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埃米爾

來的是朝廷的使者,送來了朝廷的詔書。哈密回王伯錫爾因爲堅貞不屈,受到朝廷褒獎,由郡王進封爲親王,並賞賜白銀兩萬兩作爲修復哈密之用。常勝軍收復國土,也是大功,賞白銀十萬兩。詔書言明,加官進爵之事,等到戰事結束再一起議。

朝廷不但帶來了封賞的詔書,還帶來了幾分奏摺。這幾份都是朝中大員和地方實權派所送的奏摺,朝廷希望讓李明峰看看,然後再給出意見。至於西征的事情,朝廷希望李明峰暫且放一放,等到朝廷內部討論結束在決定是否繼續攻擊。

李明峰不看還好,一看就火冒三丈。最來氣的是李鴻章的奏摺,李鴻章得知常勝軍大勝之後,立刻上書朝廷,說是替英國人轉達意見。李鴻章說,英國人建議讓南疆八城組成汗國,由阿古柏擔任首領,然後成爲大清的附屬國,類似於朝鮮、安南、琉球一般。

李鴻章的奏摺論點清楚,論據頗多,李鴻章說,新疆在朝廷手中,朝廷每年不但一兩銀子的稅收收不到,反倒要支出兩百多萬兩銀子的協餉。而如果讓南疆組成汗國,就可以每年受到南疆的貢品,而且阿古柏也會願意當朝廷的藩籬,替朝廷阻擋外界的入侵。

李鴻章名爲替英國人轉達意見,但是奏摺裡卻清楚的表明希望朝廷下旨召回常勝軍。李鴻章說,李明峰的常勝軍所爲,已經激怒了洋人,洋人很可能會採取極端手段來對付常勝軍,到時候倒黴的就是大清。

李明峰將李鴻章的奏摺看完之後,不禁罵道:“好個李鴻章!他的罵名倒也不是白背的!”

在某一段時間內,李鴻章就被當成是一個漢奸賣國賊,不過後來這個評價並非一層不變。後來很多人也替李鴻章翻案,認爲李鴻章並非真心想賣國,只是不可奈何罷了。在李明峰穿越的時候,李鴻章甚至已經成功漂白了,很多人認爲他是一代賢相。

不過這次讓李明峰看清楚了李鴻章的真實面目了,此人被稱爲賣國賊,絕對不算冤。李鴻章比誰都清楚,新疆自古就是內外蒙古的屏障,丟新疆,內外蒙古就不保,丟內外蒙古,則長城就成了中國的國界,北京就成了邊疆,那朝廷就得無時無刻的防備着外敵了。

李鴻章明知後果的嚴重,但是仍然這麼極力的主張放棄新疆,賣國之名絕對不算冤枉他。

常勝軍衆將都看了李鴻章的奏摺之後,也十分憤怒,李秀成最先罵道:“這李鴻章,爲了討好洋人,竟然說出這樣的屁話!”

李鴻章此舉,不過是在爲自己謀利罷了。江南數次戰爭,讓李鴻章認識到了英國人的厲害,這廝一直在爲自己尋找機會,希望能傍上英國這棵大樹。但是李明峰卻一直是英國在華的最高級別的代理人,李鴻章在英國的對華戰略中,處於邊緣地位。所以李鴻章一直在尋找機會取代李明峰,成爲英國在華代理人。

這次李鴻章可算抓到機會,英國人想要支持阿古柏,但李明峰卻想要除掉阿古柏,雙方是根本對立的。李鴻章支持阿古柏建國,不但可以討好英國人,還可以藉機挑撥英國人和李明峰之間的關係,真可謂一箭雙鵰。

李明峰自言自語般的說道:“我原本以爲巴麥尊就是最強硬的了,但是沒想到英國人這次又選出了更加強硬的保守黨人德比伯爵做首相。這個德比伯爵頑固的支持阿古柏,認爲英國可以在中亞安插一個釘子,他這是根本不瞭解中亞形勢的體現!既然英國佬認爲我不過是個棋子,而不是合作伙伴,那我就要讓他們看看我的力量!”

