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使君不止禍

在城中大商的幫助下,崔亮輕易的就集齊了數百石粟米。除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杜氏,多數人對他這個即將離任的郡太守都保持了足夠的敬畏。當然,他也十分清楚,如果不是靠着百姓的支持,讓秦晉狼狽不堪,這些變臉比翻書還快的商人們未必會如此的溫馴服帖。

然則,崔亮行事不誅心,只看結果,只要地方上的豪強站在自己一邊,在離開馮翊郡之前,秦晉就必然被他踩在腳下難以翻身。

“家主,糧食該如何處置?”

“這還用問,召集郡守府所有的佐雜皁隸,到驛館外發糧去!”

老奴應諾而去,短短的功夫裡郡守府裡幾乎所有的佐雜和護衛都被調動起來,往驛館外運送糧食。

崔亮想的更爲周道,除了發放粟米以外,郡守府的差役還在百姓聚集地外圍支起了數十口大鍋,當衆爲聲討秦晉的百姓們蒸煮米飯,而且這還不算十幾支肥羊亦被宰殺拾掇乾淨,投入大鍋中燉煮。很快,米香與飯香就以數十口大鍋爲中心瀰漫開來。引得驛館外所有人都流涎不止。

恰在此時,崔亮在護衛的護持下來到了人聲鼎沸的現場。不過,他來到以後的第一件事卻並非爲百姓們叫好助威,而是擺出了一副苦口婆心的姿態,苦勸百姓們不要給秦使君添亂。

“都靜一靜,靜一靜,崔使君要訓話了……”

百姓中的領頭人立即出面維持秩序,原本鬧哄哄一片竟在霎那間安靜了,以至於驛館內繃緊了神經的神武軍都詫異的身長了脖子,意欲看清楚外面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

崔亮乾咳了一聲,雙手抱拳高高拱起。

“諸位父老請聽崔某一言……都散了吧,回家去,崔某爲諸位準備了米和肉……”

百姓人羣中立即就有人義憤填膺的高聲道:“使君一心爲咱馮翊百姓謀福,姓秦的算什麼東西?初來乍到就百般針對,咱們深受使君大恩,能答應嗎?”說着,他又回身掃視着身周的人,連聲喝問。

“不能,神武軍滾出馮翊,馮翊不需要……”

眼見百姓們的情緒被調動了起來,崔亮滿意的露出了一個不易察覺的笑容,不過他卻雙手虛壓,示意百姓們稍安勿躁。

“諸位要理解他們,神武軍是北衙三軍之一,朝廷派遣他們來平亂,足見對我馮翊百姓之重視。只不過,神武軍中將士多是勳戚貴胄子弟,紈絝習氣在所難免,崔某在這裡替他們求個情,擔待一二如何?等到皇甫恪叛亂平定以後,他們自然便當返回長安了!”

然而,崔亮的話非但沒能安撫百姓們愈來愈激憤的情緒,反而如冷水滴入了滾熱的油鍋一般,激起了陣陣聲浪。大唐雖然富庶,但爲富不仁的豪強亦比比皆是,百姓們自然對這些錦衣玉食的貴戚們毫無好感,甚至是充滿了仇富一般的憎惡。

“讓神武軍滾回長安去,滾出同州城!”

在領頭人的振臂一呼下,百姓們紛紛景從,咒罵着,痛斥着,要求神武軍離開同州城,滾回長安去。

驛館內的甲士都是軍中精銳,何曾領教過被百姓們如此鄙薄憎恨,雖然憤然不已,但卻無可奈何,幾乎所有人的眼睛裡都充滿了一種茫然。神武軍是奉詔平叛的,自到同州以後,不但攆走了皇甫恪叛軍,而且對城內外的百姓秋毫無犯,他們實在難以理解,爲什麼自己會遭到百姓們的憎恨。難道崔亮這老賊給同州城的百姓們都灌了迷魂湯嗎?

