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回文和之策

一行人直奔彭城,中途正遇孫策信使。

“呂大人,我主爲解廬江之圍,中道折返安豐津,派我特來告知,還望大人海涵。”

信使離去,我對賈詡投去讚許的目光,賈詡微微一笑,似乎早就成竹在胸。

張繡、賈詡來投,加上孫策送上的三千丹陽兵,令我的實力再次擴大,是不是要按照諸葛亮的說法,捨去彭城,全力進攻青州呢?

經過連夜奔波,已經看到彭城外城。

“子龍兄,怎麼到了彭城,不是繞道頂城,以擋許昌來敵的嗎?”一員將領從後隊趕了過來質問道。

“仲業,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彭城,張繡說,景升數次窮迫你,良禽擇木而棲,你何不效仿我,一同歸順呂布大人。”

聽了張繡的話,我大吃一驚,竟然把文聘也給騙過來了,這賈詡到底用了什麼計策!

“景升雖對我不不義,但我不能不忠,文聘轉頭招呼後隊,況且我的一家老小都在新野,諸位聽令隨我返回新野。”

“夫君!”

“兒呀!”

“小叔!”

從隨行車隊中下來了一羣人,衝文聘喊道:我們已經隨大軍前來。

“你的家小都已接來,賈詡笑着說,你還有何眷顧?”

“賈文和,你竟然出此下策,文聘恨得跺腳,要不是看你我相交多年,我恨不得生吃你肉。”

“哈哈,仲業,你執迷不悟嗎,張繡大聲說道,爲了你,我和文和把宛城送與劉表,孰輕孰重,你還難辯嗎?”

“當真把宛城棄了?”文聘似乎對張繡的話難以置信。畢竟爲了一個人把一座城棄了,確實讓人生疑。

“仲業,我亦隨子龍前來,你還不信嗎?”一個女音響起,一位中年婦女從車窗露出面容,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只看一眼,足可推斷這名婦人年輕時,必然風華絕代。

“嬸孃,您也來了,文聘大吃一驚,子龍兄果然沒有欺我!”

“叔叔、叔叔,聽娘說來到這裡,離父親更近了,兩個小孩圍在文聘周圍,興高采烈的叫着。

“只是……哎,罷了,文聘沉思一會,搖了搖頭,既然劉景升把我當成棄子,我願歸順呂布大人。”

城內早已準備好了酒菜。趁着衆將圍坐,我掃視一圈,劉備卻不見了蹤影。

“二弟,怎麼不見了劉備,我悄聲問高順,他去了哪裡?”

“子仲送來消息,下邳東好像發現糜蘭蹤跡,劉備昨天就趕往下邳去了。”

“還算有點良心,不過,他不在,正合我意。”

人員坐滿,菜餚上齊。

“今日子龍、文和、仲業率衆前來歸順,實則我軍大幸,諸位一同幹了。”

“主公,你似乎忘了我,胡車兒見我沒有提到他,急忙喊道,我雖是北地相貌,卻是一顆漢心。”

“車兒,張繡呵斥了他一句,不可胡鬧,主公自不會忘你。”

“來,車兒,共同舉杯!”雖然胡車兒魯莽,但他這種直來直去的個性,我很欣賞。

“幹。”

“車兒,先前一戰,你害我不淺,魏越晃了晃手腕,舉起了杯子,敢不敢和我喝上幾個?”

“如何不敢!”胡車兒端起酒杯一口喝下,又倒了一杯一口喝下,一連喝了九杯,面色不改。

“好酒量!”

張遼禁不住讚歎道。

“來大壇,魏越讓人上了大壇,酒杯不算。”

“好,我不怕你,就用大壇!”胡車兒似乎滿不在乎,也換上大壇。

“我先幹了!”魏越舉起大壇,灌了下去。

“爽快,爽快!”胡車兒看到,也舉起大壇喝了下去。

嗝,嗝,連打了兩個酒嗝,胡車兒臉上驟然有變,身子也開始不由自主的搖晃。

“好酒、好酒!”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

“魏將軍,勝之不武呀,文聘笑眯眯的說道,敢不敢在與我喝上一罈?”

“文將軍,我陪你喝,”成廉接了過來。

“好。”

文聘和成廉各自舉起一罈,隨着酒罈落地。

兩人也開始胡言亂語。

“主公,酒後胡言,真是不成體統。張繡看着高順和張遼向我問道,這兩位不怒自威,殺氣四射,恐怕不是一般將領。”

“這是我結義二弟,陷陣營統領高順,高蔭澤,這是我結義三弟,幷州騎統領張遼,張文遠。”

“果然非同一般,張繡似乎對張遼很感興趣,不知道他的幷州騎和我的北地騎哪個更勝一籌?”

