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成事在老天

郭子儀的目標並非長安城,而是翻越牛首山繞過駱谷關奔往岐州太白山。吐蕃人雖然佔據了關中,但他們的根基在高原,所以與之相通的隴右便顯得極爲重要。他的目的便是取道岐州、隴州,在隴右與關內道的必經之地極盡所能的搞破壞。

如此一來,比然會使得據守關中的吐蕃人如坐鍼氈,比襲擾長安附近的作用要大出了不知道多少倍。

神武軍能在山中穿行,如果吐蕃人也追進山中,那就正中了郭子儀的下懷,他大可以利用沿途複雜的地形進行伏擊,最終將會使得追兵受創慘重。

尚悉結最終也沒能親自追入牛首山,在複雜多變的山勢面前,他選擇了止步,但出於本能的不甘心,還是派出了數千步卒甲士進入山中追剿。在返回長安的路上,他突然發覺自己竟被這股無足輕重的神武軍攪得怒火大起,這實在是不應該的。

區區一兩千人就算在可恨,又能掀起多大的浪頭呢?恐怕連區區一個縣城都打不下來,又何況有二十萬大軍駐守的長安呢?他們若不自量力的以卵擊石,最終所能換來的也只有滅頂之災。

但怒火終究是要發泄出去的,返程的路上一連處置了幾個“不作爲”的縣令,將他們的首級傳往附近各縣,以做驚醒。如此一來,關中各縣的風氣不由得爲之一緊,原本衆官吏們稍稍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絕大多數地方官吏的打算都很實際,不管哪個做天子,都需要官員管理地方,所以他們只要夾着尾巴做人,就能挺過這次動亂。等到瑪祥仲巴傑通過李承宏之口安撫了各地官吏以後,這些人的膽子也有些大了。郭子儀能從容的由各縣地界上通過,與地方官吏們對吐蕃人的痛恨不無關係,相對的自然就同情有討逆之名的神武軍。

然則,尚悉結的弒殺讓地方官吏們認識到了,吐蕃人並不是非他們不行,一個個又開始噤若寒蟬。

除了尚悉結所部,另一支與神武軍遭遇的人馬一戰大捷,擊傷唐.軍主將,斬首千餘,雖然沒能盡殲,但總算是除了一口惡氣。瑪祥仲巴傑得報以後,心下也不由得大喜,就實而言他對神武軍是心存忌憚的,因爲早在天寶年間便已經見識過神武軍的特立獨行,他打心眼裡認爲這是一支強過唐朝邊軍太多的人馬。

所以,在接觸之初,瑪祥仲巴傑心裡還是打着鼓的,而今牛刀小試,一舉擊敗了小股襲擾的神武軍,他才漸漸放心,至少神武軍不是傳聞中那麼戰無不勝。既然如此,他接下來也就可以籌劃強攻潼關等事宜。

不過,尚悉結帶回來的消息讓他覺得有一些美中不足,將一直千把人規模的神武軍攆到西邊去,總覺得讓人有些不安。

“秦隴之地乃通往高原的鎖鑰之處,絕不能掉以輕心,只派數千人追擊是不夠的。”

尚悉結倒吸了一口冷氣,初時他只以爲那股神武軍是狼狽的逃亡了山南西道,以避開吐蕃大軍的鋒芒。此刻經由大相提醒,他突然發現自己想的簡單了,原來這股神武軍並非狼狽逃穿,而是從一開始就做好了進入秦隴之地的打算。念及此處,尚悉結深深有種被戲弄後屈辱和憤怒。他是個動輒殲敵滅國的大將,現在卻被神武軍中的無名宵小給戲耍了,他的憤怒可想而知。

瑪祥仲巴傑緩緩走到尚悉結身側,將手按在了他的肩頭。

“唐人有句話說得好,勝敗乃兵家常事,更何況你今日並未一敗,所憾者不過是放掉了千餘神武軍。他們跋山涉水,翻越牛首山、太白山,就算到了秦隴也是師老兵疲,你只須令當地留守的兵馬守株待兔,豈非就能一勞永逸了?”

“大相所言極是,神武軍翻山越嶺,自然跑不過末將的傳令使者!”

