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異人頻現

高傑定睛望去,只見在內侍宮女們的簇擁下,一個青年身着龍袍,步履輕盈地向場中走來。

朱由校生於1605年,今年方纔十七歲,身材頎長,面色白裡透紅,眼中閃着興奮的光芒,可見對今日的擊鞠盛會頗爲期待,他緩步登上看臺頂層,在場的所有官員、子弟、護衛等盡皆跪伏於地,山呼萬歲。

高傑不能免俗,也屈膝跪拜,跟着大呼“萬歲”,只是他心裡卻有些疑惑:“這天啓帝在位七年便離奇駕崩,據說身體非常差勁,可如今一見,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瞧他精神奕奕、面色紅潤的模樣,雖說算不上運動健將,但也不會比一般的青年人身體差上半點,怎麼就會那麼短命呢?!”

隨着一聲“平身”傳來,所有人才陸續爬了起來,各歸其位。

皇帝既然到了,大夥本以爲擊鞠比賽可以開始了,誰知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從天啓帝身邊踏步上前,高聲道:“宣福王覲見!”

“福王?!”文武百官聞聲同時色變,怎麼也想不到今天還會有福王前來觀賽。

經過詢問,高傑這才明白福王是誰。

福王朱常洵,乃是天啓帝朱由校的皇叔,也是萬曆帝最寵愛的兒子,當初要不是東林黨人梗着脖子和萬曆帝死扛,估計朱由校的老爹朱常洛是萬萬坐不上皇位的。

畢竟光宗朱常洛只是萬曆帝一時色心大起,臨幸了母妃宮中的一個宮女所生,雖爲長子,卻得不到萬曆帝的喜愛,要不是皇奶奶堅持,很可能萬曆帝都不會認朱常洛這個兒子。

而萬曆帝和貴妃鄭氏卻是真正的兩情相悅,而朱常洵便是二人愛情的結晶,自然待遇不同,得到萬般寵愛,以至於在封立太子的問題上鬧出頗多周折,後來萬曆帝扛不住把持內閣的東林黨衆官員的誓死抗諫,纔不情不願地將朱常洛立爲了太子。

而對皇三子朱常洵和心愛的鄭貴妃,萬曆帝心存愧疚,於是不惜餘力地不斷補償,以至於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朱常洵得到的賞賜比太子朱常洛多了去了,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其後朱常洵被封爲福王,賜封地洛陽,但萬曆帝捨不得愛子離開,一再拖延福王離京的日期,直到十一年後,在百官不斷催逼之下,萬曆帝這才萬般無奈地讓朱常洵去了他的封地洛陽。至此,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方纔算是真正的穩固牢靠了。

其實,朱常洵並非一個野心勃勃之人,他和朱常洛兩兄弟都是頗爲重情之人,二人私下關係還很是不錯,所以在光宗朱常洛臨死前,曾囑咐天啓帝朱由校,要尊敬並善待皇叔朱常洵,所以福王朱常洵在朱由校即位後,地位依舊尊崇無比,叔侄倆的關係也甚是和睦。

按照祖制,藩王既得封地,就不能擅自回到京師,也不等干預朝政和封地的管理,可今天,福王朱常洵卻出現在了皇城的擊鞠場上,這也是他九年後第一次踏足京師,難怪羣臣會大驚小怪了。

隨着魏忠賢的高聲宣召,一行人緩緩來到看臺前,爲首之人肥頭大耳、肚大腰圓,任何胖子和他站在一起估計都會自慚形穢,懷疑自己是不是營養不良。

此人正是福王朱常洵,今年還未滿四十歲的他,白白淨淨的臉上帶着和煦的笑意,雙頰的肥肉將他的雙眼擠得只剩下一道細細的窄縫,高傑目測結果是,這位富態的王爺只怕足有三百來斤,足足有李鴻基這小胖子兩個那麼肥碩。

看臺上的衆官員都起身對着福王躬身行禮,而福王微笑點頭還禮,然後艱難地挪動身子,準備給朱由校下跪磕頭。

朱由校頓時站起身來,上前幾步,大聲道:“皇叔,切勿多禮!魏大大,快快將皇叔扶上來於朕同坐!”

魏忠賢因爲身材高大、嗓門也大,所以朱由校從小便喊他魏大大,顯得十分親近。魏忠賢領命,急忙跑下看臺來請福王朱常洵。

朱常洵雙手亂擺道:“皇上,萬萬不可,君臣之禮不可廢,小王豈敢與君同坐,皇恩浩蕩,在下心中感激,雖赴湯蹈火,萬死莫辭!”

