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當頭一棒喝

“卑下願助使君平定河東,掃平河北!”

激動之下,杜乾運脫口而出,但秦晉卻搖了搖頭。

“平河東易,平河北卻是難上加難。”

杜乾運又是一愣,問道:

“河東既下,其勢便成,神武軍入大河東流,猛虎下山,何愁河北不定呢?”

秦晉不答反問:“倘若如此,朝廷爲甚三番五次失敗於河北?”

這一問讓杜乾運張口結舌,他對此只簡單的總結爲唐.軍戰力低下,內部將領勾心鬥角。所以,得出的結論是,**之敗,多半要怪在自家人頭上。可是聽秦晉的語氣,似乎朝廷在河北道兩次發起反攻的失敗,似乎並非僅僅與此。

“卑下糊塗了,請使君解惑。”

秦晉在屏風上地圖前伸出了右臂,於河北道的位置上重重點指了兩下。

河北道乃叛軍老巢,任何人打算染指此地,都繞不開安祿山麾下的幽燕精銳。換句話說說,除非安祿山的精銳人馬打光了,否則是絕不會輕易放棄幽州的。

因此,表面上看,**是在爭奪河北道一處,但實際上卻是在與整個僞燕作戰,相較之下,朝廷每每只是策動地方自發的組織反擊,身在河北的**甚至連偏師都算不上,絕大多數都是倉促組建的團結兵,試問這種懸殊的實力差距之下,又怎麼可能打勝仗呢?

結果只有一個,只能是**慘淡經營之下,又因爲關中與河北道的通路河東道被叛軍佔據,最後只能在內外交困下無可奈何的失敗。

當初顏杲卿發動河北道十五郡一同反安祿山,一度在聲勢上鬧的轟轟烈烈,可不到一個月的功夫就被安祿山鎮壓的徹底銷聲匿跡,原因正在於此處。包括封常清在內,據說一樣經歷了數次慘敗,最後才終於抓住機會打了個漂亮的反擊戰。

但是,如果河東道這條通路仍舊被叛軍佔據,可以想象,處於內外無援境地的高仙芝,只會一日比一日艱難。秦晉從馮翊郡太守的任上,將手伸向河東,不顧一切的打算掃清關中通往太原的道路,根本目的正在於此。

當封常清三個字從秦晉的口中說出來時,杜乾運這才一拍腦袋恍然大悟。原來使君並非要親自到河北去,而是藉助封常清在河北的兵力而達成目的。

追隨秦晉多半年以來,杜乾運自認爲摸清楚了秦晉的脾氣秉性,尤其是在河東道的數次大戰中,秦晉素來借重多方力量,比如皇甫恪,這樣一個桀驁之人居然也被收拾的服服帖帖。但他隨即又有些擔心,封常清畢竟是做過節帥的人,身份地位可遠非皇甫恪能比的,秦晉能夠如法炮製此人嗎?

心事重重下,杜乾運就不由自主的擡起頭來,去看秦晉。只見他似乎信心滿滿的樣子,擔憂也就跟着少了幾分。

這時,秦晉突然話鋒一轉,提及了組建新衛隊的事。

“明日開始,我會先從各軍中抽調符合條件的五百人,但軍資武器卻要你的商隊另行置辦。”

杜乾運大爲驚訝,“武器鎧甲向來由朝廷調撥,而且神武軍在絳州一戰中也繳獲頗豐,怎麼還要另行置辦呢?”

這在他看來有些難以理解,如此做除了鋪張浪費以外,杜乾運想不到還有更好的影響,可是這種做法卻與秦晉一以貫之的脾性大相徑庭啊。

“軍中的武器鎧甲都是朝廷撥付來的不假,但都是些次等貨,包括神武軍前軍在內,武器鎧甲也不是軍中最好的……組建的新衛隊要成爲神武軍中各營側目的標杆,所以硬件條件必須是軍中,乃至天下最好的。”

聽了秦晉的要求,杜乾運直皺眉咂舌,但好在僅僅是裝備五百人的規模,還有運作的餘地,如果是整個神武軍,就算他傾盡所有金銀,恐怕也未必能使得天子和政事堂的宰相們點一點頭。

就比如這回運來的神臂弩,乃是杜乾運花錢大點買通了所有關節要員,以神臂弩充作普通弓矢,才得以運抵絳縣。所以,這種方法可一而不可再。

“軍器監丞雖然是咱自家人,但畢竟武器鎧甲是要從府庫中調撥的,手腳做的多了,只怕會東窗事發,惹來大麻煩的……”

秦晉見杜乾運似乎沒有領會自己的意圖,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

“你誤會了我的意思,誰說天下武器鎧甲一定要出自長安武庫呢?”

