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因地制宜善民力

洪景來也是說的興起,倒也不在意那中年人坐到自己的身邊。

“譬如這武藏一國,得天獨厚,水網交匯,地平八闊,稻麥相宜。請問什麼適合發展呢?”

“這………”

“哈哈哈哈,那我更簡單一些問,武州盛產的是什麼?”

“大米、麥、生絲、柴火!”

“很好,且先記下,我們再來看江戶需要什麼。”洪景來正在狀態。

“譬如砂糖!全部乃是從長崎以及薩摩島津氏進口,貨少且貴。但是即使昂貴,在江戶仍舊供不應求。”

“這老夫也知道,砂糖俏貨,四方爭購。”因爲說的是這中年人親眼所見的東西,自然能夠引起這人的共鳴。

“那若果幕府也有糖呢?”

“何來!”喜色毫不遮掩,那人就差握着洪景來的手了。

“我們再回到武州的物產上來,除去不可食用的生絲,其他的物產,正好可以製作米糖!”

“米糖(米飴)?”

所謂的米糖自然就是用米制作的糖,這不需要太多的解釋。

武藏國或者說整個幕府直領的關東大平原,在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土地開發以及水利治理之後,已經成爲富有盛名的稻米產區。

這就成爲發展米糖業的先決條件,同時種植大麥,又擁有無邊無沿的蘆葦蕩作爲燃料來源,真是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年頭就算是林業資源豐富的日本也出現了燃料不足的問題,尤其是江戶這種大都市,周圍的土地開發殆盡,十幾公里見不到一片林子。你就是想砍柴來燒都不行,沒有!

不太經燒,但是生長迅速,又極爲繁盛的蘆葦這時候真就是不無小補了。

把大米上鍋蒸熟,這一步簡單,蒸米飯誰不會啊。次後開鍋,觀察大米的情況。米飯膨脹度適中,沒有太多的鍋巴的情況下,開始攪拌。

在攪拌的過程中反覆增加冷水和熱水,使得米飯粒粒分明,不粘結。

這時候加入一定量的發芽大麥磨成的粉,作爲促進發酵的添加劑。

不停的攪拌,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超過一小時,使之充分融合。最後蓋上鍋蓋,用溼布蓋住,靜置一日夜。

發酵大致完成,開鍋,將已經充滿糖的液體水取出。飯也不能放過,需要壓榨一遍。把水都榨出來,這可都是米糖的來源。

這個剩下來的飯,雖然發酵了一夜,但是又沒有壞,滋味肯定不行了,飯粒也碎了。可他還是飯啊。正好拿去給僱工們當伙食,一點兒不浪費。

就算拿去當乾飯賣,也有的是人搶着買。只要便宜一點,飯總歸比吃地瓜香!這年頭糟踐糧食那可是要遭天打雷劈的,餿飯都有人吃,何況是蒸米糖剩下來的飯?

而那些水上鍋開火,不停的攪拌,煮四個小時之後,就會形成和蜂蜜一樣的米糖。

香甜似蜜,醇厚勝糖!

重點是,米一點兒不浪費!蒸出來的飯照吃不誤,還能出產大量的糖。

僅此一項就能活民數千戶,爲幕府每年增收超過五萬兩的現金。

等於武藏一國的所有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全部解決,封建統治必然大爲穩固。既安定廣大鄉村,又繁榮市場。

“哎呀,先生之大才,勝我十倍百倍,只可惜非我國人,惜哉甚哉!”

那中年男子竟然聽的熱淚盈眶,緊緊的抓着洪景來的手,說話都有些語無倫次了。

“談不上談不上,不過是歷任地方,久見生民疾苦,日常思之而已。”

“那別處呢?他國百姓如何呢?”急迫之情,溢於言表。

“閣下着相了,以鄙人一己之力,哪裡能救天下之百姓?”

“欸………是老夫孟浪了!”

“因地制宜,善用民力!這八個字贈與閣下!”

那中年男子慢慢鬆開洪景來的手,往後退了三步,跪在榻榻米上,恭恭敬敬的向洪景來行了一個大禮。

“我今日既然受閣下這一拜,那也不保留什麼了。”

“貴國曆年來輸入洋貨,除享保左近五十年以紅銅輸出不致金銀流出外,金銀日益流出,據估算總值不下黃金一千萬兩吧。”

“此事白石公(新井白石)早有預見,幕府多次下令禁止貴貨流出,然無可阻擋。”

“教民稼穡之外,亦當出產可輸出於外之物。譬如荷蘭,據在下所知,去年一年便自清國購買茶葉二十萬斤,且猶自稱不足。”

“茶葉嗎?”

