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局勢

敦煌,張遼正對着西域地圖比劃,聽到有人來報,朝廷有使者前來,張遼還愣了一下,隨即命人將對方招進來。

“末將趙雲,參見將軍。”趙雲取出呂布給他的書信,雙手奉上,請張遼過目。

張遼接過書信掃過,書信上是呂布對趙雲的安排,讓趙雲來這裡,呂布自然有過自己的考慮,西域雖然偏遠,但也不是不毛之地,相反是呂布掌控絲路的重要位置,西域都護,說是手握軍權的一方大員也不爲過。

正常情況下,就算是呂布心腹,呂布都會好好考慮考慮,更別說趙雲這個明顯是外人的將領了。

但最終,呂布還是選擇了趙雲。

原因嗎,一是愛才,趙雲無論品德還是能力都是不錯的,至少呂布是這樣看的,得了神級感知,能夠感知到他人情緒之後,呂布更加確定這點,這是個一旦認準了方向就不會回頭之人,同時也有屬於他的道德底線。

這就是神級感知的恐怖之處,任何人在呂布面前想要說謊都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呂布用他的第二個原因,就算他不被呂布收服,也大概率不會自立或是拿着呂布的兵,受着呂布的知遇之恩然後再來打呂布,這種人哪怕不是自己人,也可以放心用。

第三嗎……自己都這麼用了,旁人會如何選那就不關呂布的事情了,有時候是否收服其實並不需要本人同意。

當然,給到張遼的信中不可能將這些亂七八糟的都寫出來,呂布只是告知張遼,趙雲在他手下一年,若是可造之材,那就是接替張遼成爲西域都護的人選,若不是,那一年期滿後,讓趙雲回來,呂布那邊會派華雄來接替張遼成爲新任都護。

既然呂布都這麼說了,那在張遼看來,趙雲自然就是自己人了,是以也沒將趙雲當外人看。

“子龍來得正好,最近這西域局勢不太平吶,我正愁無人可用,如今子龍來了,可是幫了大忙。”張遼讓趙雲坐下,隨後嘆道。

“雲早在長安時便聽將軍之威武,西域之地,還有何事能難將軍?”趙雲有些不解的看着張遼。

“你不懂。”張遼搖了搖頭,苦笑道:“初時所對的,都是些小國,就算大一些的,似疏勒、小宛、于闐這些小國,人口不過三萬,兵不滿五千,而且也難攜手來與我軍作戰,我漢軍將士軍備精良,久經戰陣,小國自非對手,但如今絲綢之路大開,往來行商漸多,主公又幾度派出使者、商販去往各國,一些大國可就沒有這般容易了。”

“西域大國……”趙雲對此還真沒什麼概念,有些好奇的看向張遼:“敢問將軍,這西域大國有多大?”

“最大的當屬烏孫,有近六十萬人口,只此一地,若他願意,可起十萬大軍!”張遼拉着趙雲來到地圖前,指着阿爾泰山道:“此處名爲阿爾泰山,向北便是烏孫,原本也是我大漢屬國,但近年來西域都護府荒廢,大漢與西域的聯絡也漸漸斷了,如今西域都護府重開,我曾幾度派人前往烏孫,但烏孫王卻是一直態度模糊,並無重新歸屬之意。”

張遼手指往下一滑,皺眉道:“烏孫之下,便是龜茲,雖不及烏孫,但也有十萬人口,可出兵兩萬,還有焉耆與姑墨,此二國皆有三萬左右人口,這幾國對我大漢都已無再度歸屬之心,此前矛盾也躲在這裡。”

趙雲看着地圖皺眉道:“將軍,這幾國似乎都在阿爾泰山一帶,他們相互之間是否聯合?”

“應該是。”張遼點點頭:“莫看只是四國,但若論國力,其餘小國加起來都未必能與此四國相抗,而且此前西域都護府未開時,似疏勒、彌國、精絕、于闐等國皆是受此四國掌轄,如今我先敗疏勒,後破于闐,纔將西域諸國重新隆入我軍掌中,但也因此,這西域南北之地隱有對峙之勢。”

“敢問將軍如何對峙?”趙雲好奇道。

張遼在地圖上劃出一條線:“以此線爲界,這崑崙山至蔥嶺一帶,諸國臣服,但天山自伊吾以西至烏孫,則不願重入我大漢,如今貿易線便是以崑崙山沿線,商販們若是過了蔥嶺,進入阿爾泰山或是自此處進入大宛,多數都被對方扣押,好一些還能保條命,若是運氣不好,命都會丟。”

張遼最近就是考慮着是不是找個由頭將對方收拾一頓,畢竟若是常有商人在此處失蹤,那別說暢通絲路,對大漢的威信也是極大地打擊,這些張遼好不容易收服的各國是否會倒戈這誰也說不準。

“將軍想要出兵?”趙雲看向張遼詢問道。

“不錯,該打還是要打的,我已經派人送信去告知主公,不過來不及等回信了,我總覺得最近局勢有些不對,據說烏孫與大宛最近聯絡密切,這西域都護府如今滿打滿算也不過八千兵力,若不能將這西域各國聯合起來,很難抵禦外敵。”張遼點了點頭。

“若將軍不棄,末將願爲將軍開路!”趙雲肅容道,幫呂布打諸侯多少心裡有些牴觸,但既然是抵禦外敵,那是義不容辭。

張遼等的就是這句話,點頭笑道:“此戰頗爲關鍵,我也確實需要一人爲我探路,不過此行……有些麻煩!”

“請將軍吩咐。”趙雲肅容道。

“子龍可記得當年定遠侯如何收服西域否?”張遼看着趙雲詢問道。

趙雲點點頭,班超三十六騎定西域他自然知道,而且最近的無字書中也有提及,也不知道呂布是什麼心態,裡面還加了定遠侯跟某個西域貴女的愛恨情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張遼這麼一說,趙雲也就明白了:“將軍想我出使一趟?”

