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真實的天啓帝

天啓帝年紀比高傑僅僅大了兩歲多,又因爲讀書少,對君臣之禮並不注重,再加上高傑來自後世,不像封建社會的人們那麼有君臣概念,隨性隨意,兩個青少年湊在一起,倒是甚爲投契。

高傑是個機靈人,投其所好,一直不停地詢問這些精緻的傢俱是如何製作、有何特點,天啓帝滿臉興奮之色,口若懸河地不停作着講解,絲毫沒有疲憊不耐的意思。兩個人嘰嘰喳喳聊得投機,這樣一來,倒把魏忠賢和駱思恭倆老頭涼在了一邊。

駱思恭對爭權奪利興趣缺缺,又是個武人,所以對魏忠賢這個目不識丁的大太監並無惡感,兩人便在房門口一邊看着聖上和高傑討論傢俱技術,一邊低聲交談。

通過朱由校的介紹,高傑學到了不少關於傢俱的知識,也注意到古代傢俱和現代傢俱的不同之處。現代的傢俱更講究包裝,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外表漆亮木滑,其實傢俱內部卻十分粗糙,裡面木頭沒有削光滑、滿是釘子的痕跡都無所謂。而明朝的傢俱全用榫卯連接,其實更牢固更美觀,每一塊木頭都要刨得平整光滑,每一個接口都要用榫卯連結得嚴絲合縫,有的榫卯連接處還要塗上魚鰾膠。

所謂魚鰾膠,是選擇海魚的鰾製成,因爲海魚鰾黏性較大。魚鰾膠的製作要經過選、泡、濾、晾等幾道工序。選好海魚的鰾後,鈄取出的乾淨魚鰾用溫水泡一天半到兩天,直到魚鰾完全軟化了爲止;接下來便是砸鰾,顧名思義就是把泡好的鰾放在鐵盔中,用鐵杵砸,邊砸了邊對溫水,直到可以拉出黏絲來;砸完後用特製的鍋一點一點熬,熬成之後再經過銅紗過濾,然後趁容器裡魚鰾膠還沒有完全凝固時,用小刀拉成小條,掛起來晾乾後,魚鰾膠便制好了。古代匠人一般都在秋季或冬季製作魚鰾膠。這種鰾膠使用時還要經溫水泡,泡好後再重熬3個小時以上,纔可以使用。而且,不同季節魚鰾膠的稀稠度也不同,一般根據“冬使稀,夏使稠,春秋兩季使將就”的原則。使用魚鰾膠的最大好處就是天然環保。對於硬木傢俱來說,魚鰾膠作爲榫卯結構的輔助,可以拆卸,可以修補,不像現在的化學膠,黏上就打不開。它也比乳膠好,因爲乳膠遇冷水就化開,而魚鰾膠需經過熱水泡纔會化開。

因爲鐵釘在古代造價太高,還不如用榫卯連接方式,所以天啓帝這些傢俱連一顆鐵釘都見不到,榫卯連接得堅固而精緻,不愧爲一位出色木匠師傅。

不過,高傑在詢問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把後世一些傢俱的特點照搬過來,提出了自己“獨特新穎”的見解和創意,大到沙發的製作、推拉式櫃門,小到門窗上的活頁、門鎖等等,都一一在紙上畫出圖樣,並解釋其用途。天啓帝被這些奇思妙想勾引得驚喜莫名,嘖嘖稱讚,一副得遇知音的模樣,恨未能早點認識眼前這個神奇的少年。不僅僅是天啓帝在驚歎,就連魏忠賢和駱思恭也想不通這個高傑腦子是什麼結構,竟然能夠想出那麼多稀奇古怪的玩意,甚至開始懷疑他爹到底是獵戶還是木匠。

很快一個多時辰過去了,天啓帝終於想到了還有駱思恭在等着,一邊抑制着激動莫名的心情,一邊歉然道:“都怪朕不好,只顧着聊這些傢俱,倒把駱愛卿晾在了一邊!小杰,走,我們出去說話吧!”說完,他把高傑手繪的“傑作”細心卷好,交給魏忠賢保管,然後帶高傑等來到二樓一個房間內,坐下飲茶。

高傑此前和朱由校聊得口乾舌燥,此刻便埋頭喝起茶來,駱思恭卻沒有飲茶,恭敬問道:“不知陛下喚微臣前來有何吩咐?”

