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義滅親

“父親,兒不善騎術,今在軍中,恐貽誤軍機。”

“哼!”賈詡說道,“我知汝不學無術,貪財好色,若非我照拂,汝早爲毛玠所斬。而今我帶汝入軍中,便是讓汝立大功,而爲後世立足。”

“願爲父親衝堅毀銳。”

賈詡搖了搖頭,說道:“璣兒,叫汝至軍中,非爲曹操,乃欲讓汝往劉營報信。”

“父親?!”

“昔年我本欲投劉備,不想劉備呼我爲失大義之人,欲殺之而後快。不得已,復爲曹操謀,不想劉備輕取關中、涼州之地,曹操敗亡只在旦夕,賈氏不可因我滅族。”

“父親,曹丞相尚有四州之地,未必不可勝。”

“曹操老矣,不似早年銳意進取,處事多有彷徨。且兗州之人多心向劉備,不日當速失;荊州多顧私利之人,必不可死守;巴蜀爲羣山所困,易守亦難攻;惟豫州之地,亦將失人心。”賈詡將瘟疫計策說了一通,嘆道,“我料曹操必不用此計,便如劉曄所言,得了江東。兗、豫二州之地不亂,劉備來年必復攻江東,曹操無喘息之機,敗亡指日可待。”

“父親讓兒何爲?”

“汝至劉營,細數我之罪狀,遷民、掘河、瘟疫之事一併告之,取信劉將臧霸,得劉備庇護,延我賈氏血脈。”

賈璣連連搖頭:“父親,我不願爲此不孝之事。”

“我爲失大義之人,正可應大義滅親之言。汝不可遲疑,如曹操先遷民,而汝後至,則功小也。”厲呵過後,賈詡又柔言道,“璣兒,此去劉營多帶金銀,後爲富家翁,足矣。爲父不在,不可再作奸犯科。”

賈璣愴然淚下:“父親!”

“明日爲父當北上兗州,汝收拾行裝連夜啓程,不可延誤。”

“謹遵父親教誨!”賈璣連叩數頭,一步三回頭地離開了。

賈璣收拾好細軟,賈詡也將許都帶來的一批金銀送給賈璣,賈璣連夜急奔向慎縣。

“汝乃何人?”

李通、毛玠守慎縣,臧霸大軍不敢輕易渡潁水,但斥候就安排了許多在潁水西岸。賈璣揹着包,像是個傳信的信使,險險避過斥候一箭,他趕忙跳下馬投降。

“我乃丞相參軍之子賈璣。”

參謀提醒臧霸,就是賈詡,臧霸怒哼道:“無義之人,來此作甚!”

賈璣咬牙說道:“曹操欲驅民東向,遲誤將軍西進,我父建言與遷民中散播瘟疫。我實不忍見民墜塗炭,欲大義滅親,故而急行至此,告之將軍。”

一聽瘟疫,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臧霸喝道:“此事當真?”

“如此大事,在下怎敢妄言。”

孫觀說道:“汝違父令,是爲不孝;泄軍機,是爲不忠。如此不忠不孝之人,便叫我等如何相信。”

“子曰:‘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不爭於父,臣不可不爭於君。’,我父不聽我言,故有此爲。當今漢室天下,曹操爲丞相,本應愛民如子,而今反做害民之舉,非人臣所爲也。我爲漢臣,見曹操妄行,當上告之。”

堅持漢室正統是政治正確,孫觀被賈璣堵了一口,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臧霸說道:“若果有此事,我當上表主公,爲汝請功。”

“我大義滅親非爲權位,乃欲救此間百姓,待此間事了,願爲庶民。”

大義滅親本來應該是別人定義的,賈璣不能自誇,但他必須抓住這個人設,不然以後不能在世間立足。

有了賈璣的提醒,臧霸開始暫緩進攻慎縣,從徐州調撥醫士和藥材來到壽春。孫觀不相信賈璣的話,認爲這是曹操的緩兵之計,不過曹操沒有讓臧霸等多久,很快驚慌的災民就出現在劉備軍眼前。

如賈詡所想,曹操沒有在遷民之中散播瘟疫,但驅趕百姓時,總有一些人會死在路邊,死在水邊。百姓飲用受污染的生水,上吐下瀉,漸漸演變成霍亂。

常言道,春捂秋凍,這年頭百姓沒那麼多錢買寒衣,被趕出溫暖的家,許多人得了感冒。被遷徙的百姓都是些貧農和佃戶,這些人常年吃不飽,體質差,感冒很快傳染,百姓多有病死的。

