部隊對該部日軍由南向北地發動追擊猛攻,就連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也殺出城來,與湯恩伯軍團齊頭並進,追擊該股日軍。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日軍的主力部隊在拂曉之前就已經殺到獐山來了。

而且是在張天海的團指揮部剛剛設置好不久之後殺到的。

該股敵軍直接繞過蘭陵縣的縣治蘭陵鎮,然後向被逃竄,倒是嚇了蘭陵城防副司令顧十安一跳,以爲日軍要攻打蘭陵縣了。

在看到湯恩伯軍團的大軍向日軍進行追擊之後,顧十安才大着膽子,命令其麾下那兩個纔剛剛學會端槍的城防營出城進行追擊。

不得不說,顧十安的這個舉動是十分大膽的,萬一日軍殺一個回馬槍,單憑留守城防的那一個剛學會端槍的城防營戍守,不一定需要日軍大軍攻進城裡面纔會崩潰,就是日軍用一陣十五生重型榴彈炮對蘭陵縣的城防進行一陣狂轟濫炸,就有可能讓這個城防營崩潰,甚至是炸營了。

鏡頭重新回到獐山。

黑暗中的獐山,連綿起伏,但是卻不像是那些南方原始森林裡的那般光景,這畢竟是萬里平原上佇立起的幾座小山,有些突兀,而且不是很高。

說它的位置險要,主要是因爲嶧縣境內除了九頂山與獐山、天柱山、白山之外,也沒有其他更高的標誌物山峰了。

這些山峰對於這一覽無餘的平原來說,那就必須是制高點,是炮兵天然的觀察哨,以及能將炮兵的火炮射程延長放大。

得虧是張天海有一絲殘存的記憶,以及在加上他對戰爭地勢上的瞭解,這纔是他爲什麼要將獐山這一地段重點設防,就算是直一團有可能隨時面臨調動的時候,仍是要抽出了一個主力營的兵力對獐山地區進行設防。

小澤井一郎是磯谷廉介師團所下轄的第三十三旅團(旅團長瀨谷啓)的第十聯隊的一名普通的中尉中隊長。

小澤井一郎長得不算高大,只有一米六八的身高,但勝在身材厚實。

此時的小澤井一郎,早已不復往日的從容囂張,此時他正忙着逃命,更爲準確地說,是有目標、有目的地逃命。

早在突圍之前,聯隊長赤柴八重蔵大佐就將他們這些還存活着的第十聯隊的軍官們召集了起來,開了一個相對簡短的軍事作戰會議。

軍事會議上,除了宣佈師團長磯谷廉介中將所下達的突圍命令之外,還告知了他們第十聯隊殘餘主力部隊應該要連同第一一〇師團之佐藤聯隊殘餘主力部隊向獐山進發,另外配給一個炮兵中隊。

兩個聯隊的主力,聽起來貌似很多人,但別忘了,他們是殘部,兩個聯隊主力加起來不過是隻有兩千八百餘人,而且還是配上炮兵中隊之後,纔有的人數。

衆所周知,炮兵部隊在諸軍種之中,是唯一一支不用上前線和敵軍的一線部隊進行作戰的,所以他們的人員相對還是留存得比較充足的。

也就是說,這兩千八百多人裡邊還包括了一百多炮兵部隊。

此時的天還沒有亮,小澤井一郎就一直在跑了,畢竟這是逃命,稍微跑得慢一些,就要被後面追上的中國軍隊給幹掉了,那時候可是連命都沒有了。

“乾巴爹(堅持住),兄弟們,獐山,就在前面了!”作爲開路部隊的指揮官,小澤井一郎可謂是衝得一馬當先。

黑暗中那獐山朦朧的背影已經是逐漸顯現在衆人的面前,這一幕給了這些正在奔跑中的日本鬼子不少希望,畢竟那獐山看上去是黑漆漆的一片,瞧着也不像是有人駐守的模樣。

這該是張天海下令衆人不許打火把的功勞了,若是他們發現這山上有火光,說不定直接就往先前撤退之日軍部隊死守之嶧縣縣城進發了。

“撒依,久代咦嘰(衝啊,兄弟們)!!”小澤井一郎拖着疲憊且沉重的軀體正在高呼着向前衝,他似乎是想給這些已經要到強弩之末的日軍士兵們注入一絲強心劑。

然而,事願與違的是,他這一聲高呼,似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反而是給獐山上的國軍提了個大醒兒。