李明峰本來和威妥瑪商量好了,讓他向英國當局轉達自己的意思。不過沒等威妥瑪回國轉達,巴麥尊去世的消息就傳來了。在這之後,英國選出了新任首相,就是保守黨的得比伯爵。保守黨向來激進,保守黨認爲完全沒有必要通過李明峰來驅逐沙俄在中亞的勢力,德比伯爵認爲中亞應該屬於大英帝國。

所以得比伯爵上任之後,下令印度總督全力協助阿古柏,希望能讓阿古柏掌握新疆,然後再以此爲契機,擴張到浩罕國和布哈拉汗國,這樣中亞不但不會成爲沙俄的勢力範圍,反倒會成爲大英帝國的勢力範圍。

不過,德比伯爵明顯的輕視了中亞其他各方勢力。英軍在印度,距離中亞還很遠,無法直接抵達此地作戰。就憑英國提供一些武器,阿古柏就想稱霸中亞,那完全就是癡心妄想!起碼在李明峰眼中,這是癡心妄想的。

李明峰親自動手,給朝廷寫了奏摺,嚴詞斥責了李鴻章的賣國行爲。老李說明,阿古柏是浩罕人,他來新疆是搞的侵略,是侵佔的大清土地,大清要是承認他,這得是何等的恥辱?

而且阿古柏勢力決不是朝鮮、安南之流,阿古柏背後有英國人,還有俄國人,朝廷一旦承認了阿古柏在南疆八城的統治合法,那南疆就會成爲英國、法國人的地盤。

英國人最近屢屢滲透西藏,沙俄國內不少人也聲稱長城以北的土地屬於他們,如果朝廷再度放縱他們,大清起碼要割讓一半的國土給洋人!

李明峰再度說明,要是大清吃了敗仗,有這種說法還有情可原,但是現在常勝軍所向披靡,爲什麼還要後退呢?李明峰在奏摺中說,只需數月時間,朝廷就能重新收復南疆,朝廷完全沒有必要理會那些妥協派。

雖然有句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爲了照顧朝廷的感受,李明峰還是在接到詔書之後遵守聖旨,帶領已經出發的常勝軍又返回了迪化,等待朝廷的下一步命令。

但是此時南疆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李明峰佔領迪化以來,至今不到兩個月,南疆卻天翻地覆了。

阿古柏利用安插在卡塔爾勒身邊的心腹,給卡塔爾勒下了毒,這位野心勃勃的聖裔大汗就這麼死了。餘者立刻化作鳥獸散,阿古柏到喀什,重整旗鼓,分兵數路,將響應卡塔爾的各地回王全部鎮壓。

阿古柏覺得已經沒有必要再利用傀儡了,於是改“哲德沙爾汗國”爲“洪福汗國”,阿古柏自稱“畢杜勒特”,意思是洪福無量的人。

這日正當李明峰和衆將在迪化城內的豪宅中觀看維族姑娘的舞蹈之時,伯錫爾快步走到李明峰的跟前,滿臉惶急的說道:“太師大人,大事不好了!”

“什麼?”李明峰見狀,臉色大變,連忙問道:“難道是朝廷真的聽了李鴻章那老狗的意見了?”

李明峰最害怕的就是朝廷真的聽取李鴻章的建議,放棄新疆。雖然老李認爲這很荒謬,慈禧和奕?、奕澴、倭仁等人絕對不會同意這個意見,但是事情總有萬一。要真是這樣的話,李明峰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服從命令,放棄新疆?那所做的一切不全白費了嗎。違抗命令繼續作戰,這樣冒得政治風險太大,抗旨乃是死罪,李明峰這麼做會把自己逼到絕境。

不過連連搖頭的伯錫爾卻否認了李明峰的猜想:“不是,不是,是那阿古柏竟然受封了埃米爾!”

身體已經恢復了的劉銘傳躺在躺椅上,一邊吃着吐魯番的葡萄,一邊無所謂的說道:“什麼埃米爾不埃米爾的,這是多大點屁事?難道還能有他新招了五千兵馬這事大嗎?”

“不一樣,不一樣的!兵馬當然重要,但是埃米爾這個稱號能頂五萬精兵!”伯錫爾焦急的說道。

“哦?你仔細說說。”李明峰見狀,知道其中必然有什麼隱情。

隨後伯錫爾就解釋了埃米爾的重要性,原來埃米爾就是伊斯蘭世界的一種政治稱號,地位極高,類似於公爵、總督,僅次於蘇丹。

伊斯蘭教教義極其嚴格,自從先知默罕默德以後,繼任者稱爲“哈里發”。《古蘭經》中有“我必定在大地上設置一個代理人”的經文,哈里發的意思就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理人,這個代理人有且只有一個!