幾個脾氣暴躁的隊官已經忍不住要出去和那些是非不分的百姓們理論理論,但秦使君此前曾下嚴令,所有人沒有軍令不得踏出驛館半步,不得有一木一鐵出了驛館的院牆。

這種窩囊氣實在令人沮喪,甚至連一向驕傲的盧將軍都換上百姓麻衣扮作雜役悄悄的混出了驛館。

但總體而言,驛館中的百餘神武軍還是保持了相當的剋制。與之相反,監軍景佑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和恐懼之中。比起邊令誠和程元振,景佑實在是個膽子不大的厚道人,在秦晉面前沒有一絲監軍的威風,在神武軍面前也從來擺不出監軍的架子,事到臨頭除了不斷的低呼“這可如何是好”,就再也拿不出其他主意。

幾經猶豫,他還是找到了秦晉,用一種近乎哀求的語氣說道:

“秦使君,不如,不如就低個頭,等崔亮那廝走了,使君手握郡守印信,誰還敢跳出來爲敵呢?”

在他看來,秦晉在與崔亮的鬥爭裡,已經完全落於下風頭,幾乎沒有翻身的可能了。

這個崔亮表面上看是個懦弱的人,實則卻頗有手段,和這種人爲敵,本身就不是明智的選擇。

見秦晉默然不語,對他的懇求不置可否,景佑咬了咬牙催問道:

“秦使君倒是說句話啊,再這麼下去,全城百姓都被鼓動起來,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神武軍給淹沒了!”

如果崔亮鼓動同州城的守軍與神武軍爲敵做對,大不了就以暴制暴,神武軍對此輕車熟路毫無心理負擔。可崔亮鼓動的是百姓,難不成神武軍還能對百姓刀槍相向嗎?當然不能!景佑雖然是個宦官,但也記得太宗文皇帝所言,“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擅殺百姓,恐怕就會成爲天下人的公敵吧!

良久,秦晉才面無表情的反問:

“監軍怕了?”

“怕,奴婢怕死了,同州城裡百姓十數萬,一旦羣起而攻之,秦使君何以自處啊?對,百姓們未必有明辨是非的心思,可崔亮卻是個善於鼓舌的小人,百姓們聽他的,買他的帳。咱們和他硬頂,卻沒有反制的法子,吃虧的還是咱們啊!”

其實,景佑還有另一則沒有明說,他是第一次奉詔出京監軍,不想就此鎩羽而歸,成爲宦官們的笑柄。

“監軍稍安勿躁,你可曾見過秦某束手無策?”

秦晉的反問讓景佑敏銳的嗅出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難道秦使君這是在欲擒故縱?回想一下,秦使君自從聞名於朝堂之後,的確不曾有過一次失手,就算在最危急的時刻,也有起死迴天的法子。頓時,這位監軍的胸膛裡騰起了一陣希望之火。

“使君莫非是在欲擒故縱?”他拍了拍胸口,“原來使君早有妙計,害的奴婢白白心驚!”

……

王校尉如坐鍼氈,新任使君遇刺使得神武軍得了口實,堂而皇之的派兵駐紮各門,雖然沒有驅趕本城的守軍,表面上相安無事,但仍舊使他如鯁在喉。爲此,王校尉還曾派人去請示崔亮該如何處置,其實是期望崔亮爲其撐腰,將這些居心叵測的神武軍攆回軍營去。畢竟崔亮和他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當不可能袖手旁觀。

可崔亮的態度竟是不予理會,聽之任之。並正告他,千萬不要與神武軍有正面衝突,否則後果自負。

王校尉無奈之下,只好暗自長吁短嘆,打算遠遠避開這些惹不起的瘟神。

然則,對方似乎並不打算放過他。那個姓盧的將軍便拉着他喝了一夜的酒。

幾大碗酒下肚以後,王校尉發現,對方雖然是世家大族子弟,卻並沒有趾高氣昂,眼高於頂,甚至言語間還頗爲有禮,那張臉儘管不苟言笑,但從此人的目光中他並沒有發現惡意。因此,便也漸漸的放鬆了最初那濃濃的戒備心理。都是帶兵的人,觥籌交錯間,距離感也不免一點點的縮小。

如此這般,盧杞一連拉着王校尉喝了一日兩夜的酒。幾乎日日宿醉,甚至於驛館中的秦使君焦頭爛額也懶得理會。

王校尉忽然意識到,原來這神武軍也不是鐵板一塊,似乎盧杞有坐山觀虎鬥的意味。發現了這個秘密以後,他大爲興奮,覺得可以將此人拉過來,大有可爲。

只是王校尉不管如何旁敲側擊,盧杞只是態度曖昧,不肯有任何傾向性的表示。他這才發現,盧杞是條狡猾的狐狸,自己未必能夠拉得住此人。也許只有崔使君這種身負謀略的人才能駕馭得住。

