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節 威逼利誘

衆鄉紳沒想到張梟會用這樣的方式來估量九江的魚花產量,皆是一驚。關伯益道:“縣父母慧眼如炬,學生佩服。”

“那你可知西海每年可產多少魚花?”張梟又問。

“學生不知。”

“一百二十億。”張梟道。事實上在新中國成立後、人工繁育技術發展起來之前的十多年中,西江廣東段每年捕撈的魚花約五十億尾,廣西段約七十億尾,但在明末落後的生產條件下,每年能捕撈起來三四億尾魚花已經是相當可觀了。

衆鄉紳雖不知張梟憑什麼斷定西海每年可產這麼多魚花,但從他一口算準了本鄉每年的捕撈量來看,他說的數字可信度卻是極高的。

宋國威道:“西海每年可產之魚花雖多,然捕撈魚花全靠‘漁師’望天,實難再增產量。”

張梟模仿古人的語調說道:“凡取魚花,自三月至於八月,當日落時,望某方電腳高,則知某方無雨,某江之水不漲;某方電腳低,則知某方有雨,某方之水漲,漲則某魚花至矣。來自柳、慶、越三旬、兩旬;來自南寧則兩旬、旬半,餘各遲速有差。我還知梧州以下至九江段,汛期開始早而結束遲,九江鄉人喜好之鱅、鰱魚所佔比例高於其他支流,鰱魚約佔5%至10%,鱅魚1%至10%。”

這位澳洲人的縣令竟然對本鄉的魚花捕撈如此清楚,衆鄉紳一時不知張梟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朱氏族長朱伯蓮道:“縣父母既然知道魚花裝撈之法,當知本鄉確實是靠天吃飯。”

“好個靠天吃飯,”張梟用扇子指着帳篷頂,說:“現在大宋元老院便是天。九江鄉人可裝撈魚花,肇慶、封川鄉人難道不可?”

不少人聞言忍不住打了個寒顫,九江鄉的魚花壟斷捕撈權說到底是完全依賴於政府的政策,而非什麼不可替代的自然稟賦。張梟的這番話是真的直戳他們的要害,就差把“威脅”二字寫在臉上了。

行軍帳中的場面一下子便冷了下來,黃熙胤知道雙方都在相互試探,便不插嘴。沉默許久後,張梟見火候到了,慢悠悠地說:“衆位老先生,不是本縣不講武德欺負老年人,如今倒有一筆好買賣,不知道在座的願不願意賞本縣這張臉。”

關伯益道:“縣父母爲我等謀出路,自然是要鼎力支持。”

張梟道:“我準備向廣東大區提議,尋一處寶地,建設一個國家級淡水魚人工繁育基地。”

“人工繁育?”在場的鄉紳都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鏡,從古自今都是從江河湖海中捕魚,即便是魚花,也是老天爺的饋贈,從沒聽說過什麼人工繁育。

張梟故作神秘地問:“你們可曾發覺去年有些地方買的魚花不是九江出的?”

“呃,略有耳聞。”

“不錯,那些魚花正是我元老院在臨高做技術攻關時出產的試驗批次,”張梟有些得意,當時搞技術攻關的時候,需要用到魚腦垂體激素刺激親魚排卵,腦垂體的提取和保存技術還是他搞定的,他繼續說道:“人工繁育就是字面意思,以後魚花都從魚花場裡生產出來,不用再去江河裡捕撈。基地建成後兩年內,魚花產量至少在你們現有的捕撈量基礎上增加十倍,十年內增加百倍。”

外鄉的魚花自然令鄉紳們感到隱隱的不安,但這位新縣長實在是好大的口氣,竟然誇下海口能讓魚花產量增加十倍、百倍。他們不知道的是,舊時空60年代突破淡水魚人工繁育技術後,到70年代九江就已經達到了700億尾產量,更不用提元老院穿越前的5000億尾規模。

“只是如今北方天災不斷、硝煙四起,增產這麼多魚花如何銷得出去?”有人擔心地問。

“這麼說在座的對我元老院的紅旗還能插多久沒有信心咯?”張梟話裡帶着些輕蔑。

“不敢!”

“草民絕無此意!”

