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第536章 開始

平熙六年,林清婉走後的第五年,資水和沅水發生洪災,樑國和蜀國都被波及,其中蜀國災情更重。

五月洪水爆發,卻一直到七月災情都未曾得到有效控制,不少蜀民通過互市流入樑國。

因資水和沅水一帶皆是楚國舊地,百姓多有親,兩國無法阻止,再一月,樑國賑濟的糧草在資水一帶被劫,細查之下,竟是蜀國士兵冒充流民進樑,糾結災民所至。

樑帝大怒,下令項善將犯者捉拿斬首,以儆效尤。

但人已經跑回蜀國,怎能是項善說捉拿就捉拿的?

於是兩國發生衝突,樑軍悍然入蜀,維持了六年的樑蜀盟約被打破。

項善,林信和鍾如英分兵三路,同時進攻蜀國,東北軍在幽雲一帶戒嚴,崔正和盧真則作爲後備,以援前線。

樑軍來勢洶洶,蜀國沒想到他們說打就打,一點準備也沒有,最要命的是,沅水一帶的楚地因爲他們救災不力,民怨甚重,樑軍纔到,當地百姓就先投靠了樑軍,有的還結羣,主動打傷守城的士兵,打開城門放樑軍進城。

項善和林信見狀,上告朝廷後,由姚時帶着項敏杜斯等人前來救災。

這幾人如今都在朝爲官,他們本就有名,尤其是項敏,他是楚人,他說的話可比蜀國那邊官員說的話管用多了。

項善本來就是楚帝的全民英雄,他此時再帶兵,蜀國其他地方暫且不說,被他們佔去的楚國的一半卻是很容易就能攻克下來。

樑國一直堅持把項善放在荊南道的作用總算是顯現出來了。

當初項善投降後對他的安排,朝中一直僵持不下。

大部分朝臣都覺得項善是降將,在楚地有如此威望,再將他放在楚地實在是太危險。

只怕到那時荊南道的百姓只知項善,而不知樑帝了。

是林清婉,姚時和魯尚書等人堅持讓項善留在楚地,並且還領着他原先那支軍隊。

這幾年,楚地雖然和睦,但他們也的確更信服項善,而不是樑帝。

好在樑帝雖心裡有些介意,卻很想得開,一直記着林清婉說過的那番話,“楚地百姓不記得陛下,但只要項善記得陛下就行了。且楚地只有一個項善,他如今年事已高,少則十年,多則十五年,他也該退下了。到時沒了項善,可不就記得陛下了?”

林清婉當時篤定的笑道:“陛下比項善年輕,這就是您的優勢,不信,您且看着。”

項家最優秀的後輩如今都在京中爲官,沒人去軍中接項善的手,如今楚地的百姓是隻記得項善,然而十年,二十年後呢?

就好比東北軍。

當年它還是林家軍時,東北,不,應該是整個樑國,有誰知道先帝?

可現在再看,記得林潁的有幾人,記得先帝的又有多少人?

而現在樑國百姓都記着先帝,只有當今做得足夠多,足夠久時,人們纔會漸漸以現有的記憶覆蓋以前的。

所以時間纔是新帝最大的優勢。

所以他只要收買自己的臣子就好,讓他們心裡記住他,且爲將來百姓記住他打下基礎就好。

而如今,楚地百姓記住項善的效果便顯露出來了,因是項善領兵,所以樑軍以不可阻擋之勢從蜀國手裡奪走了它分走的半壁楚國。

蜀軍士氣低落,哪怕再進蜀地時遇到的阻礙變大,卻比自己預想的要小一些。

戰事開始艱難起來,但樑國還是佔據大優勢,正在此時,姬元開始接受樑帝的任命,爲樑國使臣出使閩國。

與此同時,蜀帝正在大發雷霆,問責六部和他的皇叔,“朕早在六月便撥下大批糧食賑濟災民,那些糧食都去哪兒了,爲何這麼多人會跑到樑國去?”

“還有軍餉!”蜀帝怒髮衝冠,拍着桌子怒道:“你們竟連軍糧和軍餉都昧下,讓朕的士兵都成了逃兵!”

戶部尚書滿臉土色,拱手道:“陛下,此次劫掠樑國賑濟糧的事顯然是樑國有意污衊,那些人真不是我們蜀民。”

“這次不是,那以前的呢?”蜀帝怒喝,“朕撥的糧草呢,賑濟糧呢?在此之前,朕的士兵是不是逃到了樑國爲寇,朕的百姓是不是幫着樑國反了朕!”