聞言之後,杜乾運只覺得陣陣窒息之感騰然而起,呼吸困難之下好懸沒暈厥過去,內心的震驚無以復加,難道秦使君打算在神武軍中私造武器鎧甲?

唐朝發令雖然不像漢朝那麼殘酷嚴苛,但對於武器鎧甲的源頭控制一樣是極爲重視的。不經朝廷允許,私自打造鎧甲超過十付,則會以謀逆論處,夷滅三族。

“使君要自造鎧甲武器?”

面對杜乾運有些結巴的疑問,秦晉點了點頭。他這麼做乃是出於更長遠的打算,出於對李隆基的認知,朝廷對神武軍的刁難只會一日甚過一日,也就是說越往後擺在他面前的路就越是狹窄,這一點若只想着從長安那裡尋找解決辦法,無異於緣木求魚。

而這種艱難處境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朝廷在箭矢上的剋扣,與糧草上袖手旁觀。

自從離開長安以後,長安沒有爲神武軍再撥付一粒糧食,如果沒有商貿得利做支撐,只怕神武軍早就作鳥獸散了。

就在近日一早,他剛剛接到了來自長安的密報,政事堂駁回了神武軍第三次請調箭矢的要求,而據說此事中間有高力士的參與,才被迫夭折……既然其中牽扯到了高力士,秦晉就有理由相信,這背後一定會有天子的影子。

所以,爲解決眼前的困難也好,着眼於未來也罷,都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神武軍的武器供應問題。與僞燕叛軍的較量一定是持久化的,少則三五年,多則十年八載,如果沒有穩定的軍用物資做支持,是絕難長久的。

“場址已經選好了,就在蒲津!這件事,你要優先去辦,從有經驗的工匠到所有物料,必須優先解決。”

經過了初時的震驚之後,杜乾運的心境已經稍有平復,面對秦晉的信重與囑託,他沉聲應諾,保證會不辱使命。

這時,正堂後面一處便門的門簾被從外面挑開了,一名親隨邁步進來,手中還捧着一支銅管。只見他輕手躡腳的來到秦晉的書案前,將手中銅管輕輕的放在了一疊公文之側。

杜乾運暗道果然如此,秦使君果然另有信息渠道,心下不由得暗暗慶幸,虧得平日裡沒有像以往那般弄虛作假,否則自己的下場絕對是不堪設想。

秦晉果然立即從屏風地圖前快步走向了書案,伸手將銅管從書案上抄起,三兩下拍開了封泥,旋下銅管的一端,從裡面倒出了一卷羊皮紙。

將羊皮紙展開後,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蠅頭小楷。杜乾運不安分的瞥着眼睛,試圖看看上面究竟寫了些什麼,但距離太遠,根本就看不清羊皮紙上面的任何一個字。

這張羊皮紙的確是來自長安的密信,其內容的前半段在秦晉的意料之中,可後半段卻讓他疑惑了,皺着眉思忖了好一陣,也沒有個結果。

於是,秦晉擡手將羊皮紙遞給了戰戰兢兢的杜乾運,他想聽聽這個人的看法。

見秦晉竟對自己毫不避忌,心中大是動容,杜乾運誠惶誠恐的接過了秦晉手中的羊皮紙。粗略掃了兩眼,上面所記的內容果然與猜測大致不差,是來自長安的密報。只是密報上沒有落款,當然也就看不出這個密報之人究竟姓甚名誰了。

密報的前半段彙報的是韋濟找到了鄭顯禮,試圖通過鄭顯禮與秦晉溝通,表達了他的和解意願。這一點,原本就在他們的意料之中,韋濟在朝中根基很淺,翅膀遠還沒硬到可以單飛的地步。

杜乾運曾建議秦晉趁此機會徹底踩得韋濟不得翻身,也向那些有異心的人發出警告,一旦做出不軌之舉,便是這種悽慘下場。但秦晉卻並無趕盡殺絕之心,在教訓了韋濟之後,還打算留用此人。當然,讓此人多受些苦頭是免不了的。

密報的後半段,則讓杜乾運渾身寒顫,短短几百個字讀罷,竟出了一身冷汗,連錦衣袍服都打的透溼。

“張清爲京兆尹,天子,天子究竟意欲何爲?”

