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尹心憂慮

臘祭日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天,叛軍的強攻烈度似乎也大不如前,崔光遠幾乎每天一早一晚都會趕到中軍所在地來見秦晉,每一次都是爲了詢問,派往河東的信使究竟有沒有回信。

其實,秦晉比崔光遠還急,如果河東道遲遲得不到音訊,也許在等待中,就會錯過了全殲叛軍的最佳機會。不過,崔光遠更擔心的則是叛軍日日吃人,一旦拖得久了,便可能吃光關中的數百萬人口。

對此,秦晉覺得崔光遠有些杞人憂天,首先關中的百姓也是人,不是沒有腿的魚肉,受到威脅以後可以選擇逃命。再則,叛軍中也並非全是滅絕人性的屠夫,他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吃人是持着抵制態度的,只不過爲了生存,纔不得已而爲之。然則,這種不利情緒積累的久了,便可能像火山噴發一樣,造成各種意料之外的災難。

秦晉在等的,也正是這種負面情緒積聚到一定程度的爆發。

“大尹心急也沒有,長安城裡的人馬多數都是剛剛成軍的民營或者團結兵,在當前的情況下,自保或許沒問題,但要出城和哀兵一片的叛軍做野戰對決,就算是我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如果勝了,自然皆大歡喜,可如果敗了呢?”

“敗了?敗了,大不了就退回城來,繼續保持守勢,總強過什麼都不做吧!”

秦晉暗暗搖頭,崔光遠其心是好的,但又是一個不知兵的。冷兵器時代的戰鬥,往往決定勝負的因素不在甲兵優良,或人數的多少,卻有一點無時不刻在決定的對陣雙方的命運。那就是士氣,無數以弱勝強的戰例,其根源不僅僅在於奇計,而是源自於將士們的自信和士氣。

倘若率領一羣懦弱畏站的人,就算白起孫武在世,恐怕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一支人馬,養出自信,維持士氣,是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長安城內的團結兵和民營在經歷過大小數十次的守城戰以後,已經基本克服了最初對叛軍的恐懼心理,而且很多時候還抱有不小的心理優勢。

如果冒險出擊,一旦戰敗,敗給了斷絕軍糧,甚至要用人肉充飢的叛軍,此前積攢的自信和士氣就可能瞬間瓦解於無形。當然,秦晉的保守說到根子上,還是在於長安乃唐朝的精神命脈,不容有失。假若拋棄了這個束縛,他纔不會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殺傷叛軍,持久作戰纔是根本目的。

然則,現實就是如此,他只能選擇謹慎,在河東方面沒有調來神武軍之前,絕不能使長安陷於危險之中。

只不過這些想法,秦晉不願意和崔光遠多說,說多了,他們這些不知兵的人也會以爲都是些爲了避戰而找出來的藉口。

好在崔光遠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都和秦晉的觀點一致,對他甚少有異議,只是今次有些固執的離譜。

再一次得到了秦晉明確的拒絕以後,崔光遠竟急的眼眶發紅,險些掉下淚來。

秦晉大覺奇怪,便問他何以至此。

崔光遠報之以苦笑。

“下吏忝爲京兆尹,不能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反而要遭受如此髮指的折磨,日日不得安枕,餐餐難以下嚥啊……”

這一番話說完,秦晉也爲之暗暗唏噓,崔光遠是個性情中人,其內心的使命感,也與當世的許多名臣一般,不必私心和利益驅使,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從前,秦晉滿目所見的唐朝官員,包括天子在內,不論品秩上下,出身高低,都是些蠅營狗苟,自私自利之徒,讓他對印象中的大唐倍感絕望,直到此番於逆境中進入長安以後,接觸到了崔光遠和郭子儀這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以後,才覺得唐朝還是有希望的。

秦晉從來沒有自信心爆棚到,以爲可憑藉一己之力就能倒轉乾坤,恢復唐朝的盛世和兵威,他充其量只能作爲一個引導者,具體的作爲還要一個個能臣能吏去親力親爲。如果霸佔唐朝中樞的都是李林甫和楊國忠這種人,也真就沒有什麼希望了,也許這一世的唐朝,要比歷史記載中摔的還要慘。

“這又如何能怨到大尹一人身上?假若天子不失德,天下又何以致亂?假若宰相不謀私,天子又豈會不自知?這其中因由,難道大尹便不清楚嗎?咱們現在只不過都是大廈傾倒以後,奮力修補的泥瓦匠。修的好,自然皆大歡喜。修不好,也只能怪天數如此,有與人力何干?”

