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鍾粹宮

聽到慈安太后詢問步軍統領衙門是否有人在此,站在最後排的趙總兵連忙站了出來,恭恭敬敬的磕了個頭之後才說道:“微臣是步軍統領衙門總兵趙平,今日是微臣當值,微臣可作證,常勝軍沒有攻城!”

這趙平十分精明,他已經察覺到慈安太后的意思,所以趕忙站到李明峰一邊。

奕?臉色陰沉,繼續說道:“就算是沒有攻城,但是率軍到崇文門鬧事,嚴重影響北京治安,而且還驚動了兩宮皇太后這條罪名常勝軍卻是休想脫掉!”

“此事臣知罪,剛纔臣已經派人去拿這次作亂的主謀了!”李明峰連忙答道。

“哦?傳話下去,把那作亂的主謀帶到這裡來,哀家準備親自問問!”慈禧道。

慈禧太后命令傳達下去小半個時辰之後,陳星翰就被帶了上來。此刻的陳星翰,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狼狽不堪。當然,這都是他自己弄的,爲的就是先給人一種錯覺,感覺他纔是弱者。

“咦?”慈禧驚訝的問道,“你不是那個叫陳星翰的嗎?哀家在昌平還賞他了個花翎呢!怎麼幾天不見,就成了這個樣子!”

陳星翰快步上前,跪倒在地,略帶哭腔的說道:“小的正是常勝軍‘翰’字營陳星翰!深夜驚動了皇太后,小的罪該萬死!”

刑部尚書綿森冷聲說道:“你還知道今天犯的是死罪?帶兵到崇文門作亂,哼哼!膽子倒是不小!”

李明峰眯着眼睛,瞧了綿森一眼,微微一笑。綿森只感覺一道陰冷的目光從他身上掃過,待他擡頭望去的時候,李明峰已經掉頭看向別處。

“小的也是被逼無奈,才奮起反抗,所只求只不過是公道罷了!”陳星翰說道。

“哦?難道還有什麼隱情?”慈禧太后皺眉問道。

聽了慈禧的問話,陳星翰連忙將準備好的說辭背誦了出來。無非就是說吳長慶、劉銘傳在京城裡的酒樓吃飯,結果遇到不平之事,最終他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因此而得罪了寶?的公子景灃。

景灃仗勢欺人,拉攏了文祥的兒子阿納布,調動九門兵馬將吳長慶、劉銘傳抓起來。

陳星翰和吳長慶、劉銘傳親如兄弟,他得到消息之後,急怒攻心,做出了不智之舉,率大軍去步軍統領衙門討要公道。

陳星翰話中也是參了水分,比如阿納布所調動的不過就是東營的人馬罷了,但是到陳星翰嘴中卻成了九門的人馬。

東營人馬是負責治安的,相當於地方上的衙役、捕快;但是九門兵馬負責城防,本質上就是軍隊,而且還是最重要的禁軍。

調動衙役和調動禁軍從性質上完全不同,陳星翰的辯解之詞只是偷偷的改換了一下概念,但是卻將一件“紈絝子弟囂張跋扈案”變成了“恭王黨擅調禁軍案”!

事情具體緣由,此刻在場衆人只有總兵趙平知道,但是他既不敢也不願出聲指出陳星翰話中的“小小的瑕疵”。

聽完陳星翰的解釋,慈禧臉色陰沉。今天早上她就因爲擔心恭王黨坐大,所以才免除了文祥的官職。

但是慈禧哪裡能料到,九門的禁軍竟然成了文祥的私軍,即使他被免職了,但他的兒子都能隨意調動,那就更別提文祥本人了。

“步軍統領衙門怎麼能無故拿人?景灃當街行兇你們不管,反倒去捉拿仗義相助的!這北京城到底還有沒有王法了?”慈安憤怒的喝問。

慈安生性單純,不知其中厲害,所以她關注的僅僅是文祥、寶?的兒子目無王法罷了,並未注意到其中隱含的種種利益糾葛。

“姐姐息怒,一件小事罷了,千萬別因爲這點事氣壞了身子!”慈禧微笑着安慰道。

看到慈安逐漸消了氣,慈禧又轉過身來,對着羣臣說道:“沒多大點事情,竟然鬧到這裡了!趙光!這事移交你們刑部處理,你要秉公辦理,案子完結了,哀家可是要查驗的!”

“臣遵旨!”刑部尚書綿森、趙光道。

慈禧心計極深,她心中越是重視某件事情,表面上卻越是表現出忽視的態度。今天晚上,她發覺以前還是低估了恭親王對朝臣和北京的控制力,因此她以前所做的規劃,就需要進行大幅調整。

醇郡王奕?說道:“回聖母皇太后,無論事情具體如何,但是常勝軍在崇文門作亂鬧事可是不爭的事實,今日要是不處理帶頭鬧事的,奴才怕日後還有他人仿效,如此一來,豈不是都亂了嗎?”