“那你們大可不必擔心銷路的事情,不出十年,我元老院必定席捲天下,伏波軍的步伐走到哪兒,元老院的魚花就賣到哪兒。凡有魚塘處,必有人工魚,就是遠隔重洋的婆羅洲也去得。”在張梟的規劃中,九江將與舊時空一樣,成爲全國甚至輻射整個東南亞地區的魚苗繁育中心。

“不僅如此,”張梟起身,撲扇了幾下扇子,道:“與我同行的李元老,還有計劃同時打造一個蠶桑業改良與推廣基地,充分發掘珠三角的資源稟賦,讓本地生絲參與到國際貿易體系中去。你們應該明白,這意味着什麼。”李幺兒今日外出考察去了,張梟便代她談起了蠶業。

“蠶桑改良?”

“在座的想必都清楚,絲綢是廣州府的一大產業,粵緞和粵紗遠近聞名,行銷海外,可惜啊可惜,粵緞之質密而勻,其色鮮華光輝滑澤,然必吳蠶之絲所織,若本土之絲則黯然無光,色亦不顯,止可行與粵境,遠賈所不取。”

曾興祥道:“張父母對本鄉物產真是瞭如指掌。不錯,以土絲織者謂之絲紗,價亦賤,佛山紗亦以土絲織成花樣,皆用印板,生絲易裂,熟絲易毛,九江繭、龍江繭俱劣。”

正是由於本地蠶種的問題,蠶絲質量遠不如江南,以至於本地知名絲坊不得不採購湖絲作爲原料生產粵緞和粵紗。所謂香雲紗,也是民國初年的發明,西樵民樂村村民通過對織機進行改進,運用起綜的小提花和人力扯花法,創造出的具有扭眼通花團的新品種。此時距陳啓沅開辦第一座機器繅絲廠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

陳啓沅開辦繅絲廠之所以能搶佔一部分國際市場,全是靠繭市對蠶繭進行汰選,把優質的繭輸送機器繅絲廠通過較高的技術手段進行加工,自然加強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劣質的繭則賣給足踏繅絲機與手繅機經營者繅絲,其產品投放本地絲織業。從整體蠶桑區而言,蠶與桑的質量毫無改變,自然繭質也難有改良可言,這就是近代粵絲改良的真實情況。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機器繅絲廠的出現,廣東土絲根本就入不了東西二洋商人的法眼,在道光以前,國際貿易對珠三角地區蠶業刺激作用並不大。

張梟繼續道:“魚、蠶、桑,諸位的家業都繫於此,爲了完成這番大事業,還需興建一所新式小學和一所農業技術學校作爲配套。”

若是尋常人聽了,早就喜極而泣,叩謝皇恩了,但明朝的這些“人精”肚子裡多的是彎彎繞,他們的疑慮用現代話說,就是“那麼,代價是什麼?”

關伯益站了起來,道:“張父母思慮周全,可真真是我等之再生父母。不知要如何才能報效?”

“報效就不必了,不過之前我也說了,得按我們的規矩辦。”

“願聞其詳。”

“相關產業必須公司化經營,魚苗繁育公司也好,蠶種公司也罷,學校也罷,都由元老院出人、出技術,在座願意參股的出塘、出地、出資金。各宗族進行公司化改造,以族產爲啓動資金,利潤扣除擴大再生產所需資金後按股份分紅,考慮到各族族產爲全族所有,那麼族中男丁理所應當均可佔股,公司經營須符合大宋《公司法》的規定,賬務按新的會計準則執行,財稅局派人定期審計……”張梟便將元老院那套對宗族實施的公司化改造要求提了出來。玩陰謀詭計,他們這幫現代人絕不是士紳的對手,元老院也不屑於跟他們鬥心眼,有強大的武力做後盾,要打就打明牌,要玩就玩陽謀。

張梟透露的消息一個比一個令人震撼,鄉紳們一時竟不知該喜還是憂。喜的是這位張縣令對九江似乎情有獨鍾,憂的是“得按我們的規矩辦。”