沒錯,就是提了個大醒兒。

這大山裡邊,四處黑漆漆的,又是安靜得很,可以說除了山頂上有工兵鏟的動工聲之外,幾乎都沒有其他聲音了。

而這日軍靠近獐山,不僅步履繁亂,而且再加上是有這些日軍基層軍官哇啦怪叫地爲士兵們打氣而發出的呼喊聲。

第一百三十章 述職報告第二十一章 補充部隊(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楊莊之戰(九)第七十八章 義不容辭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十四師團,進擊!第三十八章第二百三十章 宋希濂的決定第四十一章 隨時開拔第二十一章 最慘參謀長?第五十九章 誓師大會第五十章 炮火支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張玉麟的記憶第二十一章 壓力(3/4更,假期小爆發)第五十七章 槍斃第七十一章 再見宋希濂(下)第二十二章 顧慮(上)第九十章 張天海的想法第九十六章 苦日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瘋狂的計劃(4/5更)第六十六章 撤退?死戰?第五十六章 規劃防區(上)第五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六章 寺內壽一的決定第四十三章 張成功?第一百零五章 到滁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場失陷第一百八十八章 轉機?危機?第三十七章 程長官召見(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鐵路遭遇戰(中)第三十七章 你會看來我嗎?第二十三章 扒皮?第二十五章 劍指合肥第九十章 南京突圍戰(十七)第四十章 行動(四)第六十九章 張鼓峰事變(下)第一百二十章 楊莊之戰(十二)第二十三章 番號改變第八十三章 南京突圍戰(十)第一百五十章 金家山第一百五十章 金家山第八十一章 臨沂保衛戰(五)第十三章 誤終身?第一百四十三章 蘭封大戰(五)第七十八章 佈置第五十一章 陳誠寄望第三十八章第一百零五章 九江反擊戰(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獐山戰事(七)第十八章 建設騎兵?第一百二十章 炮轟第九十二章 提頭來見第一百二十章 炮轟第一百三十四章 招搖撞騙第八十九章 九江保衛戰(二)第二百零六章 迴歸!第三十五章 留個面子第八十五章 通訊中斷第六十一章 雨花臺第二章 撤第十六章 炮營?第二百一十五章 變動!第二百零二章 責任如山第二百零二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爲書友楓林殘憶相忘於城加更!)第三十四章 心如明鏡第七十五章 小會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爭奪第一百九十五章 戰勢變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死戰到底!第三十一章 人事變動第七十一章 刺刀見紅第二十二章 顧慮(上)第八十四章 臨沂保衛戰(八)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堤第八十六章 想法第一百三十章 述職報告第二章 家?第二十章 人事調整(2/4更,假期小爆發)第一百三十三章 決戰姑塘鎮第二百零三章 值得一拼嗎?第一百五十一章 蘭封大戰 (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天柱山?第六十一章 洛陽衝突(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竹下聯隊的猛攻(上)第八十二章 臨沂保衛戰(六)第九十九章 殤(中)第六十五章 計劃第一百一十六章 荻洲立兵第二十章 人事調整(2/4更,假期小爆發)第四十七章 督戰隊?!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九江(十六)第七十八章 臨沂保衛戰(二)3/5更第四十五章 激戰鄒縣(5/5更,求推薦票、求訂閱)第三十章 休整(下)第二百零七章 土肥原賢二的決定第一百九十三章 土肥原賢二師團的進逼第四十一章 隨時開拔第二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四十章 衝鋒槍衛隊排?第九十六章 苦日子第六十一章 敢死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