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肅反捲風潮

一大早,杜甫洗漱完畢簡單吃了點東西,就一頭扎進了縣廷正堂,一干佐吏早就齊齊候着,等待縣令分配新一天的任務。

“據知情者舉報,陳家仍舊販運私糧,且數目不小,今日所有人都去偵辦此事,一旦查實,人贓俱獲,便照例行事。好了,都去吧!”

簡單的一句交代後,正堂內的佐吏一鬨而散。一個多月以來,這套偵緝私糧的把戲他們早就使得爐火純青,非但出盡了威風,還會在偵緝行動中分得可觀的賞金,試問誰不爭先恐後?

杜甫也分派完了任務,也不得閒,他不會親自到一線去搜集陳家販運私糧的證據,但還是要給陳家最後一個機會。畢竟陳氏乃馮翊大族,一旦連根拔起,造成的影響亦不可估量。

在陳氏之前,同樣因爲販運私糧被連根拔起的還有向氏,只不過秦使君爲了殺雞儆猴,查出了向家勾結皇甫恪的實據。但令人意外的是,向家居然和關東的僞燕暗通款曲,這就觸及了秦晉的底線。原本只是抄家,治罪首惡的處罰,立即就狠了十倍百倍。

種種證據查出來還有什麼好說的?秦晉當即下令,將向家老少數百口一併緝拿下獄,成年男丁斬首示衆,女眷發與官府爲奴,未成年的男子則淨身之後送往宮中爲宦官。

事後,秦晉將此案正式行文報與政事堂知曉。破獲了地方謀逆勾結安賊叛軍的大案,政事堂的宰相們當然不能唱反調,還特地下發了褒獎令,鼓勵地方窮究反賊。由此,竟在關中各郡縣掀起了一股肅反之風。

尤其受累的就是各地商賈之家,不管有背景的,沒背景的,背景大的,背景小的,因此而破家者不計其數。就算在風潮中保住了門庭的,也是日日在驚懼之中,不知哪一日厄運就會降臨。

這種局面固然有其複雜的政治因素,但根本處在於,商賈的屁股幾乎沒有一家是乾淨的。他們溝通大江南北,追本逐利,不管是李氏坐江山,還是安氏坐江山,坐江山的皇帝是漢人,抑或胡人,於他們又有何干?商人的根本乃是逐利,所以,在這種風雨飄搖的時刻,哪一個肯於在一棵樹上吊死呢?勾連安賊叛軍也就不足爲奇了。

那些爲商賈做後臺的大背景在這種風口浪尖上,又哪裡會爲這些人搶出風頭,擋風遮雨呢?爲了避免自身被牽連進去,便徹底放棄了對他們的庇護。

簡而言之,這股風潮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掀到了最**,幾乎使得關中商賈勢力盡數被毀。

只是這一切一切的開始都從馮翊郡同州城來。其中最直接的參與者就是縣令杜甫。

對於從向家開始,蔓延整個關中的針對商賈的肅反,杜甫是深有自責的。

在他看來,如此大規模的抄家和殺人,無非是覬覦着那背後的有人財富,又有誰在乎那些獲罪者是否真的有罪呢?

但秦晉卻斥責杜甫,這是婦人之仁,也是一廂情願的幻想。商賈貿易四通八達,如今關外半數河山落在了安祿山手中,商賈們有幾個不早早的未雨綢繆?只要查有實據,就必須依法嚴處,絕不能留情,在這種緊關節要的當口,是萬萬不能心軟的。

“子美兄,我曾經聽說過一句話,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克的。潼關雖爲關中鎖鑰,須緊防的敵人不再外而在內……”

對此,杜甫竟找不出來一字反駁,但他後來卻覺得,與其說內部的威脅在商賈,倒不如在朝堂。只要政事堂的宰相們但凡爲了爭權奪利不擇手段,做出自毀長城的事,比那些私下裡勾連安賊叛軍的商賈們,爲害豈知高出百倍千倍?

但是這種話又豈是區區縣令能夠說的,就算說了,又有誰會聽?秦使君不也是在朝堂爭鬥中不堪其擾,才自請外出的嗎?

