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兩把刀(2)

村長把高英領在他家的窯裡。村長老婆拉着高英的手噓寒問暖,張慧能聽不太懂。張慧能仔細端詳着他家院落——餵了三條狗,一頭牛,一頭驢,兩口豬,一隻白山羊,一羣雞,兩隻貓和兩隻剪了尾巴的野山雞,算得上是人畜興旺啊。他開始切入正題,打問村長關於剪紙婆婆的故事。來佛陀墕之前,在駝城民間藝術博物館,解說員就曾面無表情地背書一樣介紹道——剪紙婆姨的命苦啊,你們看到的只是光鮮的一面。就說遠處的,安塞西河口的常振芳生了11個娃都沒活,最後就落了個女子。她的心是碎的,她就拼命剪紙畫畫來圓她金玉滿堂的夢;富縣的召先後生了13個娃一個沒活,她改嫁四回,老漢都短命走了。她就發瘋地剪呀剪,要救活那些死去的親人;還有延安的姬蘭英一輩子沒生下一男半女,老人一生都在剪花、繡花,栽花種草,日日撫摸它們。與它們說話,傷心落淚。

村長說:“我們村的張氏,13歲就嫁到佛陀墕。婆婆手把手在麻油燈盞上薰花樣子,一連釘好七八個紙樣讓她剪。婆婆教他,會剪花的女子要把花種在心裡,等一有雨水,花就開了,花開了心裡想要啥就是啥。婆婆告訴她,咱這山裡沒水,可大山底下壓着一片汪洋。聽先人們說汪洋裡有很多長着人頭的魚,這魚是神魚,是咱地方的保護神。你要多剪人頭魚,保咱孩子平平安安。她就拼命剪了好多好多人頭魚,鋪滿一整炕,被西安來的一個畫家收去了不少。還有我們隔壁曹家山的花匠婆婆曹秀英,小時候被賣了好幾回,後來被一個當兵的救下,娶了她。也是苦命,一輩子沒養一個娃。請人打了三眼窯,都塌了。好不容易總算修成一個院,安門窗的時候老漢又死了。聽說後來她改嫁跟了一個識字的老漢。她剪紙最有名,外國人稀罕得很,買了好多。”

張慧能心情有點沉重。不深入瞭解,你哪能知道剪紙的花匠婆婆的內心的煎熬、磨難和苦楚。每一件作品後面都是用心酸的淚水和血水浸染的,她們用剪紙敘說着生命的艱難和動盪,生命的頑強、絕望和希望。她們創造了一個個鮮活的藝術生命,而且流芳百世。自己卻吃盡苦頭,沒有留下一兒半女,這難道就是她們的宿命?

在村長家吃飯期間,不遠處傳來嘹亮的嗩吶聲和鏘鏘的鑼鼓聲。村長說:“這是李老漢家開新窯安門窗,請的是嗩吶延家的班子。”高英說:“我知道。延虎子兄弟七個正好一個班子。聽說他們對着家門前的山裡的迴音壁練氣,能吹三天三夜也不覺着累。最小的弟弟生下來就是瞎子,可就數他吹得最好。”老村長說:“是啊,這幾年他們沒少掙錢。但他們走在人前吃在人後吹皮搗鼓爲人奔忙,也是難活啊。”村長言下之意好像看不上這種營生。

下山的路上,張慧能陷入沉思。改革開放都快20年了,這橫山山脈的腹地絲毫沒有什麼變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地生活在大地的深處——窯洞裡。不通路不通電,點的是麻油燈,按照上輩的模式艱難地生存。不知乾旱了多少年,他們仍然守着寒窯和貧瘠的故土,堅信大山下面壓着一片汪洋,堅信汪洋裡的神靈人頭魚能庇佑他們。

