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亂起突然間

李輔國暗道,秦晉“懼內”的傳聞都是因爲梅兮偷聽了皇甫恪與天子的進言,如果照實說必然會引起天子的不快,於是他輕聲道:

“陛下,男女之間的矛盾,老奴又怎麼說得清楚呢?”

這句話並沒有直接回答李亨的問題,然而卻是最合適的回答,既沒有在天子面前說謊,又可以不把實情說出來。

李亨聞言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有些歉然。確實,李輔國是個閹人,本來就有身體上的缺陷,讓他來品評講述這件事的確不是很合適。

然則,這種歉然是不能直接說出來的,否則就是對李輔國的另一次傷害。

就實而言,李亨是個很能夠爲對方着想的人,尤其是對待身邊的人,哪怕像李輔國這種閹人都很在乎他們的感受。

不問歸不問,李亨還是很好奇秦晉是如何“懼內”的,實在想象不到秦晉這種手段了得又統兵十數萬的人物居然也怕女人。諺雲,一物降一物,看來果真不假。

“走,去蟲娘那看看!”

李輔國卻惦記着,怕壽安長公主說漏了嘴,把梅兮偷聽的事也牽了出來,便婉言勸阻道:

“陛下,此時去恐怕只會使長公主難堪,不如等這事淡一淡,再去過問也不晚啊。”

李亨想了想覺得有道理,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回到了御案之後端做下來,準備處置政務。

李輔國暗暗鬆了一口氣,看來還要尋個機會找到梅兮,讓她與長公主統一了口徑,千萬不能把此事的口風漏出去。

不知爲何,李輔國竟在不自覺中把長公主的婢女當做了早就生死不知的妹妹。他當然清楚,梅兮肯定不是她,就算妹妹還活着,此時也已經是年過四十的婦人,怎麼可能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女呢?

“陛下,老奴想起軍中還有要務急待處置,先行告退!”

李亨與乃父李隆基不同,認爲宦官無兒無女,是掌兵的最合適人選,因而在秦晉等幾個親信大臣以外,又大力提拔重用宦官,除了李輔國掌握左衛軍和禁中宿衛,還使不少宦官持節到地方控制軍隊。

李輔國勤於公事,李亨自然極是支持,也不願意讓他在太極宮中多耽擱時間,便揮揮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李輔國退出天子便殿以後,並沒有馬上離開太極宮,而是親自去尋梅兮,他打算告誡她,宮中行事須得謹言慎行,就算壽安長公主得天子疼愛,如此不知推舉進退,也很有可能給她們帶來大麻煩。

誰知,在長公主的宮苑外,他卻撲了空。長公主以及南姨和梅兮俱不在宮中。詢問宮苑中的人長公主去了何處,得到的答案卻是一無所知。看來長公主是有過交代,不許泄露行蹤。

這兩日長公主頻繁出宮,讓李輔國很是頭疼。現在長安城的治安很不好,光天化日行搶乃至殺人的事件層出不窮,萬一被壽安長公主不幸趕上了,他可怎麼向天子交代?據說已經有御史因此而準備向天子彈劾,至於彈劾的人是誰,即便沒有明言,也已經昭然若揭。左衛軍負責長安城內的守禦與治安,他身爲左衛大將軍不管有什麼藉口也是難辭其咎的。

這件事,天子在昨日就委婉的向他表示過,要他儘快恢復城內治安,如此羣臣的質疑聲纔會相應減小。很明顯,天子以他的威嚴壓下了御史們對左衛軍和他的質疑。

李輔國表面上手中權柄更勝以往的高力士,可一種無形的壓力卻時時如影隨形,究竟在威勢與聲望,自己還是難忘當初高力士之項背。

幾樁煩心事糾纏到一起,讓他只覺得一個頭三個大。直至此時,李輔國纔有了一種前所未有過的感悟。都說高處不勝寒,至今方有所領悟,站在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也等於將自身置於萬衆矚目的位置,這其中既有羨慕與嫉妒,更有惡毒的恨意,若不時時小心翼翼,提防着明槍暗箭的攻擊,說不定何時就會有殺身之禍。