天啓帝年方十七,又沒讀過什麼書,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

魏忠賢此時扶着福王,擡眼看向高臺上的朱由校,恭敬地道:“陛下,福王殿下乃守禮之人,識大體,重情義,而陛下久未和福王相見,盼望與皇叔親近親近,不如就在二層臺上最挨近陛下的地方爲福王設一座椅,一來不違君臣之道,二來也可讓陛下與皇叔可以暢敘叔侄久違之情,如何?”

天啓帝朱由校聞言大喜,拍了拍手掌笑道:“還是魏大大有辦法,便依你之言!”

福王朱常洵笑着看了看魏忠賢,點頭道:“久聞魏公公之名,今日一見,不但形貌不凡,且處事得體,機智慧敏,大善大善!”

魏忠賢一邊扶着肥胖的福王艱難登上高臺,一邊謙卑道:“福王殿下謬讚,奴才實不敢當!”

好不容易等到福王在朱由校之下落了座,羣臣們才又紛紛坐下,還沒回過神來,就聽臺下福王帶來的一行人中,有個略顯稚嫩的聲音道:“由崧拜見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衆人循聲一起望去,只見一個白袍少年拜伏看臺前,看體型估計也就十來歲的模樣。

朱由校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歡喜地叫道:“原來由崧皇弟也來了,快快上臺來!魏大大,趕緊再給世子安排個座椅!”

高傑望着舉步向臺上走去的朱由淞,心想:“這莫非就是以後的南明皇帝朱由崧嗎?”

沒錯,這個十五歲的少年正是大明滅亡後,在南京稱帝的南明首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

朱由崧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七月生於福王京邸,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其父朱常洵封德昌王,朱由崧受封爲福王世子,後隨其父去了洛陽封地,這次,是他長這麼大第一次回到京師。

朱由崧長得眉清目秀,脣紅齒白,雖只十五歲,卻比朱由校還要高上一線,而且體格健壯,完全沒有絲毫乃父的臃腫之態。

福王一行人中,除了這父子倆,還有兩個人引起了高傑的注意。這兩人是對雙胞胎,五短身材,也就是侏儒。此二人跪拜起身,舉目顧盼間,雙眼精光四射,一看便知是身懷絕技的高手。

福王地位尊崇,萬曆賜給他的財富數不勝數,可以稱得上是最富有的王爺,其手下聚集一些能人異士不足爲奇,這二人扮相普通,不像是爲官之人,很可能屬於侍衛一類。

魏忠賢將父王世子朱由崧安置在他爹身邊坐下後,再次大聲道:“今日聖上組織舉辦這場擊鞠射柳大會,一是陛下與福王殿下的重聚,聖心喜悅,以爲接風之聚會;二是蒙古林丹汗派了使者入京,便一併邀請參加此聚會,共祝合作順泰!”說罷,魏忠賢再次高聲宣唱:“宣蒙古使者覲見!”

高傑本以爲這擊鞠比賽不過是天啓帝貪玩而辦,誰知其中還參雜了政治因素,不由得對這個傳說中的“木工皇帝”更增添了幾分興趣。

林丹汗名林丹巴圖爾,汗號爲呼圖克圖汗,是蒙古帝國第三十五任大汗,十三歲繼承汗位,今年三十歲,正當年富力強之時。林丹汗試圖恢復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同時又面臨着新興的女真族的威脅。因此他對外採取聯明抗金的方針,對內則謀求控制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內"爲原則,優先進行對蒙古的統一,避免與後金正面交鋒。

此次遣使入京,旨在定下盟約,加強共同對抗後金的力度,遏制住努爾哈赤意圖吞併蒙古、逐鹿中原的野心。

隨着魏忠賢的宣召聲,一行打扮奇特的人走到了看臺前,手撫前胸,躬身向天啓帝行禮。

爲首之人年約二十七八歲,頭戴銀鼠暖帽,帽口圍縈以珍珠,延至前後,旒各十二。身着紅天鵝絨的一色服,整個人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一般。他身高體壯,皮膚黝黑,面容堅毅,一看便是個孔武有力、久經沙場的硬漢。