天啓帝也大口喝了一盞茶後,方纔開口道:“昨日駱愛卿領着小杰一干少年俊傑在比武中力挫蒙古使者,實是大大振奮了我大明之國威,朕心甚慰,今日召卿入宮,親自勉慰,此其一也!”

駱思恭連忙抱拳道:“此乃微臣職責,不敢居功!”

天啓帝點點頭道:“駱愛卿乃我三朝元老,忠心耿耿,立下奇功無數,朕是一清二楚的。朕即位不過兩年,加之年幼,朝中很多事情尚需駱愛卿多多幫襯指點,望多費心!”

駱思恭聞言,不知天啓帝此話何意,不敢輕易回答,禁不住向侍立一旁的魏忠賢瞄了一眼。

魏忠賢連忙笑道:“聖上之意,乃是指如若再發生昨日朝堂之上君臣對立之局面時,駱大人仍能堅定地支持聖上,以正君威!”

駱思恭頓時跪倒在地,叩首道:“微臣不通朝政,只知效忠陛下,如有屑小膽敢冒犯龍威,自會挺身而出,請聖上放心!”

朱由校滿意地點點頭,趕緊讓駱思恭起來說話。

高傑聽到這,連茶也顧不得喝了,怔怔望着朱由校,似乎想要重新認識這個所謂的“木工皇帝”。

朱由校停頓了片刻,接着道:“愛卿,朕正在擬定一個稅制革新的計劃,想要聽聽你的意見!”

駱思恭鄭重說道:“陛下請明示,微臣雖是武人,不通政務,但也必定會竭盡所能,爲聖上分憂!”

天啓帝欣慰道:“朕早就知道,沒有看錯人。這樣吧,魏大大,你便將這個計劃的內容粗略跟駱愛卿說說,朕剛纔和小杰聊得投機,口乾舌燥,先多喝幾口茶!”

魏忠賢領旨,想了想,便將天啓帝正在暗中準備進行的一個稅改計劃簡單道了出來。

高傑也支着耳朵認真地聽着,逐漸對如今的大明國庫情況和稅制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明朝在建國的時候,是以農業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一個經濟體。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的稅收制度就是完全圍繞農業來制定的,國家的各項開支幾乎都有農民來負擔。那個時候土地的分配比較公平,經過戰爭以後,人口也比較稀少,願意種地的人基本都能找到塊土地耕種。所以國家的稅後就以人頭稅爲主,有多少人交多少稅,徵收成本低。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兩個趨勢,一個是土地兼併,皇室貴族和大地主手裡的土地越來越多,失去土地的農民也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再按照人頭收稅,就嚴重不公平了,很多失地農民就變成流民,不在戶口登記本上,也就不交稅了,同時大地主還是按照人頭交稅,這樣國家的稅收就嚴重減少了;第二是隨着手工業和商業的大力發展,江南以及東南沿海地區的貿易商業變得非常繁榮,巨賈越來越多,商人手裡非常有錢,但是明朝的財政體制裡面是沒有商稅的,或者說基本不怎麼徵收。結果就是大量富可敵國的商人基本不交稅,而貧窮的農民必須承擔國家的主要稅負。

國庫入不敷出的現象讓帝王們意識到必須對稅制進行改革,於是前有張居正搞的“一條鞭法”,即重新丈量全國的土地,按照佔有的土地數量來收稅,把各項農業稅都落到土地上,國庫頓時便充盈起來,可等張居正一死,這個項改革就被大地主聯合朝中貴族官員上書抗議後廢止了,稅收看着看着又急劇減少。後來萬曆帝即位,開始向全國各地派太監去對各種商業活動徵稅,新開一個商業稅的稅源,大明國庫再次充足起來。

