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博士披香

眼前之人,正是身份諱莫如深的一億貴女。

“下妾拜見王上。”貴女身披華服,滿頭珠翠。雖做婦人裝扮,卻仍是處子之身。莫問劉備如何知曉。臂上硃砂,便是明證。話說,劉備旁敲側擊,皆未能窺破身份之冰山一角。莫非是……先帝妃子。

“夫人免禮。”劉備收攏思緒。

見薊王略顯遲疑,左國令士異,遂進言道:“穆夫人乃太妃禮聘之披香博士。”

“何爲披香博士?”劉備倒是初聞。

“宣帝時,有披香博士淖方成,白髮教授宮中,號‘淖夫人’。”士異答曰:“披香殿,乃前漢宮闕。班固《西都賦》有:‘茞若椒風,披香發越’之句。披香博士,便是在披香殿,傳授後宮禮儀之女博士。見宮人漸多,太妃亦將王宮,仿前漢分列五宮。設:昭陽、飛翔、增城、合歡、蘭林、披香、鳳凰、鴛鴦,等宮室。披香殿,便設在南宮之中,乃傳授王宮禮儀之所。‘穆夫人’,便是首任披香(殿)博士。”

“原來如此。”劉備欣然點頭。話說,貴女姓穆?

劉備卻終未能想出是何來歷。

穆夫人舉手投足,優雅高貴,絕非常人。必然久居深宮。話說,此時敢以真面目示人,卻不知是否與黨錮已除有關。

想想亦無妨。居於深宮,除去薊王親近之人,外人素未謀面。穆夫人安全自是無虞。

“披香博士,食俸幾何?”劉備問道。

“與太學博士同,食俸六百石。”士異答曰。

“能傳授漢宮儀之人,又豈能等閒視之。當與博士祭酒同。”劉備言道。

“喏。”士異領命。

博士祭酒,乃博士之首。掌,教授經學;備,顧問應對。食俸一千石。統領薊國太學壇,諸多太學博士,及隸屬於各城學館的五經博士。換言之,薊國太學壇,已建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太學之下,乃是分設在各城的“學館”、“校館”。

如前所說,時下學、校有別。設在郡(王國),則稱爲“學”。設在縣(侯國),則稱爲“校”。

薊國又有不同。校館,爲適齡兒童開蒙,屬於蒙學。學館,爲青少年繼續研讀,屬於行學。學館、校館,設館長一人。另設五經博士、六藝博士等,數人乃至十數人不等。開設《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公羊傳》、《穀梁傳》、《左傳》、《周官》、《爾雅》、《靈憲》等課程。

館長食俸六百石,博士食俸四百石。國中學、校,皆統歸太學壇掌管。薊國太學壇,則由博士祭酒,及衆太學博士,共管。薊國適齡子弟,先入校館,再入學館,後升太學壇,成爲“太學生”時:依漢制,薊國太學壇亦分設策試之法,擇其優良者,補缺國中官吏。薊國今有十一縣。城邑衆多。能三百石出仕,已是衆多太學生夢寐以求。即便不能,百石少吏,亦衣食無憂。百石少吏,民爵第五等“大夫”。據大漢《田律》、《戶律》:授田五頃(250畝),得五宅。

二百五十畝薊國美田,實在是太值錢。

今,博士祭酒,乃陳少師長子,難兄難弟之陳紀。於黨錮時,發憤著書,號曰:《陳子》,凡數萬言。與弟陳諶俱以至德稱。除四位少師外,乃衆望所歸。

陳家一門六子,俱入太學壇。難兄難弟之陳諶亦被蔡邕舉爲“王子祭酒”。

劉備先前曾命人將紫淵六國館,改建成薊王子館。王子祭酒,便是將入王子館,傳授諸王子學業的授業之師,與博士祭酒並稱。食俸一千石。民爵十等“左庶長”,授田七十四頃,得七十四宅。

諸如王傅黃忠,與左右國相,皆是民爵二十等“關內侯”,授田九十五頃,得九十五宅。

一言蔽之。薊國的田地和宅地,皆與民爵相呼應。土地、宅邸並非能隨意買賣。尤其“低爵不能上買”。

王子祭酒之上,還有薊國四少師坐鎮。王子館的規制,顯然要高於太學壇。

薊國九令五尹,人選呼之欲出,已在路上。薊國四少師,即將轉去王子館。於是,薊王準備將太學壇主官,提升爲二千石俸。位在博士祭酒之上。或可仿效各校“館長”,另設“太學令”一職。

薊王心有所思,身有所動。這便問計入東宮授業之蔡少師。

蔡邕發明雕版印刷,“薊書”亦成薊國名產之一。如今,左伯紙產量大增,薊國已全面進入紙質書寫時代。如廁暖水沖洗,從不用紙。

聽完薊王所言,蔡邕笑答:“王上所言極是。太學之令,當食俸二千石。稱‘太學令’或太過直白。何不稱‘上庠令’?”