瑪祥仲巴傑點了點頭。

“不錯,此事要儘快落實,不能多作耽擱,有時候差了一刻就可能差了一個勝負……”

尚悉結對這位吐蕃大相向來是心悅誠服,此時此刻則更是心折,答應一聲之後便急急離去。

看着尚悉結漸漸遠去的背影,瑪祥仲巴傑總覺得心頭那一絲陰雲仍舊纏繞不散,而這意思陰雲顯然並非尚悉結的插曲所致,而根子究竟在何處呢?他又一時間說不清楚。難道是魚朝恩和李承宏這幾日齊刷刷的偃旗息鼓了嗎?按照預想中的,他們此時應該鬥得你死我活纔對啊!

“報,報……”

一名隨從氣喘吁吁衝了進來。

“魚朝恩被殺,那閹人的首級已經高懸在東市示衆了!”

“你,你再說一遍?誰被殺了?”

“就是那個手握神策軍的閹人,魚朝恩!”

登時,瑪祥仲巴傑只覺得腦袋嗡嗡作響,身子晃了幾晃好懸沒有跌倒。一旁的隨從趕忙過來攙扶,他卻一把甩脫了,在殿內急速的走了兩圈。

雖然他沒有再多說一句話,但誰都能看得出來,大相毫不掩飾的憤怒之下已經生出了殺意。但隨着轉了兩個圈子以後,瑪祥仲巴傑的面色竟又漸漸平和了,又轉了兩圈,他才緩聲叫來了負責擬寫鈞命的書吏,讓他行文一封詢問李承宏斬殺魚朝恩的相關細節。

這封行文很快就被放在了李承宏的案頭,他一直在擔心瑪祥仲巴傑的反應,現在只換來了一封詢問的行文,而且措辭還十分的溫和,便禁不住對杜乾運此前的鑿鑿斷言而心服。

“先生快看看,這是大相的行文,朕,朕應當如何回覆呢?”

杜乾運心中早就有了底,便從容答道:

“陛下如何對朝野交代,便如何對瑪祥仲巴傑交代!”

李承宏還是有幾分遲疑。

“這,這合適嗎?”

“有什麼不合適的?瑪祥仲巴傑既然能忍一時之氣,必然就是已經做好利弊權衡的。陛下不論給出何種答覆,只要不是過於離譜,他都會捏着鼻子認下的。”

李承宏依言而行,果然很快就得到了瑪祥仲巴傑的讚賞,稱其爲長安百姓除掉了一害。

至此,李承宏依舊覺得如在夢中,想不到咄咄逼人手握長安生殺大權的吐蕃大相居然也向自己妥協了。

“先生真乃朕之孔明也!”

他對杜乾運的讚賞也好不加以掩飾。而杜乾運卻道:

“陛下之所以能贏了這一句,全賴局勢所致,如果不是神武軍在潼關和馮翊郡給吐蕃人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此時此刻陛下只怕已經大難臨頭了!”

聞言,李承宏又不免心虛了。

“啊?倘若局勢一了,大相沒了後顧之憂,朕,朕又何以自處呢?”

他就差說出來自己會被瑪祥仲巴傑清算,但總算礙於顏面沒有說出口。

杜乾運苦笑道:

“倘若局勢一了,陛下仍舊還是吐蕃人掌中之物,這天子不做也罷!”

這話就說得有些重了,李承宏原本還只是心有不安,現在卻是嚇得六神無主了,一想到將來有可能會遭到瑪祥仲巴傑的報復,心裡便好像開了鍋一樣的翻騰,各種念頭一股腦的都涌了上來。

“先生一定還有妙計兩側,朕知道,朕知道的……”

杜乾運停頓了片刻,一字一頓的道:

“陛下是時候去見一見吐蕃贊普了!”

“去見他?”

“親身去見不行,會遭致瑪祥仲巴傑的猜忌,小人願代陛下前往!”

只要杜乾運還有說法,李承宏心裡就稍稍安定,他直起身子衝着杜乾運就是一揖。

“諸事都拜託先生了!”

那日,李承宏的贊普外甥赤松德贊曾偷偷塞在他手中一張紙條,上面只有四個字,“舅舅幫我”。

李承宏回到十王宅後就嚇得趕緊將那張紙條燒了,他自己都難保自身呢,又憑什麼去幫那個同樣是傀儡的外甥呢?現在杜乾運突然提及此事,赤松德贊偷偷傳遞紙條的事便也涌現於眼前,將此事簡明扼要的講述了一遍,杜乾運興奮的一拍大腿。

“既如此,倒省卻了小人的功夫。陛下,別看他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卻早晚必非池中之物!”

