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撤退

就在宇文大統帥下達了全軍於次日東渡怒江,從東岸撤出戰場的命令後不久,外圍就傳進來了線報,說土番可汗德擁親率三十萬大軍,連夜起兵直撲怒江東岸而來,估計明日午時以前將會到達。如此看來,明日午時,江水落潮時從東岸撤兵的計劃落空了。

得知這條消息以後,宇文大統帥連忙招集來楚爲天等將士,連夜磋商對策。宇文王首先對大家說:“果然不出所料,德擁此次是事先就計劃好了,要將我軍圍剿在怒江西岸,之前派出達旦真塔作援軍是假,在這裡做好口袋等我們入甕是真。大家看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大統帥不必擔心,我看土番軍是枉費心機,因爲這個所謂的口袋陣並沒有被扎死,我軍現在完全可以連夜順着怒江左岸向南撤退即可。等到明日午時江水落潮後,德擁率大軍渡過怒江時,我們早就已經安全地撤出很遠了。”楚總兵率先站起來,很有把握地說到。

“這倒確實不假,我想德擁可汗精心地設計了這麼一個口袋陣,是想把我軍全殲於此,但他不會沒想到我軍可以沿江岸南撤嗎?這個口袋陣有這麼大一個漏洞,那他豈不是瞎費功夫嗎?你們認爲這裡面會不會有詐?”宇文統帥分析道,“我們沿着怒江左岸南下,要順着長長的怒江河谷,一直到南部山區,再穿過狹窄的安寧河口才能抵達平原地區。這安寧河口可是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的關隘,如果德擁在那裡埋伏一支部隊,就可輕易將我軍全殲了啊。”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德擁要調兵從東北部趕至安寧河口不太現實,一是路程太遠,二是還要穿過大豐國的控制區,就算他早就料定今日情景,並提前兩日就發兵,途中也需八九日時間,等他們趕到時,我們早就從河口脫身出來了。”楚總兵說到,“再說,德擁已經陳兵五十多萬在怒江河兩岸了,加上土番在東北地區的駐防兵力,應該派出不更多的兵力前往河口阻截我軍了。”

“此話有道理,除非他德擁差遣出天兵神將,才能在安寧河口將我軍截住。”聽了楚總兵的話,宇文浩天有了信心,稍作思考拿定主意後,他下令道:“楚總兵你立馬組織部隊沿怒江左岸向南撤兵,只留少數部隊斷後,事不宜遲,立即行動。”

次日凌晨,帳篷林立,篝火通明的復國軍營地已經是空空如也,沒有一兵一卒了。宇文浩天正率領着二十萬復國軍將士們沿着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河流湍急的怒江河谷向南迅速撤退。

等到午時,宇文浩天所率的部隊已經沿着崎嶇的河谷地帶,向前行軍了十多裡的路程,土番軍隊現在已是斷然無法再追趕上了。眼見已經脫離險境之後,部隊開始放緩了行軍的步伐,以更加悠閒更加從容的姿態向前推進着。

這時從後面負責斷後的部隊傳來了一條消息,說午時江水退潮後,德擁率土番大軍渡過了怒江河,沿着怒江左岸向復國軍追了上來。

這消息讓宇文統帥大吃一驚,嚇出一身冷汗來。他不是害怕土番軍能夠追上來,而是意識到前方有危險。土番軍隊明明已經無法追上我軍,爲什麼還不放棄,仍然斷續追趕?這說明前面必定伏軍有攔截。

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表明有部隊在前面伏擊,但從這裡到安寧河口地帶還有四天的行程,其中的變數還未爲可知。這個想法讓宇文浩天十分地不安起來。

宇文浩天越想越覺得敵軍在前方設伏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只是目前敵軍的伏擊部隊還沒有趕到而已,那麼德擁到底會派出哪支部隊去安寧河口設伏呢?他突然想到那裡是大豐帝國控制的地區,那會不會是朝廷將派出一支軍隊來參與圍剿我軍呢?這種可能性太大了,安寧河口距離京城並不是很遙遠,即便是從京都發兵,也只需兩天就能趕到那裡,宇文浩天想到這裡,一種大禍臨頭的感覺油然而生。