蔡少師乃大才。劉備虛心求問:“敢問少師,何爲上庠( xiáng)令?”

“太學古而有之。周時曾設五太學:東爲東序,西爲瞽宗,南爲成均,北爲上庠,中爲辟雍。我國在北,當以‘上庠’名之。”

“原來如此。”劉備欣然點頭,便又問道:“首任上庠令,蔡少師心中可有合適之選?”

薊王行事雷厲風行。蔡邕亦不做敷衍,這便答道:“老臣倒是可向王上,舉薦一人。”

“少師且說來。”劉備大喜。

“高密鄭康成。”蔡邕答曰。

劉備幡然醒悟:“可是北海鄭公!”

“然也。”蔡邕笑答。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漢末經學大師。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曆》、《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及《左傳》等,後從大儒馬融學古文經。遊學歸裡後,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家貧好學,終爲大儒。黨錮禍起,遭禁錮。杜門註疏,潛心著述。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爲主,兼採今文經學。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文獻,後世稱其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餘言,世稱“鄭學”。繼馬融之後,爲漢代經學集大成者。

如此大賢,隱居東萊。近在咫尺,如何能不令人垂涎。

只是……“如此大賢,豈肯屈就?”劉備心有不安。

“無妨。”蔡邕笑答:“換成旁人,必不肯就。然若是王上相召,鄭康成定不能拒。”

劉備問道:“少師何以知之?”

“正如華大夫‘大醫治世’。鄭康成廣授門徒,亦爲經學治世也!”蔡邕一語中的:“今時今日,王上已是天命所歸。又是漢室正宗,鄭康成若不能佐王上,再續大漢國祚,百萬言‘鄭學’,終不復所用也!”

劉備欣然點頭。

事不宜遲。得蔡少師手書,劉備遂命門下督鄭泰,攜厚禮,即日啓程。自南港順流而下,橫渡渤海,前往東萊,徵闢鄭玄。

1.98 斯人已去110 羣雄並起181 未得其主116 孟嘗遺風137 和親典禮1.60 廣而告之1.89 五味俱全1.32 銅錢雨落102 自薦枕蓆170 列城豪俠1.87 鯤鵬之志113 芳蘭之舉131 鳩佔鵲巢182 汝奈孤何104 太平賊反14 公孫劍器116 各有所求1.26 再無歸期1.69 吾家麒麟11 豔后無忌1.47 以儆猢猻120 三英齊發179 胴體雕青1.97 鐘鳴漏盡105 紅顏易老199 款到發貨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252 花期正盛179 三人爲衆1.22 薪盡火傳1.56 拱手相送1.282 不擇手段183 長史女衛1.67 勝券在握107 鑄造新幣19 遊麟可用146 大而化之102 捧日而立1.86 學壇祭酒1.97 玉色琉璃1.246 弄劍踏杯1.247 櫟陽雨金103 玉石俱焚10 寡義廉恥198 千帆競發1.77 始料未及1.93 今冬尤寒1.266 驚悉隱秘51 流民來附181 呂布入陳1.37 冰山露角1.25 人艱不拆188 以身應讖81 夜入太倉81 荒島求生1.46 辟邪三寶1.204 龍蛇混雜1.7 舊友重聚1.296 可甘人下1.64 天下大酺31 形勢大好1.50 人中呂布1.62 一日破膽191 天下雄兵11 佐世之才1.235 演武十器105 野火燎原168 暫費永寧173 合浦珠還188 以身應讖1.3 貢金補全121 十里長筵31 綬帶密詔1.79 字挾風霜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60 故人夜來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04 我與爭鋒155 恩威並濟1.72 羚羊掛角181 三日分曉149 蝴蝶效應120 不忘初心169 百日分曉1.43 天機莫測1.40 羣盜蜂起21 驢馬同價1.63 犬牙相錯126 名公之胄第2077章 1.266 羣鴉火雨1.5 重操舊業154 鹿死誰手199 必有其子116 各有所求185 王都擴建1.66 麒麟騰空1.25 水到渠成107 克堅平難1.44 閉門造車180 嶄露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