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大夫將隕身

子夜時分,一名不速之客來到了禁苑神武軍駐地。秦晉打破了不見外來訪客的慣例,連夜接見了他。這個人與秦晉也算舊相識,當初在新安時,此人一番慷慨激昂的話令人至今記憶猶新。但讓秦晉破例的原因不在於此,案頭上放着一封字跡頗爲潦草的信箋,寥寥數百字讓他心驚不已。

“陳四郎接到敕書非常突然,走的急,不及向君親自告別,因此在倉促間只好手書一封令下走送來。”

秦晉看着面前的李萼,在長安城中蹉跎的這些日子,沒有磨光他的棱角,反而使之歷練的愈發沉穩。陳千里能夠在緊急時刻讓他來送這封干係極大,性命攸關的書信,也足見其對此人的信任。

“辛苦李兄連夜送信,陳四可還另有口信交代?”

李萼尋思一陣,搖搖頭,“陳四郎只叮囑下走送信,其餘並無交代!”

秦晉心下明白,陳千里出於謹慎起見,並沒有直言此行去潼關的目的,而且書信以蠟漆封口,他們事先約定的暗記也完好如初,說明李萼果真信任,對信中內容一概不知。

其實,陳千里之所以不想對李萼明言,倒不是不信任李萼,而是此事性命攸關,不想讓他捲入太深而已。秦晉能夠體察到陳千里矛盾糾結的內心。

但是,既然已經讓李萼來送信,這件事不論他之情與否,都已經那套干係。

秦晉頓了頓,緩緩說道:“陳四奉了聖命,到潼關去是要處置高大夫。”

然而李萼的表情並無多大的變化,只見他嘆息了一下,臉上流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實不相瞞,下走早就料到陳四郎此行目的,現由將軍證實,卻當真不知該如何應對!”

陳千里在掌燈時分,接到了大明宮中發出的敕書,令他一個時辰內整頓部衆,啓程東出。差事與處置高仙芝有關,但處置的的具體內容卻在另一份敕書中,那份敕書則在一名內侍宦官手中。

手握敕書的宦官秦晉也認識,就是與他有頗多交集的宦官張輔臣。這個人近來屢獲天子重用,這麼機密的事交由他來操辦,亦在情理之中。

唯有一件事秦晉想不通,陳千里並非天子親近之人,天子爲何會選中他參與其中,還一併頒下了兩道看起來有點奇怪的敕書。如果按照以往的慣例,這種事則是全權交代給內侍宦官的。

見到秦晉滿臉的不解神色,李萼坐直了身子,痛心疾首道:“天子年老昏聵,若非奸臣閹宦蠱惑,豈有這等自毀長城之舉?”

秦晉並不會天真的以爲,天子是受了身邊親信的蠱惑,但也沒有與李萼爭辯,因爲就算爭了也毫無意義。是奸臣閹宦的蠱惑也好,天子一意孤行也罷,都改變不了高仙芝即將倒黴的事實。

陳千里是最瞭解秦晉的,從新安千里轉進到關中,怕是半數以上是要救封高二位大夫,所以纔在突然離京這麼緊急的時刻留書秦晉,讓他早做應對。

但是,此時此刻的秦晉也無能爲力,身在長安的他連新安軍的指揮權都失去了,僅能調動的只有整備後的禁軍,要救高仙芝又談何容易?

不過新安軍此時尚未開出長安,如果聯絡得當,秦晉仍有可能提調這些曾經同生共死的舊部。

李萼甚至直接請纓,可代爲兩頭聯絡。

面對激昂澎湃的李萼,秦晉聲音轉冷。

“聯絡上了又當如何?起兵造反不成?”

李萼被問的一愣,下意識道:“當然是派出一支奇兵,伺機奪人,有陳四郎做接應,未必不能成事!”

然則,不論陳千里還是李萼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秦晉此時的想法已經與當初大爲不同,在進入潼關到關中以前,他曾天真的以爲,只要封高二人不死,唐朝天下的形勢絕不至於糜爛到一蹶不振的程度。可是在初涉朝廷權力鬥爭的邊緣以後,他忽然就有了茅塞頓開之感,此前的想法還是太天真了,以目前的情況推斷,就算封高二人不死,天子也不會再用這兩個人。

而且就算天子不得已重用了封高二人,朝廷上下的政爭如此尖銳,還能有多少讓他們閃轉騰挪的餘地?更何況還有一個極難容人的哥舒翰做了宰相,又豈能容忍同爲邊將節帥出身的高仙芝與之爭鋒?