“這……能否容學生回去與族人商議再做答覆?”關伯益問。

海量的信息令他們有些思考不過來,畢竟變化實在是太大,簡直是翻天覆地。其他人也跟着提出要回去徵求族中意見,雖然他們身爲一族之長,也不能隨意處置族產。

“好,給你們三天時間,三天後我們便去龍江和龍山。”張梟爽快地答道,暗示他們別處的鄉紳可都等着上元老院的船。再說了,讓他們以此爲契機進行宗族改革是給他們面子,若是給臉不要臉,元老院有的是辦法收拾他們。

鄉紳們都聽明白了張梟的話中話,畢竟他們都多少聽說香山已經有宗族進行了所謂的公司化改革,還被澳洲人作爲典型到處宣傳。若是不答應,這天大的好處恐怕就要落在別處了。

“張父母放心,三日之內必有答覆。”

“至於你們提出的讀書人的上進之途,這件事元老院亦有考量,不日南海縣督學便來本地宣講教育政策。到時答疑解惑,大家儘可暢所欲言--只是這大明的科舉以後不會再有了。”

第三百零三節 籌款(八)第五十四節 造幣工藝續第二百四十三節 崗哨上的訊問第三百九十九節 第二個兇手第二百二十八節 東南亞公司第二百三十九節 社戲(二)二百九十八節 髡髮第一百五十五節 東莞的暗流第一百八十二節 調查(十)第二百二十八節 起更了第二百八十五節 暗訪博鋪(二)第三十二節 索尼亞(十一)第四百七十五節 小三峽第一百四十一節 真理辦公室第一百九十三節 內鬼和外鬼第一百零八節 埋伏(二)第三百三十五節 馬甲議事規則第三百三十九節 天水社第三十五節 到鴻基去第二百七十節 全面調整第一百八十五節 直斥胸中第三百七十一節 工作網第二百一十五節 馬車上的閒聊第六十七節 苟家莊(四)第十三節 生意第四百一十六節 殖民和貿易部長第一節 全體大會第一百三十三節 印度棉和國產棉第一百八十節 後門三百九十五節 選擇第三十三節 黎寨風波第二百八十二節 京師(三十九)三百七十九節 澳洲人的新花樣再續第一百六十七節 鼓舞士氣第一百七十四節 夜襲大崀圩(二)第一百六十二節 第一次接觸第一百二十二節 兩個縣令第四十四節 策反第二百四十節 秋賦(五)第三百零五節 奪寶奇兵第一百八十六節 高歌猛進第一百九十五節 “侄女”來訪第二百節 新道教的賭注第一百八十六節 調查(十四)第四百零七節 醫務科長第二百零四節 團隊價格三百六十六節 兄弟聚首第二百零七節 星之所在第一百五十六節 炮擊東涌第二百八十六節 佔領旌義第一百五十九節 謝大夫論醫第二百五十二節 各懷鬼胎(三)第七十五節 董明璫第一百五十一節 佛山之行(十七)第九節 騷亂第二百一十七節 使者和壇主第七十六節 大將(一)第二十九節 昌化堡第三十三節 新貨幣政策第二百五十六節 去梧州(五)四百零一節 少花錢多辦事第三百三十節 各路人馬(下)第二百八十四節 海上的虛榮心第二百五十五節 京師(十二)第一百六十八節 米騷動第一百三十六節 在村裡招攬人心(二)三百八十七節 兩個關心歸化民婚姻問題的元老第一百三十三節 衛生部的收購行動第十九節 鍛鍊鍛鍊第三百七十八節 女僕之教育四百零五節 隨喜第一百九十五節 滿盤皆輸第七十七節 婦女合作社第二百節 深入敵穴第一百四十一節 死者第一百二十八節 包圍燕喜山第一百二十七節旅順和鎮江第二百七十八節 籠中惡魔第四百六十三節 專供大世界的核桃酥第一百五十六節 澳門遊第八十二節 作戰方案第四節 時第二百六十一節 安平的主人第九十一節 入戶普查第八十三節第四十四節 策反第一百三十六節 博鋪之戰(二)第一百八十五節 符不二一家二百三十六節 縣教諭第一百三十一節 奇怪的勝利(二)第二百四十三節 小店主和藝術家第一百九十三節 內鬼和外鬼第三百節 融資(五)第二百二十六節 賬本第二百三十七節 秋賦(二)第一百四十六節 科技部第七十二節 演習第二百七十七節 危險分子第三百七十六節 驗重擺一式第一百五十三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