“子龍,我們不妨比較一番,張遼聽到了張繡的言語,亦對張繡有了想法。”

“哈哈,正合我意,張繡說,此處狹小,我們去外面一試,如何?”

“求之不得,張遼說,大哥,我和子龍出去切磋一番。”

“正好讓我見識見識子龍的本事,我說,酒已盡興,諸位隨我前去觀戰。”

操練場中,張遼黑盔黑甲和張繡的銀盔銀甲對比強烈。兩人各自挑選了三十名騎兵,擺下陣勢。

“衝!”

“衝!”

六十名騎兵廝殺在一起。

北地騎兵身高馬大,長槍舞出,勢沉力大。幷州騎兵精瘦幹練,彎刀砍出,靈活多變。

北地騎兵佔據優勢,仗着長槍大馬,往來衝突,幷州騎兵,險象環生,難以自保,只能憑藉靈活多變,閃躲騰挪,一會功夫還是被北地騎兵逼下三分之一。

張繡不由面露喜色。張遼一臉焦急,確實無可奈何。

又過了一會,幷州騎兵的優勢開始展現,憑藉着彎刀輕巧,戰馬靈活,快速穿插在北地騎兵之間,不時聲東擊西,攪得北地騎兵混亂不已,只一會功夫,半數北地騎兵被逼下馬。

張遼開始面帶微笑,張繡卻緊張起來。

雖然北地騎兵越來越沒有優勢,但憑藉頑強的毅力,還是逼下了一些幷州騎兵,最後只剩下了三個氣喘吁吁的北地騎兵,面對着五個幷州騎兵稍顯疲憊的幷州騎兵。

“子龍,你輸了,張遼說,我的騎兵多出你兩個。”

“鹿死誰手尤未知也,張繡上前指着其中三名幷州騎兵說,他們幾個至少是什長,我沒說錯吧,而我派上的只是士兵,連個伍長都沒有。”

“文遠是這樣嗎?”

“子龍果然好眼力,張遼說,就憑這一點我張遼認輸了。”

“哈哈,文遠爽快夠脾氣,張繡說,如果不是你已和主公結爲兄弟,我到要和你義結金蘭。”

“子龍,真有此意?”我盯着張繡問道。

“主公,繡只是信口一說,哪敢高攀。”張繡以爲自己說錯了話,急忙拜倒在地。

“哈哈,我讓你和我們結爲兄弟,你可願意?”

“主公,這?”張繡疑惑的看着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子龍弟,賈詡眼裡充滿欣喜,不必考慮太多,說出心中意思即可!”

“我願意,張繡斬釘截鐵的說道,能與主公結爲兄弟,更兼高、張兩位兄長,我是雖死無憾。”

“二弟、三弟你們什意思?”

“子龍和我性格相合,我沒意見。張遼說,不知道二哥有啥意見?”

“我和子龍只是初見,高順說,只憑車兒戰敗小越,足以推出武藝非凡,加上騎兵操練不遜二弟,卻是大將之才,一切聽從大哥安排。”

“如此甚好,賈詡說,主公都沒意見,子龍權且不負好意,不如擇一良辰。”

“擇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高順說,今天大家開心,不如就此結義,已成金蘭。”

“二弟說的極是,我說,讓從人準備物品就此結義。”

一切從簡,張繡年長張遼兩歲,排位第三,張遼自然變成了老四。

晚上又是大宴一場,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諸葛亮急忙求見。

昨天一天一言不發,難道你是在厚積薄發,我看着外面等候的諸葛亮搖了搖頭。

“主公,諸葛亮滿臉笑容,不知道劉備的事情考慮的如何了?”

真掃興,一大早就問劉備,難道諸葛亮骨子裡天生偏向劉備?我沒聲好氣的說道:孔明左一個劉備、右一個劉備,到底誰是你的主公?

“當然是主公你了,劉備雖是你的義弟,諸葛亮說,卻是個外人,怎能以主公相稱,稱論起來,還不如主公嫡系將領親近。”

“那你爲何總是爲劉備推脫…...”

“主公,詡不請自來,不知主公願意見否?賈詡的話,打斷了我的思路。”

“文和請進。”

賈詡看了諸葛亮一眼:這位是?

“忘了介紹,這是諸葛亮,字孔明。”我正要向諸葛亮介紹賈詡。

“文和兄,諸葛亮說,席間我已聞知大名。”

“主公,我雖然初到彭城,聽說劉關張三人皆在帳下,賈詡皺了皺眉頭說,聞之雖喜,但吾以爲愁。”

“文和怎麼這麼說,我對賈詡的話有些難以理解,難道有劉關張助戰不好嗎?”

“這個,賈詡瞥了一眼諸葛亮,只怕不太方便說。”

“但說無妨,孔明也是爲此而來,我倒要看看你說法和他有何不同!”