晚上10點才趕到綏德,就住在蒙恬賓館。這一路上山下山的顛簸,張慧能一倒頭便進入夢鄉了。

3

“米脂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這句有關駝城民俗的諺語婦孺皆知,但其來歷和含義卻衆說紛紜。一般的解釋說米脂的婆姨漂亮得就像他們的老鄉貂蟬;綏德的漢高大威猛結實得就像他們的老鄉呂布。可一旦外地人來到米脂、綏德又大失所望。尤其是米脂的婆姨。在米脂縣城你滿大街也見不上稱得上“漂亮”的女人。就連街頭的雕塑——騎在戰馬上的李自成恐怕也有同感。近來有人考證說,從語法、句法和上下文聯繫上講,可能講的是黃河西岸、無定河畔的四大特產:米脂的小米、綏德的石獅子、清澗的清石板和瓦窯堡的炭(煤)。米脂的小米粥真是好喝,煮好後端上來香噴噴上面飄着一層油。小米粥當然是婆姨熬的呀。綏德的石獅子可謂中國一絕,當然是綏德的漢子們用錘子、鑿刀和鏨子鼓搗出來的。這種解釋似乎也有理。

“對面山上黑洞洞,我家竈火紅愣愣。娘叫我娃不要怕,獅子在牆上把眼眼瞪。”這則流傳在駝城一帶的童話說明石獅子與尋常百姓家的緊密聯繫。毫不誇張地說,你到了綏德、延川、佳縣和清澗這一帶,儼然進入到石器時代。整座佳縣縣城就坐落在一塊碩大的青石上。縣城就在高高的山頂上,腳下就是晉陝大峽谷和奔騰不息的黃河。轉戰這裡寫下不朽詩篇——《沁園春·雪》;攔羊的農民李有源唱響了《東方紅》。縣城裡石窯洞、石房屋、石頭壘砌的大街小巷、石碾子、石磨、馬槽、鍋竈臺、糧倉、水缸、石臼子……而被譽爲“石雕之鄉”的綏德四十里鋪的石獅子或昂頭仰視或慈眉善目,順着國道一字排開,綿延數十公里,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據有人考證,公元前後,石獅子是隨着佛教的東傳流入中國的。南北朝時隨着佛教的興盛而逐漸定型。佛教中的獅子爲四足獸。釋迦牟尼的坐席即爲“獅子座”。佛教以獅子喻佛法威猛,能降伏一切惡魔。釋迦佛出世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做“獅子吼”。這樣以來,弘法護教的獅子就被當作通天通神的瑞獸,並匹配給文殊菩薩當坐騎,能降伏一切鬼魅。佛祖頭上無數盤旋的螺紐是無窮智慧的象徵,被移植在獅子頭上的渦螺也因其“曲折”與“深邃”,而被當作佛性的延伸。陝北是中國民族大融合的旋渦地帶,各族人民經過溫情脈脈的聯姻、混血和驚心動魄的戰爭廝殺之後,漸漸需要用佛的力量來彌補人們精神的困惑。飽經戰亂災禍的陝北便到處鑿洞窟,建寺剎,大興佛道。陝北人在參拜時對通靈的神獅情有獨鍾,並寄託最理想化的願望。獅子的形象便逐步深入人心,受到推崇。

漢代以來,石獅子雕像大致經歷了從漢唐的高大威猛的仰頭獅子發展到明清時代的平視獅子;從佛本位、官本位發展到民本位。獅子回到了民間,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的功能主要演變成鎮宅護院,甚至作爲拴娃娃的靈物、夥伴和玩具。

高英帶張慧能先參觀郭家窪的鎮村石獅子。這裡是綏德東山樑方圓幾十公里郭性宗族最古老的居住地。據宗廟的一塊殘碑記載,早在唐代這裡就有人定居了。如今能展示郭氏宗族地位的就是村口這尊古老的石獅子和一個美麗的傳說——郭家窪村坐落在寨子山向陽的背灣裡,它對面是脫湯漏水的柳樹墕,又稱“餓墕”。因風水不好,村中老者就去求神。神諭說,到山下的陽狠溝找一塊靈石,打造一尊跟真人樣大小的鎮村獅子。如果石有靈性,一根草繩就能將千斤巨石背上山來。如這石是無靈性的死石,一百人也休想擡上山。接到神諭的人們請來八個能工巧匠,日夜打造,最後就是擡不動。村中有一郭姓石匠,忠厚老實,獨自去深溝採石料。忽見一塊大石生得古怪,看上去跟村裡地形山勢很像,順勢就開了一鏨。他見啥形就打啥形,足足打了一百天,這石獅子便活靈活現地立於天地之間了。他近乎愚蠢地用尖草搓了根繩子,結果輕鬆地就把石獅子背上山頂。他將石獅子放置在村口兩棵槐樹間。從此山村人丁興旺。這尊石獅歷經幾百年的風吹雨打,餐風露宿日夜吐納,現在看起來面目混沌,披一身黃綠花衣,通體蘊藏着一種粗壯而又堅硬的生生之氣和一種大美,村中人視其爲祖上庇護村民的法寶。

