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巴夏禮來信

從北京方向追來了一股清軍,據偵察兵估計,約有一千餘人。

額爾金下令整軍待戰,聯軍迅列陣迎敵。清軍靠近之後,兩軍對峙。

額爾金用望遠鏡觀察,現清軍裝備極其簡陋,一點火器也沒有,再加上人數太少,所以額爾金通過常識認定,他們不是來進攻的。

果然,過了一會,清軍派了傳信兵過來。

威妥瑪不在,這種翻譯的事情就輪不到李明峰和龔橙,一切事宜全是交由英國人負責。本來老李認爲這次的機密事情他是沒有機會參與了,哪知遠遠看到,傳信兵遞過來的是一封信。

老李心中偷笑,看來還要靠自己。這些英國翻譯會點基礎漢語就算厲害的了,對大清那套之乎者也是一點都看不懂,到頭來恐怕還是要找自己來看。

果然,不一會,額爾金就遣人來召李明峰和龔橙。兩個人到了近前,從英國翻譯手中接過北京出來的信件。

一看,原來是恭親王奕?寫的信,通篇都是華洋理當友好,中外合該通商的話語。其實,總結起來就是求和兩字

奕?在信中還說,附帶了巴夏禮的來信,李明峰一瞧,果然還夾着一封英文信。李明峰偷瞄了一眼,看了大概的內容,然後就將英文信轉給額爾金。

巴夏禮如今被囚,命懸人手,可憐的老巴也只能順着清廷的意思寫。信中大意就是:我國來此,全爲通商而已,並非攻城略地,當以和議爲要。不如大軍暫退通州,等恭親王派人去議和。恭親王這人十分明白,以我看來,合約很可能達成。

其實這封信早就寫成了,不過都是英文,整個朝廷無一人認識。因爲害怕巴夏禮在信中寫一些意料之外的話語,所以沒敢將信送出。後來經過多番搜尋,纔在民居中找出幾個沒來得及逃跑的傳教士,讓這些傳教士給翻譯了一遍。翻譯之後,一經審查,現並無不妥之語,恭親王就主張將信送出,進行就和。

恭親王是主張現在就立刻求和,但是留守的其他幾個大員卻有不同意見。兵部尚陳孚恩等人主張再戰一場,如果失利再求和不遲。就因爲內部有分歧,所以這封巴夏禮的信一直沒有送出去。

直到今日,聯軍抵達德勝門,試探一下,現北京城十分難攻。額爾金聽取了龔橙和沙俄公使的意見,大軍西移,奔圓明園方向殺去。

這一下可驚住了城內諸大員,要知道圓明園可是皇帝行宮,萬萬不能有損失。而且頤和園也與圓明園相隔不遠,圓明園出事,頤和園恐怕也難以保住。

因爲皇帝出逃太過倉皇,所以所帶的人員和物品都十分有限,圓明園和頤和園還有許多嬪妃、宮女、太監在其中居住。奕?主政之後,害怕城內居民都逃了出去,出了大亂,也爲了防止敵軍攻城,所以就將九門都用泥沙砌死,內外徹底被斷絕了。這一斷絕,城外兩園裡的留守人員就無處可躲的了。

洋人如今兵鋒所指圓明園,奕?等人真是駭掉了三魂七魄。想那洋人如果攻入了圓明園,劫掠些財寶還是其次,要是生點什麼強姦皇妃,太妃,宮女的事情來,那大清王朝的臉可就丟淨了。

到時候,咸豐一怒,恭親王輕則丟掉親王銜,重則圈禁宗人府。奕?丟掉親王銜,這些其他的留守大臣恐怕丟的就是腦袋了。所以原本主戰的,也不再堅持,奕?於是就遣人拿了巴夏禮的信來求和。

再說額爾金聽了龔橙的翻譯,又看了巴夏禮的信,閉着眼睛考慮半響,說到:“退兵求和是不可能的,要想求和,先放聯軍進駐北京,否則免談聯軍現在就去攻取你們皇帝的園林,希望你們能早點給我們回覆否則這個偉大的東方園林就將在十天之內消失”

英國翻譯將話翻譯了過去,清軍傳信人連忙記錄下來,回去覆命。

李明峰萬萬沒想到額爾金竟然這麼強硬,連求和都不理會。李明峰知道,要想阻止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恐怕機會不多,老李連忙上前向額爾金說到:“伯爵閣下,西方的作戰習慣一直是求和之後就不再進攻了啊而且我們是爲了通商而來,要求滿足就可以了,何必非要結仇呢?”

額爾金說到:“不行十月六日了,我們沒有冬衣,而且火炮在冬季也很難使用,我們要儘快完成戰爭。聯軍的軍艦還停在白河,我們必須趕在白河結冰之前做完一切的事情。十一月中旬我們必須全部撤退回軍艦,十一月一日,這是極限,我們必須在這天之前簽署完條約。”

“如果剛纔答應了清國,那不是能更早的談判嗎?”李明峰不解的問到。

額爾金剛剛接待了來求和的信使,此時心中十分高興,繼續解釋到:“現在我們退回通州,主動權就在清國手裡了。那個恭親王很可能在十天八天裡也不派人談判,而且即使開始了談判,他們也會在一些問題上糾纏不清。一旦時間過長,萬一談判破裂,我們又失去了作戰的最佳良機。那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

看到李明峰在琢磨自己的話,額爾金有些炫耀的說到:“年輕人這就是計謀我看出了他們害怕那座園林被攻佔,那我就去攻佔這座園林,到時候我就掌握了主動權。就可以逼迫他們接受我的一切條件”

李明峰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了,本來是想勸額爾金回到談判桌上的,誰知道竟然讓額爾金給自己說服了。李明峰聽完額爾金的分析之後,也不得不承認,額爾金的戰略是非常正確的,自己實在是沒有任何藉口來反駁這個蘇格蘭老頭。

“好了繼續出佔領了皇帝的園林我們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半”額爾金了命令。

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85章 天子上諭第50章 渡江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246章 巷戰第197章 麻煩第323章 勸降第13章 再遇敲詐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三百四十八章第95章 禮部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91章 激辯第124章 小宮女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81章 局勢變化第81章 局勢變化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155章 保定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23章 廣州富商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296章 挑撥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243章 洪宣嬌第206章 勇猛無雙第110章 劉銘傳第186章 喪命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56章 整編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292章 埃米爾第180章 蘇天福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142章 入宮第三百四十八章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58章 浮樑城第237章 密會第220章 單方面屠殺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99章 恭王府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49章 遇刺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16章 反覆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4章 四國代表第190章 受降第180章 蘇天福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79章 刑部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41章 太平門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186章 喪命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29章 授權談判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80章 探監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47章 攻營第9章 貪得無厭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168章 再入鍾粹宮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11章 夜宴第204章 圍殺第243章 洪宣嬌第37章 故人慘事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148章 鍾粹宮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32章 龔氏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