意識到這些,王校尉當即遣人往郡守府去給崔亮送信,告訴他盧杞也許就是給與秦晉致命一擊的關鍵所在。

一切都交代完畢,王校尉揉了揉太陽穴,連續兩夜的宿醉讓他頭疼不已,熾烈的陽光晃得人有些睜不開眼睛。他嚮往常一樣,帶着親隨於各門巡視,現在畢竟是非常之時,除了協助崔亮對付秦晉以外,還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防止叛軍奸細趁亂髮難。

秦晉遇刺後,同州四門曾封閉了一日一夜,以緝捕兇手。後來,崔使君與縣令薛景仙一齊決定,不能因爲搜捕兇手而使百姓困於城內外,便旋即又解除了禁令。對此,那盧將軍也沒有任何反對的表示。

所以,今日出入同州城的人流明顯比往常多了不少。看着摩肩接踵的人流,王校尉的眼睛忽然落在了一名青衣漢子身上,他只覺得這個人十分面熟,似乎在哪裡見過。

第一千零五章:故人再相見第四百一十六章:獻上伏火方第一千九十八章:心中百味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賽義德兄弟第五百一十三章:設計賺城門第一百六十九章:名門出虎子第九百四十一章:翻天入敵營第六百三十三章:拜訪秦大夫第一百三十四章:寺中有貴客第二百五十九章:諸將揣真相第一千四十章:閒人自討苦第七百二十七章:點火出奇跡第一千七十九章:沙場爲國死第三百八十五章:直搗絳縣城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劍指呼羅珊第三百二十四章:爲誰驅虎邪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堅守終有報第二百六十章:使君將陛辭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花無百日好第三百二十九章:輕敵中詭計第五百八十章:樹倒猢猻散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哈里發送禮第六百二十八章:東都忽內訌第五百一十三章:設計賺城門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對峙顯危機第一百九十六章:善人以致用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禍福兩相依第二百三十三章:君臣再相見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禍根已深植第八百五十章:罰資以贖罪第九百四十四章:徹底削羽翼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意外遭遇戰第九百四十六章:遮天無窮盡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偷襲埃蘭城第九百零一章:百姓有熱血第八百一十五章:奸相的謀劃第七百一十六章:天雄節度使第八百二十五章:攻心方爲上第九百四十章:黑煙滾滾來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阿巴斯之敗第六百五十六章:宰相的忌憚第五百七十七章:暗自有勾結第一千二十四章:消息動長安第六百九十四章:人贓俱獲矣第九百八十七章:李凱芳建言第九百九十七章:房李歸長安第五百六十三章:困獸決死戰第七百二十九章:將相起爭執第一千二十七章:戈壁寸寸行第三十八章:再遇胡家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草原有雄鷹第一百一十章:相公欲離間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南岸的夜襲第六百零九章:天子的建議第四章:朝廷誰請纓?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呼羅珊總督第七百八十二章:秦琰的不滿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興風難作浪第五十一章:蜉蚍撼樹也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將軍入王都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羅祿第五百零一章:君臣雙淚垂第五百九十七章:胡將終成奴第八百零二章:千金市馬骨第四百七十六章:天子思賢才第四百四十三章:潼關終失守第七百八十六章:子琦存死志第二百七十章:天子心難測第四十六章:回天乏術否第一千三百零六章:血染陌刀身第四百二十九章:胡將生退意第四百八十七章:魑魅與魍魎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第九百三十七章:接管長安城第七百四十三章:死中又得活第五百六十六章:忽聞安西軍第一百二十九章:金甌不自持第一百零四章:以退便爲進第七百一十七章:步步皆爲營第一千三百零八章:鏖戰無名坡第一千六十六章:囹圄見故人第二百九十五章:慘勝如慘敗第九百一十四章:渭水向東流第八百六十四章:大夫亦心軟第一千三百三十章:殘酷向北方第七百四十八章:火燒三萬兵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命運多不同第六百六十章:宰相被糊弄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接見庫思老第一千七十三章:無意的對話第六百三十九章:殿上各爭執第四百四十八章:官民盡投降第二百一十八章:磨刀霍霍來第九百六十七章:沉着慢處置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行商不要命第三百一十五章:皇甫興師來第十八章:張網待逆胡第九百三十章:進退兩難也第一千二十三章:事起突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