張遼點點頭,再度指向地圖道:“這烏孫四國雖是強國,但平日裡,也是以盤剝各國爲主,如今崑崙山一線諸國已盡入掌控,但天山這一線,也只有伊吾等幾處小國願意歸屬大漢,所以我希望子龍能代我走一趟天山一脈,若能將這西域諸國聯合起來,反逼烏孫四國,那就最好了。”

烏孫能拿多少兵力張遼其實並不擔心,就算他真能拿十萬大軍出來,但補給靠什麼?靠吃土麼?

但如果烏孫聯合諸國對絲路進行阻斷,那就是個大麻煩,張遼覺得有必要打一場大仗來揚威於西域,叫諸國正視大漢之威。

而要打,自然就要打最大的,正好烏孫也不老實,他若真敢派出十萬大軍來戰,張遼不會怕,他能將烏孫給徹底拖垮。

趙雲聞言點點頭,眼中帶着幾分興奮,沒想到剛剛來到西域,便遇上了大戰,隨即想起了什麼,對着張遼道:“還有一事,或許對將軍有用。”

“哦?”張遼聞言,看向趙雲:“何事?”

“末將來時,曾遇西域使團,這些西域使團中,便有烏孫國人,此外還有大宛、康居以及貴霜使者,末將與他們一同露營過一夜,這些人似乎並非以烏孫爲首,而是以貴霜使者爲首。”趙雲躬身道。

“貴霜?”張遼有些不解,他自然是知道貴霜存在的,在西方,那是跟大漢一樣的強國,但如此強國,既然要來,爲何不通知自己,而是直接悄然過境?

當時張遼以爲只有烏孫的,所以在報知呂布的信中也只說了是西域使團而未說貴霜。

他倒是不擔心這些人過去會對呂布不利,就那點兒人,要真有這想法張遼也只能佩服對方心大。

不過烏孫、大宛還有康居使者跟貴霜人混在一起,會否跟烏孫對大漢的態度有關。

畢竟就算烏孫是西域大國,也不可能硬槓大漢,若是跟貴霜、大宛、康居這三國結盟,那就有可能了。

畢竟這四國是在一塊兒的,他們的確更容易團結在一起。

至於爲何……

張遼想不通,但有這個可能就行了,先把烏孫收拾一頓,倒想看看這烏孫敢不敢將這十萬大軍一下子拉上戰場,不管敢與不敢,張遼有的是辦法對付。

“不想子龍剛來,便立下一功!”思忖片刻後,張遼對着趙雲笑道。

“因緣際會,能幫到將軍便好。”趙雲微微一禮道。

張遼對趙雲是越看越順眼,本事如何不提,但這態度沒的說,絲毫沒有倨傲。

當下跟趙雲開始商量這天山一帶的各國該如何拜訪,哪家容易收,哪家不容易收,結成攻守同盟之後,趙雲最好能在那邊拉起一支人馬,跟張遼這邊南北呼應,最後以焉耆收尾,若能收服焉耆最好,能省不少力,若不能,大家就以焉耆開戰,若有可能將烏孫引出的話那是最好,若不能,就順勢將焉耆拿下,以焉耆爲根基,如同一顆釘子一般釘在阿爾泰山這邊,如果烏孫敢不管趙雲就出兵,那趙雲直接抄他後路!

張遼自然不可能只給趙雲三十六騎,不過畢竟是出使,也不能帶太多,最終兩人商量了個數,趙雲帶領一曲人馬過去,作爲張遼的代表去遊說各國依附。

第十四章 得救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心第四十二章 不祥預兆第五十五章 正經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強勢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二百一十一章 戰後第二百零一章 定中州第三十章 決定與轉機第三十九章 治理之法第二百四十九章 中伏第四十一章 反常第三十章 高順第二百三十三章 關東之變第十章 三年第一百五十九章 生擒第二百八十七章 消失的歷史第一百八十六章 仁恕第三百六十章 放榜第五十九章 再回伊闕第三十六章 雪夜奇襲第一百八十一章 葭萌關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來客第七十九章 趙雲的挑戰第五十四章 再邀第二百五十二章 曹操的計策第四章 書海第十六章 妥協第一百六十九章 反轉第四十八章 招攬第三百五十六章 君臣第三百八十四章 笑話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己人第七十六章 破綻第八十九章 利益鏈第八十六章 絕處逢生第二百二十一章 夜戰也不行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伐第六十六章 人選第一百八十九章 求賢令第三百二十八章 鉅艦第二十八章 絕地第十七章 化解第二百六十八章 南陽戰終第五十三章 ‘偶遇’第九十八章 前兆第一百七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五章 結束第四百四十章 封王第一百一十章 古道第二十章 知與用第三十二章 帝王第三十九章 治理之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縱火賊第一百六十章 回長安第九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零三章 吸納第一章 閒人第二章 蔡邕第七十二章 離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伐第二百零二章 機會第六十二章 蜀地爭權第七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三十八章 開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震綿竹關第三十一章 北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同道中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三百五十章 曹劉交惡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負第八十二章 黃河九曲第一百四十二章 尾聲第八十八章 二入咸陽第二百九十章 險惡第三百五十四章 袁術末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僵局第九章 猛虎受挫第三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倔強第二百三十六章 左右爲難第九十八章 對峙第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七十章 兩錢第四十章 威揚天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年關第二百零三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十年第一百七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九十章 險惡第四百章 對策第七章 迷茫第二十章 知與用第六十一章 破局關鍵第一百六十章 備戰南陽第一百五十三章 名傳天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終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勸第二百五十九章 援軍第一百六十章 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