正所謂盡人事,聽天命。秦晉不從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上說服崔光遠稍安勿躁,只從天命上入手,看似避實就虛,但當世之人偏偏就吃這一套。

崔光遠以袖拭淚,哽咽道:

“下吏如何不知?全是因爲不甘心啊!好好的一個盛世,怎麼就淪落到如此地步?”

秦晉見自己的勸說有了效果,便溫言道:

“大尹還要調整心態,積極樂觀的面對當前之局勢,多少官吏都在看着你我,如果不能做出表率安定人心,豈非壞了事?不管如何,形勢總在一步步的好轉,叛軍吃人不是長久之計,秦某敢斷言,不出七日,只要長安固若金湯,叛軍必然生變!”

秦晉的話雖然說的溫和,但也是在委婉的指出,崔光遠整日一副悲悲慼慼的神情表現,會給各中下級官吏帶來負面影響,這與他的本心可謂是背道而馳。意識到這一點後,崔光遠頓覺慚愧,面色有些漲紅。

“大夫責備的是,下吏失態了!”

不過,崔光遠的臉上很快又浮現起了興奮之色。

“大夫剛剛所說,叛軍內部會生變?大概有幾成把握?”

秦晉暗暗苦笑,沒有具體的數據用作分析,對這種重大情況的預測,又怎麼可能有準確的概率呢?

不過,他這畫餅充飢的招數已經用過不知多少回了。一旦人心士氣低落,就會言之鑿鑿的舉出叛軍將會爆發的危機,**的狀況會大大改善,如此往復人心纔在崩潰的邊緣屢屢徘徊而沒有陷入絕地。雖然都是豪賭,但總歸有驚無險的走到了今日。

伸出手比劃了個八字,崔光遠的聲音已經按耐不住激動。

“如此推斷,咱們可不戰而取叛賊之兵?”

秦晉點了點頭。

“差不多吧,如果河東道的大軍來了,正可迎頭遇上,殺乾淨這些人,自然不在話下!”

崔光遠這才恍然,秦晉的謀劃竟是將叛軍二十萬人悉數斬殺乾淨,渾身上下不禁爲之一震,半晌之後才問道:

“二十萬人,全殺了?”

秦晉卻反問道:

“這些叛賊手上俱染有我大**民的鮮血,不殺光了,難道還留着爲禍人間嗎?”

“這,這是不是太殘忍了些……”

崔光遠畢竟是傳統的中國士大夫,懲治叛亂,殺掉首惡也就算了,假如這些叛軍軍卒能夠認清現實而投降,總要給他們留一條生路吧。縱觀歷史記載,但凡大造殺孽之人,其本身多半沒有好下場,不是不得善終,就是遺臭萬年。

想了一陣,崔光遠覺得有必要勸一勸秦晉,便試探着問道:

“如果叛軍放下武器投降呢?也,也都殺了?”

他這一問背後,自然是藏着一句老話,所謂“殺降不祥”!

豈料秦晉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輕輕一笑。

“大尹想的太過長遠,咱們眼下可還在重圍之中呢?這些假設將來再面對也不遲!”

愣怔了良久,崔光遠覺得自己得到了答案,秦晉迴避他的問題,不正是側面印證了他的擔憂嗎?

