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 怪毛病

徐庶來到諸葛亮居所時倒是沒有再提出仕之事,之事將自己在關中的見聞一件件的說給諸葛亮聽。

諸葛亮聽的也很認真,對於科舉的規則顯然也很感興趣。

“元直與我說這許多,還是想要我出仕?”諸葛亮給兩人各自續了一杯茶,笑問道。

“是有這打算,你比我聰慧,要瞞你可瞞不住。”徐庶點點頭道:“你自有你的想法,我將太尉與諸侯之間的不同說於你聽,至於是否出仕,沒人能逼你,士元說,你骨子裡傲,不願做這錦上添花之事,不過我卻覺的不是,你只是未曾找到值得讓你出仕之人。”

諸葛亮點點頭道:“倒是你更懂我些,士元倨傲,好勝心過強了些。”

“那你之意?”徐庶看着諸葛亮問道。

“若真如你所言,這位溫侯確爲明主,關中之事,這幾年也時有聽聞,本以爲是太尉門下所傳,如今看來,倒是實情。”諸葛亮說完,看着徐庶笑道:“不過元直何以也說了,亮未曾找到值得出仕之人,二來也習慣了鄉野生活,入仕怕是難。”

“科舉一起,很多東西都得變,朝廷如今缺人才,缺似孔明這般人才,我能感覺到,單是在朝廷這半年,朝廷變化不少,你不去長安,真的很難感受那萬邦來朝的氣象。”徐庶端起茶杯,看着杯中茶水道:“長安膳食比其他地方可多多了。”

諸葛亮顯然並非那種喜好滿足口腹之慾之人,聞言也只是笑了笑道:“我最近也在觀看太尉過往,發現許多有趣之事。”

“哦?”徐庶聞言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沉思片刻後道:“世人知呂布,乃是自洛陽起,然亮尋訪過幷州,早年呂布於塞外便很有名,昔日幷州刺史張懿待之頗厚,張懿被害後,呂布曾追殺鮮卑數月,斬敵無數,世人若以丁原之事說他品行不良未免有失偏頗,畢竟丁原入幷州不足一年,不過早年呂布乃一勇將。”

徐庶點點頭,這些雖然不清楚,但丁原之死現在其實沒那麼多人在意了。

“此後便是洛陽時,當年看來十八路諸侯如今再看不過烏合之衆,呂布雖以此戰揚名天下,然此戰於他而言其實不難,不過至此呂布最多可算良將,不談出身,與諸侯相比其實還是差了許多。”

這是呂布的第二階段,也是被世人所津津樂道的,畢竟當年呂布可是往來十萬聯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這對於不通兵勢之人來說,跟神仙也沒什麼兩樣了。

諸葛亮繼續道:“再次楊名,便是長安,董卓死,王允掌長安,呂布於極短時間內整合了西涼各部,反攻長安,定下今日之基,此時無論手腕,心術、氣魄乃至眼界,旁人或許無甚感覺,然與洛陽時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說到最後,諸葛亮有些凝重道:“當時已有雄主之相,而在後來短短數年中,其手腕、心機以及眼界乃至學識,你若仔細些,便可察覺他這變化不合常理,有時候我便懷疑,其實呂布並不只是一人。”

徐庶搖了搖頭,他是親眼見過呂布的,怎會有這種事,而且……他看着諸葛亮皺眉道:“孔明說這些究竟是何意?”

“亮是想告知元直,此人之智,恐怕遠超你我,而且此人能有這般變化,在他身上,怕是有驚天之密,最好莫要與之走的太近。”諸葛亮沉聲道。

徐庶看着諸葛亮皺眉道:“孔明,你在畏懼?”

諸葛亮點點頭道:“你相信這世上真有人能夠無所不通?就如今所知,呂太尉不但武藝驚人,而且精於兵法,其胸中之博學,便是連伯喈公這等大儒都自嘆不如,而且還精擅工匠,縱然天賦異稟,也不該是這般模樣。”

水鏡書院的弟子其實都算得上天賦異稟了,然而諸葛亮自問呂布目前達成的所有成就,自己一生能夠達成一樣便可說是曠古爍今了,更何況呂布竟是樣樣精通。

這不是人能做到的。

呂布是否明主已經無需贅言,但呂布身上這種超出常理的變化讓諸葛亮有些把握不準,他是個喜歡將所有東西都掌握在手中之人,而呂布顯然不是他能掌握的,這種不確定性對於諸葛亮來說是很陌生的,他討厭這種不確定性。

徐庶:“……”

這真是個扯淡的理由,但確實很像是諸葛亮這種人身上會發生的。

默默地喝完自己杯子裡的茶,對着諸葛亮道:“告辭!”

什麼都別說了,像他們這種聰明到極點的人,一旦自己跟自己較上勁,拿別人是沒辦法解開的,最好能自己想開,否則誰也幫不了。

諸葛亮起身相送,卻被徐庶攔住:“我看沒你想的那般複雜,再說太尉作爲主公,胸懷韜略不是很好嗎?你總想盡善盡美,所有人都不能脫離你認知,你這樣,他日若爲官一方,無需太大,一郡之地便能將你給累死,我看有個才略在你我之上的主公也未必是壞事,至少能治治你這毛病。”

諸葛亮笑而不語,人與人是不同的,他就這性格。

“哪日你若是想通了,便來長安找我,到時候……”想了想,徐庶還是把到嘴的大話給嚥了回去。

這次去長安也算長了見識了,呂布手下能人不少,自己進入兵部,本以爲呂布之下就該是自己了,但那郭嘉給他的感覺,真的不必這水鏡書院中任何一人差,而且看樣子頗受呂布信任,基本上兵部之事都是郭嘉在處理。

