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君王 (四)

靜!

大殿內忽然變得無比安靜。

韓重贇的話早已說完,餘音早已不再繞樑。大殿內,卻沒有任何人開口接茬兒。只剩下潮水般的燭光,層層疊疊,照出一張張忽明忽暗的面孔。

挾天子以令諸侯,乃是大夥先前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案。歷史上也有無數成功的先例在,全體河東文武,包括漢王劉知遠最爲倚重的郭威,都未曾提出任何異議。

大夥習慣了師從古人,也習慣了利用權謀爲河東爭取利益,打擊對手。誰也沒有嘗試跳出前人的巢臼之外,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

而後生小子韓重贇,卻從一開始,便未曾進入前人的巢臼。

因此他才能看得更遠。

也更準確。

昔年曹孟德擁立獻帝做傀儡,卻終身不肯篡位。是因爲兩漢四百年統治已經深入人心,他身側還先後有袁紹、劉備、孫權等人虎視眈眈。

昔年唐高祖李淵擁立楊侑爲帝,是因爲楊廣還好好地活在江都。大隋如百足之蟲死而未僵。

而大晉朝如今還剩下什麼?高祖石敬瑭靠認契丹大可汗耶律德光爲乾爹,才換回了皇位,從登基的那一天起,就倍受世間豪傑鄙夷。

先帝石重貴行事莽撞,任人唯親,有功不賞,有過不罰。導致豪傑心冷,將士離德。這纔有了國戚杜重威率領大軍臨陣投敵,反戈一記的慘禍發生。國破家亡之際,此人又沒勇氣自殺以殉社稷,最後竟然如奴僕一樣被契丹人抓去塞外苟延殘喘,把漢家男兒的臉面給丟盡了!放眼天下,有哪個有識之士,會爲他的結局感到惋惜?

換句話說,大晉朝早就該亡了,即便不亡在契丹人手裡,也該亡在中原人自己之手。沒有任何遺澤於天下,對豪傑們也沒有任何號召力。跟當年的大漢、大隋,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大晉皇家的名號,早就成了一塊又髒又臭的破抹布。將它掛在戰旗上,只會令河東軍蒙羞,不可能起到任何有益效果。

比起大晉太子這個沒有任何價值的招牌,河東文武在漢王的帶領下英勇不屈,首先豎起起義旗驅逐契丹的壯舉,才真的有影響力,更值得所有人重視和珍惜。

如果需要在“兒皇帝石敬瑭的後人”和“驅逐契丹的大英雄”之間選一個做中原之主的話,凡是長着脊樑骨的男人,都知道該如何去選擇。

況且傀儡用過了之後,早晚有一天還要拋棄。

而那時,漢王“驅逐契丹”的功勞已經慢慢被天下人忘記,又平白擔上了一個篡位者的惡名,想要羣雄低頭,恐怕被現在還要難上十倍!

.......

“噗!噗!噗!”燭火跳動,將在座每個人的影子投在四壁上,忽長忽短,也照亮他們每個人深邃的眼睛。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武將隊伍中,有人終於緩過了幾分心神,低低的讚歎,“常克功果然有眼光,不服不行!”

宛若沸油中忽然落下一滴冷水,周圍頓時跳起了無數嘈雜。並且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轉眼間,就將先前的寂靜驅逐到九霄雲外。

“是啊!那小子不是傻大膽兒,而是藉機勸進啊!這心眼兒長得.....,嘖嘖,嘖嘖!”

“老子剛纔白替他擔心了,不行,這賬早晚得跟老常算!”

“吃他,吃死他!不吃窮他,難消老夫心頭之恨!”

“哈哈哈哈......”

與武夫們的簡單直接不同,文官隊伍裡,有些突然冒出來的話語,卻繞了不知道多少個彎子。

“後生可畏,真的是後生可畏。跟這小子比起來,我等的年紀,可的確活到狗身上!”

“人老糊塗,人老糊塗啊!老夫從今往後,可再也不敢替漢王出謀劃策了。”

“怪不得當初,老夫就覺得哪裡不對勁兒。今天聽了小韓將軍的一席話,才恍然大悟!”

“不只是因爲我等身在局中,而是我等先入爲主,沒有餘暇考慮其他!”

.......

聽着周圍的竊竊私語聲,漢王府掌書記蘇逢吉的臉上,愈發是烏雲翻滾。有些話,明顯是說給他聽的,譏笑他這個所謂的王府第一謀士,見識居然還不如一個半大小子。有些話,卻是試圖推卸責任,落井下石。

無論是哪一種,蘇逢吉都不能讓對方的圖謀得逞。因此咬了咬牙,再度從陰影裡走了出來,走過韓重贇身側,在比對方靠前數尺遠的位置,大聲向劉知遠提醒:“主公,微臣以爲,此子是在故作驚人之語。所圖,無非是替他自己先前的行爲脫罪,替其好友掩飾......”

