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初議人選復着難

突然騰出來的右議政之位,瞬間吸引住了漢陽衆大臣的目光。雖然大夥兒都知道這個右相不會有太多的實權,只不過是備位而已,但是那到底是貨真價實的宰相啊。

一旦做了宰相,那整個家門的等級規格可就不同啦。就和隔壁那個四世三公一樣,位極人臣的榮耀可以極大地哄擡家門的聲勢。以後家中子弟出門,見人都要高一等。

原本像是李書九(歷史上就是他),資歷威望啥的都到了,擔任右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可惜因爲同爲王族的李尚憲擔任左相,不可能又讓同樣王族出身的李書九再擔任右相,這屬於壞規矩的事情。所以這個人選競爭,範圍就一下子擴大了。

現在領議政是閔景爀,左議政是李尚憲,分別代表着豐山洪氏勢道支持派,以及李王黨保守派,理論上替補上來的右相,應該和曹允大一樣,是一名相對中立,但是卻能和洪景來保持友善的大臣。

說句實話,洪景來的夾袋裡一時間還真沒有適合做宰相的人。畢竟咱年紀啥的擺在這兒,三十四歲,除非自家老爹或者爺爺還活着,不然自己的哥們兄弟啥的,肯定資歷不夠。

原先把老恩師曹允大推上去,也實屬無奈之舉權宜之策。剛進漢陽,需要一定的妥協,以快速的安定整個首都的局面嘛。

現在咱老岳父閔景爀已經被拱上去了,咱那個死鬼老爹都蹬腿小二十年了,至於便宜族兄洪守榮的爹,以及他爹的那一票兄弟,也已經基本死球。

若是小趙他爹趙鎮寬還活蹦亂跳的,七十歲就七十歲,發揮餘熱也挺好,就當送上去一尊泥菩薩,給他供着。可是現在趙鎮寬出氣比進氣還多,有今天沒明天的,根本沒辦法上任去做這個宰相了。

結果咱們的小老弟金平淳不知道是怎麼就開竅了,屁顛屁顛跑過來,說他那個已經自盡的老哥金祖淳不是有好幾個女兒嘛。大女兒就是李玜的王妃,這個也就不去提了,二女兒許了宜寧南氏的南久淳啊。

如果是某種已經淘汰的小書,那可不就妥妥的應該來一出退婚流嘛!

人家宜寧南氏雖然也有些沒落,但終究還是京華士族的一員,家裡也是出過王妃和宰相的,金祖淳人都死了,這家早就敗了,這個媳婦不要也罷。

可是人家還真沒的說,重情重義,今年拿着婚貼來找金平淳,問是不是可以給南久淳(1794—1853)辦婚禮走流程了。實際這小子才十四周歲,但是架不住按虛齡來算居然已經十六歲。屬於男大當婚的年紀了,而且兩班士大夫婚禮這事辦起來不是一天兩天,整個程序走下來,怎麼着也要半年多小一年。

所以現在來問一點都不算早,等一切都弄好了,正好金平淳那個侄女也出了二十五個月金祖淳的大孝了,直接辦事,齊活兒!

這當然不是重點,重點是金平淳想到了一個十分適合的傀儡,南久淳他爺爺南有常已經致仕在家十幾年了,今年都七十多了。是不是十分符合洪景來要求,做個不張嘴,就混飯吃的泥菩薩簡直不要太恰當。

洪景來一想還真是,這個什麼南有常的家門就不要說了,京華士族裡面排着號的。其次他們家也出過王妃和宰相,是豪戚之家。更重要的是這個南有常資歷十分足夠,年紀也十分恰當,“年高德昭”嘛。

就過渡而言,幹上幾年再蹬腿,洪景來或者小趙也四十多了,基本就可以接班了。就算不是洪景來和小趙接班,那便宜族兄洪守榮資歷也混夠了,一樣能接班。

完美啊!

“知道了……”洪景來當然不會立刻就答應,頂多也就是把這個人納入考覈範圍嘛。畢竟咱們根本就不清楚這人是個什麼人,還需要調查一番再議。

若是這個人是個死忠的什麼封建衛道士,或者堅定的保王黨分子,那洪景來肯定不會選用他的,這種人弄上來噁心自己嘛。

說道這人,就想起當年自己“二千、二千、二千”收買的老父母宣煙。這位當年因爲黨附金祖淳和趙得永,屬於清算範圍內官員,被罷官一腳踹回了老家。但是以這位見風使舵的本事,想來要是拉回漢陽,一定會十分乖覺吧。

總之這事先預備着,暫且還不必要立刻就決定。朝廷議政府的三位宰相又不一定要時刻備齊,反正都是吉祥物,近幾十年來的權臣都是直接擔任兵判以及戶判這樣直接掌握兵權財權的官職來遙控朝政的,不在乎那點虛頭巴腦的名分。

一般都是等要退休了,去鍍個金,或者連這個金都懶得鍍。反正王妃外戚之家,根本不差這點名聲。

還是轉過頭來,好好推進咱們清查書院的大事。最近這事總算是碰到了一個算是麻煩事的麻煩了,地方上的御史向洪景來徵求意見。

那些賜額大書院的下院怎麼辦?

