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酎金補齊

這一跪,卻跪的十分有禮。

劉備乃漢室宗親,即便白身也是皇族血脈。作爲侍奉皇帝左右的黃門宦官,他確是家奴身份。家奴拜見主子,正是合理合規。

“老大人快快請起。”劉備急忙上前攙扶。

“謝少君。”封諝借力起身,怕劉備年少,不懂諸多規矩,這便靠近他耳邊細聲說道:“老奴此來,乃爲祖宗家事。不宜外揚。煩請少君入堂說話。”

“請。”劉備不疑有他。

“少君先請。”都說宦官目空一切,仗勢欺人。今日一見,劉備方知他們因何能久立不倒。蓋因,能屈能伸。即無法無天,膽大妄爲;又謹小慎微,守得了規矩。

入了中堂,關上中門。只剩劉備親人,封諝這才擡起頭,細細打量起劉備。

劉備平和以對。先前在外面的一切,都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如今進了內室,眼前的封諝,纔是皇帝身邊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常侍。

“少君如此年輕,老奴甚是驚詫。”口中雖還稱‘奴’,可語氣已大爲不同。

“老大人此來,可是爲了誇我年幼。”劉備淡然一笑。

見劉備不卑不亢,頗有人主之風。封諝先是一愣,跟着撫掌大笑:“好,好,好。”

“既如此,老奴便直言以告。”說完輕擡雙臂,任長袖垂落:“老奴袖中各有聖詔。左邊封侯,右邊復爵。敢問少君,要左還是要右。”

封侯,就是詔封亭侯。

復爵,就是復享亭侯。

兩者雖都是亭侯,卻大大不同。

新封的亭侯,與劉備的宗族譜系並無關聯。若復爵陸城亭侯,劉備就是名副其實的中山王裔!

如此一來,陸城亭便是他的食邑。

“諸侯籍於食”的‘食’,便是指食邑!

前者形單影隻。後者卻是王族譜系。自然大大不同。

兩種亭侯所要付出的代價,自然也大大不同。

劉備這便將目光投向右邊:“右。”

“好!”封諝這便起身,立於正中。劉備走到下首,面對而跪。

深看劉備一眼,封諝這便將袖中詔書,徐徐展開。

朗聲誦讀道:

建寧四年三月初五,大漢皇帝詔曰:

“朕聞涿縣劉備,故陸城亭侯劉貞之後,忠君恤民,澤潤鄉里,着復祖爵陸城亭侯。爾其勉之。”

這就完了?

“臣,劉備。叩謝天恩。”劉備拜謝。

待封諝將詔書徐徐捲起。劉備這便碎步上前,雙手接過。

封諝旋即長出一口氣:“少君爵位失而復得,可喜可賀。”

劉備將詔書收入袖中,請封諝重新落座:“聖上可還有話說。”

封諝笑咪咪的點頭:“聖上自然有話要說。”

清了清嗓子,封諝細聲說道:“聖上說,少君既已復爵,‘酎金’便要補齊。自前漢元朔二年,武帝時坐酎金失侯,到今建寧四年,共計兩百八十三年。依“酎金律”,封地每年、每千人需繳貢金四兩。共計一千一百三十二兩。聖上又說,少君有功於社稷,便去掉零頭,只取千兩足金即可。”

“……”劉備無語。坑,原來挖在這裡。也難爲我家皇帝陛下了。估計一定頗費腦力纔想出這麼個要錢的由頭。再說,《酎金律》只見於前漢,今漢何來酎金?

《漢書·律曆志》:“二十四銖爲兩。十六兩爲斤。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這不還是賣官鬻爵嗎?

一千一百三十二兩足金,可換百萬錢!

然而劉備卻說:“便宜。”

等西邸賣官時,靈帝明碼標價:二千石郡守,售價二千萬錢,四百石縣令,售價四百萬錢。四百石官俸,錢穀各半,月錢兩千五,谷十五斛。大約是五千錢。一年俸祿便只有六萬錢。

比照漢律‘戶賦’之規定:封君食邑區內,每戶每年二百錢,供封君列侯享用,不入國庫。單此一項,以樓桑現有戶數,劉備可收入三十二萬錢!

更別說還有其他的苛、捐、雜、稅!

後來一個縣令都要賣出四百萬錢的皇帝陛下,如今賣個世襲罔替的亭侯,開口卻只有百萬!

須知到那時,一個‘有其號,無封地’的關內侯,尚需五百萬錢!

剛剛元服的靈帝陛下,開價真叫一個低!

