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錢秉鐙

楊一仁對貨幣、金融的瞭解極爲有限,與楊嗣昌的交流只能嘎然而止。

楊嗣昌、楊一仁非技術小吏,所長皆在於總攬全局。因此,對錢鈔認識上達成了哪些共識,楊嗣昌和楊一仁並不看重,雙方唯一在意的是,此次交流所蘊含的政治涵義。

楊一仁率先向楊嗣昌通報荊州欲採用金銀複合本位制,表現出建立溝通渠道的誠意。楊嗣昌也認爲,建立溝通渠道對朝廷有利。畢竟,荊州方面有楊一仁、包哲東在朝,又有無孔不入的情報體系,朝廷的事情瞞不過林純鴻。而荊州則相對封閉,朝廷很難獲悉林純鴻的確切動向。

建立溝通渠道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這種不利態勢。

楊嗣昌、楊一仁迅速達成了意向,至於如何溝通,則沒有深談。末了,楊一仁告知楊嗣昌,近期,錢秉鐙將赴京,就金銀複合本位制一事進行技術溝通。

此事涉及銀票、金票之命運,楊嗣昌當然不敢馬虎,令範永鬥負責接待錢秉鐙。

自朝廷依託範永鬥發行銀票後,楊嗣昌給了他一個正五品奉議大夫的散介,算是擁有了官身。而錢秉鐙雖無官身,卻擁有舉人功名,又是荊州集團中的高層之一。兩相比較之下,範永鬥以七十歲高齡,率先向錢秉鐙行禮。

兩人見禮已畢,錢秉鐙向範永鬥贈送了八本行知書堂經濟學專著,其中就包括錢秉鐙的著作《錢鈔議》。(注:錢秉鐙,字幻光,真實歷史上,曾著《錢鈔議》,闡述錢鈔的本質。)範永鬥如獲至寶,恭恭敬敬地將年齡僅僅只有他孫子大小的錢秉鐙迎入密室。

行家對裡手,說起話來自然毫無障礙,兩人迅速在諸多方面達成了一致。如:白銀貶值,黃金升值人力無法阻擋;大明的現實,單?

?採用銀本位或金本位,一則不現實,二則風險相當大,很可能給整個大明帶來滅頂之災;最能規避風險的,則是採用金銀複合本位制。

但是,在金銀兌換比是否浮動上,兩人產生了分歧。

“有事實爲證:江陵侯將金票升值百分之三,引起了荊州、江南和廣州的劇烈動盪,後來不得已之下,又強行將金票貶值,涉及大明根本的錢鈔之法,卻被荊州弄得形同兒戲,致使民間商家百姓不知所措,多數人損失慘重。與其半年折騰一次,還不如一次到位,長期保持金銀兌換比的穩定!”

範永鬥似乎沒有意識到錢秉鐙的年齡,與錢秉鐙爭得臉紅脖子粗,旗幟鮮明地斥責林純鴻胡亂折騰。

涉及到實務,錢秉鐙也絲毫沒有尊重老人的意思,尖刻地反駁道:“那範大夫認爲兌換比是多少比較合適?”

範永鬥瞠目結舌,不知如何作答。按照範永斗的直覺,他認爲金銀兌換比的正常值在十五左右,但這僅僅只是直覺,沒有任何數據支撐。閒聊時,自然可以隨口說出,不必承擔什麼責任,與錢秉鐙這樣的專業人士可不能胡言亂語,那是非常丟臉的事。

錢秉鐙的問話,直接擊中的範永斗的要害,見範永鬥沉默,錢秉鐙說道:“大明的黃金、白銀產量,從海外流入大明的白銀、黃金量,根本無法估測,若要長期固定金銀兌換比,必然背離現實,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最終還是得調整。所以,金銀兌換比得浮動。至於兌換比浮動會帶來秩序混亂,這個只是暫時的,慢慢地,商家和百姓就會習慣這點。”

錢秉鐙的話雖然無法辯駁,但範永鬥總覺得不妥,又不知不妥之處在什麼地方。默然半晌,範永鬥靈光一閃,問道:“難道以後的兌換比都由荊州來定?”