有些事,不用特意引導,還是會發生。等遷民來到淮水附近,瘟疫爆發了,駐守在慎縣的李通收到隱藏在災民之中的信使傳信,率軍撤往汝南。前方空虛,臧霸也不敢進攻,面對瘟疫他如臨大敵,劉備軍全線收縮。

幸好壽春就是編輯點,而且臧霸果斷讓劉備軍封鎖淮水,不讓災民渡河,同時在淮水西岸建立臨時營寨,收治災民。

濮陽

“汝乃何人?”

“我主爲丞相賈參軍,奉我主之命向將軍彙報緊急軍情。”

“是何軍情?”

“曹操欲使我主再掘大河,故令我前來告之。”賈氏家僕說道,“我主將往白馬以北大河,請將軍率軍阻攔。”

賈氏家僕離開,司馬懼問道:“可是賈詡詐降伏兵之計?”

“白馬以北一馬平川,無伏兵之處,況遠離濮陽,亦無裡應外合之險。”參謀說道,“許是賈詡以爲曹操將敗,故而行此,以爲投降之資。”

“言之有理,太史將軍正在西面,速遣人告之將軍。”

“是!”

主將泄露軍機,這次掘河的謀劃自然不會成功,賈詡剛到白馬縣(東郡治所)附近,就被太史慈的斥候發現了。曹軍到達北面的大河,被太史慈率軍包圍。

“曹操行此害民之舉,汝等從之必遭唾棄,即刻投降,尤未晚也!”曹軍就在大河邊上,爲了不刺激他們做出同歸於盡的舉動,太史慈喊話勸降。

“先生,該當如何?”小校舉棋不定,向賈詡詢問。

賈詡也不說話,整理一下衣冠,策馬縱身跳入大河。此時大河正值汛期,奔騰的河水很快淹沒了賈詡的身影。

被定義爲無大義之人,劉備絕對不會讓賈詡活着,與其現在投降讓劉備爲難,不如死在大河,或許劉備會念在他通報軍情,放他子孫一馬。

小校目瞪口呆,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太史慈不知道跳河的是賈詡,驚歎曹軍的剛烈,下令進攻儘量生擒。劉備軍的進攻讓小校回過神來,即刻率部投降。

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五十三章 王允之謀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三百八十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零八章 田稅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六十二章 華佗第九十八章 張勳慘敗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六十九章 臧霸第四百一十八章 白手起家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三百零五章 許都之襲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三百一十八章 雙方驚詫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患第二百二十章 詐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吳郡之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性情中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八陣初顯威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三百七十一章 酣睡退敵第一百六十七章 驕兵之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獻捷天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三百零八章 決戰定計第三百零二章 馬超私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安息羅馬合約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一百八十三章 遠征漢中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蝦港三百三十九 司馬氏第六章 黃巾第二百六十章 臥冰求鯉第四十九章 界橋之戰第七十七章 瘟疫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六十六章 陳宮叛曹第二百一十四章 黃月英之謀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河內歸屬第三百二十九章 傅肜陳震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四百章 封禪西征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五十四章 董氏滅絕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九章 千里奔襲第一百五十章 張飛揚名第三百八十九章 扶南攻略第三十五章 北海行第二百九十章 陳、雷之死第六十七章 呂布入兗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三方出兵第三百五十章 毒計頻出第三百四十九章 先下一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華歆至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火燒江都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八十三章 呂布入豫州第三百七十七章 劉協死第二百零七章 水師叛亂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龐統之謀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民皆兵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第三百三十五章 海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四十二章 昭姬紡織機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九十六章 夏侯淵又劫糧第二百三十章 江東決戰起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操絕唱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第一百九十二章 夏口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增援吳郡第一百六十六章 袁紹再起兵第二百八十一章 張任戰死第四百二十一章 王基第四百三十五章 身毒內亂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三十章 王基再出發第二百三十九章 周瑜他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赤壁之火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中震動第四百四十六章 安息羅馬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死第二百零二章 諸葛之謀第二百一十六章 聯盟抗劉第二百零五章 察覺第二百五十九章 孫權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