可是,大地主和富商們自然不會俯首,在朝廷裡面扶植利益代言人,用兩個理由來反對稅制改革:第一個是要“藏富於民”,國家不應該與民爭利,因爲國家所有的財富理論上都是皇帝的,你皇帝徵收起來跟放在民間有什麼區別?徵收起來就是皇帝生活腐化,而放在民間就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第二個就是要遵守“祖制”,不能違背開國的時候明太祖、明成祖這些祖宗們制定的只向農民徵稅的制度。而他們扶植的利益代言人正是東林黨的讀書人。東林黨人多出生於大富大貴之家,有的家有良田千頃,有的家裡是富甲一方的巨賈,這些稅制改革直接侵犯到了他們的自身利益,於是他們用這兩條爲理論基礎,對抗中央政府徵稅,其具體的方法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大力宣傳徵稅的太監貪污腐敗,不如以東林黨爲代表的士大夫集團那麼清正廉潔奉公守法;第二是大力宣傳開徵商稅搞得民不聊生,增加了人民負擔。不能不佩服的是,這些所謂的讀書人能量實在是巨大,他們不但能說會道,還掌握了宣傳和言論的工具,讓萬曆帝的商業稅最後也徵收失敗了。

天啓帝即位之後,發現國庫寒酸,連給前方將士的軍餉都不能足數發放,許多士兵吃飯都吃不飽,還怎麼能夠抵禦外敵?!於是便產生了改革稅制的念頭。只是,他很清楚,如今東林黨人把持內閣,權傾六部,想要真正實施起來,恐怕如逆水行舟,難於登天。

魏忠賢簡單說完後,高傑突然意識到,自己此前的感覺沒錯,這個天啓帝絕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他實際上是個非常有想法、有抱負的皇帝,只是,他現在的力量不夠,還不足於和把持內閣六部的權臣們較勁,所以急需有實力的援軍和幫手,而駱思恭便是他拉攏的重要人物之一。

駱思恭聽完,陷入了沉思,半晌後方才重現伏地叩首,堅定地表態:“臣無他,唯有忠肝義膽,聖上但有所命,微臣絕無不從!”

天啓帝激動地站起來,上前親自將駱思恭攙扶而起,欣慰道:“幸虧有駱愛卿,朕方可大膽出新除舊,重建我大明盛世!”

魏忠賢聲音哽咽,眼中蓄淚,誠懇道:“聖上不容易,不容易啊!”

天啓帝微微一笑,回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魏大大,我是不易,可你,更是不易!”

高傑聞言,悚然一驚,似是想明白了什麼,再看向魏忠賢的眼神中終於不再有任何戒心,而是充滿了敬意。

天啓帝重新坐下,看着高傑笑道:“不過,這項計劃不可操之過急,得徐徐圖之,時機不到,切不可泄露,以免引發變故!小杰,你明白嗎?”

高傑聽到朱由校的問話,立刻便明白了他的意思,連忙答道:“小杰明白,皇上的事就是我的事,要不是我年紀小,見識少,也一定會竭盡全力搭一把手的!”

天啓帝笑道:“我沒讀過多少書,魏大大更是斗大的字不識幾個,小杰你出身貧寒,只怕也沒上過私塾,在有些人眼中,我們這些人便如同他們的傀儡玩物一般,即便朕貴爲當今天子,也未必會被他們放在眼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嘿嘿,真的便是如此嗎?!”

高傑輕笑一聲,道:“小杰以爲,人最重要的不在於讀沒讀過書,而在於他動不動腦子,心中是否存有善念,願不願意爲天下蒼生謀福祉!一個滿腹經綸,卻只重私利的士大夫,在小杰眼中,還及不上一個勤勤懇懇務農于田野中的農夫!所以,陛下切勿自輕,你只須掌握好大的方向,找對有用的人,然後就像一艘大船的舵手一般,把好舵,其他事情自有臣子們爲你辦好!”