“劉備此人野心不下曹操,賈詡說,雖然現在落魄,投於主公門下,實屬無奈之舉。”

“我也知道劉備素有野心,因此與他結義,以收他心,與關羽、張飛結親,以軟他情,我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久而久之,必回爲我所用。”

“不妥、不妥,賈詡說,鼠糞雖微,足以壞湯,劉備留在帳下雖非養虎爲患,亦是藏鼠禍倉。最好早日移去。”

“文和是讓我將其殺了?”

“非也,賈詡說,劉備萬萬殺不到,一來他爲義弟,殺之不義,二來,他爲皇叔,殺之不祥,三來,他久居徐州,殺之不親。”

“那把他放了,豈不是縱虎歸山,自討苦吃。”

“放也不可,唯有讓他獨任徐州,既不失兄弟之義氣,又不違百姓之心,主公乘機佔據青州,意圖大業。”

一旁靜聽的諸葛亮,聽到賈詡這麼一說,投去了讚許的目光,似乎有些惺惺相惜。

賈詡和諸葛亮對處理劉備竟然有一致的看法,爲了大業,我真的採納了。

“文和,你和孔明的意見不謀而合,我說,將徐州讓給劉備可以,如何才能讓劉備心存感激,不給我背後使壞呢。”

“只要讓出徐州,劉備必不會使壞。”賈詡和諸葛亮異口同聲的說道。

說完,兩人相視一笑。

要不是我親自接來賈詡,我還真懷疑他們倆是串通好了的。

“小沛現在袁軍手上,彭城、下邳兩城爲我基業,如果讓去,我該怎麼辦?”

“主公只要打下北海,便可讓出彭城,諸葛亮說,待收服青州,即可退出下邳。”

“文和是否也是這個意思?”

“孔明所言正是我所想,賈詡說,如果劉備佔據徐州,主公絕無南顧之憂,盡心北伐,河北之地指日可待。”

“如果貿然讓出,劉備會不會心生疑慮?況且,他現在沒有一兵一將,萬一曹操打來,豈不將徐州拱手相送?”

“主公只需將關張留下,送還他一衆舊僚,則徐州穩如泰山。”

關、張留下?我有些不爽,我折騰這麼長時間又是結親,又是喝酒的就是想用上這倆,你們竟然我留下他們,我不是白忙活了嗎!

“不行,關、張我得留下一人,我說,且不說征戰需要,即使劉備想反也要考慮一下。”

“主公此言差矣,賈詡說,沒有關張,劉備難守徐州,有了關張,劉備亦難出徐州,待主公一統北方,大軍南下……”

“劉備還不順應天時,拱手就降,諸葛亮接着說,那時主公再用關、張絕非現在情形。”

考慮了下,劉備如果留在徐州,西有曹操、南有孫策,發展肯定受阻。反過來,又能阻止曹操東侵,再說孫策和我關係很好,劉備在旁多多少少會有收斂。

“好,就這麼定下了。我說,二位不愧是我的子房,陳平!”

“主公過獎,愧不敢當。”

“亮亦不敢當。”

我看着諸葛亮和賈詡,突然想起,還沒定下誰當軍師,比較了下,竟然難以定論。

“主公,何事煩心,賈詡問道,有我和孔明謀劃,青州已勝券在手。”

“我是在想,文和、孔明誰爲首席軍師更爲合適。”

“哈哈,何爲首席軍師,諸葛亮說,文和兄年長,當爲軍師,我副之即可。”

“也是,文和爲軍師,孔明爲副軍師。”

“謝過主公。”

“明天即把劉、關、張召來,看守彭城,我說,待我打下北海,在讓出下邳。”

“主公萬萬不可操之過急,諸葛亮說,一切必須水到渠成,方可萬無一失。”

“孔明說的是,賈詡說,時機一到,我和孔明自會提醒主公。”

哎,一會說我慢,一會說我躁。真是鬱悶。

“大哥,孫策派人將士兵送過來了。張遼喊道,來將有話要說給大哥聽。”

賈詡和諸葛亮跟我走出了門外。

“文和、孔明你們也在,張遼對我說,有他們陪着,我先回去了。”

來到南門,帶兵將領正是韓當。

“呂大人,士兵已經帶到,我本應離開,可是有些話,我卻不得不說。”韓當看了看跟在我身後的賈詡和諸葛亮。

“好,來這邊說,看得出,他並不想讓多人知道,我招呼他跟我走到一邊。”

“多謝呂大人出兵,主公已經解了壽春之困,不過損失慘重,這三千兵馬是主公嫡系中僅存的五千人馬抽出來的。韓當有瑞瑞不安的看着我,呂大人能不能少要一些,讓我帶回。”

“怎麼會這樣,我納悶的看着韓當,伯符兵精將勇,怎麼會損失這麼嚴重?”