蜀帝罵完他,又扭過臉去瞪皇叔,臉色發沉道:“三皇叔,當初是你拍着胸脯說能治理好楚地,我纔將那塊地方交給你的,結果你就弄成了這樣?”

三皇叔心中冷笑,面上卻誠惶誠恐的低下頭去認錯,表示是自己識人不清,任用了奸吏,這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蜀帝的臉色卻越發難看,他雖然將楚地交給三皇叔,但裡面的官員卻都是他任命和挑選的,三皇叔這番話在他看來就是推卸責任。

他自以爲足夠嚴明,卻沒想到還是被臣子們與皇叔聯合起來糊弄。

是,這次劫掠樑國賑濟糧的“蜀民”多半是樑國自己找來的人手,自導自演了這一出。

可樑國有此野心,爲何守邊的將士一點沒發現?

本來蜀帝是想問罪邊關將士,可一細查才發現問題竟是出在京城。

這完全是京城與地方勾結起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楚地百姓如此激烈的反蜀,便是因爲這幾年積累下來的怨氣。

他要與樑國爭一爭這天下,知道對方在休養生息,他自然也要搶在他之前準備更多的糧草,招收更多的兵馬纔好。

只要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就算國力稍弱,他也有信心能拿下樑國。

所以這些年,他勸課農桑,大力發展經濟,充實國庫,楚地因爲才經過戰爭,要免稅一年,減稅三年,所以那地方的稅收很少,蜀帝便大手一揮交給三皇叔去管了。

卻沒想到他們能在沙土上也擠出油水來,除了與樑國交界的幾個地方外,其他地方都被搜刮得很厲害。

倒不是他們不想對互市伸手,而是因爲他很重視互市,而去互市做交易的都是身家不少的大商人和大家族,蜀帝也一直盯着,所以他們不敢伸手。

也因此,互市繁華,和平,這讓蜀帝以爲整個楚地都是這樣的。

樑國這次大舉進攻,他們連樑國是何時集結的兵力都不知,由此可見邊軍的失職,所以蜀帝纔會那麼氣憤,纔會那麼憤怒的去查,結果這一查就查出大問題來了。

260.第260章 求情219.第219章 王晉294.第294章 貴客92.第92章 豆腐445.第445章 答應348.第348章 說客132.第132章 希望(中)344.第344章 得信78.第78章 掉坑300.第300章 自負315.第315章 請求229.第229章 避開498.第498章 勢145.第145章 明白28.第28章 宣旨181.第181章 文會540.第540章 大結局64.第64章 考察251.第251章 送考185.第185章 見面194.第194章 笄禮73.第73章 買牛155.第155章 邀請430.第430章 去留233.第233章 賞賜130.第130章 糧價434.第434章 翻譯455.第455章 洪州409.第409章 迷暈156.第156章 惺惺相惜47.第47章 熱孝468.第468章 進攻382.第382章 聽戲186.第186章 不開竅521.第521章 感覺410.第410章 準備173.第173章 決心175.第175章 打擊370.第370章 漩渦25.第25章 求見307.第307章 墜馬469.第469章 見效33.第33章 拜託236.第236章 延判424.第424章 和議282.第282章 開放137.第137章 送行52.第52章 家宅不寧(二)237.第237章 大楚副使255.第255章 放榜244.第244章 瘋女人350.第350章 第三百五十張 趁火打劫356.第356章 激534.第534章 和平124.第124章 新年95.第95章 威逼利誘444.第444章 不甘383.第383章 不嫁489.第489章 封賞452.第452章 轉送78.第78章 掉坑28.第28章 宣旨370.第370章 漩渦117.第117章 收攏270.第270章 強烈對照297.第297章 接風洗塵255.第255章 放榜96.第96章 填坑178.第178章 報復120.第120章 分享467.第467章 離開154.第154章 相遇199.第199章 禮物160.第160章 反應187.第187章 嫌棄306.第306章 有變185.第185章 見面190.第190章 投其所好181.第181章 文會149.第149章 維護460.第460章 斷絕219.第219章 王晉312.第312章 噩夢454.第454章 親疏294.第294章 貴客436.第436章 發展319.第319章 理由306.第306章 有變41.第41章 不誠357.第357章 斷後路111.第111章 善後414.第414章 援助17.第17章 察言481.第481章 接手70.第70章 嫉妒27.第27章 不屈494.第494章 回蘇249.第249章 治河能人69.第69章 開懷497.第497章 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