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第182章 救星來了!

第182章 救星來了!

臨安,蘇省大學微電子學院。

“通入六甲基二硅胺烷……”

“硅片脫水完成,增粘處理完成,開始旋轉塗膠。”

“……”

這已經是他們不知道進行了多少次的實驗流程了,除了操作員時不時進行流程彙報之外,實驗內悄然無聲。

數十名研發人員都靜靜地堅守着自己的崗位,偶爾擡頭看一眼設備運行情況,以及站在操控臺中間的那位老人。

“塗膠檢測完畢,未發現氣泡,開始曝光前烘……前烘完畢,光刻機準備曝光……”

在實驗有條不紊的推進中,終於到了曝光環節。

每次進入曝光環節,那短短的十秒鐘,都讓吳利鴻感覺像一個世紀那麼長……

而在曝光的過程中,加裝在工件臺的的測量儀器也在同時進行瘋狂的數據收集。

“曝光結束,進入後烘環節,曝光數據正在分析中……”

“曝光過程總產氣量……”彙報結果的研究員停頓了一下,然後用顫抖的語氣念出了數值,“289立方納米!”

譁——!

聽到這個結果,整個實驗室都頓時安靜了下來,隨後便是陣陣驚呼聲。

“竟然真是光致產酸劑BR-側鍵的問題!”

“吳院士牛逼啊!”

“……”

雖然後烘的具體數據還沒出來,但光是這個產氣量的數據,就已經稱得上是史無前例的重大突破了!

塗滿12寸的硅片光刻膠,在曝光的過程中,才產出了僅僅289立方納米的氣體,

而這麼小的產氣量,光刻膠的曝光邊緣肯定非常光滑平整。

這就意味着更高的清晰度,以及更低的製程。

可以說,他們已經徹底解決了光刻膠最棘手的產氣量問題!

吳利鴻聽到這個數據後,臉上也不禁浮現起了一抹如釋重負的笑容,但這卻讓他的臉上的皺紋褶子更多了……

過了大約十分鐘,曝光後的硅片也已經完成了後烘,並對曝光部分的光刻膠進行了溶解清除,然後又進行了一次堅膜烘焙,加固光刻膠形成的電路保護膜。

接下來,就是他們這個實驗環節最重要的電路圖像清晰度分析了。

而最終的分析結果也果然不出他們所料,在降低了98%的產氣量後,他們得到的電路保護膜,表面非常光滑平整,沒有出現任何坍塌變形!

“膜厚正常,套刻精度正常!”

聽到這個結果,所有人頓時都激動的看着吳利鴻。

事實上實驗進行到了這一步,已經基本可以肯定他們的EUV光刻膠,已經達到了13.5納米的製程標準。

因爲他們蘇省微電子的所有精力,都用來研發光刻膠了,對多重曝光等壓縮製程的工藝,沒有太多的研究,所以13.5納米只是他們研究所的最小製程工藝。

而這款光刻膠具體的最小製程,得找申城硅產業或者立昂微來做進一步的驗證,尤其是最早拿到EUV光刻機的申城硅產業,經過這幾個月的摸索調試,他們已經把製程工藝推到了5nm。

不過爲了穩妥起見,吳利鴻還是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對大家開口道:“立即準備蝕刻實驗驗證,確認最後的環節沒問題再送到申城硅產業去。”

“明白!”

研究員們聽到後,頓時又開始忙碌了起來。

本來按照他們之前的實驗流程,實驗到了這一步基本就是失敗了,這次其實根本就沒有做好進入蝕刻環節的準備。

但面對這個意想不到的巨大驚喜,大家卻沒有一絲‘臨時加班’的怨言,一個個都吭哧吭哧地開始重新準備實驗。

兩個小時後,最終結果終於出爐了。 他們研發的光刻膠,成功地經受幹法刻蝕中高能粒子的洗禮,順利完成了保護硅片基底的任務,芯片良品率高達98%!

在吳利鴻院士的帶領下,蘇省大學微電子研究員,終於成功研發出了一款能勝任13.5nm製程的國產頂級EUV光刻膠!

而且這個13.5納米制程,只是目前的初步實驗結論。

從他們這次得到的套刻精度來看,這款光刻膠實際上有相當大的可能,可以勝任5納米制程芯片的製造!

吳利鴻也非常沉得住氣,沒有選擇立即將實驗結果上報上去,而是讓研究員們按照上次的配方,重新調配了一批光刻膠。

然後重複做了足足十次實驗,確認每次的結果誤差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後,才帶着光刻膠和團隊的主要技術人員飛往魔都,來到了申城硅產業集團。

此時的申城硅產業的集團總裁陳雲明恰好在和華威的餘總和何總,討論華威P6的芯片代工問題。

而雙方討論的要點,就是產量和成本的問題。

華威本着量大從優的道理,想要直接訂購兩千萬枚麒零9000。

但申城硅產業現在,其實也就只有一臺秦光一號。

按照秦光一號每小時180片的硅片吞吐量,以及製造出的每片晶圓可以切割出500枚芯片來算,一臺光刻機每天的產能應該有216萬枚。

但實際上,光刻機的吞吐量不代表晶圓的製造速度,而是要根據不同芯片的設計,進行多次曝光和蝕刻。

以麒零9000爲例,它需要經過足足19次光刻-蝕刻循環,才能完成整個晶圓製造環節,

也就是說,每天理論上只能造11萬枚。

這還是建立在設備24小時不停機休息和維護,以及100%良率的基礎之上。

因此實際產能,平均每天能有8萬枚,就已經很不錯了。

兩千萬枚芯片的訂單,要差不多八個月才能完成,還是把所有產能,都壓榨給華威的情況下。

何況在如此高負荷的運轉下,他們光刻膠的庫存,都不知道能不能撐得住……

“……我們也得考慮成本,也要時間來研發3nm的製程工藝,希望你們也能考慮一下我們的難處。”