“家醜不可外揚,主公和大人意趣相投,我便如實告知吧,韓當說,主公和尚香性格相合,仲謀和叔蒙、季端沆瀣一氣,本來主公已經擊退黃祖,只待仲謀和叔蒙帶兵前來,即可全線獲勝,誰知,二人姍姍來遲。”

韓當頓了頓說:苦等不來,主公從季端之言,輕信劉勳,放棄大道,從小道走近路回軍,誰知遭劉勳梅乾部伏擊,雖經奮力搏殺全殲梅乾部,但所帶嫡系戰死大半。

“難道伯符沒有追究季端他們的失誤?”

“老夫人疼愛季端和仲謀,主公侍母至孝,不敢違逆。仲謀又將主公私自嫁妹的事情告知老夫人,老夫人勃然大怒,若不是衆將求情,只怕主公早已權力盡失。”

“現在伯符什麼狀況?”

“雖然現在主公人心所向,但權力被老夫人分爲四份,況且嫡系士兵只餘兩千人,韓當嘆了口氣說,仲謀又指使叔蒙和季端收買人心,主公兵少失權,就怕不能重振雄風了。”

看來孫策有些失利了。如果政權被孫權把持,那對我肯定大大不利。

“義公,你若不急於回去,我拍了拍韓當,這三千士兵我不要,我在把前些日子伯符送我的五千士兵調來,你全部帶回去,支援伯符!”

“呂大人,韓當拜倒在地,激動地說道,難怪主公說世上知己唯有奉先。不過主公先前並沒有贈送兵馬與大人,大人是否記錯了?”

如果不是孫策,聯想到劉備和孫權擠眉弄眼,那就是孫權送的了。

“哈,可能一時記錯,我對韓當說,你在這歇上一歇息,我下午調兵前來,你帶八千士兵回去。”

“多謝大人,韓當說,如此大恩,當刻骨難忘。”

“義公不必客氣,伯符爲我知己,亦是我弟,只是舉手之勞,我說,英雄難免有落難之時,你先帶領士兵安營休息,一切需用,我會讓人送上。”

“大恩不言謝,韓當起身說,如有用得着我,上刀山、下油鍋當在所不辭!”

第九回分兵奪權第四十三回夏丘來人第四十二回袁術之死第四十一回溫酒情仇第四十八東洋皇帝第三十回飛霸爭鋒第六十七回琅琊流民第五十回瘋子本色第七十七回赤膽忠心第三十八回小沛之亂第五十二回夷人自得第七十回尚香之怒第五十九回沿海長官第四十四回雲龍別院第五十五回御駕親征第三十九回關杜情謎第九十一回重奪小沛第二十六回逃婚新娘第七十四回合久必分第八十一回河北往事第三十三回穩字當先第四十八東洋皇帝第六十九回混編初試第七十回尚香之怒第八十六回打破聯營第二十二回落魄武聖第六十一回徉兵佯攻第五十五回御駕親征第七十八回東施效顰第一回白門求生第二十九回丹陽勇士第六十四回空前強大第六十五迴天降嬰孩第二十三回酒後大錯第三十六回鑄鐵重鎮第十四回變色元龍第十九回神秘射手第九十三回節外生枝第十六回陰差陽錯第八十五回差失雙臂第五十一回投桃報李第八十回隨瘋而去第六回擊殺三犬第十六回陰差陽錯第七十回尚香之怒第五十回瘋子本色第六十回張飛掌兵第十三回戰前會議第六十回張飛掌兵第一回白門求生第四十一回溫酒情仇第二十一回言而有信第二十回舊將來歸第四十八東洋皇帝第九回分兵奪權第十八回口無遮攔第四十一回溫酒情仇第二十三回酒後大錯第五十二回夷人自得第十一回酒宴除奸第五十五回御駕親征第八十回隨瘋而去第八十回隨瘋而去第十回現代貂蟬第五十三回果佔論兵第十三回戰前會議第七回鞠忠是誰第六十回張飛掌兵第五十四回崖山小試第八十七回殺將立威第七十一回北地槍王第七回鞠忠是誰第八十三回韓猛歸降第七十四回合久必分第八十一回河北往事第三十七回以德報怨第十七回臨陣倒戈第二十七回衆望所歸第十一回酒宴除奸第十八回口無遮攔第八十一回河北往事第八十一回河北往事第七十九回白馬義從第九回分兵奪權第九十二回虛驚一場第十五回得失之間第八十六回打破聯營第八十七回殺將立威第二十五回臧洪告急第三十三回穩字當先第五十三回果佔論兵第八十八回趙雲薦人第四十一回溫酒情仇第三十四回重回彭城第四十四回雲龍別院第三十七回以德報怨第四十二回袁術之死第六十四回空前強大第七十三回韓當借兵