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當頭一棒】

伍角大樓。

在一間會議室裡,時任國防部長和幾名將領以及一名技術顧問在場,此刻都目不轉睛的看着會議室裡的大屏幕。

顯示屏中隔一段時間就換一張照片,赫然便是衛星傳輸回來的拍攝到華國西北地區的演習畫面。

儘管衛星抓拍的照片非常清晰了,但面對高速移動的目標仍然有些模糊,不過問題不大,技術人員把資料送到五角大樓的時候對這些衛星照片做了一定的修復。

時任國防部長收回目光,看了衆人一眼便看向把目光落在那名技術人員身上:“上面有多少數量的無人機?”

“部長先生,就照片上的信息來看,恐怕不低於5000架無人機。”

“What?”

一位正在盯着屏幕上的照片看個不停的將領聽到這話當即扭頭過來,瞪着雙眼震驚道:“不低於5000架?”

“上帝!這太瘋狂了。”

這個數字引得所有人心中大震,無人機蜂羣技術,老美自然也在加大力度研究,這是未來的大趨勢。

老美深深意識到了這一點,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無人機“蜂羣”作戰的概念,進行了包括“山鶉”計劃、“小精靈”計劃、“忠誠僚機”計劃等等,甚至還想過以無人機“蜂羣”自殺式攔截核彈。

攔截核彈事實上也並不是什麼異想天開的操作,以海量的低成本無人機蜂羣在空中組成一張超大型的“攔截網”,當核彈頭來襲的時候,無人機羣只需要懸停在覈彈頭的預經航線上,碰撞產生的動能會使得核彈頭內部的電子元器件找到破壞,從而阻止核彈頭的爆炸。

可至今爲止,北美這邊的技術最多也只能控制不到200架無人機進行集羣飛行,一度還以爲在該領域是遙遙領先的。

而今天把這份情報資料送過來,對於老美來說無異於是當頭一棒,大洋彼岸已經玩起了幾千架的規模了?

這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就能說透的。

事實上,蔚藍海岸開發的無人機“蜂羣”作戰指揮平臺能夠同時控制協調的數量遠不止於此,最高可以協調超10萬架無人機組織一場戰鬥。

之前的演習不過是爲了控制成本,也沒有必要搞這麼大陣仗,演習也是要預算的,達到測試的目的即可。

即便如此,現在已經把老美嚇了一大跳,因爲意識到了兩邊的差距。

“查出是哪個機構的技術沒有?”

“正在查,但就目前的推測來看,是蔚藍海岸的概率極大,因爲無人機羣技術的最大難點還是在於人工智能和雲計算和對數據的分發處理,這些技術都是蔚藍海岸、藍星科技的強項。”

“該死,怎麼又是這家該死的公司!”

……

三天後,伍角大樓就發佈了一篇連夜趕製出來的《國防戰略報告》文章。

報告內容稱,伍角大樓的目標是在日益複雜的全球安全環境裡“競爭、威懾、取勝”。當前,“長期戰略競爭”已經再度浮出水面,這是鎂國繁榮和安全面臨的核心挑戰,這種長期戰略競爭主要來自於大洋彼岸。

報告內容進一步描述稱,北美的軍事競爭優勢“已經在每一個戰備領域,即:海、陸、控、太空和網絡空間被侵蝕,並且正在繼續被侵蝕”。

伍角大樓把原因歸咎於在過去的九個財年裡,國會對國防支出採取的“封頂”措施,消減國防支出和長期匱乏資金,對自身作戰能力造成的傷害已經超過了任何“敵人”了。

嗯,言外之意,敵在國會山。

報告內容還稱,伍角大樓必須要對鎂軍的“關鍵戰力”進行現代化改造,以建設“更有殺傷力、適應力和快速創新的一體化武裝部隊”,不能指望運用昨天的武器裝備能在明天的衝突中取得勝利。

簡單來說,這篇文章報告總結一下重點就是:打錢——!

這都不打錢,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在這篇《國防戰略報告》發佈出去之後,當天下午又公開發布了一條新的信息,這條信息赫然便是前幾天衛星抓拍到了的大洋彼岸那邊進行的無人機蜂羣演練。

全球軍事板塊的新聞消息很快就被這個新聞刷屏,國內媒體也都紛紛援引報道,這事情要不是伍角大樓公開還不知道有這回事。

國內的軍迷們喜出望外,沒想到自家的無人機蜂羣技術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前年還在爲老美那邊公開可以控制一百多架無人機協同配合的新聞而羨慕,爲自家還沒有在這個領域有什麼突破而感到焦慮。

沒想到一覺醒來發現比老美還牛,一大波軍迷開始針對伍角大樓公佈的照片進行分析。

……

科技綜合體大廈。

“主人,3號發來了他在硅谷的最新工作郵件報告。”小娜的聲音在羅晟的私人辦公室裡響應。

羅晟直接打開郵件內容一覽,頗感意外的道:“效率挺快的,四個月不到就把公司建立起來並且有能力推出測試版的產品了,不錯。小娜,傳指令過去給3號,要把無人機的名義成本提到至少3萬美元/架,售價不低於5萬美元/架。”

小娜:“瞭解!”