此時的靈帝,尚且知道以‘補酎金’的名頭,爲賣官鬻爵遮個羞。這個理由,尚且說得過去。即便是劉備,也無從反駁。我朝律法皆沿襲前漢。無論此時有無執行,《酎金律》依然有效。正如那條‘三人以上,無故羣飲酒,罰金四兩。’的漢律,雖當下多已不再執行,可律條仍在。

封諝還說,若是無金餅,也可折成銅錢。

難怪領一隊馬車前來。就是準備裝銅錢返回的吧。

回頭再想。之所以支開一干人等,甚至遣一個心腹黃門前來詔封,也是出於皇家的臉面吧。

商議好交錢時限,劉備便請封諝到客房歇息。封諝卻沒有住在劉備家,也沒去亭舍縣治。而是浩浩蕩蕩的住進了樓桑客舍,包下了一層精舍。

這是爲何?

等站在七樓,看着趕來拜見的涿郡名流的車馬一直排到村外,劉備這才醒悟。

能爬到中常侍這個位置的閹人,都非常人也。

三日後,當劉備將裝着七十枚馬蹄足金餅的錢箱,送到精舍。封諝大喜。因爲,按照陛下抹去零頭,作價千兩計,劉備只需交付六十餘金足可。然而,劉備卻比照一千一百三十二兩的價格,交足了兩百八十三年!

換而言之,多出的一百三十二兩,便是封諝此行的收穫!

他焉能不喜。

真不愧是天家麒麟子!

又過二日,封諝辭行。臨行前,將來時的安車,送與劉備。言,乃天子所賜。

趕來送行的州郡官吏、名流高士,地主豪強、升斗小民,無不側目。

《後漢書·輿服志》有載:“公列侯安車,朱斑輪,倚鹿較,伏熊軾,皁蓋。”意思是說,車輪塗以硃色,畫立鹿於車前,車前橫軾爲伏熊之形。車箱兩側置有車屏,上連車蓋。爲使安車乘坐時更加舒適,又在車輪上綁以厚厚的蒲草,以減少路途顛簸,稱‘安車蒲輪’。

安車最初多爲皇室成員在重大場合所乘,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又因當朝奉行“以孝治天下”,對年事已高的國之重臣,爲顯隆禮,天子賜予臣子安車。

此後逐漸形成一種制度。朝廷賞賜之物中,多見‘安車’一項。且賞賜範圍逐漸擴大。由諸侯王延及藩王,並由朝臣延及退隱老臣。對因病退隱的老臣,朝廷亦將其在任時所乘之車賞賜,以示嘉許。許多老臣都曾享此優待。

見羣馬嘶鳴,車身頗沉。劉備這才明白,沉甸甸的車隊,也不全是爲他預備。搜刮了這許多的民脂民膏,封諝着實不‘虛’此行。

不知這封諝,後來又如何?

16 山蠻甲冑180 身有所長1.57 身後之憂164 四海承風167 萬里征程1.89 無銅身輕1.32 銅錢雨落1.67 黑夜女王1.73 死無對證171 獨步天下124 獻履貢襪15 平輩相交145 寡人無情195 薊王登朝1.6 不二之選1.86 摒除破綻134 大利匠城1.23 痹體之術1.89 一騎絕塵1.249 幸有一子129 棋逢對手131 麒麟送子1.29 得失參半132 一脈相承1.2 西邸驚變1.48 立冬兵發15 各有算計1.92 相見恨晚141 喬裝出兵13 紅顏薄命14 餘毒未了10 雕版印鈔61 董卓獻車41 鑄山煮海156 生死未卜1.8 環璧珠玉105 足可稱道1.84 蟾宮折桂115 死而復生159 白波立寨130 抗颺虓虎19 求之不得1.246 弄劍踏杯1.200 矇混過關198 狗邪滅國1.49 和則增壽115 帝王心聲143 疏河注海153 巧施連環1.77 始料未及116 東部鮮卑106 大徹大悟178 四氏雲霞1.49 將計就計124 上公九命1.76 峰迴路轉1.4 酈督二溝1.28 長短之利198 封侯廟食71 三令五申1.84 早朝晏罷121 萬舟齊發1.63 築城爲先145 夢寐以求143 七十二妃193 利大難估1.74 部貴五宗1.58 睚眥必報1.69 義立而王1.245 更始決裂120 黑山飛燕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91 天下雄兵1.292 威制天下13 匹夫無罪145 寡人無情1.69 塞向堇戶1.64 定國之謀13 敲山震虎144 光武遺脈157 麥穗兩岐1.40 兵車夜行124 表裡相合1.74 青虹下墜1.83 蓋世英雄1.95 閉門謝客1.97 板上釘釘125 探險搜奇31 經緯之道161 畢協賞罰1.75 坐問因果139 開枝散葉19 馬兒快跑147 事大而急115 與虎謀皮142 道破天機1.45 再得貴子1.62 漢人西徙1.76 以國爲家125 此事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