天啓帝驚訝地一拍椅子的扶手,大聲讚道:“說得好!小杰之言,和魏大大的意思甚爲相似,爲君就該做君王的本份,只要身邊有得力的臣子,具體的事情便由他們辦好便是!”

高傑拍掌道:“此言極是!陛下天子卓絕,小杰佩服!如果萬事皆要陛下親爲,您即便是如千手觀音一樣神通廣大,也難以做到事事周全!”說完,他直視朱由校,認真道:“其實,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存在同一個現象,絕大部分的財富都集中在極少部分人的手中,廣大的百姓們能不能吃得飽穿得暖,纔是爲君者最應重視的!民心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些底層的百姓吃穿不愁了,社會也就安定了,盛世自會到來!皇上的稅改計劃,小杰雖不太懂,但卻能感受到陛下親民愛民的拳拳之心!”

高傑這番即興之言,頓時將在場的三個人都震驚得呆立當場,屋內一片寂靜。

第七章 山頂激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峨嵋劍仙派第二百二十九章 收購遼參第一百二十五章 百獸之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宗鬆格格第三百二十三章 撲空第二百五十章 悲慘的囚犯第一百九十八章 示警救人第三十七章 臥底泰陽第二百八十六章 難啃的骨頭第二百六十九章 錦衣衛詔獄第一百七十六章 山海關城第八十二章 普救寺第一百三十九章 柳暗花明第二百零七章 德拉格大法師第六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二十二章 撫順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百獸之王第一百四十九章 高傑封侯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刀斷門第二百一十三章 吳梅沒死第三百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三百一十章 西大乘教第二百六十七章 徐鴻儒起義第二百九十二章 於大哥沒死第三十三章 實力大漲第一百一十四章 天現神蹟第八章 瘋狂的石頭第三百三十二章 失而復得第二百四十四章 葉赫老女第一百八十二章 因恨而狂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現奇葩第三十一章 蹶張弩第一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六十一章 蒙古三寶第二百零一章 第五旗隊第三百二十章 大王莊第二百二十三章 活着的死人第三百零八章 願爲驅使第六十五章 苦苦相逼第二百六十章 短兵相接第二十三章 米脂縣城第三百零二章 貴族與平民第八十一章 糾纏不清第二十二章 十日精進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頑童第二百四十七章 斬首一劍第五十八章 老回回第四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九十七章 雙喜臨門第二百一十八章 陰魂不散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黑天法相第二百八十三章 發餉了第三十三章 實力大漲第四十六章 波譎雲詭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拳正名第二百二十三章 活着的死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伙房顧問第三百四十八章 你叫張獻忠?第三百四十四章 跌宕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一百九十四章 重拳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落網之魚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現奇葩第二百零四章 五尺長劍第三百二十五章 仙狐香尾第一百六十二章 重犯熊廷弼第二百一十一章 舍利塔第三十五章 異變突生第九十六章 背景深厚第一百四十八章 射柳第三百零六章 發丘將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拳正名第六十六章 自作自受第三百二十二章 借宿第二百五十章 悲慘的囚犯第一百八十四章 踏足廣寧第二百九十八章 出賣高傑第十一章 最強大腦第十五章 白蓮九生第十九章 後山之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暗箭難防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密脫逃第二百八十七章 好戲上演第六十一章 姬娜的荷包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觸即發第三十二章 靈丹妙藥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刀斷門第九十章 龍峰悟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出賣高傑第三百三十二章 失而復得第十八章 我叫祝信第三百一十章 西大乘教第七十二章 酒逢知己第七十八章 浮橋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宗鬆格格第二百零一章 第五旗隊第三百五十五章 棄屋兇案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妃阿巴亥第五十章 愛的初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