有些兩班士族繁衍日久,人丁衆多,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在再完全聚居於一個地方。這便有了大宗小宗的分別,大宗的權勢照舊還是煊赫的,小宗可能就要差點。

這一點也體現在書院上面,大宗可能出了王妃或者宰相,所以從先王那裡討要到了賜額。而小宗已經搬去了別處,勢力沒有壯大,所以便仰借大宗的名義,創辦的書院是以某間賜額書院的下院爲名。

理論上這也算是賜額書院,畢竟他們有上下級關係,屬於“一脈相承”。但是這就妨礙了洪景來對那些雜牌書院的清查啊,而且這要是開了個頭,那以後大夥兒都鑽這個空子咋整。

兩班們互相聯姻,又有同年同科等關係,想要掛靠到一起還不是一句話的事。今天洪景來鬆開了一個口子,明天連原本都已經撤除的書院,指不定都能死灰復燃,掛靠到賜額書院上去,大搖大擺的復建起來。

19.急入宮來拜洪妃32.世兄意有所指乎49.不意狂徒來自首33.沈西平舉郡來投8.教導兵嚴陣以待42.於寡人有何益哉14.大災之年豐收年14.似乎有個大烏龍(爲不一樣的純潔加更)第一輪交鋒開始45.因地制宜善民力30.難得一見李書久13.萬古逆賊洪景來18.異變陡生宮門外13.萬古逆賊洪景來38.綏嬪樸氏不簡單24.樸臺插手賑災事40.仰借吟誦脫身成28.日本國王作大君34.拳腳交加如雨點20.身隕漢陽終命絕3.不惜血本小白菜32.王上在讀海東紀46.扶持新辦造船場31.一語能得天子心27.洪聰珏調修城司21.一場謀劃似成空14.再見連襟話家常54.所謂議會不當開35.舍科夫的一日夜14.大災之年豐收年1.籌謀甲山尋銅精39.金錢至此不足惜7.官民率次投軍前42.一身輕鬆反家鄉19.當年善緣結善果45.因地制宜善民力22.漢陽大人尚麻木28.坐館成均好出路28.還請洪妃速納吉1.我今穿越入朝鮮23.廣開土王大碑拓21.我與小趙論行止19.華夷變態赫赫名4.辛酉大獄牽連廣22.沉迷自我做明君4.偏生前月興教案33.世所共識要變法29.定獎敘功正當時30.嘉慶年景愈漸衰19.也有人情留燕京1.爭相投效門下犬37.德川家齊頗不快2.韓五石衣錦還鄉52.囚徒困境尋真相10.延攬吉州契兄弟22.水營戰船借商人17.一步千鈞行難重26.小趙明眼洞時局19.野店外槍林叢叢8.朱珪常明齊下力9.一包大米如何用13.誘敵深入退城去4.感慨家中有好手44.貞純王大妃薨逝8.衆口一致請延後17.疏通關係進九門27.財政還需再整頓36.兄弟狀元世上無10.協查綁架勒索案14.蒸汽機萬難推廣50.東洋市場尚可爲45.調虎離山拆僻派12.楓皋說我老實人49.不意狂徒來自首8.漳州口似可輕取15.王大妃棄卒保車3.金益淳不戰而降19.急入宮來拜洪妃11.此人真一筆好字20.對半入股做生意28.布衣上而交天子30.廢墟中別有隱情37.宮門外羣龍無首21.所謂臉面價十兩7.嘉慶直呼了不得30.借清使整頓市容25.走馬上任無波瀾3.院中一番口舌爭20.花住教我如何奏17.鍊鐵亦有萬般難1.我今穿越入朝鮮11.山戶生活不容易7.鐘匠說打發條簧9.大索漢陽城內外22.趙萬永察訪江原2.韓五石利誘威逼19.孔尚炫圖窮匕見17.韓丞教我取任賄2.先行發現多砂金20.趙萬永千里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