宇文浩天這時立即傳令全軍,保持全速前進,不可耽誤,務必要搶在敵軍設伏前衝出河口,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果然,不到兩個時辰,宇文浩天就接到了從京城過來的飛鳥傳書,報告說,今日午時許,二十萬禁衛軍部隊整裝從京郊向北開發,由黃寅峰指揮史攜左右衛兩名將軍帶隊,似是將要去執行緊急的秘密任務。

看到這則消息,宇文浩天就明白了一切。這就是德佈下的大局,將我軍逼進大豐朝廷的陷進之中,借朝廷之手來消滅我軍,也是送給大豐朝廷一個順水人情。真可謂是用心險惡啊。

宇文浩天在心中估算到,朝廷軍隊趕至安寧河口僅需要兩日半的時辰足矣,而我軍哪怕行軍再快,要在這崎嶇山路中趕至河口地帶最少也要三日時間。

但是目前又別無出路,只能繼續向前,爭取儘早抵達河口,即便被敵軍阻截於此,也要趁敵軍立足未穩,準備不足時,與其拼死一戰,全力突圍,尚有一線生機。

這時,他想到,如果有誰能將這隻前往設伏的部隊阻擋上一日半晌就好了。

誰呢?遠在西域和西北部的軍隊都不可能,在安寧河口附近,根本沒有任何宇文軍隊可以調用,唯一的辦法只能是起用自己潛伏在朝廷軍內部的隊伍了。

這支潛伏隊伍的秘密除了他宇文浩天之外,本是無人知曉的,只有張天賜,在天賜向他長告辭去往京城的時候,爲了讓天賜能在大豐軍隊中有人依靠,迅速站穩腳跟,他就將這個秘密告訴了天賜,並跟他講了具體的聯絡方式。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立即通知天賜,讓他馬上聯繫上在京城的這支隊伍,並讓他們立即趕往安寧河口,設法將皇城禁衛軍拖住一兩天,確保復國軍大部隊從河口脫身而出。

不出半個時辰,飛鳥已經將信帶至天賜手中,天賜得知情況後,心中不免大爲着急,朝廷軍隊已經出發,若現在去京城聯繫部隊,順利的話少說也要耽誤大半天時間,況且他知道這支隊伍僅有三萬餘人,即便追上了禁衛軍的部隊,也根本無力阻擋其前進。看來這不是個好辦法。

該怎麼辦呢?天賜也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第五十六章 阻敵第八十八章 盜馬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牛第七十四章 入城第七十三章 獸種第一百零九章 罪臣第十一章 拜師第七十七章 節日第五十八章 破陣第一百二十二章 道姑第六十一章 義女第一百四十四章 兇殺第五十章 牛陣第四十章 繼位第六十二章 深山第三十一章 贈丹第四十二章 會面第一百三十三章 山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人第九十七章 烈酒第一百一十五章 玄清第一百三十八章 叔侄第一百四十四章 兇殺第五十三章 從戎第六十九章 俘虜第八十八章 盜馬第一百四十三章 蠱術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門第十四章 往事第三章 少年五十五章 奪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身世第八十六章 圍府第五十八章 破陣第一百三十六章 報仇第四十二章 會面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人第七十三章 獸種第三十三章 石匣第一百零六章 吳徵第三十一章 贈丹第一百二十一章 巡查第十七章 告狀第八十九章 破案第四十八章 伍魁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脈第一百一十七章 頭模第一章 追殺六十六章 相持六十五章 奇襲第五十三章 從戎第四十二章 會面第一百二十一章 巡查第五章 狼母第九十二章 巨人第八十一章 劫持第十五章 尋父第十五章 尋父第七十六章 馴化第三十章 神丹第一百四十一章 杖責第二十三章 勸戰第二十八章 辭別第七十四章 入城第四十三章 兵符第十八章 葬父第三十二章 重逢第九十六章 誘反第一百二十二章 道姑第五十六章 阻敵第一百二十二章 道姑第九章 學藝第一章 追殺第一百二十二章 道姑第六十九章 俘虜第一百零二章 火攻第一百零四章 城門第一百三十八章 叔侄第一百三十二章 佈局第八十一章 劫持第一百四十六章 滅門第六十二章 深山第一百四十三章 蠱術第四十八章 伍魁第十七章 告狀第七章 道觀第六十三章 貨物第四十九章 反抗第九十章 腰牌第一百三十五章 仇家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脈第三十二章 重逢第一百一十四章 馬蜂四十五章 退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馬蜂第四章 交友第二十四章 奪城第九十四章 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