問完,範永鬥就後悔了。這個問題就是廢話,範永鬥虸鬥雖不知荊州那邊到底儲存了多少黃金,但可以估計數量絕對龐大。在荊州擁有大量黃金的情況下,別人就是定了兌換比,又有何用?

果然,錢秉鐙笑而不答。

緊接着,兩人轉入金銀複本位制的商談中。

“崇禎八年以前,黃金的貨幣作用非常弱。八年以後,黃金才以金票的形式進入流通領域。若採用金銀複本位,金銀則可以按兌換比自由兌換。但是,目前金票與黃金掛鉤,銀票與大圓掛鉤,金票與銀票又互不承認,非得經過大圓進行兌換,這太麻煩了。我認爲,若採用金銀複合本位,金票和銀票完全可以統一起來,作爲一套錢鈔發行,之間也可以互相兌換,這樣會方便許多。”

錢秉鐙的話,讓範永斗的呼吸驟然變粗,心臟也如打鼓一般,咚咚地幾乎跳出胸膛。

若真如錢秉鐙所說,荊州和朝廷方面允許金票銀票可互相兌換,那麼對於銀票而言,簡直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銀票可以輕易地打入荊州、江南、廣州等經濟繁榮之地。朝廷可以輕易地得到大筆收入,千萬?一億?

似乎意料到範永鬥會激動莫名,錢秉鐙停頓下來,給了範永鬥冷靜的時間。

果然,範永鬥稍稍激動片刻,便想到了一些操作上的難處,馬上冷靜下來,說道:“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非常困難。”

錢秉鐙點頭道:“的確。目前北京和荊州幾乎沒什麼交往,更談不上協同一致。若冒然讓金票銀票互相兌換,則會出現朝廷拼命印製銀票,由荊州承受巨大損失的情況,或者荊州拼命印製金票,由北京承受巨大損失。最終的結局必然是金票銀票如同廢紙,無人敢要。”

範永鬥點了點頭。遲疑片刻,問道:“幻光先生的意思是雙方約定印製額度?”

錢秉鐙笑道:“我們暫時不談如何解決,先把問題擺出來再說。”

“這樣也好。”

“還有,金票和銀票都有一定的本金率,印製金票銀票顯然能輕易獲取重利。無論是荊州,還是北京,都有儘量多印錢鈔的衝動。然而,大明所需要的錢鈔總額擺在那裡,冒然多印,最終的結果依然是錢鈔過多,造成錢鈔大幅度貶值的局面。”

這點,範永鬥也認同,他思索片刻,總結道:“說來說去就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每年需要印製多少,第二個就是北京和荊州各佔多少份額。”

錢秉鐙笑道:“實質上還有第三個問題,雙方約定上述問題後,如何保證對方不破壞約定。”

“這個……”

範永鬥只覺得金票和銀票互相兌換的前景極其渺茫。荊州和北京,天然就是仇敵,之間的矛盾很難調和,更別談互相監督,協作做一些事情。

不過,範永鬥見錢秉鐙自信滿滿,狐疑地問道:“難道荊州方面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

錢秉鐙點頭道:“的確,江陵侯打算,與北京合作設立一家機構,負責確定本金率、印製發行金票銀票、管理儲備金等等。”

範永斗大吃一驚,失聲道:“合作?這可能嗎?”

錢秉鐙道:“事在人爲,沒有什麼可能不可能的。單純從解決當前混亂的錢鈔法而言,這種辦法是不是當前最好的辦法?”