所謂的“3號”就是仿生人3號,這是羅晟安排去硅谷創業的一枚棋子,在那邊的身份已經安排好了,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加裔美籍科學家,名字叫馬庫斯·萊爾。

在過去的三四個月裡,馬庫斯·萊爾帶着羅晟開發的出口外貿版的次一級無人機技術抵達硅谷便創辦了一家初創科技公司,公司名字叫“萊爾二進制”。

最高的境界莫過於打入敵人內部了,讓伍角大樓前來採購萊爾二進制公司旗下的軍品就有意思了。

不過羅晟最大的目的並不是這個,而是要把自己開發的軍工科技輸送到地平線安全公司去,自己不能明着賣過去也賣不過去,那就只能走馬庫斯·萊爾這條線來逐步發展壯大地平線安全公司的實際武裝力量了。

但同時也得壓制萊爾二進制公司,要做到技術上次一點,價格卻更貴,這樣纔不會過來搶正版產品的銷量,不然老美肯定會利用自己流氓強迫狗大戶買,那蔚藍海岸這邊的正版出口外貿產品的銷量肯定會受到影響。

萊爾二進制公司要在北美完美的融入進去就不可能獨資,必須得接受當地的資本投資,要是不壓制一下,實際利潤就得被華爾街分走不少。

……

第221章【佈局完成】關於最近主角技術開源的爭議本章對近期劇情單獨解構,劇情上有困惑的讀者或可一閱。第378章【解決方案與報價】第417章【打的就是精銳】第1023章【逐一擺平】第141章【求職者姚建鴻】第100章【我,羅晟,快打錢!(乾貨)】第291章【白度和滕訊最想刪掉的新聞系列】第876章【大型海鮮捕撈現場】第178章【真會聊天,都被你聊死了】第484章【與鍾元宏的談話】第699章【抄底,急速大反轉】第946章【最後的瘋狂,暴風雨前的寧靜】第869章【投資者:別嗶嗶了快啓動融資通道】第151章【史上最大IPO規模[感謝“帥帥三少”的舵主]】第1018章【抵達北美】第266章【芯片江湖的那點事兒】第395章【赤果果的炫耀,友商羨慕死的節奏】第329章【把專利安排的明明白白再說其它】第427章【制裁?難!】第649章【谷歌防藍星科技如防賊一樣】第781章【槍打出頭鳥】第292章【搶人大戰始末與致命的無形炫富】第106章【爲什麼BV視頻網能大火?】第101章【VC現場實名互掐】第157章【鐺!鐺!鐺!鐺……藍星開市!】第063章【紐約布勞德85號大樓】第849章【團結就是力量】第211章【膨脹的實力推動野心的攀升】第530章【真的要來個徹徹底底的魚死網破?】第396章【從略失望再到震撼全場】第344章【思諾登的決定與聽證會】第792章【進展】第004章【截胡一時爽,一直截胡一直爽】第944章【突發,風暴來襲提前!】第394章【智能教育平板發佈會】第854章【聽話就有肉吃】第744章【整活(想不到吧,加餐啦)】第646章【老美又眼紅了……】第1022章【晟峰資本一期投資面臨解禁問題】第096章【新業務上線】第090章【高通來人】第231章【馬總聽了想打人】第336章【全面開花】第378章【解決方案與報價】第072章【流媒體技術專利】第905章【太空垃圾的系列處理方案】第090章【高通來人】第513章【科技之爭,從隔着太平洋對噴開始!】第175章【來啊,互相傷害啊[月票加更]】第064章【雖在當下,但經營未來】第141章【求職者姚建鴻】第737章【再一次改變世界】第203章【當資本有了良知會讓人感到沮喪】第115章【我要把互聯網裝進口袋裡】第637章【售價應該是多少呢】第343章【你好,思諾登先生】第668章【新型生物納米晶體管】第352章【國內先行,重心轉移】第157章【鐺!鐺!鐺!鐺……藍星開市!】第522章【讓Azure手機全面智能化】第992章【首批訂單】第964章【徒手掀翻兩噸之重的汽車?】第1013章【已然深度綁架全球經濟與資本】第941章【氣死“歐”勒】第639章【全都是套路(兩章合併)】第044章【用戶的激烈抵制】第447章【遊說蔚藍海岸上市?】第770章【是真的要上天啊】第662章【走自己的路,讓對手無路可走】第437章【敲定】第212章【要不狠點,直接買下暴雪得了?】第772章【不,千萬別叫救護車!!】第440章【微軟的危機感】第957章【要反?凱文·薩隆的十個爲什麼】第358章【新的口號目標】第838章【不在滿足於改變世界,我們再造一個新世界】第385章【雷布斯的“飛豬論”】第298章【我們也不希望互相傷害】第425章【國產單機遊戲已死?】第389章【先把錢花掉卻越來越多,怎麼破?】第1011章【避難的漂亮國富豪們】第810章【“全市零元購大狂歡活動”】第027章【這個坑當然要佔個位置】第504章【七大主權基金認購,赴港上市在即?】第309章【信息化產業部和國資辦攜手來訪】第630章【重啓談判,塵埃落定】第390章【極紫外光刻技術模擬】第938章【混亂加劇,史詩級拉閘】第089章【“Azure(蔚藍)”計劃】第169章【過分,比高通吃相都難看】第125章【佈局第九藝術(4/4)】第309章【信息化產業部和國資辦攜手來訪】第390章【極紫外光刻技術模擬】單章又是單章第157章【鐺!鐺!鐺!鐺……藍星開市!】第317章【2852億得儘快運作起來】第836章【外界的震驚與矚目】第037章【跟着我投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