高英介紹道,一個好石匠首先要看你懂不懂石頭。人懂了石意,石頭也就懂了人心。上次我帶省上的領導來這裡,見過一位王姓的石匠。他選石料是很有講究的。首先你得在衆多的石頭裡找到那塊看上去有靈性的石頭。確定後,等到黑夜繁星滿天,他們認爲是衆神出現的時候,再將那塊石料帶到附近的深溝或者新修的水渠,爲的是接通大地的氣脈。這時纔可以打下第一鏨,算是開工了。日夜打造正好做足一百天,最後完工也必須是繁星滿天。當石獅子栩栩如生出現在石匠面前時,石匠會爲此叩頭,感謝神靈的點化。一種人神之間共同孕育的願望就成形了。就像妻子生下孩子一樣,這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既平凡又神聖的驚喜。

張慧能有個疑問,爲什麼那些高大的石獅子嘴裡都含着一顆珠子?高英說:“獅子口含石蛋蛋,這裡有一個民間傳說:很久以前,陝北有狐狸精危害鄉里,村民深受其害。有仙人指引,交給兩顆石蛋蛋給壯士,並囑咐他吞下第一個石蛋蛋你就會變成獅子能降伏狐狸精;吞服第二個石蛋蛋你就會還原成人形。壯士照辦,果然變成兇猛無比的獅子,嚇得狐狸精倉皇而逃。這壯士準備吞下第二顆石蛋蛋時,突然想,那狐狸精再來咋辦?於是壯士就一直將第二顆石蛋蛋含在嘴裡沒有嚥下去,年積月累,壯士化作大石獅子。”張慧能聽完高英的講述,感嘆地說:“陝北這地方太多魔幻傳奇了。在這裡人與神相生相伴,水乳交融。這真是一塊神奇的黃土地。”

高英繼續講——綏德這裡最有名的還是拴娃石獅子也叫炕頭石獅子。選料時也是要看日子,要選“天德”或“月德”的那天動工。石料也要放在水渠邊或水井邊採天地之精華。石匠動手鑿第一鏨要選在子時,也是要繁星滿天。這一切儀式是在捕捉石獅子的神性和靈氣。在石獅子和娃身上的紅繩是在娘娘廟裡求來的。一丈二尺紅繩一頭系在獅子身上,一頭拴在娃的手腕、腳腕或者腰間。紅繩上通常還要挽鏈上白狗毛,當地人說能降伏一切妖魔。當然,獅子不可能一直拴在小孩身上,而是在小孩一生中的特殊日子,如滿月、百晬、生日和佳節定要將小孩拴住,來慶祝生命中的禮遇。拴小孩用的紅繩繩每過一歲生日要加一道,一直加到12歲。一輪後,這纔算監護完畢,紅繩也一圈圈纏在獅子身上。孩子過12歲的生日,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來慶賀。將紅繩從石獅子身上解下來,再捻成一根腰帶系在孩子的腰間,表示開鎖過關,一直系在第二年過生日的時候。這樣一個孩子從“頭晬”到“圓晬”的成長髮育過程就是魂魄健全的過程。一個炕頭石獅子往往要拴好幾代人——爺爺的爺爺拴罷了又給爺爺拴,爺爺又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有兄弟先後拴的,也有給親戚拴的,也有鄰家借去拴的,也有女兒出嫁做陪嫁物的。