直到離開中軍,在馬背上顛簸不止之時,他還遲遲沒能回過神來,一方面佩服秦晉於逆境中的自信心,彷彿不論眼前面對的局勢如何絕望,都難以打倒此人,而此人也每每是絕處逢生,創造出了一個個令人嘖嘖讚歎的奇蹟。

當初,人人都說長安守不住,回到長安來堅守,就是自蹈死地。留下來的人無非是抱有兩種心態,一種是情願不走,甘心赴死。另一種則是,想走卻走不了,抑或是沒走成。

踏步聲嚯嚯傳來,一隊隊整齊劃一的團結兵從四馬大街上緩緩而過,正是有了這無時不刻的嚯嚯之聲,長安城內的治安纔沒有陷入崩潰之中,甚至還要好於當初潼關未破之時。

崔光遠感慨了一陣,心思又回到了之前所想的問題上。

其實,很多人當初選擇留下來,並非是走不了或者沒走成,而是壓根就想着城破之後投降安史叛軍,以期在新朝也有立足之地。

這一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沒有擺出來明說而已。

崔光遠相信,自己都能看出來的事,秦晉也一定看得出來,然則以他那種嫉惡如仇,又甚少妥協的性子,竟能隻字不提,使得人心才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裡安定下來。這不正是胸中有大局的表現嗎?

有了如此想法,崔光遠再回頭去看待秦晉打算殺光二十萬叛賊的想法,便覺得其中當有自己沒能看清楚的東西。

第三百三十七章:忠良訴冤魂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大仇終得報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風雲突然起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隊正有謀劃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收降哈西姆第七百九十七章:田某的謀劃第七十六章:君臣起爭執第四百六十二章:重返長安城第一百二十三章:郎將巧進諫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庫思老之失第六百四十章:惡意滾滾來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重返安西鎮第三百三十六章:哥舒夜許願第七百一十三章:說服廣平王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馬赫迪之劍第一百一十章:相公欲離間第二百五十六章:深夜有秘聞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俘虜的悲哀第六百一十九章:獵物網中圍第五百九十七章:胡將終成奴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東返在眼前第二百九十一章:不願做叛軍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可薩之盟約第五百三十五章:人間多慘劇第五百七十三章:臨陣現倒戈第一百二十三章:郎將巧進諫第九百五十八章:賠人又折兵第七百八十六章:子琦存死志第八百九十二章:吐蕃困長安第一百章:疏忽入圈套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安全至營地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聰明反被誤第四百九十五章:發難既功成第二百八十四章:楊二受母責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亂臣賊子也第四百七十八章:法場救名將第三十二章:胡兵欲奪馬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行商不要命第八百二十四章:再次有謀劃第九百四十五章:條約終簽訂第一千三十七章:履新京兆尹第七百九十五章:初露端倪也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失敗之弱者第七百九十章:洛陽有變故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計謀難識破第三百五十九章:雙管齊下也第九百八十四章:宰相觀稀奇第六十二章:陰差陽錯也第二百零一章:攜私亂公器第六百七十九章:惡意度上皇第二百八十五章:仿長史故事第四十七章:皆是狐鼠輩第八百九十四章:再圍長安城第九十一章:巧借龍武力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梵衍那之殤第七百三十章:令狐做俘虜第七百九十八章:爆炸收奇效第七百二十八章:破城乃易事第二百三十三章:君臣再相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丞相有野望第七百一十六章:天雄節度使第七百八十九章:勝利的代價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商隊先行也第一千三百零二章:同生共死哉第一千一百零四章:石砲入敵營第五百九十六章:善惡終有報第一千八十三章:長安與范陽第二百三十八章:功虧一簣哉第二百八十九章:勇士逢對手第七百二十二章:二虎爭高下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兵臨范陽城第三百四十六章:大使陰構陷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公主爲君媒第二百一十六章:天子傷舊誼第九百二十八章:妄人作聰明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波斯大都督第四百六十九章:利器顯神威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大戰已在即第五百六十九章:侍郎的心思第四百七十九章:虛驚僅如此第一千九十章:曹敦忽遇刺第四百零四章:天子最無情第八百八十五章:建寧王之死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濃煙滾滾來第九百一十七章:身份終暴露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濃煙滾滾來第五百六十九章:侍郎的心思第二百八十八章:勇士展身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遣返假使者第五十八章:峰迴且路轉第四百一十三章:屯田爲首位第二百四十章:衆叛且親離第七百九十四章:援兵求不到第三百四十七章:天子終無力第四百四十一章:老將欲求戰第五百二十一章:新軍顯頹勢第三百八十三章:矛盾難調和第六百五十九章:崔渙憤辭相第七十二章:胡酋怒無常第九百八十六章:冤獄終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