醇郡王看到奕?臉色發黑,知道他心中怒極。恭王、醇王關係不錯,所以醇王出言對常勝軍發難。

“七王爺,哀家已經將此事交給刑部處理了,您放心,哀家雖然是婦人,但是還算明白事理。來人!先將陳星翰的花翎拔去,壓入刑部大牢,等先帝下葬之後再行審問!”慈禧說道。

慈禧此話一出,奕?就知道這位皇太后不高興了,他不敢再說,只能訕訕的退了下來。醇郡王奕?的大福晉就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兩人關係特殊,雖然剛纔惹得慈禧不高興,但是奕?卻不擔心慈禧記仇。

慈禧知道,今天恭親王吃了個暗虧,要是不處理一下常勝軍方面,恐怕奕?不會甘心。現在的奕?大權在握,而兩宮太后可用力量卻有限的很,所以慈禧才下令收押陳星翰,以安撫奕?。

幾個御前侍衛走到近前,將陳星翰帶了下去,李明峰、僧王、恭王等人則是謝恩告退。

衆人都知道,今天的事情剛剛是個開端,還遠未結束。崇文門之案註定將會成爲各方的角力點。這件事情也是慈禧太后下的一招暗棋,這招棋可進可退,可攻可守。

一旦事情順利,慈禧就會把恭親王的左膀右臂――文祥和寶?免職,然後換上自己的人馬。如果恭親王和朝臣等各方的反應對兩宮太后不利,慈禧也可以迅速的調整方向,簡單的處理一下景灃和阿納布、陳星翰三人。

這三人都是小嘍?罷了,免職也好,圈禁也罷,都對朝政沒什麼影響。

崇文門之事暫且告一段落,第二天,咸豐皇帝的靈柩抵達了京城,京內大小臣民全部出城跪迎。

當天下午,祭拜過後,靈柩直接運往定陵下葬。

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由禮部和內務府的大小官員操持的,當然,實際的負責者就是寶?。

禮部兩位尚書,滿族是桂良,漢族是匡源,桂良年老體弱,行將就木,匡源剛剛被誅。禮部原有侍郎兩位,一個是寶?,一個是杜翰,杜翰也剛剛被免職。所以禮部的實際管理者就是寶?。

寶?在任禮部侍郎的同時,還兼任着內務府大臣,所以這皇帝葬禮就相當於是寶?獨自操辦的。

李明峰私下早就打聽了,咸豐的喪事起碼花掉三百萬兩白銀。老李惡意的估計,其中至少有一半落入了寶?的腰包。

雖然眼紅,但是誰讓人家佔着這麼一個肥缺呢。就是沒有任何大典舉行,內務府每年花出去的銀子也在六七百萬兩,任誰都知道,這裡面油水有多大。李明峰心中暗暗琢磨,萬一寶?下臺,他就率先搶奪內務府大臣這個肥差。

安葬完咸豐帝之後就是新皇的登基大典,經過廷議,決定在大年初一那天舉行登基大典。

時間定了下來,其他事情卻又冒了出來。

當初在熱河,小皇帝在先帝靈柩之前登基,肅順等人定下年號爲祥琪,準備在明年施行。現在肅順等人都倒臺了,再用他們定下的年號肯定是不妥,所以新的年號成了翰林院和禮部最近最爲頭疼的問題。

同時,小皇帝登基之後,到底該採用什麼樣的輔政體制,也是下面的人最關心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更實際,也更重要。

慈禧惦記着垂簾聽政,恭親王惦記着親王輔政,甚至是親王攝政。至於其他的大臣,也都惦記着尋找機會混入即將成立的新軍機處,六部空出的尚書、侍郎等位置也同樣吸引了不少大臣的眼光。

咸豐帝下葬完畢之後,許多事情一涌而出。前陣子率軍追殺載垣的勒布脫等臨陣倒戈的八旗將領也返回了北京,並且帶着肅順等人的屍首前來邀功。

肅順的政敵周祖培、倭仁、趙光等也上了一個奏摺,列舉了“肅黨”官員六七百人,要求兩宮太后嚴懲。

朝內紛亂,朝外也不太平。自從僧王走後,河間、滄州戰局急轉直下,瑞麟三戰三敗,陳玉成率領的捻子和長毛士氣大盛,河南、山東兩省岌岌可危。

就這樣,咸豐朝最後一年的最後一個早朝廷議,在紛亂的局勢之下拉開了帷幕。

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161章 弗蘭克第三百四十八章第243章 洪宣嬌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99章 恭王府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148章 鍾粹宮第52章 陳年舊事第78章 北上第182章 初戰(中)第68章 各方覬覦第136章 困境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90章 北京城下第39章 毀約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52章 陳年舊事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163章 入京第340章 黃金之國第三百六十四章第244章 蒙時雍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230章 意外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7章 洋人的肥羊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98章 暫居林家第27章 龔半倫第153章 柏葰案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359章 遇襲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123章 落難第5章 兵進廣州第284章 戰鬥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230章 意外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295章 犯險第199章 南書房議新軍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三百六十四章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6章 城破第39章 毀約第359章 遇襲第229章 逃了!第259章 績溪胡家第253章 洪仁玕第41章 趁機擴大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163章 入京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197章 麻煩第51章 韋志俊第334章 東洋消息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169章 毒計第180章 蘇天福第44章 請纓第293章 阿克蘇之戰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325章 內亂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250章 聖庫第331章 朝鮮局勢進展(中)第247章 常勝軍入城第236章 太陽城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110章 劉銘傳第35章 初臨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