石頭上的陝北!會開花的石頭!張慧能發現,陝北的村莊的民俗活動中總有一個較“硬”較“緊”(兇險)、妖魔鬼怪出沒的十字路口,村民們那些驅鬼、送病、招魂、送葬以及喪俗中的撒路燈都是在十字路口完成的。也就是說,十字路口是一扇“出生”和“入死”的靈異之門,因此必須要佈置與之相剋或相生的吉祥物來進行調理,所以便有村頭獅子、山頭獅子、牆頭獅子、大門獅子以及炕頭獅子等這類取自大地筋骨的純陽之物的精心配置。合理構築了一道人神共生的心理空間。根據駝城一帶各地的縣誌記載,近現代有很多揚名陝北的巧匠,都是以做大活聞名。其中有米脂的馬蘭芬、張嘉模;綏德的馬應麟、李樹祿、李樹琛、錢玉璧;子洲的蔡維富、張文元;吳堡的薛光祥、薛旌煥;佳縣的劉四先、劉漢先等,還有許許多多無名的石雕藝人,他們都是陝北漢子。他們手中的鑿刀和陝北女人手中的剪刀共同創造了陝北的民間藝術,充實着陝北的文化基因。

第5章 鍊金術(1)第12章 過河拆橋(2)第59章 慈善晚宴(2)第36章 5·20血案(2)第60章 着牀(1)第6章 鍊金術(2)第53章 觀自在菩薩(2)第28章 郵包炸彈第52章 觀自在菩薩(1)第41章 桃花緣·翠喜(3)第7章 瓦窯堡會議(1)第35章 5·20血案(1)第69章 長安塔(1)第58章 慈善晚宴(1)第45章 香江SHOW HAND(1)第46章 香江SHOW HAND(2)第49章 桃花煞 · 二妮(3)第63章 輪迴(1)第5章 鍊金術(1)第41章 桃花緣·翠喜(3)第50章 橄欖枝(1)第21章 閃電罷免第51章 橄欖枝(2)第5章 鍊金術(1)第40章 桃花緣·翠喜(2)第9章 石破天驚(1)第55章 桃花劫·香玉(2)第51章 橄欖枝(2)第20章 逮捕令(2)第12章 過河拆橋(2)第53章 觀自在菩薩(2)第24章 行政複議(1)第20章 逮捕令(2)第64章 輪迴(2)第22章 美國蛋糕(1)第67章 終南別業(2)第48章 桃花煞 · 二妮(2)第67章 終南別業(2)第33章 扭 秧 歌(1)第14章 西安“事變”(2)第33章 扭 秧 歌(1)第35章 5·20血案(1)第64章 輪迴(2)第37章 刑事和解(1)第34章 扭 秧 歌(2)第14章 西安“事變”(2)第38章 刑事和解(2)第29章 北京飯局(1)第54章 桃花劫·香玉(1)第33章 扭 秧 歌(1)第12章 過河拆橋(2)第38章 刑事和解(2)第54章 桃花劫·香玉(1)第42章 桃花緣·翠喜(4)第25章 行政複議(2)第22章 美國蛋糕(1)第6章 鍊金術(2)第23章 美國蛋糕(2)第59章 慈善晚宴(2)第58章 慈善晚宴(1)第33章 扭 秧 歌(1)第19章 逮捕令(1)第38章 刑事和解(2)第51章 橄欖枝(2)第44章 趁火打劫(2)第58章 慈善晚宴(1)第1章 A貨港商(1)第35章 5·20血案(1)第53章 觀自在菩薩(2)第56章 桃花劫·香玉(3)第7章 瓦窯堡會議(1)第61章 着牀(2)第6章 鍊金術(2)第65章 輪迴(3)第58章 慈善晚宴(1)第14章 西安“事變”(2)第18章 兩把刀(2)第12章 過河拆橋(2)第13章 西安“事變”(1)第4章 走駝城(2)第46章 香江SHOW HAND(2)第68章 終南別業(3)第8章 瓦窯堡會議(2)第57章 桃花劫·香玉(4)第47章 桃花煞 · 二妮(1)第24章 行政複議(1)第34章 扭 秧 歌(2)第42章 桃花緣·翠喜(4)第11章 過河拆橋(1)第15章 暗度陳倉(1)第50章 橄欖枝(1)第57章 桃花劫·香玉(4)第35章 5·20血案(1)第24章 行政複議(1)第66章 終南別業(1)第16章 暗度陳倉(2)第41章 桃花緣·翠喜(3)第3章 走駝城(1)第15章 暗度陳倉(1)第40章 桃花緣·翠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