所以,杜甫只得選擇埋頭做好秦晉交代下來的差事。

到了陳家,陳家的家主對這位破家縣令大爲忌憚,好生陪着小心,殷勤招待着,不敢在言語中有一絲得罪。

“杜某直言相告,縣廷已經掌握了貴府販運私糧的證據,如果貴府能夠就此懸崖勒馬,一切還有迴旋的餘地,否則……”

杜甫向來不善拐彎抹角,直截了當的向陳氏家主下達了最後通牒。

那陳氏家主始終陪着小心,卻不想對方一點情面都不給,直接就出言相威脅。他的臉上露出了一個苦澀的笑容,然後兩手一攤道:

“明府既然看上了在下的家財,就放手去拿算了,何苦又上門羞辱於人?”

商賈之家向來重利,杜甫本想曉以利害,這些人就會有所收斂,做出正確的選擇,誰又能想到此人竟是死不悔改呢?

“你,你,杜某若真想羞辱於你,又何必親自上門?”

但不論杜甫如何說,陳家家主只擺出了一副人而處置的架勢。

最終,陳家還是沒能避免掉被抄家滅族的下場,而從陳家抄沒出來各種信件裡,居然還牽出了一大批的官員。這其中有馮翊郡本郡的官員,也有朝廷裡的高官。牽連官員的信件以外,還有何安祿山僞燕高官的往來信件,其中一封署名爲嚴莊的信件讓秦晉格外注意。

看來,陳氏之所以負隅頑抗到底,也正是因爲此了。

打擊販運私糧,並不是秦晉的目的,他的根本目的還另有所在。

馮翊郡率先結束了對商賈的肅反,最後三家大商股只有杜氏一族成爲倖存者,一家獨大。儘管通州城裡謠言甚囂塵上,都說杜甫乃馮翊杜氏族人,自然出手偏袒。

杜甫有口難辯,秦晉則對此毫不在意,他纔不相信杜甫會徇私偏袒。

於是,第一道政令緊隨其後出爐了,郡守府政令下達即日起,本郡鹽鐵糧均由郡守府同意調配,商賈販運,須在郡守府申領配額,否則任何以上三種貨物的販賣均屬違法。

此令一處,立時招致了很多人的詬病,認爲這是秦晉要將商賈之利吃幹榨淨。但緊接着,修正政令又在當日晚些時候發佈,大致意思是運進的配額原則上沒有上線,運出卻需要嚴格執行配額。

……

裴敬的傷勢經過一個多月的將養早就恢復如初,但是,他的差事卻一直空懸,秦晉始終沒有確定給他安排任何位置。雖然一直賦閒,他卻在同州內外來來回回走了不下數十遍,對此地的基本情況也算小有了解。

只是對地方越是瞭解,裴敬就越覺得秦晉剛剛頒下的政令是徹頭徹尾的昏招。這麼做等於竭澤而漁,殺乾淨了賺錢的商賈,還有誰負責流轉貨物呢?

裴敬以長安大商的身份甚至拜訪過當地一些小有名氣的豪紳,從中還發現了另一個問題。

政令中具有明顯的傾向性,貨物只許進,不許出,但如此以來,商賈又如何漁利?讓他們一直賠錢嗎?

“就算杜家已然成爲秦晉的忠實走狗,他們也不會肯於一直持續這種只賠不賺的買賣……

一名豪紳毫不掩飾的表達了他對秦晉的不滿和敵視。

經過一番細緻的瞭解以後,裴敬認爲他有必要對秦晉做出適當的提醒。奈何,秦晉一直避而不見,這是明顯對他的不滿,朝邑城的慘敗似乎使他徹底失去了秦晉的信任。

但是,裴敬並沒有放棄,他找到了盧杞,向他提出了自己所發現的種種問題。

盧杞靜靜的聽着裴敬的講述,良久之後纔將其打斷。

“使君行事向來有先見於人,我也曾幾次問過,但都沒有答案。你來找我,實在是找錯人了。”

裴敬急道:

“難道,難道你就是這麼稀裡糊塗的看着嗎?”

對此,盧杞只能無奈的一攤手。

“我在同州僅僅負責提調練兵,餘者政令也是沒有插手的餘地,你來找我不如去問問杜子美,他現在可是使君面前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就連那個出賣舊主的長史嚴倫,也比咱們神武軍風光多了”

話語中竟流露出了些許的泛酸之意。

裴敬大爲驚訝,想不到秦晉竟然不完全依靠神武軍老人在地方上推行政令,而是另起了一套爐竈,其中的人物也是魚龍混雜,既有杜甫這種從長安跟隨過來的,也有就地從崔亮手下招募過來的,其中嚴倫就是典型的代表。

聽到盧杞有一句沒一句的抱怨,裴敬忽然好似意料到了什麼。

“也許,也許咱們都會錯了使君的意!”