“你放屁!”右軍都指揮使史弘肇最恨這種明明有錯卻死不認賬,還試圖顛倒黑白,倒打一耙的人。猛地從座位上跳起來,指着蘇逢吉的鼻子破口大罵。“他剛纔說的話,有哪一句錯了?難道漢王此刻的名頭,還比不上兒皇帝石敬瑭的孫子?還是你覺得漢王不配做中原之主,非得先脫褲子後放屁,推個傀儡坐龍牀?老夫看你,分明是才能不如人家,所以心生嫉妒,想置人家於死地。你這種鼠肚雞腸的小人,早晚會壞了漢王的大事!”

他生得魁梧雄壯,滿嘴黃牙。吐沫星子居高臨下噴出來,頓時淋了蘇逢吉滿頭滿臉。後者被噴得以袖子遮額,接連後退,直到退出了吐沫星子的殺傷範圍之外,才放下長袖,正色迴應道:“史將軍,主公面前,你不該如此輕慢於蘇某!”

“老子就是輕慢你了,你又怎地?”史弘肇虎目圓睜,臉上的絡腮鬍子根根豎起,“難道挾持個狗屁二皇子去汴梁,不是你給主公出的主意麼?分明見識不如人家,還死不承認,你還敢說你不是鼠肚雞腸?你們這些讀書人啊,就沒一個生着好心眼的!”

最後一句話,可是橫掃一大片。氣得蘇逢吉身後的謀臣們個個臉色大變。然而,卻是誰也沒勇氣出頭跟蘇逢吉並肩應付史弘肇,同舟共濟。

首先,大夥先前替漢王所制定的方略全是圍繞着“挾天子而令諸侯”這一目標,如今看來全都臭不可聞。

其次,史弘肇乃劉知遠麾下數一數二的大將,手握重兵。在這武夫當國的時代,甭說罵了大夥幾句,就是他動手打了人,只要他不是故意找茬,大夥就算白挨。漢王頂多會罰他幾十串銅錢,根本不可能秉公處置。

“你,你,你......”蘇逢吉左顧右盼沒找到任何援手,只能自己孤軍奮戰。伸出一根纖細修長的手指,從下而上對着史弘肇的大粗手指頭。宛若繡花針對上了韋陀杵,“你血口噴人。他,他,他,那,那小子怎麼可能不是二皇子,那麼多人都確認過。怎麼可能憑着他幾句話,就,就.......”

“老子從來沒否認過你抓了個二皇子回來!”史弘肇撇了撇嘴,繼續俯視着蘇逢吉,像老虎俯視一隻老掉了毛的野雞,“問題是,他說得對。漢王根本不需要一個狗屁二皇子。漢王自己麾下兵強馬壯,且威望如日中天,看上了皇帝寶座儘管自取便是。何必借了石家毫無用途的名頭,給自己找麻煩?你這個書呆子,非但心胸狹窄,而且鼠目寸光!見識連個毛孩子都不如,老子若是你,早就買塊豆腐碰死了,哪還有臉繼續站在這裡胡攪蠻纏?”

“我,我,我.....”蘇逢吉又羞又怒,偏偏一句犀利的反駁之詞都說不出。比起韓重贇所建議的“直中取”,他先前的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意,的確繞了一個巨大的彎子,且風險性極高。一不小心,有可能就是弄巧成拙。

“行了!蘇書記,你且退在一邊。到底該如何做,本王稍後自有定奪!”畢竟是朝堂不是菜市,漢王劉知遠不想再看到麾下文武大臣繼續爭執下去,更不想看到蘇逢吉當衆出醜。輕輕用手指敲了一下桌案,低聲吩咐。

“是,微臣遵命!”蘇逢吉終於找到了臺階下,立刻轉過身,朝着劉知遠施禮,隨即倉惶後退回到了陰影當中,已經變成青紅色的老臉上,汗流如注。

“化元,你也入座吧!”劉知遠又看了一眼史弘肇,叫着對方的表字,和氣地吩咐。

“末將魯莽了,主公勿怪!”史弘肇大咧咧地向劉知遠拱了下手,倒退着落座。

他是最早追隨劉知遠的老兄弟之一,後者當然不能對他過於苛責。況且劉知遠本人心裡一直都非常清楚,史弘肇雖然不尊禮法,脾氣暴戾,卻絕對不會對自己起什麼二心。因此又疲倦地擡了手,有氣無力地說道:“算了,過後跟蘇書記道歉。他先前也是一心爲公。孤不想看着你們文武相輕!”