“貴國茶葉栽培亦久,且種茶佔山地,不佔良田,百姓熟練。”

“其實生絲亦是如此,不過貴國所產之生絲,雖然數量不小,但品質稍差,遠遜於清國所產。既不如第一等南潯湖絲,亦遜於第二等杭嘉麻黃絲,僅與三等粗絲差相彷彿。”

“這般嗎………”

其實這時候以中國爲代表的東亞特產,茶葉、生絲、瓷器、棉布等貨物,尚且還有一定的競爭力,再過約八十年到一百年,就基本集體完蛋了。

歷史教科書上那段大英帝國的紡織業繁榮是踩着三百萬印度紡織工人的白骨而誕生的,可不是什麼假話。

工業葛名最先展開的紡織行業,大大的搶佔了世界的紡織物市場。機器生產的工業方式遠勝於手工業家庭紡織的小戶經營模式,既能保證一定的質量,又能極大地提高效率。想不超出都難。

隨後印度阿薩姆、斯里蘭卡(錫蘭)等地的茶葉種植園發展,英國人直接在當地加大對茶葉產業的投資,制定了細化的標準,隨即逐步接管了東亞的茶葉出口。

歐洲本土的制瓷業又逐步的建立和發展起來,不再完全依賴於東亞的瓷器進口。

生絲嘛也就不提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日本生絲業的發展。

這是一個西進東退的年代,但是也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年代!

“先生所言,老夫勘行之後,便會代爲上奏御様!”

“不知閣下是?”

“在下村上因幡守島之丞!”

“這位可是三千石幕府大身旗本,源出清和源氏滿快流,代代相傳的天下名門。”間宮倫宗也幫着介紹。

“閣下既有布衣之上的身份,想必在幕府有所任職吧。”

“忝任幕府御勘定方,武藏國普請奉行!”

嚯!

11.不做清官做循吏26.一哭能解萬般難22.甲第高門盡血沒28.協濟上官得美評30.嘉慶年景愈漸衰30.金平淳開肅靖門30.宣惠廳常平僉正24.一網兜盡漢陽兵11.此人真一筆好字37.所謂官兵不堪樣5.冊立大禮賞賜豐22.僱得韃兵做好戲9.再遭鐵拳一重擊23.東西兩廂難聯絡22.行前淘換京銀錢49.區區己身不足惜11.軍心正是可用時30.借清使整頓市容22.水營戰船借商人33.大同世界奇妙遊29.先行起復任諫臺2.居中作成金洪合34.拳腳交加如雨點30.金平淳開肅靖門17.暗忖已身患風寒15.三石勸我做準備11.臣有罪臣有大罪53.另闢途徑樹望聲15.大明恩情說不完20.對半入股做生意32.江戶盛景好畫卷37.登用實學諸子弟1.揀選誰家好女兒7.僻派喪鐘已鳴響32.王上在讀海東紀14.公開對立無可救20.商量鑄幣機等項11.大調京商出入賬33.黃帶子欺上門來35.大赦八道官奴婢13.樟腦一丸覷變化35.夤夜催人填溝渠20.泮宮舉發大事件23.老父母寶城宣煙22.搖身一變全州金24.嘉慶問話似平常14.卻把桔梗做山參38.三輪火銃全軍潰6.拯天救命大神師20.趙萬永千里來投24.洪景來好事將近30.今上大王稱善之3.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44.鷹山公可資借鑑3.金益淳不戰而降7.有司衙門大比責1.風起東萊新篇章36.不意峰迴又路轉21.只需請來今帝師23.廣開土王大碑拓11.臣有罪臣有大罪18.何言火繩勝燧發33.本官奉命發餉俸13.左右風向忽不定23.廣開土王大碑拓22.行前淘換京銀錢3.院中一番口舌爭26.主上可願決死戰19.江華道令李公子49.不意狂徒來自首3.寧從山賊不爲奴3.一因一果總難逃15.疑心軍中有內鬼19.握有現銀思他處14.大災之年豐收年26.小趙明眼洞時局2.滿院飄香一百兩18.半路殺出程咬金12.平靜下暗流激涌35.幕府尚有有識士36.官授堂上副承旨12.楓皋說我老實人27.羅禪國先使一步25.旅途困頓摧人折19.舍科夫率兵來援31.道光與我神助攻20.屹立四朝之洪妃10.口蘑一斤同白銀24.忠君死國閔令監31.細究景來錯三連28.大監可識蒸汽機34.裹挾民壯謀瑞興12.對半來投小聰明34.爾朝鮮可有逆教34.如此一部豆漿機12.對半來投小聰明14.再見連襟話家常33.天下第一好生意15.疑心軍中有內鬼3.保舉漢陽進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