出了太極宮,李輔國才稍稍鬆了一口氣,彷彿那如影隨形的壓力也減輕了不少,天上沒有一片雲,太陽光有些耀眼,他不自覺的擡手放在額前以遮擋陽光。

戰馬緩慢的前行,他又明白了高力士因何威權極盛,卻不過多染指權力的原因,哪裡是他懂的分寸,這分明就是隻圖自保的長遠之計啊。因此,高力士在太上皇在位的四十餘年始終屹立不倒,反觀太上皇那些起於潛邸之時的舊臣,又有幾個落得善終了?不都倒在複雜的政爭中嗎?就連一向老謀深算的陳玄禮也不例外。

想到此,李輔國反而冷笑了數聲,這一切都是命數使然。倘若當今天子也能做個太平天子,自己也樂得學高力士一樣處處低調。可現在的情形根本就不允許啊,就連天子本人也面臨着的嚴重的潛在危機,倘若稍有差池,就是萬劫不復的下場。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李輔國咬牙切齒,天子用他,就是用他的狠辣與無所顧忌,倘若畏首畏尾,在意那些狗屁御史的彈章,那又與廢人何異呢?

就讓那幫狗屁御史儘管彈劾吧,早晚有一日會將這些人的舌頭一根根剜了出來,然後再讓他們將其吞掉肚子裡,看看還有誰敢如狂犬一般的亂吠?

心中暗暗發狠,不覺間便已經拐上了朱雀大街,這裡是長安城最爲繁華的街道之一,除了城內的行人,還有爲數相當之多的各地商旅。當然,由於潼關的封閉,絕大多數的商旅都來自於河西隴右乃至數千裡之外的西域。

除了天子御道以外,寬敞的大街車馬如過江之鯽,行人也是摩肩接踵,李輔國和他的隨從被阻在人流之中。

等到李輔國醒悟過來時,卻發現他與隨從已經被人流衝散,正想離開這擁擠的朱雀大街,轉向其他街路,卻陡然聽得一陣騷亂自前方蔓延過來。

霎時間,李輔國先是驚訝,繼而便是濃濃的怒火。

這些逮人平日鬧事也就罷了,今次偏偏被他撞見,那就別怪辣手無情,整治治安了!

李輔國下意識的呼喚部下,打算命他們將鬧事的逮人悉數抓捕起來,可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想法過於簡單了,他雖然帶了十幾個隨從,然則鬧事的卻不止十幾個。換言之,目力所及之人中,竟然十有七八都在趁亂鬥毆搶劫。

“真是沒王法了,這些刁民視大唐律領於無物嗎?”

李輔國幾次尖着嗓子高呼,試圖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混亂已然擴散開來,他的聲音就像一葉扁舟被吞噬淹沒在狂涌的海浪中,半點痕跡都不剩。

至此,李輔國纔想起了鳴鑼開道的好處。但他之所以輕裝簡從,也是學着秦晉的模樣,主要目的就是爲了提高效率,不想有一利就必然有一弊。

“來人,來人,驅散亂民,驅散亂民!”

一開始,李輔國帶來的左衛軍隨從還試圖執行命令,可他們很快就發現十幾個人這麼做是徒勞無功的。

猛然間,李輔國身上的冷汗流了下來,他突然意識到,如果不盡快控制局面,萬一蔓延成了大規模的騷亂,自己豈非更加被動?

“快去調兵,調兵!封鎖解釋!”

左衛軍的軍營在皇城以南,若要抵達,最近的路就是穿過朱雀大街,不過附近的道路早就被亂民所擁堵,想要突出去哪有那麼容易?這時,李輔國纔有點後悔,當初不該着急在神武軍手中徹底結果長安城防,至少也得讓他們有步驟的一點點撤出去,現在倒好,左衛軍的經驗與神武軍無法相比,接手之後很快就顯露出各種問題。

而今日,問題顯然更加嚴重了。

“將軍,長安城內還有一支人馬可以調動,就在開化坊!”