其他幾部尚書也沒一個簡單的,自己何時能出頭,真說不上來,或許只有到了征戰天下的那一刻才行吧。

“總之找我便可,只要孔明願意,我便是拼了官身不要,也要向太尉舉薦你!”徐庶笑道:“不過以你之能,到時候參加科舉也定能出人頭地,到時候來我這裡住便是。”

“一定!”諸葛亮微笑着點點頭,至於是否去長安,反正現在是沒這個打算。

徐庶是沒想到諸葛亮拒絕一起去參加科舉的原因是這個,也無可奈何,當下跟諸葛亮告辭離開,他準備回潁川接上老母一起去關中赴任。

此番科舉,天下諸侯都有關注,到科舉落幕,都沒人跳出來搞事,這讓諸侯多少都有些失望,所有人都清楚,這次科舉成功,將意味着將來會有越來越多在諸侯治下不得志的人才流入關中。

“你說這些人才家眷被扣住,如果呂布那邊不作爲會如何?”曹操突然看着荀彧道。

荀彧看了看從關中送來的名單,心下了然,這次科舉初試和複試的前十名,光是中原這邊就有三個,河北有三個,還有一個江東的,一個荊州的,真正出自呂布治下的只有兩個,有一個還是剛剛納入呂布治下的河內司馬氏。

也就是說,真正出自呂布手下的頂級人才可能只有一個還是末尾的這種,雖然不是全部,但可以看出這次科舉甄選出來的人才多半都是來自各諸侯治下。

與其說是眼紅,倒不如說是不忿,這些人才我不能用也不會給你!

程昱沒有說什麼,直接扣人多少是有些下作的,而且這些人去關中也未必就是自己的意思,也可能是家族的意思,扣人家家眷,不是將整個家族都扣住了?

看了半晌,程昱指了指一個名字道:“主公可在此人身上試試。”

整個名單上,也就一個徐庶是屬於寒門子弟,沒有家事依靠,扣住徐庶家眷,對曹操的影響不大,同時也可以試探一下呂布的反應。

如果在這件事上呂布不作爲,那這次科舉對中原人才的吸引就會弱了許多。

“徐庶?”曹操看向一旁的荀彧道:“此人亦出潁川,文若可知此人?”

荀彧猶豫了一下,點點頭道:“此人確有非凡之能,早年仗劍行俠,曾被通緝,後來棄武從文,學識、見識更勝於彧。”

曹操默默地點點頭,更勝荀彧這種話他是不信的,但能被荀彧這般誇讚,此人能力大概是不差,不過到了這等水平,要說分個高下是很難的,這等人才,無論如何不能給了呂布!

曹操心下有了定奪,立刻命人快馬去往潁川,扣住徐庶家眷,雖說這種做法多少有些不地道,但能夠限制呂布發展就行,利益面前,地不地道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曹操下這個決定實在徐庶等人回鄉省親時,等徐庶回家準備接老母之際,母親已經被潁川太守親自派人扣下。

壞了!

關乎老母,徐庶一時間亂了手腳,不知該如何,索性身旁還有龐統在,眼看徐庶便要出去投案,連忙一把將他拽住:“急什麼,曹操縱使扣住伯母,也斷然不敢苛待,你我且回長安,將此事報知太尉,此事可並非你一人之事,關乎往後科舉能否吸納中原人才,太尉定不會不管,此時過去,豈非自斷前路?”

說完,不由分說,拉着徐庶便走……

第二百一十七章 攻守異位第一百三十三章 使者第五章 沉默中的爆發第七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清算第十二章 自救第九十九章 長安亂第十四章 長夜第十章 最後的體面第三十八章 開戰第三十六章 困雪第二百三十三章 關東之變第三十一章 北軍第三百二十章 棋逢對手第一百八十章 小將第五章 沉默中的爆發第三百二十章 棋逢對手第三百五十一章 敗逃第三十七章 爭端第八十二章 黃河九曲第六十章 一個水囊第一百五十六章 苦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愕然第四章 新人生第五十章 爭利第一百七十六章 應對第八十四章 秦末第四百一十七章 分裂第一百六十三章 首戰告捷第三十二章 暫退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術第三百五十九章 趣事第七十三章 落幕第二百四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二十三章 故人第四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清算第三百八十四章 笑話第四十二章 不祥預兆第一百七十六章 怒火沖天第一百四十九章 定天山(中)第一百章 中計第十二章 自救第五十五章 曹操的煩惱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天山(終)第三百零九章 瓦崗第二百零八章 彆扭第三章 生疑第八十二章 善惡第十四章 再入第一百三十八章 失敗的計劃第三百四十九章 打起來了第三十八章 開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一章 閒人第九十六章 諸侯共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度第一百二十四章 書生氣第一百零六章 謀齊第八十七章 逆襲第二百章 和平接手第三百三十二章 束手第三百三十三章 兵敗第四百一十二章 解決第三十六章 攪局第三十二章 探尋第一百八十三章 落幕第一章 短暫的溫馨第八十三章 再開第三十一章 財富第二百零七章 找幫手第四百四十章 封王第三十一章 橫掃第六章 安定第八十章 衝動的懲罰第三百二十八章 鉅艦第一百八十七章 要求第二十九章 使者第二百二十六章 祝融第六十三章 出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蠻王的遭遇第四十章 謀士第一百八十二章 爭鋒第三百章 上元夜第八十四章 張文遠馬踏三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書生氣第三十二章 暫退第六十三章 出兵第三十九章 斬將殺敵第一百九十六章 繼續前進第三十八章 試探第八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八十六章 選擇第二十章 心涼第三百二十七章 想法第一百八十章 破關第一百五十章 分化第十七章 贏家第八十三章 再開第二十六章 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