言下之意,赤松德贊很有可能成爲吐蕃大權獨攬的贊普。

“當真?”

李承宏心下大喜,如果有個做贊普的外甥以爲奧援,就算自己在長安待不下去了,大不了到吐蕃去投奔……

不過,他的夢才做了一半,就被杜乾運一盆冷水潑了下來。

“恐怕也非我大唐之福,陛下若執掌天下,早晚必與之有一戰!”

“難道朕甥舅還會反目?”

李承宏的第一反應是對甥舅反目覺得難以接受,繼而又欣喜的繼續追問:

“先生以爲朕能執掌天下?”

比起甥舅反目這種小事,執掌天下自然是李承宏最關心的問題。

然則,杜乾運的臉上卻露出了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沉默有傾才緩緩說道: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陛下究竟是否天命所屬,只能交有老天定奪!”

身爲天子,李承宏的情緒一瞬數變,由忐忑轉而興奮不過眨眼的功夫,杜乾運不免暗暗搖頭。

第四百三十四章:危機隱然現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可薩汗來使第四百五十七章:危機重重生第一千三百二十章:戰場無生死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長安妖風起第七百零一章:再現火牛陣第一百一十九章:滿室盡生花第九百六十七章:沉着慢處置第一千五十三章:面見聖天子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突然遭遇戰第七百四十五章:激戰啞口上第八百三十八章:最後的掙扎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哈里發送禮第四十六章:回天乏術否第九百七十五章:一人與天下第三十一章:奇襲高麗奴第六百八十二章:大夫失蹤了第五百四十二章:正是反擊時第八百八十八章:逃出長安城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意外遭遇戰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清虛子進城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深入圈套中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幸哉第五琦第十章:夜進長石鄉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另立一小國第四百一十四章:自願同甘苦第一百三十一章:天子忽罷相第一千三百八十章:願做忠僕人第八百五十九章:漳水過鄴城第一百二十七章:夜攔宰相車第八十三章:夜半突襲營第七百九十八章:爆炸收奇效第一千一百零一章:戰事愈緊張第一百三十四章:寺中有貴客第七百五十章:裴嗣欲告狀第一百四十七章:瑣事亂人心第二百四十三章:如墮幻夢中第二百零八章:樹倒猢猻散第二百八十九章:勇士逢對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雲開霧已散第五百四十六章:秀實入長安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接見庫思老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暗流涌動中第七百四十一章:兩軍硬碰硬第四百五十一章:便橋遇故人第三百九十五章:風雨將欲來第四百七十七章:冷眼看君行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王子的愁雲第五百零六章:堅壁又清野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葛羅祿葉護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瑣事盡纏身第五百八十九章:不知胡將假第四十五章:故人今非昨第一千一十七章:兔死狐難悲第五百三十章:賊將添血債第一千一百八十章:兩兵初相接第四十九章:山火滾滾來第七百七十章:蠢上再加蠢第七百七十八章:再次反唐營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辨華夷之禮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雄獅在溝渠第六百五十九章:崔渙憤辭相第六百四十六章:亂起突然間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王子將殉難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馬赫迪之計第一百七十五章:激將爲軍心第一百三十二章:聖人亦可憐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王子去而返第一千二十三章:事起突然間第九百五十六章:公審快人心第六百零七章:私相定計議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昏陀多野望第一百五十九章:演武分高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欲投神武軍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聞風便喪膽第八百四十六章:天道不足畏第一千一百八十章:兩兵初相接第一千一百四十章:異域勝唐朝第二百四十四章:再進長安城第三十七章:驚悉爲長史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收降葛羅祿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紮根於西域第九十六章:相疑誠可悲第四百一十六章:獻上伏火方第二百三十二章:蠢貨不自知第一千九十七章:囚徒脫牢籠第六百一十五章:皇后不認罪第四百六十章:明皇慼慼然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較量初失利第二百四十七章:將軍起殺心第一千二十四章:消息動長安第八百一十章:嶺上的爭執第九百二十五章:竇憲的打算第九百二十四章:大相的虛弱第一百二十三章:郎將巧進諫第八百八十一章:囚室見刺客第二百三十八章:功虧一簣哉第一千四百六十章:與王子之談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返程遇馬匪第二百四十六章:心生蛇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