說罷,也不看蘇逢吉臊成了豬肝般的臉色,將目光再度轉向站立在大殿中央的韓重贇,“你的話未必沒有道理。但這些不能成爲你公然抗命的理由!韓重贇,孤現在只問你一句話,你可知罪?”

“末將知罪,請主公依律嚴懲!”韓重贇不用任何人提醒,乖乖地躬身迴應。

“算了,你年紀尚幼,且是初犯。就功過相抵,無賞無罰算了!”漢王劉知遠又懶懶地揮了下手,臉上的倦意愈發明顯。

對方的行爲,肯定嚴重違反了軍律。並且從始至終,都未曾放棄救他的朋友脫身。但對方剛纔那番話,卻一下子就理清了他的思路。讓他原本在心中非常模糊的入汴道路,瞬間就暢通無阻。

老子名聲比石敬瑭都好。

老子實力也遠勝於當年的石敬瑭。

連石敬瑭那種認賊作父的東西,都可以自立爲帝。

老子爲啥不能,爲啥還要玩什麼先擁立後禪讓?

老子爲何還要去撿他們石家的破旗子?

史弘肇說得對,老子先前就是在脫褲子放屁!

並且放得都扭扭捏捏!

想到這兒,劉知遠心中豪氣頓生。用手指隔空點了點韓重贇,繼續說道,“你此番做事雖然魯莽,見識卻沒有差。爾父,爾父雖然追隨老夫多年,忠心耿耿。但眼界和擔當方面,卻終究……”

“主公,末將是人子,不敢聞父過!”韓重贇微微一愣,立刻正色打斷。

“哦?”劉知遠也是微微一愣,後半截關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誇讚之詞,立刻無法說出。老鷹餵食般歪着頭看了年青人半晌,才笑着說道:“好一個不敢聞父過,想不到你竟然是個孝子。老夫說爾父的幾句不是,你聽着都嫌刺耳。怎地先前偏偏要跟他對着幹?”

“卻可改之!”韓重贇想了想,非常認真地迴應。

第二章 霜刃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蓬篙 (七)第九章 長纓 (八)第四章 答案 (三)第六章 君王 (三)第八章 雄關 (五)第五章 草谷 (四)第三章 收穫 (三)第五章 草谷 (七)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五章 逝水 (八)第二章 款曲 (一)第九章 長纓 (一)第四章 撲朔 (二)第九章 暗流 (六)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一章 問道 (二)第二章 重逢 (四)第八章 崢嶸 (七)第十章 狂風 (二)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一章 新春 (八)第四章 歸來 (六)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一章 傳說(五)第二章 款曲 (六)第三章 收穫 (四)第四章 歸來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二章 謀殺 (三)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七章 勁草 (六)第四章 撲朔 (七)引子第三章 抉擇 (七)第七章 鹿鳴 (四)第三章 抉擇 (四)第六章 帝王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六章 紅妝 (三)第十章 易鼎 (五)第七章 仕途 (五)第四章 歸來 (六)第八章 人心 (九)第四章 虎雛 (四)第十章 狂風 (六)第四章 撲朔 (六)第五章 黃雀 (一)第四章 虎雛 (十二)第七章 仕途 (一)第十章 宏圖 (四)第六章 破繭 (八)第二章 霜刃 (九)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七章 鹿鳴 (五)第七章 治河 (三)第七章 勁草 (二)第六章 疾風 (六)第七章 塵緣 (九)第二章 蓬篙 (三)第六章 破繭 (八)第二章 霜刃 (六)第五章 短歌 (一)第二章 霜刃 (三)第三章 父子 (八)第四章 虎狼 (三)第八章 麋鹿 (二)第五章 逝水 (七)第八章 崢嶸 (九)第五章 求索 (五)第二章 重逢 (七)第二章 蓬篙 (六)第六章 君王 (二)第七章 勁草 (一)第四章 撲朔(四)第六章 紅妝 (九)第四章 歸來 (七)第八章 人心 (四)第七章 治河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七章 鹿鳴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八章 雄關 (三)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二章 風雲 (六)第一章 傳說 (九)第十章 奪帥 (三)第五章 迷離 (七)第六章 君王 (一)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三章 抉擇 (一)第八章 雄關 (四)第三章 收穫 (二)第七章 治河 (七)第三章 衆生 (四)第十章 狂風 (六)第四章 耕耘 (五)第四章 耕耘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