說穿了,在滔滔歷史浪潮中,一兩個人的作用究竟有多大,秦晉的心裡已經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爲了一個個不確定的因素,貿然搭上數千新安軍兄弟的性命,這不是值不值得問題,而是在秦晉的心裡,每個與他曾經並肩作戰過的袍澤,都一樣重要,他要的盛世,絕不是以犧牲袍澤兄弟爲代價。

就內心而言,連秦晉自己都難以察覺,他與這個時代的名臣名將最大的區別,就是難以做到視生命如棋子一樣,可以隨意的擺佈利用。

在坐擁的資本驟然膨脹以後,他的顧慮和擔憂也隨之直線上升。隨着這種顧慮的直線上升,他就很難再向關外重重叛軍之中那般,敢於冒險,縱橫捭闔了。

秦晉的猶豫落在李萼眼裡,他的神情也漸漸冷了下來,出言譏刺道:“想不到傳言中的秦將軍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可嘆陳四郎所託非人,下走告辭!”

說罷,頭也不回的離開了禁苑神武軍駐地。

李萼走後,秦晉仰面朝天倒在榻上,不能輕易拿數千袍澤的性命做毫無意義的冒險,但是於他本人而言,卻並非如此。

遠遠的已經可以聽到雞鳴聲起,外面漆黑如墨,秦晉掐算時間距離天亮也不過個把時辰了。他閉上眼睛,默默打着腹稿。他已經有了決斷,天亮之後,即行入大明宮面聖,既然初衷未改,就不能坐看高仙芝蒙難。

迷糊中,秦晉沉沉的睡了過去,不知多久之後,他猛然驚醒,放眼望去,卻見窗櫺上厚厚的窗戶紙投進了白亮的光芒,牛油蠟已經燃盡,屋內光線昏暗,他長長抻了個懶腰,整肅冠帶,大踏步走了出去。

第六百三十四章:隱晦之交鋒第一百一十五章:天子言又止第七百九十四章:援兵求不到第八十二章:衣沾不足惜第六百九十三章:郎將欲行事第五百四十三章:驚聞河東事第一千一百一十章:各方終有命第二百六十三章:兄弟促膝談第三百六十三章:一戰解危機第七百四十五章:激戰啞口上第四百三十三章:使君收郡望第七百三十七章:新安有決策第九十六章:相疑誠可悲第三百四十九章:邊某不願死第一千三十七章:履新京兆尹第一千二百零六章:一怒心頭熱第五百五十章:陰謀於密室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葛羅祿之眼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不堪一擊也第二百六十章:使君將陛辭第八百零七章:百騎繞城走第二百四十章:衆叛且親離第七百四十六章:裴嗣終失敗第三百八十五章:直搗絳縣城第一百零二章:郎將掩真相第二十一章:石砲顯神威第六百七十六章:義士欲求死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辨華夷之禮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突然的賭注第六百五十四章:大夫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心有千不甘第六百四十四章:女人心思深第四百七十一章:曳落河來了第六百七十章:天下無雙全第五百三十六章:天子欲調兵第八百二十三章:大火驚天子第七十章:甕中再捉鱉第六百七十二章:廷議起爭執第六十九章:酒醉泄天機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遷都避災禍第一千二百五十章:兼容且幷包第六百八十章:炎涼冷暖哉第五百五十八章:行刑儆效尤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叛亂陡然起第一百五十五章:徵丁十六衛第八百三十六章:勸降卻徒勞第七百五十三章:順水有人情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瑣事盡纏身第六百零七章:私相定計議第七百八十八章:真正的內心第一百一十一章:宰相有諫言第一千章:秦晉終爲難第五百五十章:陰謀於密室第九百八十七章:李凱芳建言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愚蠢的統帥第五百三十二章:喪心病狂也第一千四百零四章:難逃的宿命第八百七十二章:大夫突遇刺第六百二十八章:東都忽內訌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南岸的夜襲第七百九十六章:田某有所悟第一百二十六章:生死一念間第八百一十六章:突兀的轉變第九百七十七章:花間談興掃第六百五十三章:永王下決心第七百四十六章:裴嗣終失敗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趁熱再打鐵第三百六十章:大軍過黃河第二百九十五章:慘勝如慘敗第四十章:名將兩茫茫第三百四十七章:天子終無力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尹心憂慮第六百三十四章:隱晦之交鋒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膽怯康多思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大仇終得報第九百二十一章:大廈將欲傾第九百三十八章:狀況突起時第一千一十六章:安然無恙矣第四百二十二章:責問清虛子第三百二十章:肅反捲風潮第九百九十一章:因私而害公第五百三十章:賊將添血債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兄弟待展翅第二百七十四章:妄議儲君位第七百一十四章:內監又反覆第五百二十五章:大火熊熊起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石砲入敵營第二百五十九章:諸將揣真相第三百五十八章:過河見胡將第七百九十三章:民營發神威第二百四十六章:心生蛇蠍計第一千二百零五章:野望庫思老第二百四十一章:落井又下石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形勢陡變化第九百四十三章:忍氣又吞聲第九百四十八章:人心蠢蠢動第五十六章:露布傳飛捷第三百九十章:胡將生詭計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盧杞返長安第三百三十五章:各有心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