秦晉面色陰沉,良久才說了一句:

“太子不會被廢,諸王的期望怕是落空了。”

聽了秦晉這句不緊不慢的話,杜乾運竟失聲道:

“太子必須被廢,否則豈非是神武軍大禍臨頭了?”

長安兵變中,神武軍雖然曾短暫的與太子聯合,但後來終究是刀槍對立,倘若太子在天子百年之後承繼大統,豈會有仇不報?

但是,他看秦晉卻好像混不在意的模樣,彷彿天子任用張清爲京兆尹和自己沒有半點關係一般。

“眼下神武軍正到了發力的關鍵處,卻,卻又般天地了……”杜乾運重重嘆氣一聲,“早知如此,還不如讓韋濟留在京兆府……”

秦晉卻反問道:

“韋濟去留與否,難道能左右天子的心意?”

第九百六十二章:神武軍改制第二百三十一章:反覆爲難間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悲慘的葉護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優素福之劫第一百四十七章:瑣事亂人心第三百二十七章:長史兼河工第六十三章:進退兩難間第八百六十九章:蟲孃的爭執第八百七十二章:大夫突遇刺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石砲入敵營第五百九十八章:身份終揭穿第九百七十八章:執着第五琦第二百七十七章:天子輕許諾第六百四十一章:公主欲質問第三百四十二章:陰謀又落空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庫思老之失第八十章:煮酒醉論道第一千二十一章:風雪行惡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兩軍有博弈第一百六十九章:名門出虎子第六百六十三章:大夫再出手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莫名的使者第九百三十七章:接管長安城第一百八十八章:高宜託風塵第二百零七章:欲靜風不止第八百九十九章:遲暮天可汗第五百一十二章:直入風陵關第五百零八章:叛軍劫掠急第八百二十章:刑場重說教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悲慘的葉護第三百八十九章:秉燭徹夜談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功虧一簣哉第六十六章:胡兒非良馬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抵達昏陀多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大戰之前夕第八百一十章:嶺上的爭執第二百三十四章:再入太極宮第八百六十四章:大夫亦心軟第六百零三章:父子皆軟弱第三百四十三章:兵鋒指長安第四百零七章:私度使君意第四百九十八章:明主莫如此第六百八十章:炎涼冷暖哉第七百零三章:功虧最後時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時機已成熟第一千六十一章:大哉千牛衛第九十五章:父子不相愛第五百零七章:不堪的臣子第八百六十六章:刺殺秦大夫第二百九十章:圍城以打援第三百三十五章:各有心酸事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驍將王仁禮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敲山欲震虎第一百九十六章:善人以致用第九百零四章:大志在天下第六百六十三章:大夫再出手第六百七十四章:朽木難堪任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馬赫迪殿下第九十三章:無聲勝有聲第七百九十七章:田某的謀劃第八十三章:夜半突襲營第九百四十四章:徹底削羽翼第六百一十九章:獵物網中圍第六百四十四章:女人心思深第六百八十二章:大夫失蹤了第九百二十七章:奇哉中護軍第七十一章:驚弓之鳥雀第二百一十三章:南內受阻礙第七百四十三章:死中又得活第一百零九章:見面與聞名第五百七十六章:終見曙光起第一百九十章:摧眉更折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倉皇知天意第一百六十四章:勝負尚未分第七百八十九章:勝利的代價第一千三百七十章:心向大唐朝第五百章:設計逼宰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刺殺重臣也第十四章:唐兵半不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暴雨幫大忙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親見前總督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最後的燃燒第三百七十三章:莫名成駙馬第六百七十一章:忽聞江南事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惡虎終還山第三百二十二章:使君與明府第六百一十六章:儲君位已定第一百三十九章:事發有反覆第六百五十二章:禍從天上來第四百零二章:韋濟生野心第七百三十一章:活捉令狐潮第八百一十一章:嚴莊終降唐第一百二十四章:殿上有危言第五百六十六章:忽聞安西軍第二百九十九章:沽名又釣譽第一千一百六十章:忠實的僕人第一千八十六章:夜入賊巢穴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驗看新武器第一千八十七章:輕信於斯人第一千二百零三章:木鹿城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