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校檢三軍

坐落在臺灣的安平離臺南的大都督府僅僅一個時辰的路,此處面臨大海,又在上鯤身的位置,扼住了臺南的秘密出海口,在海岸邊又安有堅固的炮臺,固若金湯,把整個臺南守的如同鐵桶似的。

崇禎十三年,炎黃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大年的前一天,位於安平的軍營迎來了臺灣建軍以來第一次閱軍。

一大早,李無庸就帶領着衆文武屬下,迤儷朝安平行來,雖然李無庸已經就任大都督了,在臺灣人人只知李無庸而不知崇禎,李無庸實際上就是臺灣的皇帝了,但儘管如此,李無庸也並沒有排個什麼依仗,在他看來,弄那些嚇唬人的玩意,還不如象正常一樣,一個人的魅力不是排場可以做出來的。戰神李牧、衛青等人深得軍心,都沒有擺什麼大將軍的排場。

安平的軍營李無庸是第一次到來,上次征討扶桑的時候,安平還沒有建造軍營。李無庸手下的數萬精兵就安置在這裡,老遠就看見了片片白影,不用說那就是營帳了,還不時的看到巡邏的士兵。

“主公,前面就是大營了。”施琅微笑道。看着他那微笑的神情,李無庸知道眼前的這坐軍營是施琅的傑作了,從遠處來看,整齊的營房,絲毫不見散亂,李無庸點了點頭,道:“走,我們去看看我們的軍營。”說着拍着坐騎飛奔起來,幸虧臺灣衆官員都不是中原的那些文官,只能坐轎子,想讓他們騎馬卻是不行的。當下也跟在後面飛奔起來。

“什麼人?大帥有令,軍營內不得騎馬飛奔,快快下馬。”李無庸等人剛剛接近大營,突然傳來一陣大喝。

李無庸聞言,朝施琅望去,臉色十分的古怪,以前在史書上也曾見到過這種情況,不過那個時候的對象是漢文帝,當年漢文帝爲了抵禦匈奴,親自慰勞軍隊,到霸上和棘門兩軍中時,都能騎馬徑直進去,將領們都下馬迎接和送別。接着到細柳軍,只見士兵個個身披鎧甲,磨利兵刃,把弓拉滿,戒備森嚴。皇帝的先遣使到了,進不去。先遣使說:“皇帝就要到了。”軍門衛官說:“我們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皇帝的詔旨。”等了不久,文帝到了,也不能進。於是文帝就派使者拿着符節傳旨給將軍說:“我要進去慰勞部隊。”細柳營將軍周亞夫才傳下命令打開營門。管營門的官兵對文帝隨行的騎士說:“將軍有規定,軍營內不準騎馬奔跑。”於是文帝也只有勒住馬緩慢慢走。到營中,將軍周亞夫手執武器長揖說:“穿甲戴盔的人不能下拜,請求用軍禮相見。”文帝爲之動容變色,只有俯身扶軾爲禮(式:扶軾致敬),並派人示意說:“皇帝恭敬地慰勞將軍。”禮畢纔回去。出了軍門,大家都很驚恐,文帝卻說:“啊!這纔是真正的將軍啊!”

旁邊的施琅見李無庸朝他看來,還以爲李無庸心中不喜,連忙拍馬上前,打量了那說話的士卒一眼,不看也罷,看了之後,氣的三尸神暴跳,“本將軍認識你,去告訴姚啓聖,大都督來閱軍,打開營門。”

“施琅,你放肆。”突然一個清朗的聲音怒吼道。接着就從營門的一隱蔽處慢悠悠的晃出一個年輕人,長的精精瘦瘦的,屬於一吹就倒的那個樣子,可偏偏這樣的人,臉上居然露出了戲謔的笑容。

“姚啓聖主公就在後面,你居然緊閉營門,你可知罪。”施琅怒罵道。

“施琅,我看你有罪纔是真,你在軍營前如此放肆,你身爲將軍,罪加一等。”姚啓聖毫不畏懼的回道:“軍營裡不得騎馬飛奔,此乃大都督親自制定,你難道讓大都督以身試法嗎?你居心何在?”一席話把施琅弄的口瞪目呆,居然還有這樣詭辯的。

李無庸夾了一下坐騎,上前說道:“施琅,你不是你小師父的對手,退下吧!”待施琅退下後,又對姚啓聖道:“人說姚啓聖一張利嘴,就是菩薩敗北,今日一見果然不凡,今天你做的對。打開營門吧!”

“謝主公。”姚啓聖樂呵呵的笑道。衆人見他麪皮如此之厚,倒也默默稱奇,只是施琅狠狠的盯了姚啓聖一眼,眼睛尚有怒火。

“你這個伍長就不要當了,跟着上來吧!”李無庸待行到姚啓聖身邊,淡淡的說道。後面的姚啓聖雖然自負才能,但還是面上露出喜色。

隨着營門大開,迎接李無庸的二十四聲炮聲響起,大營內傳來一陣鎧甲與刀劍的碰撞聲,一隊隊,一列列士兵穿着黑色的盔甲,如同黑色的洪流一樣分列道路兩邊,各部軍將見李無庸行來,皆單足而跪,大聲喊道:“參見大都督。”