一句“事在人爲”,不由得讓範永鬥心驚膽顫。荊州要逼朝廷答應這個方案,手段花招多得很,也就是說,圍繞着設立這家機構,雙方就是爆發大規模衝突,也不是不可能。

錢秉鐙接着說道:“荊州的意思是,這個機構成立十一人的管委會,十一人管委會中設置一名總管,任何大的決策,比如調整本金率、調整金銀兌換比等,皆由十一人投票決定,一人一票。能進入管委會的個人,必須精通經濟學、錢鈔法等基礎知識,並有三年以上的錢莊工作經驗。”

範永鬥臉色灰敗,按照錢秉鐙的說法,恐怕朝廷難以找到一人進入管委會,這樣的管委會,還不是林純鴻說了算?

錢秉鐙絲毫不管範永斗的感受,接着說道:“當然這家機構利潤必然豐厚,至於金票銀票統一後,北京和荊州如何分利潤,基本原則就是按照所出本金的多少折算利潤。”

錢秉鐙拿出一份厚厚的方案,擺在了桌子上,說道:“具體細節,我已經在方案中詳細列舉,還請範大夫指正。當然,若能得到楊閣老的斧正,那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末了,錢秉鐙又加了一句:“江陵侯對這份方案可是非常滿意,也充滿了期待,希望北京這邊不要讓江陵侯失望。”

說完,錢秉鐙告辭而去,留下了失魂落魄的範永鬥。

錢秉鐙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白,林純鴻將不惜一切代價推動這家機構的設立!

當範永鬥將方案呈至陳奇瑜和楊嗣昌面前後,楊嗣昌和陳奇瑜一邊看,一邊詢問範永鬥,足足用了兩個時辰,方纔將方案看完。

看完後,楊嗣昌長嘆道:“若真按照方案實行,銀票不廢而廢,朝廷雖能獲得遠比現在豐厚的利潤,卻永遠失去了錢鈔發行權,這點,絕不能答應!”

陳奇瑜的看法與楊嗣昌一致,不過,他考慮到了即將到來的困難局面,問道:“林純鴻會採用什麼方式來逼我們答應?”

楊嗣昌慨然道:“不管什麼方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接招就是!”

第278章 五管齊下第632章 封狼居胥(六)第478章 謠言第570章 半邊天第370章 棲身荊州第217章 混亂夜戰第219章 離間之計第482章 借債風波(四)第117章 觀口守營(一)第360章 配合第445章 詭道第639章 兩家商號(二)第387章 交易第356章 默契第579章 撬動時局(五)第517章 受阻第371章 硝煙瀰漫第290章 金票出爐第359章 軍議第415章 磊落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600章 蒙古諸部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93章 白杆被圍第453章 聖地亞哥第43章 亂之源頭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365章 攪動時局第282章 急劇蔓延第635章 罌粟花第619章 糧草困局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332章 拓航第561章 戰馬(五)第651章 朝廷變局(一)第411章 阻江第663章 滅國之戰(八)第426章 入彀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524章 猶豫第234章 婆媳之間第590章 西北劇變(五)第431章 朝廷的方略第648章 東南變局(一)第152章 殺人立威第134章 臨陣變計第240章 趁虛夜襲第416章 衝動第560章 戰馬(四)第86章 圍剿曹操(一)第378章 汝州錢祚徵第281章 信用等級第46章 潤物無聲第533章 合圍(二)第89章 大才在野第555章 春雨行動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438章 登陸第668章 光祿院(三)第540章 雷霆決戰(五)第79章 誓師出征第344章 中書府令的計劃第198章 進士投效第15章 禍不單行第81章 溫周之爭第524章 猶豫第505章 殉國第494章 籌錢糧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257章 步騎對決第222章 海商大會(二)第645章 北退南進第323章 蘇格蘭風笛第595章 串聯第34章 鄉村大計第306章 軍令與經權第623章 歐洲之行(二)第671章 航運中心第688章 天津事變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461章 北上第566章 無人問津第35章 風起雲涌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337章 一起偷聽第177章 納妾風波(二)第97章 擴編計劃第390章 初戰第634章 一戰成名第29章 惠王分羹第40章 土改契機第512章 接仗第577章 撬動時局(三)第665章 滅國之戰(十)第327章 抓捕奴隸第398章 禹州震動第233章 黃渤犒軍第198章 進士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