“會錯意?”

盧杞凝眉問道,裴敬於他是發小,又是袍澤,兩人自是可以無話不談。

裴敬忽而轉換話題問道:“使君在長安最糟糕的情況是甚了?”

盧杞想了想說道:“自然是攪合進了政爭,左右爲難,最後難以脫身……”

“正是,使君對此感同身受,自然不想神武軍也捲入地方爭鬥,如此置身事外,將來纔好無所顧忌,無所牽掛……”

對裴敬的話,盧杞還是有些不明白,使君放着神武軍現成的力量不用,卻拐着彎的用杜甫嚴倫等人,怎麼看都有點脫褲子放屁的感覺。

裴敬又思忖了一陣,竟語出驚人。

“也許,也許使君認爲平靜的日子不會持續多久,神武軍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

第八百五十七章:心思又深沉第八百九十七章:大難各自飛第十四章:唐兵半不歸第七百二十七章:點火出奇跡第一千六十四章:大夫爲救星第三百五十四章:有虛則有實第四百零一章:使君識奸謀第一百二十一章:再得聖人心第九百一十九章:四面皆楚歌第一千二百九十章:總督的麪條第三百二十二章:使君與明府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亦爲有情人第四百九十九章:小人亂攀咬第一百七十五章:激將爲軍心第七百一十二章:出兵成定局第八十六章:泰山鴻毛哉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王子的愁雲第一百七十四章:初心自難改第九百九十二章:飛來橫禍也第一千二百零三章:木鹿城慘劇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山窮終有路第四百四十六章:清虛進逆言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戈爾幹決戰第五百一十章:夜半劫軍糧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聰明反被誤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哈里發反擊第四百二十三章:絕地大反擊第三百四十五章:大使生暗心第四百六十三章:李唐命猶在第九百二十五章:竇憲的打算第一百四十七章:瑣事亂人心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衆叛已親離第一百零二章:郎將掩真相第二百四十章:衆叛且親離第八百六十七章:引出叵測事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蔥嶺的巧遇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意外的發現第九百零四章:大志在天下第七百二十八章:破城乃易事第四百九十一章:驚聞勤王師第一千七十七章:河東蠢欲動第五十五章:問君幾多悔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絕路能逢生?第四百九十七章:宰相失所望第四百二十章:兵臨絳城下第九百五十九章:又見好消息第一百六十九章:名門出虎子第七百五十一章:秦晉出重手第五百二十章:危機陡然來第一百五十三章:天子思良臣第二百零九章:一肩挑天下第二百一十四章:父子將對峙第一千九十九章:奇恥大辱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波斯王之悟第一千一百九十章:賽義德兄弟第九百零八章:賊子終伏法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逃出亂兵營第七百八十四章:突然發難也第一千一百章:坐守已七日第三百二十一章:捉錢有令史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兄弟待展翅第九百五十三章:無辭愈加罪第二百六十二章:世事難洞明第二百六十一章:相公千叮囑第三百四十九章:邊某不願死第一千二百十二章:再借鬼神力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禍福兩相依第六百二十三章:民心未必齊第六百六十四章:小吏難遮掩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東返在眼前第一千一十七章:兔死狐難悲第一千八十三章:長安與范陽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禍福兩相依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子積威重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可薩人來訪第七百一十一章:急轉又直下第五百七十五章:架在火上烤第三百三十二章:天子用此賊第九百三十一章:兩相爭熟強第八百七十一章:解決小麻煩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亂臣與賊子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螳螂欲捕蟬第七百五十六章:註定必落敗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命運多不同第四百一十八章:花槍顯神威第三十三章:錯與衚衕仇第一千七十一章:陌刀只向前第七百六十四章:執賊首要挾第二百五十五章:東市慘行刑第四百七十一章:曳落河來了第六百一十六章:儲君位已定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對牛在彈琴第三百四十章:趁夜攻皇城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長安妖風起第九十章:波瀾又再起第一千三百零七章:行事反其道第一百七十四章:初心自難改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羅祿第七十六章:君臣起爭執第三百五十七章:將軍欲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