而李無庸在衆文武的簇擁下,朝軍營中間的點將臺走去,點將臺四周設馬五對,纛十八杆,旗十八執,槍十杆,撒袋五對,大刀十口,曲柄黃傘二,直柄黃傘六,紅傘二,藍傘二,白傘二,繡龍黃扇四,金黃素扇二,繡龍紅扇四,綵鳳紅扇二,吾杖二對,豹尾槍四根,臥瓜二對,立瓜二對,方色旗二、青色白澤旗二,旗手戎裝而立。階下引幡、戟氂、戈氂、儀鍠各二等等,端的氣勢威嚴。

李無庸皺了皺眉頭,朝文臣之首的宋獻策望去,只見他正得意的摸着下巴下的鬍鬚,眉頭皺的更緊了,再朝其他人望去,只見衆人臉上皆露出得意的模樣,心底一嘆,知道這事就是瞞着他一個人了,當下嘆了口氣,默默的登上了點將臺。

衆人見狀,眼睛裡禁不住露出一絲喜意,眼前的這個哪是什麼一般的點將臺啊!分明就是個朝廷親王的儀仗隊。

坐在帥椅上,待衆文武站定後,李無庸瞟了宋獻策一眼,嘴巴淡淡道:“開始吧!”

顧炎武連忙拿出手中的一紙圈,大聲朗讀道:“明崇禎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明東番大都督李檢閱三軍於安平,並犒賞有功將士,賞銀,賜爵。有功人員如下:馮錫範、關爾森…。”安平上空迴響着顧炎武那清朗的聲音。

[無廣告小說奉獻]

第一百九十六回 新的開始第七十二回 李巖第三十六回 摘花小侯爺第八十回 山海夜話第一百八十一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二)第一百二十四回 小周後哭勸莊烈帝 姚啓聖大戰廣州城第一零六回 李無庸龍歸大海 順治帝漁翁得利第七十一回 聖人之後孔胤玉第一百七十八回 大決戰之疑神疑鬼第八回 斂財手段第一百九十回 大決戰之多爾袞之死 (二)第一百三十八回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第一百回 曹化淳假傳消息 莊烈帝活人作祭第一百四十三回 文武相爭是爲何 (二)第八十九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九)第八十四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三)第一百五十二回 昭陵與福陵 (五)第一百八十六回 大決戰之英雄遲暮 (一)第九十三回 圍困第二百一十回 陽謀離間第四十四回 土地國有 (一)第一百三十回 李自成招降吳三桂 多爾袞窺視中原地第二百一十五回第三十八回 收復臺灣 (一)第一百七十四回 大決戰之糜爛山東第一百六十六回 大決戰 (三)第六十二回 施琅之師第三十一回 福建任上 (五)第一零五回 清寧宮諸王公爭位 吳三桂兵阻山海關第一百三十六回 李公子兵起河南 山海關三虎對峙第七回 籌劃第四十回 收復臺灣 (三)第三十四回 買一贈二 (一)第八十七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七)第五十九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三)第一百八十一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二)第一百七十三回 大決戰 (十)第一零八回 宋獻策憂心忡忡 李無庸左右平衡第一百六十三回 大決戰前夕第一百一十七回 羅振川總領安南事 李自成自立大元帥第一百三十四回 李無庸孝陵祭拜 吳三桂衝冠一怒第三十五回 買一送二 (二)第二百一十四回 二連擊第四十三回 收復臺灣 (六)第一百四十七回 同樣是人距離怎麼那麼大第二百零四回 新的世家 (三)第二百零九回 秦氏忠烈第二百零八回 離間君臣第兩百零一回 “馬皇后” (二)第一百七十五回 大決戰之狼狽爲奸第一百八十一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二)第九十七回 六總兵狼狽逃竄 洪承疇兵困松山第一百四十六回 梟雄下棋 天下爲盤人爲子第二百一十五回第五十七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一)第三十八回 收復臺灣 (一)第一百四十一回 李巖兵投大唐第一零四回 多爾袞上呈戰報 皇太極吐血駕崩第九十二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十二)第二百零八回 離間君臣第一百一十五回 看史書君臣改計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七十回 千里餓殍第八十一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一)第一百一十九回 羅振川奉命奪關 趙鏡波兵阻雞鳴第一百三十五回 南京城風起雲涌 北京城瘟疫大作第一百二十一回 看天下羣雄紛爭 問江山誰人稱王第二百一十回 陽謀離間第一百五十回 昭陵與福陵 (三)第二十九回 福建任上 (三)第一零八回 宋獻策憂心忡忡 李無庸左右平衡第三十四回 買一贈二 (一)第二百零二回 新的世家 (一)第二百零九回 秦氏忠烈第一百七十七回 大決戰之土雞瓦狗第六十四回 大都督府 (一)第一百九十六回 新的開始第五十三回 《中倭江戶新約》(七)第一百一十回 都督府衆人齊聚 李無庸藉口興兵第七十五回 世界真是太小了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決戰之決定天下的兩股力量第六十一回 崇禎的心 (二)第六十六回 校檢三軍第一百五十九回 這年頭,騎驢也能上金鑾殿第一百八十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一)第二百零八回 離間君臣第八十七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七)第十九回 媚香樓 (二)第一百四十回 李無庸活捉黃得功第一百八十一回 大決戰之大沽口 (二)第四十三回 收復臺灣 (六)第一百五十七回 我要嚇嚇多爾袞第六十章 崇禎的心 (一)第二十六回 艦隊第二百零九回 秦氏忠烈第一百三十三回 顧炎武巧獻糧計 李無庸兵進南京第八十六回 北國千里入陣圖 (六)第一百二十八回 莊烈帝弒殺後宮 周皇后從容赴死第五十七回 《中倭江戶新約》(十一)第一百六十九回 大決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