因爲是在《古蘭經》中直接出現語句,所以哈里發的地位極其重要,所有穆斯林都心甘情願的服從哈里發的命令。

目前伊斯蘭世界中,龐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君主阿卜杜勒。阿齊茲自稱哈里發,是伊斯蘭世界的最高統治者。當然,其他的伊斯蘭國家,比如浩罕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等,都不承認其地位。

原因很簡單,如果承認阿齊茲的“真主代理人”的地位,那自己的國家豈不是就必須服從於奧斯曼帝國?那時候就連屬國都不如了,直接成了行省。

但是奧斯曼帝國龐大無比,橫跨亞非拉三洲,是唯一一個可以和英、法、俄等列強對抗的伊斯蘭帝國,所以雖然不承認,但是也沒人敢反對奧斯曼帝國的君主阿齊茲自稱哈里發。

哈里發之下還有蘇丹,意思就是國王、皇帝,再之下就是埃米爾,地位相當於一省之總督、一國之親王、公爵。

阿古柏自稱大汗之後,迅速派使者到奧斯曼帝國,宣佈承認阿齊茲的“哈里發”地位。阿齊茲大喜,於是加封阿古柏爲埃米爾。

阿古柏得到了當代哈里發的承認,也就相當於擁有了宗教地位,從此以後,他在南疆的地位將會更加的鞏固。而且從此以後,阿古柏就名正言順的成了當地的統治者,即使朝廷不承認,但是當地百姓卻承認了,因爲南疆九成九的百姓都信仰伊斯蘭教。

“哦,看來阿古柏倒也不是個莽夫,知道在政治上做手腳。”李明峰聽完伯錫爾的分析之後,緩緩說道。

在接受埃米爾封號之前,阿古柏是個侵略者,他是從浩罕國來侵略大清的,但是現在他卻搖身一變成了正義一方。

宋慶在旁邊提醒道:“大人,再不出兵恐怕將來更難辦!”

常勝軍有自己的情報系統,衆人都知道英國人又從印度調動了一批物資援助阿古柏。現在這批物資已經在途中了,衆人雖然不擔心阿古柏獲得這批物資之後立刻產生質的變化,但是衆人卻擔心在這批物資之後,英國人還會提供更多的支援。常勝軍晚一天出兵,阿古柏就能多獲得一份支援。

李明峰默然良久,最後說道:“好,朝廷賜我臨機專斷之權,現在是戰是和,朝廷也沒有個準確命令,那我就臨濟專斷一次了。明日咱們大軍出迪化,進攻阿克蘇!”

衆將聞言,激動的應道:“是!”

天山山脈橫貫新疆,整座山脈高聳入雲,頂峰常年積雪,大規模軍隊要想穿越純粹是癡人說夢。不過天山山脈中間有一處缺口,此處大約有數十里寬窄,是適合通過的平原。迪化城就鎮守在這個缺口之上,所以此地才被稱爲兵家必爭之地。

從迪化南下,只需數日就進了南疆。老李到南疆之後,立刻展開了攻擊。因爲阿古柏主力都在喀什附近討逆,所以李明峰只用了三天就攻下了南疆八城之一的阿克蘇。不過,沒等老李繼續擴大戰果的時候,阿古柏則自己找上了李明峰。

同治五年九月,阿古柏親率南疆大軍八萬,征討阿克蘇。阿古柏相信,在北疆的失敗是因爲後方不穩,和當地百姓對他的不支持。現在後方問題處理完畢了,而南疆百姓又都忠於他,此刻他的兵力還佔據了優勢,所以阿古柏自認爲此戰必勝無疑。

第118章 朝會第155章 保定第121章 醇郡王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285章 中彈第9章 貪得無厭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11章 夜宴第120章 罷工第184章 營破第55章 池州密議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76章 密談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89章 戰前準備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284章 戰鬥第188章 投誠第142章 入宮第22章 廣州城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129章 逃離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21章 再遇秦誠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95章 禮部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45章 抵達第155章 保定第27章 龔半倫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第173章 大清洗(上)第99章 恭王府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140章 請罪第260章 袁家後事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278章 阿古柏的悲慘童年第202章 末路第326章 天道教教主第173章 大清洗(上)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89章 戰前準備第204章 圍殺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29章 授權談判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16章 林家父子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94章 葉海亞第57章 大戰前夕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69章 新形勢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125章 慈安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34章 約成第207章 繼續追殺第70章 改組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33章 再會二相第234章 朝陽門第36章 再遇故人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29章 授權談判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57章 交易第78章 北上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249章 遇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