李輔國此時也是急病亂投醫,馬上就想起了位於開化坊的新軍軍營。開化坊在太上皇逃離長安之初被亂民焚燬,後來這裡被用作民營和團結兵的營地,直至長安解圍之後,又劃撥給了由貴戚子弟徵募而成的新軍。

而新軍的主將正是廣平王李豫。嚴格來說,新軍並非由天子正規授名的十六衛之一,並未正式成軍。所以,他們雖然依舊駐紮在城內,卻沒有任何職權。

此時,李輔國也顧不得自己與廣平王交集甚少,更顧不得調用新軍是否合乎規矩,總而言之,先撲滅了這場騷亂才能考慮其他。至少他還有個長安內外觀軍容使的差遣,往後就算追究,也不是全然沒有說辭!

“去,快去開化坊請廣平王調兵平亂!”

其實,根本不用李輔國派人去調,就在他們奮力往外擠的當口,只聞馬蹄疾響,原本還轟然一片的亂民,頃刻間就變得鬼哭狼嚎了。

李輔國定睛細看,只見從開化坊方向涌來了一大羣黑甲騎兵,氣勢煞是駭人。他暗暗嘀咕,難道這就是廣平王練出來的勳戚子弟嗎?

第一百四十八章:天子有昏招?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亂臣與賊子第八百零九章:賊營突生亂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時機已成熟第七百六十四章:執賊首要挾第二百三十七章:先生難食言第六百二十四章:大夫生負疚第六百零六章:內監表忠心第二十章:城東數重圍第六百二十五章:天子的主意第六百九十八章:徇私又奈何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亂象來臨時第三百四十二章:驅虎吞狼計第一千一百八十章:兩兵初相接第一千二百二十章:三十萬流水第九百一十一章:成事在老天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意外遭遇戰第二百二十二章:而今從頭躍第二百九十章:圍城以打援第五百四十六章:秀實入長安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亦爲有情人第七百三十五章:烏鴉一般黑第五百九十五章:大夫再面君第一百七十五章:激將爲軍心第九百一十八章:逃出長安城第二百二十二章:而今從頭躍第九百七十四章:不計前嫌也第五百六十五章:天象有異常第一百九十二章:心生考校意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秋風亦蕭瑟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石國節度使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拔汗那奇襲第四百九十一章:驚聞勤王師第四百四十三章:潼關終失守第九百九十章:竇嘉欲從軍第一千二百零六章:一怒心頭熱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形勢陡變化第四百二十七章:內外有合擊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冤枉秦執珪?第一千二十四章:消息動長安第九百九十二章:飛來橫禍也第八百八十二章:紅菱在何處第七百零九章:君臣促膝間第七百五十八章:山川一片好第八百七十章:陰謀始敗露第六百八十一章:東市討公道第二百五十五章:東市慘行刑第四百九十七章:宰相失所望第七百七十九章:配角成主角第一千四百章:兵敗如山倒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親王自觀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王子去而返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蘇撒定長策第一百四十三章:波瀾復起伏第五百五十章:陰謀於密室第六十九章:酒醉泄天機第一千二百零八章:兵臨方心驚第三百三十九章:使君有對策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西征先鋒軍第八百一十三章:醜態千百出第一千一十二章:清丈土地難第九百三十章:進退兩難也第八百零五章:心如虎狼者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馬赫迪殿下第四百二十三章:絕地大反擊第五百九十三章:新舊交鋒時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狂歡終有期第九百零四章:大志在天下第一千九十二章:窮途已末路第二百一十八章:磨刀霍霍來第二百六十三章:兄弟促膝談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不堪一擊也第二百三十九章:罪囚赴長安第六百二十四章:大夫生負疚第五百一十二章:直入風陵關第一百三十二章:聖人亦可憐第四百五十章:使君追天子第七百七十三章:不堪折辱也第一千四十三章:搜捕河西商第六百零五章:欺人厚道也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軍帳有定策第一百二十七章:夜攔宰相車第九百零四章:大志在天下第一千八十四章:三人有激辯第八百五十三章:貪心欲奪權第六百三十五章:婚事遭反對第七百二十二章:二虎爭高下第一百二十三章:郎將巧進諫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長安妖風起第一千一百二十章:俘虜抵京師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意外之驚喜第七百八十章:翻臉的前奏第四百一十三章:屯田爲首位第一百八十五章:使君壯膽氣第五百七十四章:逃命或可生第九百一十五章:浪蕩且迴旋第八百六十三章:公主抵洛陽第九百零二章:秦晉抵潼關第一千三百六十章:彼時此時也第六百六十一章:政事堂醜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