陳雲明實在有點受不了兩位老總的軟磨硬泡,最終拍板道,

“要不就這樣吧,我給你兩個方案,一個是150元300萬枚,一個是200元600萬枚,600萬是極限,已經很夠意思了。”

“呃……”

餘總立刻在心裡算了一筆賬。

按照臺機電5納米制程,13400美元/片晶圓的價格來算,約等於每枚5nm製程的芯片代工費,是187元。

但臺積電的代工是按晶圓來算的,廢品都給你算錢了,而陳雲明剛剛報的是當個芯片價格,等於去掉了廢品,所以150-200元的代工費,在這個特殊時期,確實相當厚道了。

“可是陳總,這買賣哪有越多越貴的道理……”

“這不是情況特殊嘛,如果在庫存光刻膠消耗完之前,國產光刻膠沒有動靜,那我們有光刻機也沒得用啊,只能先省着點花了……”

“其實還有個辦法,就是伱們去找康博士借點光刻膠給我們,那小子賊精得很,早早地就讓我們幫他屯光刻膠了,現在大漢芯業的光刻機屯得比我們還多!”

每每想到這裡,陳雲明都有點後悔當初沒有聽康馳的,提前多屯點光刻膠。

主要是,當初誰能想到他能這麼快搞出EUV光刻機……

就在餘總還在考慮着,六百萬枚到底能撐多久的時候,陳雲明突擊接到了吳利鴻的電話。

“吳院士?等等……你說什麼?測試光刻膠?就到樓下了?!”

“……”

放下電話的陳雲明,過了半響才緩過神,然後連忙打了個電話給董建元,讓他下去接吳利鴻。

處理完這些後,他才轉頭看向華威的兩個老總,一臉激動地說道:“我們的救星來了!”

(本章完)

第199章 當初果然沒看錯你83.第83章 求賢若渴第286章 辦個軍事展銷會106.第105章 傳票第262章 吹牛,誰還不會來着?163.第162章 大勢已去第270章 地獄難度第228章 電耗子第244章 重型銀鶴95.第95章 升級鏡片製造機第226章 福利吃滿36.第36章 潘多拉魔盒95.第95章 升級鏡片製造機第326章 顛覆對決107.第106章 實驗邀請93.第93章 搞錢方向148.第147章 秦光一號第11章 你管這叫粗獷?68.第68章 12個9!149.第148章 謝禮第301章 雅典娜AI聯合實驗室第35章 烤機第201章 爭取發育時間63.第63章 你管這叫小事?176.第175章 大膽而瘋狂的計劃第237章 建新廠171.第170章 推銷不易176.第175章 大膽而瘋狂的計劃172.第171章 正菜來了第202章 曾經的一哥第279章 夢迴十年前56.第56章 太偏心了【求追讀】114.第113章 剋星第223章 恐怖能量密度121.第120章 光學公司的最強背書168.第167章 走,去打卡!第215章 迴歸本質(二合一)162.第161章 這,就是武安嗎?111.第110章 大秦放棄抵抗了?60.第60章 渣男行爲第255章 天降神鶴!第292章 不愧是康總啊154.第153章 兩類人第300章 六足移動平臺第269章 體驗超音速159.第158章 大秦的新項目144.第143章 手殘黨的福音119.第118章 手搓零件大比試第269章 體驗超音速160.第159章 順便送個證第215章 迴歸本質(二合一)第17章 現在的民科這麼自信的嗎?22.第22章 點到爲止第213章 蹭熱度?第199章 當初果然沒看錯你75.第75章 達成小目標第217章 這才哪到哪啊?第320章 畫質逼真144.第143章 手殘黨的福音第284章 性能全面碾壓36.第36章 潘多拉魔盒99.關於頁岩油開採第308章 量子通訊芯片第32章 大道至簡(求追讀)第210章 孺子可教也69.第69章 上架感言第8章 工藝解析152.第151章 你變心了191.第190章 重塑新棋盤60.第60章 渣男行爲104.第103章 你他孃的還真是個天才!167.第166章 草率了啊!133.第132章 承包一整年的驚喜89.第89章 華國速度!第250章 新都號遇襲!第222章 驚喜第256章 這是魚鷹?37.第37章 水到渠成25.第25章 槍打出頭鳥186.第185章 多方混戰23.第23章 李同學放大招了第240章 泄露第40章 偷懶的藝術99.關於頁岩油開採第321章 也好想打一局啊第307章 說好的做遊戲呢?第299章 猜忌第320章 畫質逼真第5章 這是玩具鏡頭拍的?48.第48章 我信你個鬼!194.第193章 不予通過24.第24章 反將一軍第49章 同行相見90.第90章 棄車保帥136.第135章 小孩才做選擇88.第88章 招個董秘152.第151章 你變心了第204章 論割韭菜的方式第220章 盤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