他用並不熟練的漢語高聲唱道:“林丹汗之弟粆圖臺吉率蒙古國師沙爾呼圖克圖、袞楚克臺吉、貴英恰臺吉拜見大明皇帝陛下!”其聲若滾雷,中氣十足,在擊鞠場中遠遠傳開。

在其身側則是位胖大的喇嘛,雖沒有福王那麼肥碩,但個頭卻高大多了,他白眉無須,大耳垂肩,身着暗紅色袍子袈裟,露着雙肘,頭戴同色僧帽,臉上笑眯眯的,看上去人畜無害,甚是平和,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

兩人身後則是兩位身着白色和黑色織錦一色服的中年人,一個頭戴白藤寶貝帽,相貌普通,並不惹人注意;另一個則身高體長,精瘦少肉,猶如竹竿似的,一副穿在他身上就像掛在衣架上一般,頭戴黃牙忽寶貝珠子帶後檐帽,面色慘白,顯得很是羸弱,在秋風吹拂下,有種直欲乘風歸去之感。

衆大臣見這四位蒙古使者頗爲踞傲,面見大明皇帝陛下,不施跪拜之禮,具有些惱怒,脾氣暴烈的兵科都給事中楊漣騰地站起身來,大喝道:“爾等大膽,出使天朝,覲見我皇萬歲,爲何不跪?”

粆圖擡起頭,昂首挺胸,平靜地望着楊漣道:“我蒙古於大明乃盟國,並非從屬,我等只跪拜我蒙古大汗林丹汗!”

楊漣還待再上前駁斥,天啓帝朱由校在聽了魏忠賢的耳語之後,揮揮手道:“蒙使不必多禮,且隨內侍們前去就坐罷!”

見皇上發話了,楊漣雖氣得鬍子都翹了起來,也不得不一屁股坐下,獨自生悶氣去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高傑封侯第二百二十七章 各有謀算第三百零一章 湯若望第八十一章 糾纏不清第一百八十四章 踏足廣寧第一百三十八章 準備參賽第三百零八章 願爲驅使第一百三十八章 準備參賽第二百六十四章 絕境求生第一百一十二章 佈局蒲州第三百零五章 南京教案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十章 白蓮聖教第三百二十八章 黑隼李正華第八十九章 逃跑手段第二百四十章 情勢變幻二百九十五章 仇人見面第八章 瘋狂的石頭第二百二十三章 活着的死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蒙古三寶第一百三十二章 如此魏忠賢第二百五十章 悲慘的囚犯第二百二十四章 薩爾滸之戰第一百五十章 君臣之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準備參賽第一百四十二章 競賽開場第二百二十章 驚人發現第三百二十六章 守護廂房第三百零九章 盜墓四派第二百九十一章 鬱悶的比試第二百零三章 駱思恭之威第一百五十二章 駱思恭的選擇第四十五章 血濺古寨第二百四十八章 密室中的密室第三百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五十五章 手下留情第一百六十一章 蒙古三寶第三十五章 異變突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斷刀第三百零三章 孫氏高手第一百二十三章 道士和妖怪第三十七章 臥底泰陽第二百九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六十一章 蒙古三寶第三百零四章 藏龍臥虎二百六十三章 虎中皇族第三百四十二章 交易第五章 李氏家族第三百一十八章 黃天教驕子第八十六章 阿里之威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現暗器第三百零七章 得罪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獸血沸騰第二百一十三章 吳梅沒死第八十一章 糾纏不清第二百六十二章 鐵鑄大殿第三百五十二章 手術成功第六十二章 山頂營救第二百零八章 大法師受挫第二百一十二章 夜戰回龍寺第二百八十九章 傳說中的惡人第二百一十七章 國家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一十一章 舍利塔第二百四十一章 拜月教第八十一章 糾纏不清第二百五十五章 晉級的機緣第三百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六十二章 山頂營救第七十四章 聯手對敵第十二章 一個約定第三百三十九章 巧遇第一百八十六章 又見代善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京城第二百八十三章 發餉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偵察兵第三百零八章 願爲驅使第二百九十二章 於大哥沒死第七十六章 偶遇師伯第一百四十一章 異人頻現第一百二十一章 燧髮式火槍第三百二十八章 黑隼李正華第八十九章 逃跑手段第一百八十四章 踏足廣寧第三百五十二章 手術成功第六十七章 謝軍之計第二十七章 兩撥人馬第一百八十八章 偵察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六十六章 自作自受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頑童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度受挫第三百五十二章 手術成功第三百四十七章 暗招第一百六十一章 蒙古三寶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由檢的變化第二百一十七章 國家寶藏第一百六十章 真實的天啓帝第四十章 李繼遷寨第三十二章 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